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817篇
  免费   906篇
  国内免费   715篇
耳鼻咽喉   74篇
儿科学   172篇
妇产科学   408篇
基础医学   868篇
口腔科学   244篇
临床医学   2745篇
内科学   1712篇
皮肤病学   151篇
神经病学   322篇
特种医学   642篇
外国民族医学   23篇
外科学   1667篇
综合类   6736篇
预防医学   1782篇
眼科学   92篇
药学   2776篇
  35篇
中国医学   2488篇
肿瘤学   501篇
  2024年   138篇
  2023年   498篇
  2022年   375篇
  2021年   476篇
  2020年   482篇
  2019年   539篇
  2018年   287篇
  2017年   495篇
  2016年   595篇
  2015年   728篇
  2014年   1320篇
  2013年   1406篇
  2012年   1592篇
  2011年   1835篇
  2010年   1506篇
  2009年   1375篇
  2008年   1548篇
  2007年   1330篇
  2006年   1160篇
  2005年   1052篇
  2004年   746篇
  2003年   745篇
  2002年   567篇
  2001年   433篇
  2000年   325篇
  1999年   238篇
  1998年   231篇
  1997年   213篇
  1996年   194篇
  1995年   201篇
  1994年   137篇
  1993年   71篇
  1992年   164篇
  1991年   155篇
  1990年   106篇
  1989年   93篇
  1988年   22篇
  1987年   16篇
  1986年   18篇
  1985年   14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5篇
  1956年   1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21.
腰椎融合术后邻近节段退变的诊断与治疗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探讨腰椎融合术后邻近节段退变的特点及再手术治疗的术式与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1月至2004年12月间收治的10例因腰椎管狭窄症或腰椎滑脱症曾行后路减压、植骨及椎弓根内固定术,术后12~132个月(平均41.6个月)出现新的腰腿痛症状的病例.对所有患者进行影像学检查,与术前资料比较,并行手术治疗.结果:X线片显示融合的上方(1个节段7例,2个节段1例)或下方(1个节段2例)邻近节段出现了退变,首次术前及术后上述邻近节段均未见退变征象.8例MRI显示邻近节段出现了新的椎管狭窄,且有明显的神经压迫.采用后路术式,将减压及固定融合范围向邻近退变节段延伸.经7~36个月平均12.1个月的随访,优良率80%.结论:腰椎融合术后邻近节段退变是术后症状复发的原因之一,应仔细鉴别症状复发的原因.对于有明显神经压迫者,再手术治疗仍可取得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22.
目的探讨下腰痛患者腰椎终板Modic退变、椎间盘退变及CT引导下腰椎间盘造影疼痛激发试验的相关性.方法对45例下腰痛患者常规行腰椎X线和MR检查,分别按Modic终板退变标准(0~3级)与Pearce椎间盘退变标准(Ⅰ~Ⅴ级)对终板和椎间盘进行评估.在CT引导下对45例患者中的40例(120个椎间盘)进行造影和疼痛激发试验,并按Dallas椎间盘造影分级系统(DDD)测评椎间盘退变程度.采用SPSS 11.5统计学软件分析腰椎终板Modic退变、椎间盘退变与腰椎间盘造影疼痛激发试验之间的相关性.结果40例下腰痛患者的腰椎终板Modic分级与椎间盘退变Pearce分级存在较强的相关性(Pearson x^2=43.326,P=0.000),与椎间盘造影疼痛激发试验有显著相关性(Pearson x^2=27.858,P=0.000);椎间盘退变Pearce分级与CT椎间盘造影椎间盘退变Dallas分级也呈较强的相关性.结论腰椎终板Modic退变分级与椎间盘退变Pearce分级密切相关,而与椎间盘疼痛激发试验有显著相关性,提示终板Modic退变可能是下腰痛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23.
<正>帕金森病(Parkinsondisease,PD)是第二常见的神经变性疾病。其主要临床特征是静止性震颤、肌强直、运动减少和姿势平衡障碍等;主要病理改变是中脑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进行性变性坏死,残存神经元中Lewy小体形成。5-10%帕金森病患者有家族史。虽然,大部分帕金森病病例为散发型,但阐明家族性帕金森病的分子机理对于整个帕金森病发病机制的研究有着重大的意义。本文就目前已经明确的帕金森病相关蛋白的作用机理作一综述。一、α-synucleinSCNA(PAPK1)是第一个被发现的与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帕金森病有关的基因,其编码蛋白α-synuclein。α-synuelein是一种高度保守的蛋白质,高度耐热,为小分子酸性蛋白质,含有140个氨基酸。α-synuclein的序列可以分为三个结构域高度保守的氨基端包含11个氨基酸不完全的6拷贝重复,中间部分是被称为非口-淀粉样蛋白(NAC)的疏水结构域,羧基端没有固定的结构原件。α-synuclein在中枢神经系统内(特别是突触前膜)丰富表达,定位于核周。它是一种可溶的,天然伸展的蛋  相似文献   
24.
