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884篇
  免费   828篇
  国内免费   512篇
耳鼻咽喉   47篇
儿科学   223篇
妇产科学   364篇
基础医学   522篇
口腔科学   37篇
临床医学   4741篇
内科学   1704篇
皮肤病学   28篇
神经病学   156篇
特种医学   825篇
外国民族医学   29篇
外科学   2750篇
综合类   8244篇
预防医学   1743篇
眼科学   22篇
药学   3422篇
  33篇
中国医学   1161篇
肿瘤学   1173篇
  2024年   90篇
  2023年   332篇
  2022年   338篇
  2021年   537篇
  2020年   467篇
  2019年   522篇
  2018年   217篇
  2017年   437篇
  2016年   530篇
  2015年   575篇
  2014年   1158篇
  2013年   1137篇
  2012年   1424篇
  2011年   1518篇
  2010年   1489篇
  2009年   1488篇
  2008年   1669篇
  2007年   1606篇
  2006年   1385篇
  2005年   1730篇
  2004年   1397篇
  2003年   1239篇
  2002年   1003篇
  2001年   837篇
  2000年   661篇
  1999年   529篇
  1998年   516篇
  1997年   440篇
  1996年   451篇
  1995年   375篇
  1994年   334篇
  1993年   187篇
  1992年   144篇
  1991年   111篇
  1990年   108篇
  1989年   123篇
  1988年   30篇
  1987年   29篇
  1986年   29篇
  1985年   16篇
  1984年   8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2篇
  1980年   1篇
  197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20 毫秒
991.
目的:探讨经腹腔途径腹腔镜肾盂成形术治疗肾盂输尿管连接部梗阻(ureteropelvic junction obstruction,UPJO)的手术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回顾分析2012年8月至2015年5月55例UPJO患者行经腹入路腹腔镜离断性肾盂成形术的临床效果。结果:手术均获成功,手术时间55~195 min,平均(73.0±11.32)min;术中出血量10~60 ml,平均(34.0±8.62)ml;术后住院6~14 d,平均(7.0±1.89)d。随访3~36个月,平均(20.0±5.79)个月,患者腰痛症状消失,肾积水改善。结论:随着腹腔镜技术的普及,腹腔镜离断性肾盂成形术成为新的标准术式,逐渐替代开放手术,而经腹腔途径肾盂成形术由于易掌握、并发症发生率低,目前被认为是治疗UPJO的重要手段,经腹腔途径腹腔镜离断性肾盂成形术是治疗UPJO安全、有效的微创方法。  相似文献   
992.
封闭负压引流联合灌注冲洗治疗四肢骨折内固定术后感染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封闭负压引流联合灌注冲洗治疗四肢骨折内固定术后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 :自2010年3月至2015年6月,采用封闭负压引流联合灌注冲洗治疗10例四肢骨折内固定术后感染患者,男7例,女3例;年龄11~58岁,平均34.4岁;病程1~8个月,平均4.8个月。尺桡骨骨折术后感染4例,胫腓骨骨折术后感染3例,跟骨骨折术后感染2例,股骨骨折术后感染1例。10例中开放性骨折术后感染8例,闭合性骨折术后感染2例。采用封闭负压引流联合灌注冲洗,结合全身及局部抗生素使用,换药或植皮。观察感染创面控制愈合速度和时间、负压封闭引流敷料(VSD)更换次数及原感染灶有无复发等。结果:所有患者术后感染得到控制,伤口换药或植皮后愈合,无骨髓炎并发症发生,治疗时间29~45 d,平均38.4 d;更换VSD的次数1~4次,平均2.2次。10例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1年,未见复发。结论:封闭负压引流联合灌注冲洗技术治疗四肢骨折术后感染能有效促进感染伤口的生长和愈合,缩短愈合时间,是治疗四肢骨折内固定术后感染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993.
