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46篇
  免费   56篇
  国内免费   92篇
耳鼻咽喉   6篇
儿科学   9篇
妇产科学   10篇
基础医学   172篇
口腔科学   42篇
临床医学   91篇
内科学   106篇
皮肤病学   9篇
神经病学   42篇
特种医学   40篇
外国民族医学   2篇
外科学   84篇
综合类   265篇
预防医学   34篇
眼科学   30篇
药学   61篇
  1篇
中国医学   40篇
肿瘤学   50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18篇
  2022年   18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27篇
  2019年   26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21篇
  2016年   25篇
  2015年   49篇
  2014年   56篇
  2013年   48篇
  2012年   62篇
  2011年   78篇
  2010年   68篇
  2009年   74篇
  2008年   75篇
  2007年   64篇
  2006年   55篇
  2005年   61篇
  2004年   38篇
  2003年   38篇
  2002年   33篇
  2001年   31篇
  2000年   16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9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1.
目的研究晚期糖基化终产物修饰蛋白对内皮细胞细胞骨架肌动蛋白的形态学影响及特异的糖基化终产物受体和氧化应激在此病理过程中的作用。方法用不同浓度的糖基化终产物修饰人血清白蛋白与人脐静脉内皮细胞株ECV304在体外共同培养不同时间,并设立对照组进行比较,采用免疫荧光染色法显示细胞骨架的形态学改变。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糖基化终产物修饰人血清白蛋白以时间和剂量依赖的方式影响内皮细胞骨架肌动蛋白聚合丝状和可溶性单体(或球状)形态的改变。随着糖基化终产物修饰人血清白蛋白作用浓度和时间的增加,丝状肌动蛋白所形成的外周致密带边缘出现锯齿样断裂,趋于变细崩解消散,最终形成由非极性单行排列的肌动蛋白丝组成的应力纤维。可溶性单体表现为向细胞浆和胞膜移位,胞浆区出现点状和丝状染色,细胞间距离明显增大。可溶性糖基化终产物受体的抗体和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磷酸盐氧化酶抑制剂均可阻断糖基化终产物对细胞骨架的影响。结论糖基化终产物修饰蛋白对细胞骨架的影响是通过与内皮细胞上的糖基化终产物受体结合并引起细胞内的氧化应激所介导的,这一作用可能与糖基化终产物所致血管通透性升高有关。  相似文献   
22.
目的观察阿魏酸对模拟缺血再灌注损伤兔窦房结细胞骨架蛋白F-actin和Vinculin的影响,探讨其保护窦房结细胞的机制。方法取新生乳兔窦房结细胞,以缺氧缺糖模拟缺血,以恢复氧和糖的供应模拟再灌注造成窦房结细胞损伤模型。正常对照组与模型组给予等体积培养基,阿魏酸高、中、低剂量组分别给予相应浓度药物(终浓度分别为100μmol/ml、20μmol/ml、10μmol/ml),运用酶标仪、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各组窦房结细胞活性、细胞骨架蛋白F-actin和Vinculin形态的变化。结果模型组活细胞量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减少(P<0.01);细胞骨架蛋白F-actin和Vinculin裂解明显。阿魏酸高、中、低剂量组活细胞量明显高于模型组(P<0.01),F-actin和Vinculin结构较模型组明显完整,平均荧光强度明显高于模型组(P<0.01)。结论阿魏酸可抑制模拟缺血再灌注引起的窦房结细胞损伤;阿魏酸保护窦房结细胞的机制可能与保护细胞骨架蛋白F-actin和Vinculin从而维持细胞电生理稳定有关。  相似文献   
23.
心肌缺血预适应 (ischemicpreconditioning ,IP)的概念由Murry等[1] 于 1986年首先提出 ,是指经过 1次或反复数次短暂缺血 再灌注后 ,使随后较长时间缺血的心肌得到保护。大量研究表明 ,反复短暂的缺血可能通过刺激心脏合成与释放内源性心肌保护物质 ,进而激活细胞内信号转导途径而发挥保护作用。目前有关心肌IP中信号转导的研究较多 ,该途径的“触发物质”[主要有腺苷、去甲肾上腺素、降钙素基因相关肽、血管紧张素II、阿片肽、内皮素及NO(一氧化氮 )等 ]及“中介物质”(如蛋白激酶C等 )在心肌IP中的作用日渐明了 ,但心肌IP中的信号…  相似文献   
24.
