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4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3篇
基础医学   6篇
内科学   1篇
皮肤病学   1篇
综合类   40篇
预防医学   6篇
药学   4篇
中国医学   58篇
肿瘤学   1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4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7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5年   4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51.
[目的]探讨原发性痛经患者的中医舌象特征.[方法]对100例原发性痛经患者采用"舌诊专家"软件和临床观察相结合的方法进行舌象的识别分析.[结果]原发性痛经患者舌色表现以淡白暗舌比重最大,占28%;舌苔以白苔和黄苔为主,白苔占46%.中医证型与舌色有一定的相关性(P<0.05).原发性痛经瘀血舌象组与非瘀血舌象组的舌下络...  相似文献   
52.
[目的]了解健康人不同年龄阶段舌质颜色的分布情况,并对其相关因素进行分析。[方法]选择2010年9月-2011年5月间首都医科大学在校学生和教师150例,采用便携式红外测温仪检测舌面温度,MoorVMS-OXY型激光多普勒血流仪和组织氧含量测定仪检测舌面微循环血流灌注量、血流速度、血氧饱和度。应用SPSS11.5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①健康人舌质颜色出现频率从高到低是:淡红舌-暗舌-淡白舌-红绛舌-紫舌。淡红舌是健康人的主要舌色表现;②随着年龄的增大,淡白舌、暗舌、紫舌的出现率增高,淡红舌出现率减少;③,随着年龄的增大,舌下络脉逐渐增粗,P<0.001;④随着年龄增大,舌温逐渐降低;⑤随着年龄增大,舌面微循环灌注量和血流速度增大,10-19年龄阶段与其他年龄阶段微循环灌注量和血流速度存在显著差异,P<0.05~P<0.001;⑥10-39年龄阶段,随着年龄增大,舌面微循环血氧饱和度逐渐增大,P<0.001;40-59年龄阶段,随着年龄增大,舌面微循环血氧饱和度逐渐减少,P<0.001。[结论]健康人舌质颜色存在自身的变化规律,舌面温度、微循环等指标与中医阳气的旺衰、气血状况和肾气盛衰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53.
目的 探索在分析数字舌图时,由于舌苔遮蔽舌质颜色,导致舌色提取困难的问题解决方法.方法 拍摄255例受试者舌图,选择舌侧缘背侧面和腹侧面的前、中、后3个部位、计7个点的舌色数据.应用CIEDE2000色差公式,设点2、点3的色差为标准总色差,进一步比较各颜色样本之间的色差.结果 标准总色差为(2.655 5±1.511...  相似文献   
54.
目的 比较标准照明体A、B、C、E和D65光源对正常舌尖舌色色度学参数的影响,为中医舌诊中舌色测量的标准化研究提供实验基础.方法 选取在校本科生正常人群35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光源修正为等能白光(标准照明体E光源),应用可见反射光谱法采集舌尖舌色数据,获得380~780 nm的光谱曲线,根据标准照明体A、B、C和D65光谱分布特征计算在各照明体条件下的可见反射光谱曲线;进行CIE XYZ颜色匹配三刺激值的计算,获得各标准照明体条件下正常舌尖舌色的CIE 1964色品坐标、主波长值与RGB分值,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在标准照明体A、B、C、E和D65光源照明下,舌尖舌色的可见反射光谱曲线、CIE 1964色品坐标、RGB分值均存在显著性的差异,但以各标准照明体特性为参照的主波长值存在一致性.结论 应用可见反射光谱法对色诊资料采集可提供一种标准的测色方法.不同的标准照明体光源条件可使色诊资料采集出现偏差,采用统一的标准照明体光源进行色诊研究可以减少这方面的误差,同时对色诊的数码成像资料进行色彩校正时,要以照明体的特性为基本参照进行数据分析.  相似文献   
55.
目的测量舌尖与舌缘的色度值与色差,为舌尖红的量化诊断提供依据。方法对683名健康体检者进行舌诊,并拍摄舌图像。创建ICC色彩特性文件,对舌图像进行色彩校正。提取舌尖、舌缘的色度值参数(L*、a*、b*、C*、h°)进行统计分析。采用CIEDE2000色差公式进行色差计算。结果正常淡红舌的舌尖与舌缘的平均色差为5.4;淡红舌伴有舌尖红时,舌尖与舌缘的平均色差为10.85;各种异常舌色伴有舌尖红时,与没有舌尖红时比较,其平均色差从5.4~7.0增至11.23。结论舌尖红是判断初始热证的灵敏指标。对舌尖红进行量化诊断,对中医"治未病"的热象辨识具有价值,并能进一步揭示舌尖红的诊断意义与科学内涵。  相似文献   
56.
