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8436篇
  免费   2406篇
  国内免费   1255篇
耳鼻咽喉   164篇
儿科学   308篇
妇产科学   427篇
基础医学   1459篇
口腔科学   315篇
临床医学   10434篇
内科学   3512篇
皮肤病学   214篇
神经病学   708篇
特种医学   1518篇
外国民族医学   51篇
外科学   3177篇
综合类   15752篇
预防医学   8417篇
眼科学   479篇
药学   8780篇
  124篇
中国医学   5302篇
肿瘤学   956篇
  2024年   301篇
  2023年   1276篇
  2022年   1217篇
  2021年   1689篇
  2020年   1578篇
  2019年   1410篇
  2018年   641篇
  2017年   1116篇
  2016年   1201篇
  2015年   1593篇
  2014年   2875篇
  2013年   2857篇
  2012年   3661篇
  2011年   3865篇
  2010年   3520篇
  2009年   3479篇
  2008年   6708篇
  2007年   5033篇
  2006年   3657篇
  2005年   4760篇
  2004年   2204篇
  2003年   1420篇
  2002年   928篇
  2001年   806篇
  2000年   703篇
  1999年   555篇
  1998年   444篇
  1997年   403篇
  1996年   344篇
  1995年   363篇
  1994年   314篇
  1993年   195篇
  1992年   169篇
  1991年   171篇
  1990年   175篇
  1989年   157篇
  1988年   80篇
  1987年   60篇
  1986年   56篇
  1985年   46篇
  1984年   27篇
  1983年   15篇
  1982年   10篇
  1981年   7篇
  1980年   7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31.
目的探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患者到院至静脉溶栓治疗时间(DNT)延误的影响因素。方法88例行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静脉溶栓的AIS患者,根据DNT是否延误分为延误组(26例)和非延误组(62例)。比较两组患者年龄、性别、入院时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既往史、溶栓前用药史、就诊时间、入院时血压、卒中类型、各流程段时间,分析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rt-PA静脉溶栓DNT延误的影响因素。结果延误组患者年龄(66.42±9.86)岁、高血压病史占比53.85%、溶栓前使用抗高血压药占比42.31%高于非延误组的(59.24±9.35)岁、25.81%、11.29%,CT检查时间(32.80±11.45)min、CT结果时间(50.75±15.80)min、生化结果时间(62.75±11.00)min、患者及家属知情同意耗时(20.00±9.25)min长于非延误组的(24.55±7.05)、(35.45±8.75)、(44.70±5.55)、(10.37±5.73)min,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患者年龄、溶栓前使用抗高血压药、CT检查时间以及患者及家属知情同意耗时是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rt-PA静脉溶栓DNT延误的影响因素。结论患者年龄、溶栓前使用抗高血压药、CT检查时间以及患者及家属知情同意耗时是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rt-PA静脉溶栓DNT延误的影响因素,优化AIS的院内诊治流程,提高医师知情同意谈话技巧,对人民群众进行健康科普教育以提高其对AIS的认识,均有利于缩短DNT。  相似文献   
32.
目的建立注射用丹参多酚酸的UPLC指纹图谱分析方法,并结合Q-TOF-MS法及IT-TOFMS法对其化学成分进行定性分析。方法采用水(含体积分数0.2%甲酸)-乙腈(含体积分数2%甲醇)为流动相,梯度洗脱,采用Agilent ZORBAX Eclipse Plus C_(18)(150 mm×2.1 mm,1.8μm)色谱柱,同时采用LC-Q-TOF-MS法提供的化合物准确相对分子质量和LC-Q-TOF-MS法分析获得的化合物多级质谱信息对注射用丹参多酚酸进行成分分析。建立了注射用丹参多酚酸的UPLC指纹图谱集与共有模式,并以夹角余弦与相关系数对21批注射用丹参多酚酸样品进行相似度评级。结果鉴定酚酸类化合物23个;21批样品的相似度均大于0.960,确立了指纹图谱共有模式中的23个特征吸收峰。结论本方法可用于注射用丹参多酚酸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33.
目的:观察肠炎清合剂对慢性复发型溃疡性结肠炎(UC)大肠湿热证患者诱导缓解效果及维持治疗对复发的影响,并从神经-内分泌-免疫炎症网络方面探讨了其作用机制。方法:将112例符合要求的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55例和观察组57例。对照组内服美沙拉嗪肠溶片,1.0 g/次,4次/d;Mayo评分系统≥7分者,加服醋酸泼尼松片,0.75 mg·kg^-1·d^-1;加用双歧杆菌活菌散剂,1包/次,2次/d,餐后温水冲服。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服用肠炎清合剂,1包/次,分早晚2次服用。两组疗程均为连续治疗6周,再每周门诊复诊1次。进入缓解期后,两组患者均给予美沙拉嗪肠溶片,0.5 g/次,3次/d,维持治疗;观察组仍内服肠炎清合剂内服,至大肠湿热证评分减少≥90%以上。记录进入6周内缓解期的人数和缓解时间;进行治疗前后结肠镜检查,并进行Geboes指数和Baron法评价;进行治疗前后大肠湿热证评分和Mayo评分;检测治疗前后外周血白细胞介素-6(IL-6),IL-8,IL^-10,IL^-17,血管活性肠肽(VIP),胃动素(MTL)和神经肽Y(NPY);随访24周,记录复发情况。结果:经6周治疗后,观察组临床有效率为100%,黏膜愈合率为96.4%,均分别高于对照组的89.09%和81.82%(P<0.05),两组患者内镜应答率均为100%;经6周治疗后,观察组临床缓解率为91.23%,高于对照组的76.36%(χ2=4.581,P<0.05),观察组平均缓解时间短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观察组结肠黏膜评分,Geboes指数、大肠湿热证评分和Mayo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患者外周血IL-6,IL-8和IL^-17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1),IL^-10水平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患者外周血VIP,MTL水平均低对照组(P<0.01),NPY水平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复发率为17.54%,低于对照组的38.18%(χ2=5.955,P<0.05);观察组平均复发时间长于对照组(P<0.01)。结论:在常规西医治疗的基础上,肠炎清合剂用于慢性复发型UC大肠湿热证的治疗,可诱导病情缓解,缩短病程,并能降低复发率,推迟复发时间,并对神经-内分泌-免疫炎症网络具有调节作用,从而可改善病情。  相似文献   
34.
