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42篇
  免费   290篇
  国内免费   214篇
耳鼻咽喉   3篇
儿科学   3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36篇
口腔科学   8篇
临床医学   81篇
内科学   76篇
皮肤病学   3篇
神经病学   20篇
特种医学   41篇
外科学   38篇
综合类   531篇
预防医学   41篇
眼科学   16篇
药学   982篇
中国医学   1162篇
肿瘤学   4篇
  2024年   26篇
  2023年   71篇
  2022年   91篇
  2021年   97篇
  2020年   110篇
  2019年   142篇
  2018年   80篇
  2017年   99篇
  2016年   123篇
  2015年   132篇
  2014年   187篇
  2013年   156篇
  2012年   221篇
  2011年   235篇
  2010年   200篇
  2009年   177篇
  2008年   176篇
  2007年   185篇
  2006年   113篇
  2005年   93篇
  2004年   90篇
  2003年   53篇
  2002年   44篇
  2001年   33篇
  2000年   29篇
  1999年   18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61.
基于中心复合序贯设计法丹参川芎嗪注射液水沉工艺优化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基于质量源于设计(QbD)理念和序贯设计法优化丹参川芎嗪注射液前处理过程中的水沉工艺。方法研究联用了鱼刺图法及基于全局式序贯设计的中心复合实验法作为优化方法,在基础实验设计中关键参数维度的轴向方向增加实验点,再进行新的多元线性回归拟合,最终得到了水沉工艺的设计空间并对其进行了验证,同时给出了较为稳健且全面的操作空间。结果根据设计空间,推荐操作空间为水沉体系pH值为3.1~3.4时,加水倍量3.25~5.00,静置时间为7~17 h,静置温度为7℃。结论首次在中药制药过程工艺优化中引入序贯设计法。相较于样本量巨大的均匀空间网格设计、正交设计等实验设计方法而言,序贯设计在实现与前者同样的样本对可行域覆盖程度的基础上,能够有效降低工艺优化实验的工作量,避免样本与人力物力的浪费,同时保证较高的模型预测性能。  相似文献   
62.
丹参干燥前后,新鲜和干燥丹参中酚酸成分含量有显著性差异,即在干燥过程中随脱水增加,丹参酚酸含量显著增加。为探究丹参干燥前后游离型和结合型酚酸含量的差异及转化,该实验对丹参酚酸水解方法、水解产物、水解规律等进行研究,采用UPLC测定丹参结合型酚酸4种主要水解产物丹参素、咖啡酸二聚体(SMND-309)、咖啡酸、甘西鼠尾草酸甲(原紫草酸)以及丹参中3种主要游离酚酸成分(迷迭香酸、紫草酸和丹酚酸B)的含量。结果显示,丹参酚酸的碱水解效果显著优于酸水解,优选的碱水解条件为用含有1%抗坏血酸的2 mol·L-1氢氧化钠溶液于70℃水解4 h;游离酚酸和结合酚酸的水解产物相同;新鲜丹参中游离酚酸含量较低,结合酚酸含量较高,而干燥丹参却相反。提示丹参生长过程中已积累储存了大量的结合型酚酸,主要以酯键与细胞壁多糖结合形成了不溶性酚酸,常规方法不易检出,在干燥脱水过程中,结合型酚酸或在相关酶的作用下转化生成大量的游离酚酸。  相似文献   
63.
《中成药》2016,(7)
对13种丹参类注射剂的质量控制标准和制备工艺进行了系统总结和归纳,并对其中丹酚酸类药效成分的提取和降解进行深入探讨,为丹参类注射剂制备工艺的产业化和质量控制标准的提升提供研究思路。  相似文献   
64.
HPLC法测定消栓通络胶囊中丹酚酸B的含量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亚丽  樊宝娟 《陕西中医》2011,32(10):1402-1404
目的:建立了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消栓通络胶囊中丹酚酸B含量的方法。方法:采用SUPELCO Discovery C18柱(250mm×4.6mm,5μ)色谱柱,流动相:乙腈-甲醇-甲酸-水(10∶30∶1∶59);柱温:30℃;流速:1.0mL/min;检测波长:286nm。结果:丹酚酸B进样量在0.1901μg~0.9513μg浓度范围内与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γ=0.9999,平均回收率为93.4%。结论:本方法的专属性好,灵敏度高,实验简便,能够较好的控制该制剂的内在质量。  相似文献   
65.
