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773篇
  免费   1871篇
  国内免费   654篇
耳鼻咽喉   39篇
儿科学   51篇
妇产科学   68篇
基础医学   1692篇
口腔科学   70篇
临床医学   1695篇
内科学   696篇
皮肤病学   89篇
神经病学   307篇
特种医学   460篇
外国民族医学   2篇
外科学   538篇
综合类   6911篇
预防医学   4228篇
眼科学   57篇
药学   2604篇
  51篇
中国医学   3587篇
肿瘤学   153篇
  2024年   535篇
  2023年   1676篇
  2022年   1346篇
  2021年   1581篇
  2020年   1069篇
  2019年   683篇
  2018年   310篇
  2017年   303篇
  2016年   360篇
  2015年   510篇
  2014年   959篇
  2013年   959篇
  2012年   1327篇
  2011年   1336篇
  2010年   1182篇
  2009年   1194篇
  2008年   1539篇
  2007年   1174篇
  2006年   1065篇
  2005年   981篇
  2004年   828篇
  2003年   743篇
  2002年   493篇
  2001年   385篇
  2000年   255篇
  1999年   150篇
  1998年   114篇
  1997年   61篇
  1996年   54篇
  1995年   40篇
  1994年   20篇
  1993年   19篇
  1992年   15篇
  1991年   12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91.
目的:借助网络药理学研究模式,以中医理论为指导原则,从分子水平探究六味地黄丸对高血压、2型糖尿病、阿尔茨海默病"异病同治"的物质基础和作用机制。方法:使用TCMSP、Swiss Target Prediction、STITCH数据库筛选出六味地黄丸的化学成分及其作用靶点,结合从Genecards、HPO、OMIM数据库以及GEO数据库中获取的基因芯片挖掘出的疾病靶点,将二者取交集后获取的共有靶点导入STRING数据库获得蛋白质相互作用关系,运用Cytoscape软件构建"中药-化合物-靶点"网络及PPI网络,运用Auto Dock软件进行分子对接。最后借助DAVID数据库进行GO和KEGG富集分析。结果:筛选出六味地黄丸活性成分69个,作用靶点280个,高血压、2型糖尿病、阿尔茨海默病及六味地黄丸共有靶点如VEGFA、IL-6、MMP-9、PPARG等21个。结论:该研究初步揭示了六味地黄丸对三病"异病同治"作用的现代生物学机制,包括影响血管生成及内皮功能、炎症反应、缺氧反应,为探究中医"异病同治"治疗原则的科学内涵提供了一定的依据。  相似文献   
992.
张靖悦  赵恒侠  陈宇阳  连李荣 《河北中医》2021,43(11):1904-1910
目的 通过网络药理学方法,研究荷叶碱对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的作用靶点及作用机制.方法 利用Pubchem数据库、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TCMSP)、GeenCard数据库等检索荷叶碱及PCOS的靶点成分,并取交集靶点,构建"成分-靶点-疾病"网络,通过Cytoscape软件可视化;取荷叶碱与PCOS交集靶点,构建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PPI)网络;利用R软件进行基因本体(GO)功能富集分析及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富集分析,并将核心靶点蛋白与荷叶碱进行分子对接.结果 获得荷叶碱有效靶点83个,PCOS疾病靶点2575个,成分-疾病共同靶点36个;PPI网络中核心靶点为SLC6A4、DRD2、MAOA、OPRM1、SLC6A3;GO功能富集分析共获得1230个条目,其中分子功能(MF)77个,生物过程(BP)1115个,细胞组成(CC)38个;KEGG通路富集分析显示荷叶碱对PCOS的作用主要涉及5-羟色胺能突触、多巴胺能突触等;分子对接表明荷叶碱与SLC6A4、DRD2、MAOA、OPRM1、SLC6A3有良好的结合活性.结论 本研究过程体现了荷叶碱治疗PCOS多靶点、多通路的作用特点,为进一步研究荷叶碱治疗P-COS提供了新的思路和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993.
