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346篇
  免费   1163篇
  国内免费   198篇
耳鼻咽喉   23篇
儿科学   2篇
妇产科学   10篇
基础医学   96篇
口腔科学   7篇
临床医学   566篇
内科学   385篇
皮肤病学   49篇
神经病学   7篇
特种医学   47篇
外科学   146篇
综合类   2856篇
预防医学   397篇
眼科学   7篇
药学   644篇
  11篇
中国医学   8444篇
肿瘤学   10篇
  2024年   179篇
  2023年   518篇
  2022年   407篇
  2021年   574篇
  2020年   458篇
  2019年   503篇
  2018年   252篇
  2017年   451篇
  2016年   443篇
  2015年   454篇
  2014年   697篇
  2013年   610篇
  2012年   692篇
  2011年   748篇
  2010年   635篇
  2009年   478篇
  2008年   610篇
  2007年   532篇
  2006年   481篇
  2005年   468篇
  2004年   485篇
  2003年   412篇
  2002年   326篇
  2001年   296篇
  2000年   294篇
  1999年   240篇
  1998年   207篇
  1997年   178篇
  1996年   226篇
  1995年   200篇
  1994年   138篇
  1993年   99篇
  1992年   100篇
  1991年   86篇
  1990年   82篇
  1989年   66篇
  1988年   37篇
  1987年   18篇
  1986年   10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91.
中医认为:不孕症与肾的关系密切,并与天葵,冲任,子宫的功能失调或脏府气血不和影响胞脉胞络功能有关。常见的有肾虚证,痰湿证,肝郁证,血瘀证。现将临床用中医药治疗的案例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992.
将80例过敏性紫癜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运用活血化瘀方药辨证加减治疗。对照组运用西药对症治疗。结果观察组40例,治愈29例,显效7例,有效3例。对照组40例,治愈20例,显效8例,有效7例。统计学处理有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993.
冠心病血瘀证逐步回归分析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相似文献   
994.
鬼针草合剂治疗前列腺肥大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舒俊 《西部医学》2005,17(5):505-505
目的观察鬼针草合剂治疗前列腺肥大的临床疗效。方法58例前列腺肥大患者采用鬼针草合剂治疗,疗程1—30天,比较治疗前后临床症状及肾功能的变化。结果鬼针草合剂治疗前列腺肥大显效率67.24%,有效率29.31%,总有效率达96.55%。结论鬼针草合剂治疗前列腺肥大既可清热消炎、补肝益肾、理气化瘀,又可以软坚散结,增强膀胱气化功能,改善排尿困难,还能促进前列腺血液循环,从而使症状减轻。故鬼针草合剂是治疗前列腺肥大较为理想的方药之一。  相似文献   
995.
本文从中医病因学说发展史及病机、病理、因果关系、辨证求因等方面,探讨了痰饮与瘀血在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的地位。认为痰饮、瘀血不属病因学范畴,应将其归属于病机病证中去。  相似文献   
996.
沈敏鹤主任中医师在中医治疗肿瘤方面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笔者随其临证,受益匪浅。观察其从气虚血瘀论治肿瘤,疗效甚为满意,现探讨如下。 1立论依据 内经云:“邪之所凑,其气必虚。”《景岳全书·积聚》云:“脾肾不足及虚弱失调之人,多有积聚之病。”[第一段]  相似文献   
997.
冠心病血瘀证患者其舌质多有不同程度紫暗改变,但肉眼观察误差大,也不便于定量比较。采用物理舌诊仪及 DM80-6型舌表浅血流量测定仪,对52例冠心病血瘀证患者,50例健康人,以及26例经活血化瘀治疗前后患者舌分光定量及舌表浅血流量测定,结果:患者较正常人舌分光中紫光值增大,红光值减少,舌表浅血流量减少;而采用活血化瘀治疗后患者舌分光紫光值减少,红光值增大,舌表浅血流量增加。提示舌分光定量及舌表浅血流量测定,可为冠心病血瘀证诊断辨证以及疗效评价定量、可比参数。  相似文献   
998.
目的通过对0级2型糖尿病足病患者瘀血和非瘀血两种状态的研究,为糖尿病中医辨证分型和辨证论治提供一定的临床依据。方法根据中医证候诊断标准,将111例0级2型糖尿病足病患者分为血瘀组和非血瘀组,收集患者的一般资料,同时检测所有患者的踝肱指数(ABI)、合并症情况、血糖、糖化血红蛋白(HbA1c)、血脂等指标,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血瘀组患者的年龄、合并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发生率、高血压病发生率均高于非血瘀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踝肱指数低于非血瘀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但血瘀组的空腹血糖低于非血瘀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年龄的增长、高血压和低踝肱指数是血瘀证的主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999.
为对血瘀证进行宏观的临床研究,笔者分析了本科两年来115例血瘀证患者的治疗情况,取得了一些有意义的临床参数,从而提出血瘀证的3个临床特点,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采用整群抽样方法,抽取本科1986年4月~1988年3月所有的住院病例共680例,其中男364例,女316例;年龄20~70岁,平均42岁。按照1986年血瘀证诊断标准[中西医结合杂志1987;7(3):129.]符合血瘀证标准者115例为瘀证组,其余565例为非瘀证组;全部患者均按照中医证候鉴别诊断学(中国中医研究院编.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相似文献   
1000.
糖尿病夹血瘀的临床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宁亚功 《中医杂志》1991,32(8):50-53
糖尿病夹血瘀的微观研究及活血化瘀治疗,是中西医结合研究糖尿病的热点。近年来用现代科学方法研讨糖尿病夹血瘀的实质、对中医宏观辨证用现代微观手段进行验证、用定量指标判定中医辨证施治的临床疗效等已经取得可喜成绩。本文就糖尿病夹血瘀的机理探讨、诊断进展及治疗概况综述如下。一、糖尿病夹血瘀的机理探讨1.传统认识:多数临床研究者根据中医理论,结合临床观察而推究糖尿病夹血瘀的病机,认为糖尿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