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59篇
  免费   84篇
  国内免费   88篇
儿科学   50篇
妇产科学   4篇
基础医学   48篇
临床医学   106篇
内科学   210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6篇
特种医学   31篇
外国民族医学   1篇
外科学   56篇
综合类   493篇
预防医学   49篇
药学   147篇
  1篇
中国医学   419篇
肿瘤学   9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36篇
  2022年   33篇
  2021年   37篇
  2020年   42篇
  2019年   50篇
  2018年   17篇
  2017年   52篇
  2016年   32篇
  2015年   41篇
  2014年   51篇
  2013年   40篇
  2012年   59篇
  2011年   86篇
  2010年   59篇
  2009年   60篇
  2008年   85篇
  2007年   68篇
  2006年   70篇
  2005年   68篇
  2004年   83篇
  2003年   72篇
  2002年   57篇
  2001年   64篇
  2000年   40篇
  1999年   38篇
  1998年   57篇
  1997年   53篇
  1996年   34篇
  1995年   34篇
  1994年   34篇
  1993年   33篇
  1992年   23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991.
目的:观察外敷腹泻贴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名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安慰剂穴位贴敷,每次贴药2 ~6 h;治疗组给予腹泻贴外敷(白芥子、细辛、白芍、延胡索)穴位(中脘、天枢、关元、足三里、脾俞、胃俞),每次贴药2~6h.两组均治疗40 d后判定疗效.结果:治疗组治愈3例,显效20例,好转12例,无效7例,有效率为83.34%;对照组治愈0例,显效1例,好转2例,无效38例,有效率为7.31%.两组对比,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外敷腹泻贴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992.
目的:探讨达立通颗粒治疗糖尿病胃轻瘫(DGP)的临床疗效及胃动素、胃泌素及胃电图的影响。方法:将90例DGP患者随机按数字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另设15例单纯糖尿病(DM)作为对照组。两组患者采用糖尿病常规治疗。对照组饭前服用盐酸伊托必利片,50 mg/次,3次/d;观察组饭前服用达立通颗粒,6 g/次,3次/d。两组疗程均为4周。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治疗前后血浆胃动素和胃泌素水平;进行治疗前后胃电图检测;记录治疗前后主要症状、体征评分。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1.11%优于对照组的73.33%(P<0.05);治疗前两组血浆胃动素和胃泌素水平均高于单纯DM组(P<0.01),治疗后观察组血浆胃动素和胃泌素水平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胃电图餐前主功率、主频率均高于对照组,胃动过缓率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胃电图餐后主功率、主频率均高于对照组,胃动过缓率低于对照组(P<0.01);两组治疗后各主要症状、体征评分均治疗前下降(P<0.01),观察组治疗后各主要症状、体征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达立通颗粒能促进DGP患者胃蠕动、改善胃动力,减轻临床症状,还能调节胃肠激素,临床有一定的疗效。  相似文献   
993.
《中成药》2014,(8)
目的探讨化浊解毒方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作用机制。方法将6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阳性药组、化浊解毒方组,每组15只。除空白组外,其余3组制备反流性食管炎大鼠模型。造模后空白组、模型组予蒸馏水灌胃;阳性药组按1 mL/100 g给予奥美拉唑溶液灌胃;化浊解毒方组按1 mL/100 g给予化浊解毒方灌胃,共治疗8周。观察大鼠食管黏膜的组织病理,血清胃泌素(GAS)、胃动素(MTL)及黏膜血管活性肠肽(VIP)、P物质(SP)表达。结果化浊解毒方能够减轻食管黏膜病理变化,升高血清GAS、MTL水平,使SP表达升高,VIP表达降低,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与阳性药组比较,SP表达升高,差异显著(P<0.05),VIP表达降低,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浊解毒方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作用机制可能与其升高血清GAS、MTL水平,增强黏膜SP表达,降低VIP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994.
止酸方治疗反流性食管炎及其对血清胃动素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止酸方治疗反流性食管炎(RE)的临床疗效及胃镜下疗效,并观测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后血清胃动素水平。方法:将100例RE患者随机分为止酸方治疗组与西药对照组。治疗组50例口服止酸方汤剂,对照组50例口服雷尼替丁和吗丁啉,两组以4周为1个疗程,1个疗程后观察疗效;在治疗前后测血清胃动素含量并在治疗后进行组间比较。结果:临床疗效总有效率:治疗组98.00%,对照组84.00%,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胃镜疗效总有效率:治疗组96.00%,对照组82.00%,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胃动素比较:治疗组与对照组均有升高,但治疗后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止酸方治疗RE疗效确切,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升高血清胃动素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995.
十二指肠溃疡患者胃排空,血浆胃泌素及胃动素的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双同位素标记试餐SPECT技术检测17例活动性十二指肠溃疡(DU)患者和17例健康志愿者的胃排空功能,并以放免法测定其空腹和餐后胃泌素(GAS)和胃动素(MOT)水平。结果显示:58.8%患者固体食物的延迟相消失,起始排空较快,继后的排空变缓,液体和固体半排空均延迟,而食物胃内分布与对照组无异。DU患者GAS并无过度释放,而空腹及餐后MOT水平均高于对照组,但这与胃排空参数无显著相关性。这些结果提示活动性DU患者以食物胃排空延迟为主,MOT水平的改变可能是胃排空延迟反馈调节的结果,但胃排空延迟并未导致GAS过度释放。  相似文献   
996.
