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0365篇
  免费   3254篇
  国内免费   1385篇
耳鼻咽喉   470篇
儿科学   591篇
妇产科学   192篇
基础医学   1325篇
口腔科学   504篇
临床医学   7397篇
内科学   4376篇
皮肤病学   412篇
神经病学   693篇
特种医学   1481篇
外国民族医学   41篇
外科学   2804篇
综合类   16233篇
预防医学   5269篇
眼科学   2112篇
药学   8773篇
  158篇
中国医学   11567篇
肿瘤学   606篇
  2024年   822篇
  2023年   2869篇
  2022年   2174篇
  2021年   2692篇
  2020年   2317篇
  2019年   2429篇
  2018年   991篇
  2017年   1669篇
  2016年   1513篇
  2015年   1616篇
  2014年   2454篇
  2013年   2358篇
  2012年   2913篇
  2011年   3134篇
  2010年   2818篇
  2009年   2899篇
  2008年   3404篇
  2007年   3405篇
  2006年   3034篇
  2005年   3304篇
  2004年   2576篇
  2003年   2412篇
  2002年   1864篇
  2001年   1667篇
  2000年   1238篇
  1999年   1010篇
  1998年   962篇
  1997年   859篇
  1996年   794篇
  1995年   698篇
  1994年   537篇
  1993年   339篇
  1992年   276篇
  1991年   284篇
  1990年   223篇
  1989年   230篇
  1988年   66篇
  1987年   47篇
  1986年   42篇
  1985年   26篇
  1984年   9篇
  1983年   9篇
  1982年   10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3篇
  1977年   1篇
  1958年   3篇
  195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31.
32.
摘要:目的 探讨循证护理干预对老年脑梗死患者免疫功能水平变化的影响。方法 本次研究对象均从我院2019年10月至2021年11月收治的60例老年脑梗死患者中选取,将其分为对照组(30例)和观察组(30例)(随机数字表法)。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采用常规护理干预及循证护理干预,两组均干预2周。比较两组干预前后肢体、神经、生活质量及语言功能,免疫功能及血清炎性因子水平。结果 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两组Fugl-Meyer、ABC法、Barthel评分、外周血CD3+、CD4+、CD4+/CD8+水平均升高,观察组高于对照组;NIHSS评分、血清hs-CRP、IL-6、TNF-α、外周血CD8+水平均降低,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循证护理干预应用于老年脑梗死患者能够有效促进肢体运动功能及神经功能的改善,恢复语言功能,提高机体免疫功能,有效缓解机体炎症反应,提高整体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33.
目的通过网络药理学的方法预测气滞胃痛颗粒抗炎镇痛主要活性成分的作用靶点,结合中医方解配伍理论对其多成分-多靶点-多通路的作用进行分析。方法基于TCMSP中药系统生物学分析数据库收集气滞胃痛颗粒中6味中药的主要化学成分,并借助LC-MS技术对所筛成分进行分析,通过TCMSP检索和Pharmmapper软件预测获取各成分主要的作用靶标,并通过DIP数据库,利用蛋白质相互作用信息建立药物靶标与炎症疼痛靶标的关联,构建药物-靶标-疾病网络,通过网络特征分析气滞胃痛颗粒抗炎镇痛的作用靶标,阐释其抗炎镇痛的主要作用机制。结果根据网络分析,共有44个炎症疼痛靶点与气滞胃痛颗粒密切相关,其中直接作用靶点有20个,主要是对环加氧酶-2(COX-2)和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 NOS)等蛋白酶的作用,作用机制可能与调节肿瘤坏死因子(TNF)信号通路、NOD样受体(NLR)信号通路、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信号通路等与炎症疼痛密切相关的信号通路有关。结论气滞胃痛颗粒抗炎镇痛作用体现了中药多成分、多靶点、多途径的作用特点,该研究为深入阐释气滞胃痛颗粒抗炎镇痛作用机制提供科学依据,并且进一步说明了中医药古方配伍理论的科学性。  相似文献   
34.
35.
《中国医药科学》2016,(11):214-216
目的对含铋剂的四联疗法对消化性溃疡的疗效及对NO、IL-10、IL-17的影响进行分析探讨。方法将我院2015年1~12月收治的360例消化性溃疡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180例患者以艾普拉唑三联疗法治疗,观察组180例患者以艾普拉唑+铋剂+两种抗生素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对炎症因子NO、IL-10及IL-17的影响。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5.5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5.00%(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临床症状积分、NO、IL-10及IL-17等炎性因子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Hp清除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含铋剂的四联疗法治疗胃溃疡可有效缓解患者临床症状,降低患者血清中的炎性因子水平,在临床上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6.
目的研究瑞舒伐他汀与前列地尔联用对糖尿病肾病(DN)患者蛋白尿的疗效。方法选择2015年8月-2018年12月在我院诊治的DN患者23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115例,所有患者都给予常规综合治疗,对照组在综合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前列地尔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瑞舒伐他汀治疗,14 d为1个疗程,治疗观察3个疗程。结果两组治疗后的尿蛋白定量、尿素氮(BUN)、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都低于治疗前(P0.05),同时观察组也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瑞舒伐他汀与前列地尔联合治疗DN患者能更有效地降低蛋白尿含量,抑制炎性反应,有利于肾功能的改善。  相似文献   
37.
38.
39.
《中药药理与临床》2019,(2):154-156
本文通过查阅历史文献中对苦木毒的记载,结合现代研究结果,分析苦木引起毒性反应的物质基础、分子机制、毒性反应的临床主要表现及对策,评价毒性反应与药效活性的关系,以期为苦木的科学认识及其临床合理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