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68篇
  免费   73篇
  国内免费   379篇
耳鼻咽喉   4篇
儿科学   26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96篇
口腔科学   19篇
临床医学   693篇
内科学   139篇
皮肤病学   4篇
神经病学   28篇
特种医学   67篇
外国民族医学   6篇
外科学   170篇
综合类   591篇
预防医学   135篇
眼科学   3篇
药学   148篇
  2篇
中国医学   93篇
肿瘤学   95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5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19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25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14篇
  2016年   30篇
  2015年   29篇
  2014年   45篇
  2013年   56篇
  2012年   65篇
  2011年   100篇
  2010年   105篇
  2009年   112篇
  2008年   141篇
  2007年   155篇
  2006年   245篇
  2005年   239篇
  2004年   172篇
  2003年   116篇
  2002年   89篇
  2001年   61篇
  2000年   53篇
  1999年   62篇
  1998年   30篇
  1997年   40篇
  1996年   31篇
  1995年   43篇
  1994年   36篇
  1993年   43篇
  1992年   32篇
  1991年   21篇
  1990年   18篇
  1989年   20篇
  1988年   11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94 毫秒
61.
目的探讨核因子κappa B(NF-κB)的活性在急性白血病发病及疗效中的意义及其与W ilm s肿瘤基因(WT1)、B细胞淋巴瘤基因(Bc l-2)表达的关系。方法用EMSA方法检测43例急性髓性白血病病人(分初治、难治及完全缓解组)和30例对照骨髓细胞中NF-κB的活性,用RT-PCR方法检测了各组病人骨髓细胞中WT1、Bc l-2基因的mRNA表达水平。结果急性白血病难治组NF-κB活化明显高于初治组,初治组又明显高于完全缓解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未检测到NF-κB活化;NF-κB活性与WT1、Bc l-2的表达水平两两之间均呈正相关(r=0.909,P<0.01;r=0.494,P=0.037)。结论NF-κB的活性及WT1、Bc l-2的表达水平与急性白血病的发病及疗效有关。难治性白血病疗效差可能与NF-κB的活性及WT1、Bc l-2的表达水平增高有关。  相似文献   
62.
目的:观察同基因骨髓单个核细胞经冠状动脉植入心脏后的分布及分化状况。方法:用雄性近交系Lew is大鼠作为模型动物。首先,在大鼠颈部异位心脏移植模型基础上,以冷冻法制备急性心肌梗死模型。其次,心肌梗死模型建立2 d后,分离、纯化大鼠骨髓单个核细胞,并以PKH26红色荧光染料标记。然后,经移植心脏冠状动脉输注PKH26标记的同基因骨髓单个核细胞(实验组)和DMEM培养液(对照组)。最后,细胞移植7 d后,采集各标本,检测植入细胞分布及分化状况。结果:病理检查证实冷冻区域心肌变性坏死且界线清楚。利用该模型成功的模拟了临床经冠状动脉输注自体骨髓单个核细胞的治疗方法。PKH26红色荧光阳性细胞主要集中于实验组大鼠移植心脏的冷冻梗死区,脾脏、骨髓也可见少量阳性细胞分布,移植心脏的非梗死区及其余脏器组织切片均未见红色荧光阳性细胞;梗死区内PKH26标记的细胞部分表达CD34;梗死区内connexin43的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供者同基因骨髓单个核细胞经冠状动脉移植后,能够存活并定向迁移至心肌损伤区域,并且可能促使梗死区出现心肌再生。  相似文献   
63.
bFGF与EGF诱导BMSCs向神经干细胞分化的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表皮生长因子(EGF)在体外条件下对骨髓基质干细胞(BMSCs)向神经千细胞(NSCs)和神经样细胞分化的诱导作用。方法 采用出生4周左右大鼠的全骨髓细胞进行培养,传至第3代时,分为两组:实验组细胞加入bFGF和EGF,进行诱导分化;对照组不加因子继续培养。在倒置显微镜下每日观察,记录BMSCs的诱导分化情况,并应用免疫组化技术对细胞进行兔抗巢蛋白(Nestin)单抗、兔抗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单抗、兔抗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单抗鉴定。结果 实验组诱导7d后有部分细胞具备神经元样细胞形态,胞体锥形或圆形,有较长单极或多极的突起,均有Nestin、NSE、GFAP阳性细胞表达,且3种细胞数量差别有显著性(t=3.266~6.099,P〈0.05)。而对照组细胞仍为典型的成纤维细胞形态,无Nestin、NSE、GFAP阳性细胞。结论 bFGF、EGF可以诱导BMSCs向NSCs分化,并可调控神经元分化,促进神经元细胞成熟。  相似文献   
64.
纳米抗菌材料对小鼠骨髓细胞微核发生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初步了解纳米抗菌材料对小鼠骨髓细胞微核发生率的影响。方法 将30只昆明纯系小鼠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20只,口腔喂入10g/L纳米抗菌材料0.1mL,每天1次,连续4d;对照组10只,不喂纳米抗菌材料。分别在实验第25天和第93天分两批处死小鼠,制备股骨骨髓涂片.显微镜下观察小鼠骨髓细胞微核发生情况,计算微核发生率。结果 用药后第25、93天实验组小鼠骨髓细胞微核发生率较对照组明显增高,差异有显著性(t=3.20.P〈0.01)。结论 纳米抗菌材料会对机体产生遗传毒性作用。  相似文献   
65.
