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65篇
  免费   67篇
  国内免费   35篇
耳鼻咽喉   1篇
儿科学   1篇
妇产科学   5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47篇
内科学   31篇
皮肤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17篇
外科学   12篇
综合类   245篇
预防医学   38篇
药学   156篇
中国医学   611篇
肿瘤学   1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18篇
  2020年   31篇
  2019年   25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23篇
  2016年   29篇
  2015年   44篇
  2014年   44篇
  2013年   72篇
  2012年   62篇
  2011年   59篇
  2010年   59篇
  2009年   47篇
  2008年   76篇
  2007年   57篇
  2006年   56篇
  2005年   53篇
  2004年   42篇
  2003年   65篇
  2002年   36篇
  2001年   30篇
  2000年   34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23篇
  1997年   19篇
  1996年   28篇
  1995年   19篇
  1994年   15篇
  1993年   12篇
  1992年   11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1篇
  1958年   1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6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75 毫秒
61.
黄疸症食谱     
药粥茵陈粥原料:茵陈50g,粳米100g。做法:将茵陈洗净,水煎去渣取汁。粳米淘洗干净,入锅中,加水适量,加入药汁,煮熬成粥,粥将成时下白糖再煮至沸,稀薄适中。功效:适用于治疗慢性肝炎伴反复不愈、小便较黄、黄疸指数时高时低。  相似文献   
62.
目的:探讨加味茵陈五苓汤治疗湿热蕴毒型肝纤维化的效果。方法:将45例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分别给予加味茵陈五苓汤和其它中药;观察其临床症状体征积分、肝纤维化血清标志物(HA、PCⅢ、Ⅳ-C、LN)水平。结果:加味茵陈五苓汤对湿热蕴毒型肝纤维化的临床症状体征积分有显著改善作用(P〈0.05),可显著降低血清HA、PCⅢ、Ⅳ-C、LN含量(P〈0.05)。结论:加味茵陈五苓汤对湿热蕴毒型肝纤维化有明显的临床疗效,疗效优于中满分消汤、茵陈蒿汤等对照组中药。  相似文献   
63.
胆囊炎是临床中比较常见病证之一,也是比较容易复发而难治病证之一。结合多年临床治疗体会,认为急性胆囊炎的临床表现以湿热证为多见,而慢性胆囊炎急性发作则以湿热气虚证为多见。茵陈四君汤是由茵陈蒿汤与四君子汤合方的变化方,临证只有审证求机,以法运用本方,才能取得预期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64.
茵陈异称绵茵陈、绒蒿、茵陈蒿等。茵陈为菊科植物猪毛蒿或茵陈蒿的去根幼苗或地上部分。民间有人在二月间采挖摘茵陈嫩苗作野菜食用。其干品可常年入药。  相似文献   
65.
本文以历代医家著述为主线,考证了茵陈四逆汤伴随着阴黄证诊治体系的萌芽、争鸣和完善,也经历了从无到有、由为人质疑到广为接受的渐进发展历程,说明茵陈四逆汤在阴黄证治疗体系中作为基础方剂的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66.
本文通过国内外关于茵陈四逆汤研究的文献回顾,综述了茵陈四逆汤及其组方药物的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等现代研究的现状,并对如何在药效物质基础层次诠释茵陈四逆汤及治疗黄疸证类方的配伍规律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67.
许重远  陈振德  张焜  马安德  晏媛  杨芳 《中药材》2008,31(12):1839-1840
目的:在对中药二联复方茵陈蒿汤联合黄连解毒汤(复方茵陈黄连汤)进行活性研究后,对该联合汤剂抗HBV有效部位中的主要成分进行分析。方法:采用电喷雾电离-串联质谱方式建立了LC-MS/MS方法,并采用MS和MS/MS扫描模式分析。结果:鉴定了其中9个活性成分,分别是木兰花碱、原儿茶碱、咖啡酸、芦荟苷、阿魏酸、岩白菜素、乙酰紫草素、异栀子苷、大黄酸。结论:液质联用能快速、准确地鉴定传统中药复方中主要有效成分,为更好地阐明中药复方的物质基础和作用机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68.
正交设计法研究藏茵陈的提取工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正交设计法研究藏茵陈的提取工艺青海省药品检验所(西宁551700)黄秀梅青海省人民医院邢素丽,吉元德藏茵陈系龙胆科獐牙菜属植物川西獐牙菜(SwertiamussotiiFranch),是民间藏医用于治疗肝炎的单方草药。青海省人民医院于1975年将该药...  相似文献   
69.
《金匮要略》第15篇曰:“脾色必黄,淤热以行”“黄家所得,从湿得之”。指出了黄疸的病机主要责之脾病、血淤、湿、热等。就黄疸的临床表现看,除身黄、目黄、小便黄的特征外,大多数病人以纳差、呕恶、脘腹胀满、便溏或便秘等为主证,苔腻或白或黄,反映了黄疸确与脾胃及湿邪关系密切。曾有前人概曰:黄证皆以中土之湿毒为本(《本草述钩元》)。若机体阳气偏盛,湿邪易化热而成湿热阳黄;若机体阴  相似文献   
70.
本文对镇肝熄风汤中之茵陈以植物的生长特性、功效,以及药理作用等方向进行考证。。认为方中所用茵陈非青蒿,若以茵陈品种而言,当为菊科植物猪毛蒿的幼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