本研究通过分析智能配穴国内外研究现状,总结针灸文献中常见复杂网络构建方式,讨论"六度分离"中"度"在不同研究中的含义,借鉴其定量思想用于配穴数目定量研究。本团队基于复杂网络理论中"平均路径长度"概念,针对《针灸甲乙经》《千金方》《针灸大成》《针灸治疗学》《新针灸学》《经络腧穴学》6部代表性针灸历代专著中关于穴位及其主治的文字叙述,构建包含30万条数据的穴-症网络,得到衔接不同穴位的配穴数目结果为2(1.87+0.2),即复杂网络意义上,通过症状相关性寻求治疗处方的基本穴位数目为4个。这一结论将用于智能配穴算法中穴位处方数量的确定,为智能针灸机器人等新型中医装备的研发提供重要基础。  相似文献   
994.
近年来电针广泛应用于生殖免疫性疾病中,本研究主要探讨电针对生殖内分泌免疫系统的多途径调节维持机体平衡的作用机制,从下丘脑-垂体-卵巢轴(HPO)、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HPA)和下丘脑-垂体-甲状腺轴(HPT)共同调节生殖内分泌系统,β-内啡肽、免疫因子和免疫细胞的免疫调节等方面分别论述电针对生殖-内分泌-免疫系统的作用机制。从选穴的特异性、电针参数选择等方面分析论述电针在生殖内分泌免疫系统中的具体应用。  相似文献   
995.
目的:探讨槲皮素通过靶向干预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p38 MAPK)信号通路保护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关节软骨的作用机制。方法:笔者通过网络药理学技术,科学的对槲皮素保护骨性关节炎患者关节软骨的靶点因子、信号通路进行预测,并对其进行分析。选择一条与骨性关节炎相关密切的预测通路对其采用体外细胞实验进行验证,通过细胞计数试剂-8(CCK-8)方法筛选出药物最佳干预浓度,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对骨性关节炎及密切相关炎性因子白细胞介素(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进行检测,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eal-time PCR)和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槲皮素干预后p38 MAPK信号通路下的相关mRNA,蛋白的表达。结果:通过网络药理学预测MAPK信号通路与骨性关节炎患者(OA)存在十分密切的相关性,并选取该通路中最为密切的p38 MAPK信号通路进行研究,通过药物浓度筛查发现在100μmol·L-1的槲皮素干预后相关炎性因子降低最为明显,并且,在该浓度的槲皮素干预下抑制p38 MAPK信号通路中p38,磷酸化(p)-p38,基质金属蛋白酶-13(MMP-13),解聚蛋白样金属蛋白酶-4(ADAMTS-4)等关键相关因子表达,促进Ⅱ型骨胶原蛋白(CollagenⅡ)的表达。结论:槲皮素在骨性关节炎疾病防治中具有降低软骨炎性因子表达的作用,可通过抑制p38MAPK通路相关因子表达而向好发展,所有结果显示,槲皮素具有降低OA炎性因子表达,保护OA患者关节软骨的作用。  相似文献   
996.