葡多酚对骨髓细胞辐射损伤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目的 研究葡多酚(GPC)对辐射诱发的小鼠骨髓细胞增殖活性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体外实验:给予不同剂量GPC的小鼠骨髓细胞用60^Coγ射线进行一次性照射,用四甲基偶氮噻唑蓝(MTT)法检测各组细胞增殖活性。体内实验:将经口灌胃给予不同剂量GPC的小鼠用60^Coγ射线进行全身性亚急性照射,取骨髓细胞用MTT法检测各组增殖活性,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各组细胞周期和凋亡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各组Bcl—2表达。结果 体外实验:辐射对照组放高GPC剂量组细胞增殖活性和Bcl—2表达水平升高,G0/G1期细胞比例下降,S、G2+M期细胞比例有不同程度升高,凋亡率明显降低,2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GPC对辐射损伤引发的骨髓细胞增殖活性改变和凋亡具有明显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66.
研究表明,补中益气汤具有增强NK细胞活性、激活巨噬细胞、促进受辐射小鼠骨髓细胞的修复及抗感染等多种作用。本次探讨了补中益气汤对动物一般行为以及中枢神经、自主神经、呼吸、心血管、消化系统和肾功能等方面的影响。  相似文献   
67.
目的探讨慢性职业性苯中毒病因及早期诊断指标.方法从208例苯作业工人中选取20例外周血淋巴细胞微核和淋巴细胞百分比偏高者,分为高浓度(34~582mg/m3)接触组和低浓度(8~32 mg/m3)接触组,每组各10例;另设10例对照组,用流式细胞仪法检测各组骨髓单个核细胞早期凋亡指标Annexin V及调控凋亡的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IL)-2、IL-4、IL-6和干扰素(IFN)-r的水平.结果(1)低浓度、高浓度苯接触工人淋巴细胞微核率分别为0.149%、0.308%,均高于对照组(0.060%),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P<0.01).(2)低浓度组骨髓单个核细胞Annexin V阳性表达水平(0.70%±0.16%)与对照组(0.68%±0.22%)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而高浓度组骨髓单个核细胞Annexin V阳性表达水平(1.16%±0.19%)则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3)淋巴细胞比例增高者IL-4表达水平增高,且与淋巴细胞比例呈相关(r=0.616),差异有显著性(P<0.05);IL-2、IL-6、IFN-r表达水平减少,与淋巴细胞比例呈负相关(r值分别为-0.416,-0.689,-0.423),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结论外周血淋巴细胞微核率和骨髓单个核细胞Annexin V可作为苯作业工人和慢性苯中毒患者的监控指标.  相似文献   
68.
目的研究分析骨髓细胞检查在诊断贫血病因诊断方面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2011年3月~2014年3月在我院收治的200例贫血患者,对其行骨髓的细胞学检查,并对检查结果进行详细分析以判断其病因。结果有179例(89.5%)患者被诊断出分别患有12种以上的疾病,但仍有21例(10.5%)患者的疾病原因不能被诊断出。结论目前临床的骨髓细胞学检查为贫血患者的病因诊断提供了重要且可靠性的依据,但仍有一定的局限性存在。  相似文献   
69.
目的:探讨血涂片联合骨髓细胞形态活检在骨髓增殖性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骨髓增殖性疾病患者94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7例。对照组患者行外周血涂片诊断,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骨髓细胞形态活检进行诊断。比较两组的诊断效果与特点。结果:分别行单一诊断和联合诊断后,对照组检出正确率为74.47%;观察组检出正确率为95.74%,观察组检出率远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x~2=8.39,P<0.01)。结论:对骨髓增殖性疾病诊断采用血涂片联合骨髓细胞形态活检的检出正确率高于单纯外周血涂片的检出正确率。  相似文献   
70.
目的 评价经冠状动脉内自体骨髓单个核细胞移植对陈旧性心肌梗死患者心功能和心肌灌注的影响及其安全性。方法与结果 入选 10例陈旧性前壁心肌梗死患者 ,在冠状动脉造影和介入治疗后 ,经冠状动脉内灌注导管将自体骨髓单个核细胞缓慢注入前降支。随访 3个月后 ,左室射血分数由术前 4 5 3%± 9 8%升高至 5 4 5 %± 6 5 % (P =0 0 0 3) ;2 0 1 Tl心肌灌注显像 (SPECT)显示左心室心肌灌注明显改善 ,即刻和延迟心肌灌注评分分别由术前的 2 9 5± 5 8和 2 8 6± 6 3降低至 2 3 9±5 7和 2 3 0± 6 1(P均 <0 0 1) ,没有手术有关的并发症和恶性心律失常发生。结论 陈旧性前壁心肌梗死患者经冠状动脉内自体骨髓单个核细胞移植 ,可显著改善左室收缩功能和心肌灌注 ,并且具有良好的临床操作安全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