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122篇
  免费   2186篇
  国内免费   2117篇
耳鼻咽喉   158篇
儿科学   329篇
妇产科学   254篇
基础医学   1832篇
口腔科学   515篇
临床医学   3326篇
内科学   3147篇
皮肤病学   204篇
神经病学   538篇
特种医学   596篇
外国民族医学   15篇
外科学   2341篇
综合类   7446篇
预防医学   1749篇
眼科学   462篇
药学   2753篇
  46篇
中国医学   2269篇
肿瘤学   1445篇
  2024年   365篇
  2023年   1153篇
  2022年   949篇
  2021年   1058篇
  2020年   873篇
  2019年   838篇
  2018年   484篇
  2017年   752篇
  2016年   792篇
  2015年   819篇
  2014年   1306篇
  2013年   1294篇
  2012年   1716篇
  2011年   1820篇
  2010年   1494篇
  2009年   1487篇
  2008年   1911篇
  2007年   1549篇
  2006年   1485篇
  2005年   1467篇
  2004年   1146篇
  2003年   988篇
  2002年   772篇
  2001年   700篇
  2000年   495篇
  1999年   365篇
  1998年   235篇
  1997年   228篇
  1996年   175篇
  1995年   143篇
  1994年   139篇
  1993年   72篇
  1992年   74篇
  1991年   56篇
  1990年   64篇
  1989年   66篇
  1988年   30篇
  1987年   22篇
  1986年   21篇
  1985年   11篇
  1984年   7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目的:探讨准分子激光角膜切削术(PRK)后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在角膜伤口愈合和解膜雾状混浊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将24只新西兰大白兔(24只眼)随机分为正常组(n=4)和手术组(n=20)。手术组每只左眼行PRK术,术中采用准分子激光器,角膜中央激光去上皮,然后按-10.00D近视进行切削,分别于术后第7d,14d,28d和3月于裂隙灯下观察记录角膜haze的变化并处死动物,将角膜组织制成石蜡切片,应用原位杂交技术检测角膜缲TGF-β1mRNA的表达。结果:①从术后第7d开始,术眼均不同程度地发生了角膜haze,严重者可达3级,haze高峰约在术后第28d。②正常角膜上皮中TGF-β1mRNA有低水平表达,PRK术后第7d,14d和28d,角膜上皮TGF-β1mRNA表达明显增高。术后3月已开始降低;正常组角膜基质中未检测出TGF-β1mRNA,术后第7d,14,和28d,角膜基质中TGF-β1mRNA表达明显增高,术后3月已开始降低。结论:TGF-β1可能参与了PRK术后的伤口愈合,它可能通过促进角膜基质细胞的增殖和细胞外基质的合成而促进角膜haze的发生。  相似文献   
42.
转化人关节软骨细胞的Ⅱ型胶原表型诱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用离心管聚集体培养(Aggregate culture)诱导转化人关节细胞的Ⅱ型胶原。方法 将体外长期培养的第30,40,50代转化软骨细胞消化后进行离心管培养,比较细胞在单层培养,离心管聚集体培养,以及在普通培养基,RAI诱导培养基下[2型骨形态发生蛋白(BMP-2)+抗坏血酸盐(Ascorbate) 胰岛素(insulin)],Ⅰ,Ⅱ,Ⅲ型胶原的表达和胞外基质发生情况。结果 在单层培养条件下,转化软骨细胞只表达Ⅰ型胶原,而在BAI诱导培养基及离心管聚集体培养下转化软有细胞表达的Ⅱ型胶原和大量胞外基质。结论 离心管聚集体培养是诱导转化软骨细胞Ⅱ型胶原的有效方式。  相似文献   
43.
强心通脉灵对大鼠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室重构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强心通脉灵对急性心肌梗死(AMI)大鼠心室重构(VR)的干预机制。方法选择Wistar大鼠85只,随机分为强心通脉灵大剂量组(QXLmax组)12只、强心通脉灵小剂量组(QXLmin组)14只、卡托普利组11只、模型组15只和假手术组13只,采取冠状动脉结扎造成AMI模型,术后均予口服给药治疗,模型组及假手术组予以相应的生理盐水。4周后处死,放射免疫法测血浆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含量,计算左心室质量指数,光镜下观察心尖组织病理形态学改变,采用ABC染色测TGF-β1的表达量。结果模型组及各给药组AngⅡ水平较高,各给药组较模型组有下降趋势,其中QXLmax组较卡托普利组及QXLmin组更低。模型组及各给药组SOD水平较假手术组降低,QXLmax组及QXLmin组较模型组有升高趋势,左心室质量指数模型组较假手术组显著升高,各给药组较假手术组有升高趋势,QXLmax组较QXLmin组及卡托普利组低。卡托普利组及QXLmin组健存心肌细胞周围胶原组织明显减少,QXLmax组病理改变最轻,偶有少量胶原纤维增生。TGF-β1表达QXLmax组较QXLmin组及卡托普利组低(P<0.01)。结论强心通脉灵可降低AMI后大鼠血浆AngⅡ水平,增加SOD活性,降低左心室质量指数及心肌组织TGF-β1表达,从而平稳AMI后VR的进程。  相似文献   
44.