目的 基于网络药理学研究补肾助孕方治疗复发性流产(RSA)的主要成分、作用靶点及作用通路,应用分子对接和体外细胞实验验证,从而揭示其潜在作用机制。方法 首先,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TCMSP),中医药研究综合数据库(TCMID)检索和收集既往文献补肾助孕方的活性成分,应用DrugBank数据库,SwissTargetPrediction数据库等平台查找预测药物作用靶点,检索人类基因注释数据库(GeneCards),人类孟德尔遗传数据库(OMIM)中等数据库获得复发性流产靶点,将药物与疾病预测靶点取交集。应用Cytoscape 3.7.1软件绘制“补肾助孕方-化合物-靶点-复发性流产”网络,蛋白质相互作用平台(STRING)平台构建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PPI)网络,分析获取核心网络。其次,采用R语言软件对共同靶点分别行基因本体(GO)功能富集分析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富集分析。最后,使用Autodock Vina 1.1.2软件用来行分子对接及体外细胞实验验证补肾助孕方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PI3K/AKT)通路的激活作用。结果 发现补肾助孕方的49个潜在活性成分可能靶向133个复发性流产相关作用靶点。GO功能富集分析获得470个细胞生物学过程,主要涉及血管形态发生、发育、细胞增殖、氧化活性等生物学过程。KEGG通路富集分析获得103条信号通路(P<0.05),主要与PI3K/AKT信号通路、糖基化终末产物/糖基化终末产物受体(AGE/RAGE)信号通路、肿瘤坏死因子(TNF)信号通路相关。分子对接提示补肾助孕方关键活性成分山柰酚与核心蛋白蛋白激酶B1(AKT1),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VEGFA)的Vina得分最低且相近。体外细胞实验证实,补肾助孕方可通过活化PI3K/AKT信号通路,上调VEGFA的表达及下游AKT1蛋白的表达水平,促进血管的生成。结论 该研究初步揭示补肾助孕方作用于血管形态发生发育、细胞增殖,明显激活PI3K/AKT通路进而上调VEGFA的表达,最终促进母胎界面血管生成利于妊娠早期胎盘的形成及早孕的维持,起到治疗RSA的作用,为后续新药研发供思路。  相似文献   
997.
目的 基于次生代谢产物与网络药理学探讨黄连及黄连花薹抗菌作用机制差异。方法 基于超高液相色谱-质谱法(UPLC-MS/MS)检测平台,自建黄连及黄连花薹次生代谢产物数据库(MWDB),通过代谢物信息公共数据库以及多元统计分析相结合的手段研究了黄连花薹和黄连的次生代谢组差异,筛选含量相对较高的黄连花薹18个代谢产物和11个黄连代谢产物,借助BATMAN-TCM数据库获取成分作用靶点,于UniProt数据库中查询靶点对应的基因。通过GeneCards检索抗菌基因,使用Venny平台获得成分和抗菌的交集基因。通过DAVID进行基因本体(GO)富集分析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富集分析,预测其作用机制,并通过GraphPad Prism软件和OmicShare数据库绘制柱状图及高级气泡图使结果可视化。通过STRING数据库构建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PPI)网络,Cytoscape 3.7.2软件构建成分-靶标-通路网络,对网络药理学分析结果对比二者抗菌差异性。结果 通过网络药理学得到黄连发挥抗菌有效活性成分比黄连花薹少5个,抗菌靶点比黄连花薹多55个;预测黄连和黄连花薹对抗菌作用的共同成分为槲皮素和小檗碱;参与抗菌作用的不同关键基因有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14(MAPK14),过氧化氢酶(CAT);涉及的不同关键通路有疟疾及Toll样受体信号通路。结论 黄连与黄连花薹主要通过多靶点、多通路的方式发挥抗菌作用,可为黄连和黄连花薹抗菌机制研究提供新的思路和线索,同时为黄连花薹资源的综合开发和合理应用提供了新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998.
目的 采用网络药理学方法全面系统筛选缩泉丸治疗小儿遗尿的作用靶点及相关信号通路,并通过动物实验进一步明确其作用机制。方法 利用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TCMSP筛选缩泉丸的有效化学成分,整合多种系统生物数据库构建“活性成分-疾病-靶点”网络关系,对共有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PPI)网络基因进行功能富集分析,对核心靶点进行动物实验验证。结果 缩泉丸包含32个活性成分,包括波尔定碱、去甲波尔定、乌药醇、谷甾醇等,这些活性成分与遗尿症相关的131个潜在靶点蛋白发生相互作用,其中包含14个核心靶点基因,抗利尿激素2型受体V2R(AVPR2),神经营养酪氨酸受体激酶1(NTRK1),多巴胺D2受体(DRD2),μ阿片受体(OPRM1),5-羟色胺受体1A(HTR1A),5-羟色胺受体1B(HTR1B),5-羟色胺转运体蛋白基因(SLC6A4),α2A肾上腺素能受体(ADRA2A),前列腺素内过氧化物合酶2(PTGS2),胆碱能毒蕈碱M2受体(CHRM2),多巴胺转运体蛋白基因(SLC6A3),5-羟色胺受体6(HTR6),去甲肾上腺素转运体基因(SLC6A2)和细胞色素P450 2C19(CYP2C19)等。富集分析主要涉及G蛋白偶联受体信号通路、跨突触信号调节、神经递质转运调节、神经活性配体-受体相互作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eal-time PCR)和蛋白免疫印迹分析结果显示,缩泉丸能显著增强大鼠肾脏内AVPR2 mRNA和蛋白的表达,而减弱肾上腺组织中DRD2 mRNA和蛋白的表达。结论 缩泉丸中主要化学成分可能通过调节AVPR2,DRD2等关键基因,参与G蛋白偶联受体信号通路、跨突触信号调节、神经递质转运等生物过程来改善小儿遗尿。  相似文献   
999.