目的:观察肿瘤患者舌象特点及影响舌象的因素。方法:选择2014年1月—2014年6月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东直门医院血液肿瘤科门诊就诊的患者507例,在自然光下观察患者舌色、舌形、舌苔(苔质和苔色)及舌下络脉。结果:1舌色:暗舌类(淡暗舌、暗红色、紫暗舌)所占比例平均为77.7%,暗舌数量与年龄成正比(P<0.01)。化疗组紫暗舌比例明显高于非化疗组(P<0.05)。2舌形:齿痕舌(55.2%),胖大舌(50.9%),化疗组胖大舌比例较非化疗组多(P=0.046<0.05)。裂纹者(40.0%),男性组裂纹(49.1%)多于女性(33.4%)(P<0.01)。裂纹舌比例与年龄成正比(P=0.006<0.05)。化疗组瘀斑舌较非化疗组增多(P=0.004<0.05)。女性点刺舌概率高于男性(P=0.03<0.05)。3舌下静脉:舌下静脉迂曲者(61.9%),年龄越大,舌下静脉迂曲所占比例越大(P=0.005)。4舌苔:薄白苔占比例平均为35.1%;白腻苔占33.5%;剥脱兼腻苔以胃癌多见(21.1%)。结论:暗舌、白腻苔、齿痕、胖大舌及舌下脉络迂曲占到了相当的比例,表明脾虚湿盛、痰凝血瘀为肿瘤患者的基本病机。提示临床用药应注重温补脾肾、祛湿化痰及活血化瘀药物的应用。  相似文献   
57.
目的 基于数字图像技术的中医舌诊的客观化、现代化研究近年来取得了长足进步,可实现舌象信息的获取和舌象指标分析.但目前的舌象舌色分析多以模式分类等方法进行舌色种类的划分,没有结合人眼视觉的定量分析,对其客观化研究结果有一定局限性.本文拟利用视觉心理物理学的相关方法对中医舌颜色进行分析.方法 根据实验室多年积累的中医舌色样本在HSI空间柱状图分布确定颜色域,并对其等距划分,进而通过心理物理量表实验建立等距量表.结果 确定出HSI颜色空间各分量和中医舌颜色感知量的心理物理特性.结论 舌色感知量值随颜色物理刺激量值的增加,呈不同程度的变化趋势.本研究为中医舌色的一维量化进一步分析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58.
智能式光电积分法舌色仪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介绍了一种适合于舌诊临床研究的舌色仪。它运用了光电积分法的测色原理并配备了微机进行数据处理,直接打印出符合CIE标准的色度学参数。本文还提供了一系列临床实验的数据和分析结果。  相似文献   
59.
“舌色仪”临床诊断初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舌色仪”临床诊断初探危小健,李明宏(江苏省中医药研究所210037)指导马禄均舌诊是中医诊断病症的重要指征。采用光谱法测量光色参数,通过电脑处理确定舌质、舌苦的颜色,以替代人目测舌象的诊断,这是舌色仪的要求。自1989年“舌色仪”完成设计装配成功后...  相似文献   
60.
目的探讨舌色联合舌下微循环对感染性休克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选择2016年5月—2017年5月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中西医结合医院重症医学科收治的感染性休克患者65例,根据患者28天预后情况将患者分为存活组(35例)及死亡组(30例)。观察患者早期复苏6 h后舌色、平均动脉压(MAP)、中心静脉血氧饱和度(Scv O2)、中心静脉压(CVP)、去甲肾上腺素用量(NE)及动脉乳酸(Lac)变化;应用旁流暗视野技术(SDF)测定患者舌下微循环的总血管密度(TVD)、灌注血管密度(PVD)、灌注血管比例(PPV)、微血管流动指数(MFI);记录患者入院当日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Ⅱ(APACHEⅡ)评分;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并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评价各项指标变化预测患者预后的价值。结果两组复苏后MAP、ScvO_2、CVP及NE用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与死亡组比较,存活组Lac及APACHEⅡ评分明显降低(P 0. 05),TVD、PVD、PPV和MFI明显升高(P 0. 01,P 0. 05);存活组红舌出现几率较高,死亡组白舌及紫舌出现频率明显增多(P 0. 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APACHEⅡ评分、舌色及PPV是感染性休克患者28天生存率的独立预后因素(P 0. 05)。以舌色及PPV作为联合预测因子,ROC曲线分析显示,动脉血Lac、APACHEⅡ评分及舌色联合PPV对感染性休克患者预后均有预测价值,其中舌色联合PPV的ROC;曲线下面积(AUC)最大为0. 795;当截断值为紫舌及PPV 67%时预测感染性休克患者28天死亡的敏感度为76. 67%,特异度为71. 43%。结论舌色联合舌下微循环与感染性休克患者预后相关性较好,可作为评估感染性休克患者28天生存的预后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