延髓最后区对犬消化间期移行性复合运动的调节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延髓最后区对胃肠消化间期移行性复合运动(MMC)及血浆胃动素水平的影响。方法:在8只犬的胃窦和十二指肠浆膜埋植应力传感器记录胃窦和十二指肠消化间期复合运动。在一侧股静脉内置慢性静脉插管供注射外源性胃动素。用RIA法测定血浆胃动素含量。观察:(1)消化间期正常MMC活动和血浆胃动素浓度变化;(2)电损毁延髓最后区对MMC活动和血浆胃动素水平的影响;(3)电损毁延髓最后区对外源性胃动素启动MMCⅢ相收缩作用的影响。结果;(1)正常犬消化间期出现典型的Ⅰ、Ⅱ、Ⅲ、Ⅳ相MMC。MMCⅢ相与血浆胃动素释放高峰同步发生。(2)电损毁延髓最后区后,胃窦十二指肠MMC的收缩运动明显抑制,MMCⅠ相延长,Ⅱ、Ⅲ相明显缩短,失去了损毁前MMC周期性时相性和移行性的特点,血浆胃动素浓度明显降低,外源性静脉注射胃动素不能启动MMCⅢ相收缩。结论:延髓最后区对消化间期MMC的周期发生和移行有重要的调控作用,其作用途径与胃动素介导有关。  相似文献   
997.
目的:探讨小儿迁延性及慢性腹泻病血中胃泌素(GAS),胃动素(MOT)和生长抑素(SS)的变化情况和它们与胃肠动力紊乱的关系。方法:应用放免法对28例迁延性及慢性腹泻病患儿治疗前和恢复期晨空腹及餐后1小时的血GAS,MOT和SS水平进行测定,并用实时超声显像法对他们餐后的胃运动及胃排空进行研究,同时与22例正常儿童作比较。结果:患儿治疗前空乃和餐后的血清GAS和血浆MOT水平高于恢复期和对照组(P<0.001),空腹的血浆SS水平尽管前者亦高于后两者(P<0.05),但餐后差异无显著性(P>0.05),患儿治疗前空腹和餐后的GAS/SS和MOT/SS比值明显大于恢复期和正常儿童(P<0.05),患儿病期的胃体蠕动频率(FB),胃窦收缩频率(FA)和30,60,90,及120分钟胃排空率(GER)明显增快,而且120分钟GER与空腹和餐后的血浆SSI 各组都呈负相关,与GAS/SS和MOT/SS的比值则呈正相关。结论:迁延性及慢性腹泻小儿血中的GAS和MOT水平升高,GAS/SS和MOT/SS比值增大,而且GAS,MOT和SS分泌失调与胃肠动力异常有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998.
目的:探讨小剂量红霉素治疗喂养不耐受新生儿的疗效。方法:将收治的60例喂养不耐受的新生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两组均采用综合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将小剂量红霉素3~5mg·kg^-1·d^-1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中静脉滴注。结果:治疗组在改善症状以及体质量增加方面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小剂量红霉素治疗新生儿喂养不耐受有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999.
目的研究健康成年人空腹胃肠动力及血浆胃动素浓度的变化,以探讨2者的关系。方法采用灌注式测压方法,检测15例健康志愿者空腹胃肠动力,并根据压力波形特点分期抽血采用放免法检测血浆胃动素浓度。结果所有志愿者空腹胃肠运动都表现为反复发生的运动复合波(migrating motor complex,MMC),MMC周期平均持续106±32 min,根据压力波形特点MMC可分为3期。Ⅰ期平均持续38.9±22.4 min;Ⅱ期平均持续62.3±20.1 min;胃窦Ⅲ期持续2.8±1.2 min,十二指肠Ⅲ期持续4.5±1.8 min。MMC各期的血浆胃动素浓度不相等(P<0.05),Ⅱ期和Ⅲ期的胃动素浓度均较Ⅰ期高(P<0.05),Ⅱ期和Ⅲ期血浆胃动素浓度相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健康成年人血浆胃动素浓度随MMC周期波动,胃动素可能参与MMC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00.
目的:探讨不同分娩方式足月产儿脐血血浆胃动素、血清胃泌素水平,及其对产褥期母婴消化道症状的影响。方法: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了足月妊娠不同分娩方式脐血血浆胃动素及血清胃泌素含量变化。结果:阴道分娩组血浆胃动素水平明显高于剖宫产组( P< 001),血清胃泌素也有显著差异( P< 005)。结论:为减少产褥期母婴胃肠道症状,多采用阴道分娩,剖宫产儿应早期母乳喂养,对胃动素水平特别低下者建议投以少量胃动力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