目的:研究推拿联合穴位贴敷对小儿支气管肺炎患者症状改善时间、呼吸功能及血氧饱和度的影响。方法:研究对象为2018年2月至2019年2月期间在本院儿科就诊的350例小儿支气管肺炎患者,依据自愿接受治疗方案的不同将其分为2组,对照组175例接受头孢类抗炎药物(头孢孟多酯钠)治疗,研究组175例在对照组基础上接受推拿联合穴位贴敷治疗。评价疗效,记录症状改善时间,对比呼吸功能、血氧饱和度、炎性因子水平。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95.43%明显高于对照组87.43%(P0.05);研究组肺啰音、咳嗽、发热、气喘症状改善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用力肺活量(FVC)、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血氧分压(PaO_2)较治疗前明显上升(P0.05),二氧化碳分压(PaCO_2)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且治疗后研究组FVC、FEV1、PaO_2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PaCO_2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血氧饱和度较治疗前明显上升(P0.05),且治疗后研究组血氧饱和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干扰素-γ(IFN-γ)较治疗前明显上升(P0.05),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C反应蛋白(CRP)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且治疗后研究组IFN-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TNF-α、CRP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小儿支气管肺炎应用推拿联合穴位贴敷,症状改善所需时间更少,呼吸功能、血氧饱和度得以大幅改善,TNF-α、CRP、IFN-γ水平更好维持在合理范围内,疗效增进明显。  相似文献   
35.
目的观察生长抑素辅助治疗肠梗阻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60例粘连性肠梗阻患者于2012年8月至2015年2月期间在我院进行诊治,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患者3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保守疗的方法进行治疗,治疗组患者则在对照组的治疗基础上给予生长抑素法进行治疗。为了比较分析两组的临床疗效、排气恢复时间、症状完全消失时间等方面的差异。结果对照组临床疗效的有效率为80.0%,治疗组为96.7%,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的肠鸣音恢复时间、排气恢复时间、症状完全消失时间都明显,差异显著(P<0.05)。结论生长抑素辅助治疗肠梗阻能有效缓解症状,提高治疗疗效,有很好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6.
由于精神病患者病程长,难于治愈,且易复发而致反复住院,给家庭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使家属对患者疾病的康复丧失信心,护士应采取必要的护理干预,利用探视机会,认真宣传相关精神卫生知识、预防措施,让探视者了解精神病的性质、症状表现和康复因素,给患者更多的体谅、理解、关怀和爱护,促进患者早日康复。本文从探视前,中,后分别探讨探视中的各种问题并加以分析。  相似文献   
37.
《现代医院》2020,(1):60-63
目的探讨精益管理方法在缩短中药房高峰期患者取药等候时间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精益管理的方法与工具分析中药房原有工作流程存在的问题,针对性地进行优化和持续改进。比较实施精益管理前后中药房高峰期患者的取药等候时间长短变化。并且调查精益管理实施前后患者满意度的变化。结果实施精益管理后,高峰期患者平均取药等候时间由原来的(26. 50±2. 58) min缩短到(15. 90±2. 13) min(P=0. 03);患者满意度由改善前的(84. 00±2. 15)分上升到(95. 50±2. 03)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精益管理有利于提高中药房工作效率,缩短高峰期患者的取药等候时间,提升患者的满意度,有进一步推广应用的价值。  相似文献   
38.
非小细胞肺癌围术期治疗带来的生存获益已处于稳定水平,以生存为主要终点进行临床试验需要10年甚至更长时间才能完成。病理学显著缓解(major pathologic response,MPR)指新辅助化疗后残留存活肿瘤≤10%,其有可能作为生存期的替代终点纳入未来可切除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试验中。但若以MPR为替代终点,是否能体现新辅助免疫治疗的生存获益仍无定论。本文将对MPR的应用、前景和局限性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39.
目的探究麻醉患者术中体温变化对其术后苏醒和拔管时间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2月~2018年12月在我院进行手术治疗的患者共86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其中对照组43例,观察组43例。对照组患者术中行常规处理,观察组患者术中在常规处理基础上行保温处理,对两组患者术中鼻咽温度、拔管时间、苏醒时间、心率、血压水平、不良反应及对麻醉效果优良率等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术中鼻咽温度高于及麻醉效果优良率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患者拔管时间、苏醒时间、心率、血压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4.65%显著低于对照组20.9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术中为患者行保温护理有利于缩短患者麻醉苏醒时间和拔管时间,维持其生命体征平稳性,保证患者围术期安全性,对患者术后恢复也具有积极影响,因此该种处理模式应在临床中进行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4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