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383篇
  免费   1505篇
  国内免费   259篇
耳鼻咽喉   54篇
儿科学   8篇
妇产科学   44篇
基础医学   89篇
口腔科学   18篇
临床医学   1879篇
内科学   528篇
皮肤病学   126篇
神经病学   29篇
特种医学   146篇
外科学   408篇
综合类   6722篇
预防医学   852篇
眼科学   33篇
药学   1793篇
  23篇
中国医学   21339篇
肿瘤学   56篇
  2024年   132篇
  2023年   478篇
  2022年   375篇
  2021年   564篇
  2020年   586篇
  2019年   501篇
  2018年   195篇
  2017年   527篇
  2016年   634篇
  2015年   824篇
  2014年   1739篇
  2013年   1572篇
  2012年   1937篇
  2011年   1990篇
  2010年   2050篇
  2009年   1777篇
  2008年   2045篇
  2007年   1789篇
  2006年   1672篇
  2005年   1649篇
  2004年   1663篇
  2003年   1600篇
  2002年   1358篇
  2001年   1064篇
  2000年   903篇
  1999年   631篇
  1998年   635篇
  1997年   504篇
  1996年   339篇
  1995年   335篇
  1994年   359篇
  1993年   276篇
  1992年   245篇
  1991年   211篇
  1990年   220篇
  1989年   302篇
  1988年   115篇
  1987年   87篇
  1986年   48篇
  1985年   69篇
  1984年   51篇
  1983年   39篇
  1982年   23篇
  1981年   18篇
  1980年   10篇
  1979年   1篇
  1973年   1篇
  1956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01.
中风病 (急性脑血管病 )主要包括脑梗死和脑出血.近 10年来,国内外对中风病危险因素的研究取得较大的进展,已经明确了某些独立和/或非独立的危险因素;对于可干扰的危险因素进行各种有效干预,肯定可以降低中风的发病率.  相似文献   
102.
临床上通常将以咳嗽为惟一症状或主要症状、时间超过8周、胸部X线检查无明显异常者称为不明原因慢性咳嗽,简称慢性咳嗽。该病迁延难愈,治疗若无经验则颇感棘手,常易误辨误治。下面笔者依传统中医药理论以及相关文献资料,结合自己的临床点滴经验谈谈此疾病的中医治疗,以求抛砖引玉。  相似文献   
103.
高血压病的辨证治疗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高血压病的临床症状较多,根据人体的阴阳盛衰、脏腑的虚实、发病的诱因以及脉象和舌苔的变化,可归纳为常见的四种不同证型,分别采用不同的方药治疗。常见四种证型的辨治1肝阳上扰型主证:头痛头胀,眩晕,面红目赤,烦躁易怒,口苦耳鸣,尿赤便秘,舌苔黄,脉弦数。肝阳  相似文献   
104.
胆囊炎、胆石症的发病及复发与饮食密切相关。中医素有“药食同源”之说,《内经》曾有“虚则补之,药以祛之,食以随之”和“谷肉果菜,食养尽之等饮食疗法的论述。饮食疗法简称食疗,首先应遵循食疗原则,主要是注重辨证施食,并辅以药膳。食疗原则胆囊炎、胆石症的食疗目的是注意饮食习惯避免诱发疼痛发作(即胆绞痛),并保证胆囊收缩正常,使胆汁排泄通畅,去除引起胆汁淤滞的因素,抑制胆石的生成。其食疗的基本原则是:1饮食规律忌暴饮暴食。2控制脂肪摄入,适量摄取蛋白质3材料要新鲜,烹调要柔软,口味要清淡。4少吃辛辣品,禁饮酒。5多吃蔬菜、水果,…  相似文献   
105.
分阶段辨证治疗肠易激综合征30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穗宁  烟建华 《中医药学刊》2005,23(10):1844-1845
肠易激综合征(IBS)是与排便有关的临床症候群,主要表现为腹痛、腹胀、便秘、泄泻,或便秘、泄泻交替等.本病是一种十分常见的肠功能失调性疾病,其病因和发病机制至今尚未完全明确,为探求中医对本病的治疗方法,笔者选择2000年1月-2004年6月间门诊患者30例为治疗观察对象,分3个阶段组用中医五脏整体病理观进行辨证治疗取得一定效果.  相似文献   
106.
目的探讨上消化道瘘的有效治疗护理方法。方法选择2001年2月—2005年8月16例上消化道瘘患者,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辨证施治,辨证施护。结果本组16例中12例治愈,治愈率75%;3例死亡,病死率19%。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上消化道瘘,配合辨证施护,能够缩短病程、降低费用,提高治愈率,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107.
冠心病中医辨证研究概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冠心病是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属中医“胸痹”、“心痛”范畴。祖国医学对其辨证早有认识。近年来,随着现代科技水平的日益发展,中医对其辨证不仅从宏观方面,还从微观角度进行积极探讨,取得一定成绩。兹将近五年中医对冠心病辩证研究作一概述。1冠心病的宏观辩证经过大量临床观察与文献整理等工作,祖国医学认为冠心病是一种本虚标实证候。气滞、血瘀、痰浊、寒凝是其四大发病因素,其病位在心。《请病源候论》指出“心为诸胜主而藏神,其心经不可伤,伤之而痛为真心痛。”但心与肺脾肝肾无术密切相关,肺牌肝肾四脏功能失调都会影响…  相似文献   
108.
研究《金匮要略》的重点应该放在对于各种疾病的辨证论治上,而不是某些证或某些方。这里涉及到如何看待病与证以及辨病与辨证的关系。以《金匮要略》的基本学术思想立论,从四个方面阐述了在整体论思想指导下的辨证论治体系,首先注重的是病;辨证方法的确立是由在发病学上具有不同性质特点的疾病所决定的;四诊所得的各种临床信息是为了辨病然后辨证;只有正确把握病与证的关系,才有可能真正理解和掌握“治未病”的实质。  相似文献   
109.
110.
周学池 《新中医》1993,(8):11-13
本文认为“邪在胆,逆在胃”实质上就是胆热扰胃的胆胃不和证,其证以呕吐苦水为主症,治疗当清泻胆火,降胃止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