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2篇
综合类   2篇
中国医学   12篇
  2002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对血瘀证进行宏观的临床研究,笔者分析了本科两年来115例血瘀证患者的治疗情况,取得了一些有意义的临床参数,从而提出血瘀证的3个临床特点,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采用整群抽样方法,抽取本科1986年4月~1988年3月所有的住院病例共680例,其中男364例,女316例;年龄20~70岁,平均42岁。按照1986年血瘀证诊断标准[中西医结合杂志1987;7(3):129.]符合血瘀证标准者115例为瘀证组,其余565例为非瘀证组;全部患者均按照中医证候鉴别诊断学(中国中医研究院编.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相似文献   
2.
本文拟通过分析内科病证与疗效,总结和探讨中西医结合的诊治规律。临床资料一、一般资料:本文656例,为近两年住院的内科患者,其中女292例,男364例。年龄16~83岁,平均41.5岁。采用中西医"双重诊断法",包括心电图、  相似文献   
3.
我校中医系副教授、副主任医师陈宝田长期致力于经方研究,尤其是经方合用,更是得心应手,小乌桂汤便是他多年来临床应用效果良好的合方之一,兹介绍如下: 一、组成、功效及应用 (一)组成:本方由《千金要方》小续命杨、《金匮要略》乌头汤和桂枝芍药知母汤组成。具体药物为:麻黄10克,防己12克,党参15克,黄岑10克,桂枝12克,甘草12克,白芍20克,川芎12克,杏仁12克,熟附子15克,防风10克,生姜3片,川乌12克,黄芪15克,知母12克。 (二)功效:疏风散寒祛湿,益气养血通络。  相似文献   
4.
中医的证是指机体的疾病发展过程中的某一阶段的病理概括,当一个病人同时具有两个或两个以上证时称为复合证。复合证在临床上客观存在,但尚未见有系统的专题研究资料。笔者总结了450例复合证的临床资料,报告如下。 对象和方法 1.对象 抽取中医内科1984年4月至1988年3月住院病例680份,其中符合复合证诊断标准的450例为观察组,其余230例为对照组。  相似文献   
5.
6.
试探肝郁证的临床规律:附146例资料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郑吉民  吴平 《中医杂志》1989,30(10):39-40
本文属于肝郁证的宏观临床研究,以整群抽样680份内科病历为对象,对照分析肝郁证146例与非肝郁证534例。分析结果认为,肝郁证具有三个临床特点:一是肝郁证以女性、中年为多见;二是肝郁证多见于多种中西医病证中;三是肝郁证以呈现复合病证者为多见。统计表明,肝郁证多见于内分泌、消化、神经、心血管等系统疾病中;中医辨证以兼有脾虚、血瘀、化热为多见。作者建议将胸胁腹部胀闷/疼痛、病势波动性大、脉弦,列为肝郁证临床辨证的简化指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补阳还五汤对神经元缺氧凋亡的作用,以及对神经元缺氧过程氧自由基(oxygen free radicals,OFR)、一氧化氮(NO)生成和bcl-2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Daniel方法建立神经元缺氧凋亡模型,加入补阳还五汤药物血清,应用磺化丙啶(propidium iodide,PI)染色法经流式细胞仪检测神经元凋亡率,分光光度法检测丙二醛(MDA)、NO浓度,免疫组化法检测bcl-2表达。[结果]补阳还五汤显著抑制缺氧导致的神经元凋亡,并减少神经元缺氧过程NO、OFR的生成,上调bcl-2基因的表达。[结论]补阳还五汤对神经元缺氧凋亡有抑制作用,其机制可能与其减少神经元缺氧过程NO、OFR生成,及上调bcl-2基因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益气通络方对神经元缺氧调亡的作用,以及对神经元缺氧过程氧自由基(OFR)、一氧化氮(NO)生成和bcl-2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Daniel方法建立神经元缺氧凋亡模型,加入益气通络方药物血清,应用碘化丙啶(Propidium iodide PI)染色法经流式细胞仪检测神经元凋亡率,分光光度法检测MDA、NO浓度,免疫组化法检测bcl-2表达,结果:益气通络方显抑制缺氧导致的神经元凋亡,并减少神经元缺氧过程NO、OFR的生成,上调bcl-2基因的表达,结论:益气通络方对神经元缺氧调亡有抑制作用,其机制可能与其减少神经元缺氧过程NO、OFR生成,及上调bcl-2基因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9.
“复合病(证)”系指一病人同时出现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疾病(证型)。在临床上,同一病人同时具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疾病诊断及中医证型是客观存在的事实,且具有一定的特点。为此,笔者调查分析了本科近二年来680例住院病历中392例复合病、450例复合证,取得了一些有意义的临床参数。兹报告如  相似文献   
10.
笔者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分析了1000例住院病人中140例肾虚证的临床资料,从而提出了疾病人群中肾虚证的4个临床特点。1.发病率高,纯肾虚少,疾病人群肾虚证的发病率为14%,无性别差异,但单纯肾虚证仅占10%。2.分布广泛,偏于肾系疾病,肾虚证占中医内科杂病的33.33%。其中肾系疾病占肾虚证的43%;分布于西医9个系统57个内科疾病,但以泌尿系统疾病居多,占43.57%。3.病有急慢,器质病多,病程1年以上的慢性肾虚证发病率为21.62%,但亦有病史在30天以内的急性肾虚证,占肾虚证的5.71%。同时96.43%为器质性疾病肾虚证。4.症有复合每多兼挟,复合肾虚证占90%,兼挟痰瘀郁湿占36.4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