目的运用网络药理学探究独活-桑寄生治疗骨质疏松症的活性成分,并通过筛选分析阐述独活-桑寄生治疗骨质疏松症的生物学基础。方法中药独活、桑寄生的活性成分及靶标通过中药数据库TCMSP、BATMAN检索出,骨质疏松症的预测靶点通过疾病靶点数据库Gene Cards检索出,将药物和疾病靶点进行映射,利用网络可视化软件Cytoscape3.6.0整理并筛选出核心成分及有效靶点,再将有效靶点通过Omic Share云平台进行GO富集分析、David6.8数据库进行KEGG通路富集分析。结果独活和桑寄生活性成分根据筛选条件得到核心成分共3个,分别为槲皮素、蛇床子素和补骨脂素;核心靶点24个,包括PTGS2、PTGS1、ESR1、ADRB2等;获得2 509条GO生物过程,包括对含氧化合物的反应、对有机物的反应、细胞对化学刺激的反应等; 193条分子功能,包括对酶结合、同一蛋白结合、信号受体结合等; 113条细胞组成,包括膜筏、膜微区、膜区等;获得KEGG信号通路12条,肿瘤坏死因子信号通路、低氧诱导因子-1信号通路、PI3K-Akt信号通路等为治疗骨质疏松症关键通路。结论独活和桑寄生配伍的多成分、多靶点、多通路通过抗炎和抗氧化的作用,从而治疗骨质疏松症,为中药复方治疗疾病的作用机制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00.
目的应用网络药理学分析技术研究济生肾气丸治疗骨质疏松症(OP)的分子作用机制。方法通过TCMSP数据库查询并筛选出济生肾气丸全方共10味中药的活性成分及有效靶点;检索Comparative Toxicogenomics Database (CTD)、Gene Cards、Online Mendelian Inheritance in Man(OMIM)三大疾病靶点数据库查询骨质疏松症相关靶点;利用Venny 2.1统计复方与疾病的交集靶点,并绘制Venn图。利用Cytoscape 3.6软件,绘制活性成分-交集靶点网络图。将交集靶点导入String数据库后获得的数据经Cytoscape的Cyto Hubba插件构建蛋白互作网络图。通过DAVID数据库进行基因功能GO分析和KEGG通路富集分析,并利用R-studio软件进行气泡图绘制。利用Cytoscape绘制核心靶点与KEGG通路的网络图。结果济生肾气丸中共得到63个活性成分,预测出211个相关靶点;经过三大数据库共检索出OP相关靶点3 126个;复方与疾病交集靶点132个。通过Cytoscape构建交集基因蛋白互作网络图与核心靶点-通路网络图,按照连接节点(degree)大小排列显示济生肾气丸主要通过作用于AKT1、MAPK1、IL6、MAPK8、JUN、VEGFA等靶基因及调控肿瘤坏死因子信号通路、白细胞介素17信号通路、AGE-RAGE信号通路、流体剪切应力和动脉粥样硬化信号通路等发挥治疗OP的作用。结论济生肾气丸治疗OP具有多成分、多靶点、多系统的特点,其作用机制可能通过抑制破骨细胞的生成、刺激成骨细胞的活性、调节骨代谢平衡、降低炎症反应等途径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