[目的] 用定量核磁共振(QNMR)技术建立中药来源的标准品化合物丹酚酸B中残留甲醇、乙醇和乙酸含量的快速分析方法。[方法] 采用BRUKER AVANCEⅢ 600型超导核磁共振波谱仪采集谱图, 观频率600.23 MHz,测定温度298 K.谱宽12 019.2 Hz,采样数据点65 536,扫描次数16次, 延迟时间15 s.[结果] 所有标准曲线在1.22~2 430 mg/L范围内线性良好(r2>0.999 5),平均回收率(n=6)在 105%~109%之间。[结论] 本方法快速、准确, 可应用于样品有机溶剂残留的检测。  相似文献   
66.
酚酸B是传统中药丹参水溶性提取物中含量最高的有效成分。研究表明,丹酚酸B对动脉粥样硬化、心肌梗死、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高血压、血栓等心血管疾病具有保护作用。本文对丹酚酸B在心血管疾病方面的药理作用、分子机制及其药代动力学特征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总结,为丹酚酸B及其相关丹参制剂的进一步研究和应用提供基础。  相似文献   
67.
目的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养心宁神丸中丹参酮ⅡA和丹酚酸B的质量分数。方法采用Agilent ZORBAX XDB-C18(250 mm×4.6 mm,5μm)色谱柱,以乙腈为流动相A,0.1%(体积分数)H3PO4溶液为流动相B,梯度洗脱,流速:1.0 m L/min,柱温:30℃。结果丹参酮ⅡA和丹酚酸B分别在1.444~14.44μg/m L(R=0.999 9)、38.84~388.4μg/m L范围内(R=0.999 5)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平均回收率分别为101.42%(RSD=3.06%)、101.97%(RSD=2.23%)。结论本方法简便、快捷、重复性好,可以用于养心宁神丸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68.
【目的】观察加热温度及时间对丹参饮水提液中酚酸类成分的影响。【方法】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RP-HPLC)法测定丹参饮水提液中丹参素、原儿茶醛和丹酚酸B含量,经典恒温加速试验法考察各成分含量变化。【结果】3个成分中丹酚酸B的含量随温度升高和加热时间的延长而逐渐下降,其降解符合一级动力学特征。【结论】丹参饮水提液中水溶性成分不稳定,檀香和砂仁会加快丹参的降解,提示在提取、浓缩等工艺中应注意加热温度及时间对其含量的影响。  相似文献   
69.
《中国药房》2015,(24):3423-3426
目的:建立同时测定参芍口服液中丹参素、原儿茶醛、芍药苷、阿魏酸、丹酚酸B含量的方法。方法: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色谱柱为Eclipse XDB C18,流动相为0.5%磷酸水溶液-甲醇-乙腈(梯度洗脱),流速为1.0 ml/min,检测波长为280、230、320nm,柱温为30℃,进样量为10μl。结果:在此色谱条件下,5种成分可完全分离,丹参素、原儿茶醛、芍药苷、阿魏酸、丹酚酸B的质量浓度分别在24~384、1.25~20、40.5~648、1.5~24、145~2 320μg/ml范围内与各自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 9、0.999 9、0.999 8、0.999 9、0.999 9);精密度、稳定性、重复性试验的RSD≤2.2%;平均加样回收率分别为100.7%、100.0%、99.6%、100.3%、99.3%,RSD分别为1.23%、2.19%、0.87%、1.11%、2.46%(n=9)。结论:该方法专属性强,精密度、准确度好,可用于测定参芍口服液中5种成分的含量。  相似文献   
70.
《中国药房》2015,(4):522-525
目的:优选丹莲肝康颗粒中药材的提取工艺。方法:以丹参酮ⅡA提取率和干膏得率为指标,采用均匀设计法优选丹参和紫草醇提工艺中的乙醇体积分数、乙醇用量、浸泡时间、提取时间、提取次数;以野黄芩苷和丹酚酸B的提取率及干膏得率为指标,采用正交设计试验法对水提工艺中的加水量、提取时间、提取次数进行优化,对最优处方工艺进行验证。结果:最佳醇提工艺为丹参、紫草加9.6倍95%乙醇,浸泡3 h,提取2次,每次20 min;3次验证试验显示,丹参酮ⅡA提取率平均值为44.73%,干膏得率平均值为25.55%。药渣和其余药材加水提取3次,第1次加水12倍量水,第2、3次分别加水10倍量,每次提取1 h;3次验证试验丹酚酸B提取率平均值为47.67%,野黄芩苷提取率平均值为71.67%,干膏得率平均值为24.63%。结论:优选的提取工艺稳定可行,为丹莲肝康颗粒的制备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