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59篇
  免费   70篇
  国内免费   72篇
耳鼻咽喉   3篇
儿科学   28篇
妇产科学   7篇
基础医学   155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243篇
内科学   49篇
神经病学   376篇
特种医学   94篇
外科学   58篇
综合类   470篇
预防医学   67篇
眼科学   2篇
药学   173篇
  1篇
中国医学   67篇
肿瘤学   7篇
  2024年   15篇
  2023年   38篇
  2022年   47篇
  2021年   53篇
  2020年   41篇
  2019年   45篇
  2018年   32篇
  2017年   50篇
  2016年   62篇
  2015年   58篇
  2014年   84篇
  2013年   100篇
  2012年   114篇
  2011年   130篇
  2010年   130篇
  2009年   109篇
  2008年   124篇
  2007年   112篇
  2006年   88篇
  2005年   96篇
  2004年   65篇
  2003年   48篇
  2002年   36篇
  2001年   24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16篇
  1998年   15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2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0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91.
疼痛是人体的五大生命体征之一,其发生率较高。疼痛被国际疼痛协会(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for the Study of Pain,IASP)定义为实际或者潜在组织损伤所引起的一种不愉快的感觉或情感体验。长期疼痛导致病人睡眠紊乱、精神不振等后果,甚至严重影响病人的生命与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92.
目的总结进展型额叶脑挫裂伤患者的开颅手术救治体会。方法对2008~2012年收治的48例进展型额叶脑挫裂伤患者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特征、手术方法、手术时机及预后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术后6个月随访,根据GOS评分判断疗效:恢复良好31例﹙64.58%﹚,中残9例﹙18.75%﹚,重残5例﹙10.42%﹚,死亡3例﹙6.25%﹚。2例死于并发症,1例死于原发伤。结论开颅手术治疗进展型额叶脑挫裂伤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可减少患者残疾率和死亡率。  相似文献   
93.
目的:探讨双额叶重度脑挫裂伤并中央型脑疝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2年6月~2013年6月收治的34例双额叶重度脑挫裂伤并中央型脑疝患者为研究对象,给予其开颅手术进行治疗,观察其临床效果。结果患者中恢复良好的17例,中度残疾13例,重度残疾2例,植物生存1例,死亡1例。结论早期对双额叶重度脑挫裂伤并中央型脑疝患者进行诊断并根据手术指征给予开颅手术进行治疗,能够有效提高治愈率,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94.
目的 探讨额叶白质、上纵束、扣带前束及扣带后束脑白质微结构与帕金森病并发认知障碍的相关性.方法 根据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将76例帕金森病患者分成并发认知障碍组(PDD组)48例和未并发认知障碍组(PD-CogNL组)28例,另选取30例健康者为对照组.分别测量3组额叶白质、上纵束、扣带前束及扣带后束的FA值.结果 PD-CogNL组额叶白质FA值及扣带前束FA值显著低于对照组,PDD组额叶白质FA值及扣带前束FA值显著低于对照组及PDD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上纵束FA值和扣带后束FA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帕金森病患者并发认知障碍与额叶白质、扣带前束微脑白质结构的改变具有显著关系,其中与扣带前束相关性最加显著,由此通过测定帕金森病患者脑白质微结构的改变来评定其并发认知障碍的程度.  相似文献   
95.
目的探讨对冲性额叶脑挫裂伤合并枕骨骨折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98例对冲性额叶脑挫裂伤合并枕骨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急诊手术治疗28例,保守治疗170例(因病情变化,在保守治疗过程中改行手术治疗34例)。结果出院后随访6月~12年,按GOS评分评定预后,恢复良好156例,中残13例,重残17例,死亡12例。结论对冲性额叶脑挫裂伤合并枕骨骨折的患者入院后如果病情危重,危及生命,应急诊手术治疗;如意识障碍较轻,可保守治疗,尽可能延期手术,减少迟发性硬膜外血肿的发生。  相似文献   
96.