周萍  韩玉玫 《山东医药》2003,43(20):58-58
沙丁胺醇气雾剂是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的常用药物,吸入方法不当为影响疗效的主要原因。我们比较了医务人员指导用药和患者自行用药对患者通气功能的影响,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5.
腰椎间盘脱出症是指由于腰椎间盘退变或遭受外力作用引起的髓核脱出,压迫脊神经根,导致腰部、臀部及下肢呈放射性疼痛的一种疾病,是临床常见疾病之一。腰椎间盘脱出症目前已经成为一种多发病,特别是在北方地区,发病率极高。患者本人的正常工作、学习、生活受到了极大的影响,同时也给社会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因此,泼病的珍治工作已经越来越引起大家的关注。现就笔者治疗该病的经验和体会提出来,与大家共同探讨。  相似文献   
26.
项韧带骨化相关因素及其组织学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于淼  刘忠军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2006,16(8):586-588,I0001
目的:探讨脊髓型颈椎病患者项韧带骨化的相关因素及其组织学改变特点.方法:将45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根据项韧带有无骨化分为两组,观察并统计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组成、颈椎椎间退变和颈椎稳定性情况,对各指标与项韧带骨化的关系进行相关性分析,同时观察项韧带骨化的组织学改变.结果:统计分析表明,项韧带骨化和颈椎椎间退行性改变及颈椎不稳定之间具有相关性(P<0.05);同时还与患者年龄、性别组成有相关性(P<0.05).项韧带骨化的组织学改变以软骨内化骨为主.结论:项韧带骨化与颈椎退行性改变及颈椎椎间关节不稳定具有相关性,组织学改变以软骨内化骨为主.  相似文献   
27.
目的研究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患者的营养状况与餐后低氧的关系.方法51例COPD急性加重期后的患者连续监测就餐前后SpO2,同时记录饮食情况并换算为各营养素的量.结果营养不良组COPD患者餐后SpO2低于餐前,降低幅度超过3%(P<0.05),进餐时间相对延长,营养物质摄入减少.SpO2变化与单位体质量总热量的摄入呈负相关(P<0.05).结论重度COPD患者的营养状况可能与患者进餐后发生的缺氧、低氧血症有关,在营养支持中应考虑采取适当措施干预就餐引起的相关低氧血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28.
过量氟化物导致大鼠腰椎黄韧带退变与骨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氟化物在黄韧带骨化中可能的作用机理。[方法]36只雄性SD大鼠,实验组饮用含NaF(质量分数为1014)蒸馏水,分别于3个月及6个月时,检测骨密度,血清、骨组织标本中Ca、P^3+、Mg、Zn、Cu、Fe、F^-含量和血清碱性磷酸酶(ALP)活性;行大鼠腰段标本X线检查后组织病理观察。[结果]3个月实验组10只大鼠中6只出现氟斑牙:6个月实验组均出现氟斑牙,且大鼠中轴骨骨密度显著增加(P〈0.05)。X线检查,6个月实验组中有4只可见黄韧带嵴状骨化影。病理观察,3个月实验组大鼠黄韧带呈退行性改变;6个月实验组部分黄韧带骨化,骨化类型以膜内骨化为主。[结论]过量氟化物可造成SD大鼠腰椎黄韧带的退变、骨化,在黄韧带的骨化中可能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9.
宫颈锥切治疗宫颈上皮内瘤变61例护理体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宫颈上皮内瘤变(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CIN)常无明显特殊临床表现,常以宫颈炎来就诊。研究表明,慢性宫颈炎病人,宫颈癌发病率高。故对宫颈糜烂、CIN的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可以阻断病程,预防宫颈癌发生。宫颈锥切术已经成为治疗宫颈病变的一种常用治疗方式。该手术具有创伤小、疗效好、不影响功能等优点,但护理工作不容忽视,特别是要做好术前、术后心理护理及康复指导。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0.
目的通过宫颈环形电切术(LEEP)对阴道镜活检诊断为宫颈上皮内瘤变(C IN)的准确性和全面性进行评估。方法对118例阴道镜活检诊断为C IN的患者行LEEP,对比术前术后的病理结果。结果32例阴道镜活检病理为C INⅠ级病例中有11例与LEEP术病理相符,6例LEEP术后病理级别上升,15例LEEP术后病理级别下降;26例阴道镜活检病理C INⅡ级病例中有17例LEEP术后病理示相符,5例LEEP术后病理级别上升,4例LEEP术后病理级别下降;60例阴道镜活检病理为C INⅢ级病例中有44例LEEP术后病理示相符,11例LEEP术后病理级别上升,5例术后病理级别下降。结论LEEP术是明确诊断和治疗C IN的有效而理想的方法,阴道镜活检有一定局限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