侯占江 《中国神经再生研究》2009,13(53):10473-10476
背景:转化生长因子β1是一种强效细胞生长增殖调节蛋白,在移植免疫的抗排斥反应、移植物血管病发展中扮演重要角色。 目的:观察经冷冻处理异体神经移植后,局部注射转化生长因子β1对移植免疫排斥反应的影响。 设计、时间及地点:随机对照动物实验,于2007-06/2008-06在哈尔滨医科大学动物实验中心完成。 材料:受体为清洁级SD大鼠60只,分为3组:自体神经移植组、异体神经移植组、转化生长因子β1质粒+异体神经移植组,每组20只。供体为40只Wistar雄性大鼠。pAdTrack-CMV-TGF-β1质粒、pAdEasy-1-Bj51833细胞由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四院骨科实验室惠赠。 方法:取供体大鼠40只作双侧股后外侧纵切口,分离显露坐骨神经,切取双侧整段坐骨神经,置于无菌冷冻管中保存1周,备用。手术显微镜下将受体鼠自骨二头肌与半腱肌和半膜肌间隙剪开结缔组织,显露坐骨神经,从犁状肌孔下0.5 cm处整齐剪下长约1 cm的坐骨神经。自体神经移植组、异体神经移植组选择粗细相等、已预制冷冻的自体及异体神经移植;转化生长因子β1质粒+异体神经移植组异体神经移植后于大鼠局部肌肉及神经两断端内注射pAdTrack-CMV-TGF-β1质粒40 μg/只。 主要观察指标:术后3,6,9周各组大鼠运动神经传导速度、病理学和轴突计数检查。 结果:转化生长因子β1质粒+异体神经移植组运动神经传导速度高于新鲜异体神经移植组(P < 0.01),与自体神经移植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自体神经移植组、转化生长因子β1质粒+异体神经移植组术后9周轴突计数较新鲜异体神经移植组高(P < 0.01)。转化生长因子β1质粒+异体神经移植组光镜及电镜可见神经纤维走行正常,排列完好,神经纤维可见血管增生,髓鞘结构较好,神经纤维内见有大量再生髓鞘,许旺细胞明显增多,胞质较发达,大量粗面内质网,线粒体结构清晰,再生的轴突内微丝密集排列,与自体神经移植组接近。异体神经移植组光镜及电镜可见神经纤维数量少、排列紊乱,髓鞘轴突变性明显,大部分神经纤维脱髓鞘崩解,轴突消失,未见再生的神经纤维。 结论:局部注射转化生长因子β1质粒联合冷冻处理的冷藏异体神经移植可以协同减轻移植后产生的免疫排斥反应。  相似文献   
45.
医疗纠纷中病案的法律证据作用及意义   总被引:8,自引:7,他引:1  
玉小贞 《中国病案》2009,10(1):18-19
病案的客观、真实、准确、及时、完整性使之成为医疗纠纷的法律证据之一;文章从病案的特性以及有关法律、法规阐述了病案在医疗纠纷中所起的的法律证据作用和意义。  相似文献   
46.
淋巴细胞转化试验通常是用 PHA 刺激体外培养的 T 细胞使其转化为淋巴母细胞的一种试验。根据 T 细胞的转化程度可判断机体的细胞免疫功能。该试验是临床常用的细胞免疫检测指标之一。如何测定 PHA 刺激  相似文献   
47.
目前低剂量辐射兴奋效应的发生和存在机制的研究已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低剂量辐射与低浓度化学因子之间的交叉适应性反应有助于阐明低剂量辐射兴奋效应的机制,低刺量辐射与低浓度化学因子之间存在明显的遗传学交叉适应性反应已有报道。但是,从免疫学角度探讨低剂量电离辐射诱导丝裂毒素C(MMC)损伤的适应性反应未见报道。因此,笔者利用小鼠胸腺细胞自发增殖和脾淋巴细胞转化,观察低剂量γ射线能否诱导抗MMC损伤的免疫学适应性反应。  相似文献   
48.
于近日在希腊雅典召开的第五届国际动脉粥样硬化血栓形成高峰会上,与会专家集中讨论了ADP受体拮抗剂氯吡格雷在动脉粥样硬化血栓形成及预防方面的成就和临床应用的试验证据,并对今后的研究方向进行了研讨。  相似文献   
49.
在癌变原理研究的实验系统中最经典的是动物诱癌模型,但是试验周期长,人力物力花费大,而且对细胞癌变过程中发生的复杂生物学现象难以进行直观的分析。嗣后,发展了哺乳动物细胞体外转化系统。由于动物试验和动物细胞体外转化获得的结论只具有相对参考价值,不可轻易地外推到人癌的发生情况,因此,采用人  相似文献   
50.
循证医学(evidence based medicine,EBM)是遵循科学证据的一种医学新模式。它的创立是临床医学发展的必然趋势。近年来人类疾病谱发生变化、信息与网络的迅速发展、参考书和医学期刊的时间滞后性及缺乏大规模随机对照试验(random control trial,RCT)作为验证等缺陷,以及经济学发展要求分析成本和效益,医疗费用增长的压力,医疗保险业的兴起,同类药品的多样性,新的临床科研方法的兴起,病人对自己疾病的关心和预后的评价等有力地促进了循证医学的发展。名临床流行病学家,EBM创始人之一David Sackeu,在EBM的原有概念上,将其定义补充为“慎重(conscientious)、准确(explicit)和明智地(judicious)应用当前所能获得的最好的研究证据,结合医生本人专业技能和多年临床经验,考虑患的价值和愿望,将三完美地结合所制定出患的处理措施。”EBM与传统医学的主要差异是指导临床实践的设想不同(见表1),传统医学以个人经验为主,医生根据自己的实践经验、高年资医师的指导,采用教科书和医学期刊上零散的报告为依据来处理患,其结果是:一些真正有效的疗法由于不为众所了解而长期未被临床应用,一些实践无效甚至有害的疗法从理论上推断可能有效而长期地被广泛使用。循证医学既重视个人的临床经验,又强调采用现代的、最好的研究证据,两缺一不可;这种研究的依据主要强调临床、多中心研究的结果和患的预后。[第一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