目的研究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大鼠前额叶皮质脆性X染色体相关基因1(FXR1)的表达变化,探讨miR-132基因沉默对PTSD大鼠焦虑样行为的影响。方法采用单程长时应激(SPS)制备PTSD大鼠模型,通过侧脑室注射慢病毒建立miR-132基因沉默的PTSD大鼠。将大鼠分为4组:正常组、PTSD组、sh-miRNC组和sh-miR组,通过旷场实验和高架十字迷宫实验检测miR-132基因沉默对PTSD大鼠焦虑样行为的影响。取材各组大鼠前额叶皮质,利用免疫荧光染色、Western blot检测FXR1蛋白表达情况。结果与正常对照组大鼠相比,PTSD组大鼠有显著的焦虑样行为,miR-132基因沉默显著减轻大鼠的焦虑样行为。与正常对照组大鼠相比,PTSD组大鼠前额叶皮质FXR1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降低,而miR-132基因沉默显著上调FXR1蛋白表达水平。结论 miR-132基因沉默显著减轻PTSD大鼠的焦虑样行为与上调FXR1表达水平相关。  相似文献   
97.
额颞叶痴呆(FTD)是一组由前额叶和颞叶变性引起的进行性神经退行性疾病。FTD病理表现与阿尔茨海默病(AD)不同,占所有痴呆患者的10%-20%。通过18 F-FDG-PET、11 C-PIB-PET联合显像明确FTD的报道较少,现将本科诊治的1例FTD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患者,女,64岁,主诉:"行为异常、记忆力减退3年,言语困难17个月,吞咽困难1个月,发热1天"于2018年1月入院。病人于2015年3月出现3次外出后遗忘携带钥匙,经常易怒。  相似文献   
98.
【目的】探讨单侧开颅手术治疗额叶脑挫裂伤合并颅内血肿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6月至2017年6月本院手术治疗的额叶脑挫裂伤合并颅内血肿患者110例,根据手术入路分为单侧开颅手术(观察组,n=60)、双侧开颅手术(对照组,n=50),对比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输血量、住院时间、术后不同时间的格拉斯哥昏迷(GCS)评分、格拉斯哥预后评分,手术前后患者血清神经元烯醇化酶(NSE)、S100β蛋白、乳酸水平变化。【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输血量、住院时间均显著地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周,观察组患者的GCS评分显著地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进行患者预后评估,观察组患者的预后良好率66.67%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的46.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d,两组患者的血清NSE、S100β蛋白、血乳酸浓度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周,观察组患者的血清NSE、S100β蛋白、血乳酸浓度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额叶脑挫裂伤合并颅内血肿患者采用单侧开颅手术相对于双侧开颅手术其创伤更小、术后恢复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99.
目的探讨额叶挫裂伤手术时机的选择与对整体认知功能水平的影响。方法60例额叶挫裂伤患者根据手术治疗时机的不同分为治疗组(30例)与对照组(30例),所有患者首先采用非手术治疗,治疗组同时在入院12—36h内积极采用手术治疗,对照组在入院后36h行手术治疗。结果根据GCS评分,治疗组预后良好率为83.3%,对照组预后良好率为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术后MMSE、LOTCA评分总分与各分项认知测试分数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术后的AChE浓度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而BDNF浓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期手术治疗额叶挫裂伤可提高预后良好率,改善整体认知功能水平,其作用的发挥可能与抑制AChE的表达和促进BDNF的释放有关。  相似文献   
100.
目的探讨额部脑挫裂伤的临床特点、手术指征的选择及治疗。方法我院自2008年2月至2011年9月共诊治78例额叶挫裂伤手术患者,观察患者的临床症状、治疗效果、不良反应等。结果按格拉斯哥预后评分标准(GOS)评级。本组患者治疗后存活72例,随访3个月至3年,平均1年。按GOS评分:良好65例,中度残疾5例,重度残疾2例,死亡4例。结论额叶挫裂伤较其他部位的挫裂伤有特殊性,额叶挫裂伤手术指征有规律可循,通过实践,我们总结并制定出的额叶挫裂伤手术指征临床可行且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