目的 观察3个不同的集束化防治管理方案对重症胃肠功能障碍(急性胃肠损伤)患者关键预后指标的影响,筛选优化的集束化防治管理方案。方法 将180例ICU患者随机分为3组,实施3种不同的治疗方案(方案1是尽早限制性给予肠内营养,以及早期给予肠外营养和中药;方案2是尽早给予合理性肠内营养和中药,3 d后肠内营养不足目标热量60%时加肠外营养;方案3是方案2减去中药),疗程为7 d,比较3种方案对患者腹腔内压(intra abdominal pressure,IAP)、腹腔灌注压(abdominal perfusion pressure, APP)、胃肠功能、病情严重程度、ICU住院时间、28 d存活率、ICU病死率等的影响。结果 治疗后方案2组患者IAP显著降低,APP显著升高,病情严重程度减轻,28 d存活率显著增高(P<0.05)。结论 方案2能改善重症胃肠功能障碍患者的IAP、APP和病情,提高患者28 d存活率,显著优于方案1和方案3。  相似文献   
994.
1 病例资料患者,女性,28岁,因“体检发现腹腔肿物2年”于2015年7月31日入院.患者于2013年体检发现盆腔肿物,无腹痛、腹胀,无恶心、呕吐,无尿频、尿急,无行动异常,当时未予重视,未给予特殊处理,后肿物逐渐增大,遂于2015年7月30日在江西省妇幼保健院行下腹部CT检查,结果提示:盆腔占位,考虑脂肪瘤,结合手术史,不排除脂肪肉瘤可能.患者曾于2006年因腹腔巨大脂肪瘤行手术切除,当时切除标本大小约20 cm× 15 cm×8 cm(患者自诉,未获得相关资料).  相似文献   
995.
目的::评价大容量全肺灌洗对尘肺患者呼吸功能的影响。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库、维普中文科技全文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PubMed、The Cochrane Library等中英文数据库,采用Cochrane系统评价的方法对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献进行质量评价,运用RevMan 5.0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0项研究,Meta分析结果显示:经大容量全肺灌洗术后,尘肺患者用力肺活量[MD=0.91,95%CI(0.51,1.31),P<0.0001]、第1秒用力呼气量[MD=0.60,95%CI(0.27,0.94),P=0.004]、最大通气量[MD=1.23,95%CI(0.70,1.76),P<0.00001]均有一定程度的上升,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结论:大容量全肺灌洗术对尘肺患者近期肺功能有一定改善作用,但仍需要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996.
997.
目的探讨中药灌洗联合克霉唑片治疗复发性假丝酵母菌性阴道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2月-2016年12月于湖北省某医院就诊的94例复发性假丝酵母菌性阴道炎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7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克霉唑片阴道纳药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中药灌洗联合克霉唑片阴道纳药治疗。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证候评分、阴道分泌物评分;比较2组患者外阴瘙痒持续时间、阴道瘙痒持续时间、白带恢复正常时间;比较2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前,2组患者中医证候评分及阴道分泌物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患者中医证候评分及阴道分泌物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患者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5.7%,高于对照组的80.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外阴瘙痒持续时间、阴道瘙痒持续时间及白带恢复正常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均未发生不良反应。结论采用中药灌洗联合克霉唑片治疗复发性假丝酵母菌性阴道炎,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加快患者恢复,并能有效控制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效果确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98.
目的 观察粒细胞巨噬细胞刺激因子(GM-CSF)联合全肺灌洗治疗特发性肺泡蛋白沉积症(IPAP)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选取2015年8月至2017年3月在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就诊的2例IPAP患者,经全肺灌洗后,分别予皮下注射和雾化吸入GM-CSF治疗,观察其疗效和安全性。结果 2例患者经GM-CSF联合全肺灌洗治疗,病情缓解。结论 GM-CSF联合全肺灌洗治疗对IPAP患者治疗有效、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999.
腹腔引流管的使用在病患康复以及临床诊断治疗方面有着重要的意义.现今,腹腔引流管在普外科手术中大量使用,患者携带引流管的增多,给患者术后的活动带来不便,临床常有引流管从腹腔脱落的不良事件发生,这与患者腹腔内的引流管固定不牢固有关,如患者对引流管不适应、患者运动量大、胶布的黏性不够、皮脂的分泌导致引流管道无法固定等,均能造成引流管脱落而导致病情加重,严重者甚至危及生命,大大影响了患者的治疗和痊愈.  相似文献   
1000.
以我院3例宫内节育器异位至腹腔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析患者的临床表现、诊断要点以及治疗方法,总结宫内节育器腹腔异位发生的原因,严格掌握其手术治疗的适应症和禁忌症,提出应加强放置宫内节育器技术水平,做好术后随访,如此可有效防止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