AIM: To determine functional consequences of this activation, whereby we focused on a potential regulation of the hepatocyte cytoskeleton during ischemia and reperfusion. METHODS: For in vivo experiments, animals received ANP (5 μg/kg) intravenously. In a different experimental setting, isolated rat livers were perfused with KH-buffer ±ANP (200 nmol/L)±SB203580 (2 μmol/L). Livers were then kept under ischemic conditions for 24 h, and either transplanted or reperfused. Actin, Hsp27, and phosphorylated Hap27 were determined by Western blotting, p38 MAPK activity by in vitro phosphorylation assay. F-actin distribution was determined by confocal microscopy. RESULTS: We first confirmed that ANP preconditioning leads to an activation of p38 MAPK and observed alterations of the cytoskeleton in hepatocytes of ANP-preconditioned organs. ANP induced an increase of hepatic F-actin after ischemia, which could be prevented by the p38 MAPK inhibitor SB203580 but had no effect on bile flow. After ischemia untreated livers showed a translocation of Hsp27 towards the cytoskeleton and an increase in total Hsp27, whereas ANP preconditioning prohibited translocation but caused an augmentation of Hsp27 phosphorylation. This effect is also mediated via p38 MAPK, since it was abrogated by the p38 MAPK inhibitor SB203580. CONCLUSION: This study reveals that ANP-mediated p38 MAPK activation leads to changes in hepatocyte cytoskeleton involving an elevation of phosphorylated Hsp27 and thereby for the first time shows functional consequences of ANP-induced hepatic p38 MAPK activation.  相似文献   
25.
目的 探讨慢性脑低灌注大鼠海马活性调节的细胞骨架相关蛋白(activity-regulated cytoskeletal-associated protein,Arc)的低表达与其认知功能障碍的相关性。方法 大鼠慢性脑低灌注模型使用持久性双颈总动脉结扎术(2-vessel occlusion,2-VO); 大鼠随机分成假手术组和2-VO组,每组各6只。术后第8周行Morris水迷宫评价其认知功能; 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eal time quantitativ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T-qPCR)及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大鼠海马Arc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结果(1)2-VO组大鼠第2~5 d的逃逸潜伏期比假手术组明显延长(P<0.01)及其在原平台区域游泳时间明显比假手术组短(P<0.01);(2)2-VO组大鼠海马Arc mRNA水平及免疫反应条带相对灰度值分别比假手术组明显降低(P均<0.01);(3)空间探索实验中2-VO大鼠在原平台区域游泳时间与海马Arc免疫反应条带相对灰度值呈正相关(r=0.7085,P<0.05)。结论 慢性脑低灌注大鼠的认知功能障碍可能与海马Arc的低表达相关。  相似文献   
26.
目的研究去甲肾上腺素(NE)对大鼠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表型转化与骨架蛋白表达之间的关系,探讨神经因素对VSMC调控作用。方法体外培养大鼠主动脉血管平滑肌细胞,分为血清对照组(control)、NE+血清培养组、血清饥饿组、NE+血清饥饿组。RT-PCR检测表型基因SM22 α mRNA的表达,免疫荧光方法检测细胞骨架蛋白F-actin的表达。结果与血清培养相比,血清饥饿上调SM22 α表达水平,使F-actin的荧光强度明显增强;NE可降低SM22 α表达水平和使F-actin的荧光强度明显减低,细胞由长梭形转变为多角形或短梭形,细胞板状突起增多,可见细胞分裂。结论 NE对VSMCs表型转化和骨架蛋白形态和数量表达改变有重要作用,为研究神经因素在心血管疾病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7.
长非编码RNA(lncRNA)是一组长度大于200个核苷酸,缺少完整的开放阅读框和无蛋白质编码功能的RNA。它能通过增强肿瘤的生长动力学,血管的形成,细胞骨架的形成或是瘤细胞异质型粘附,来增强肿瘤浸润和转移的能力。也可以与其他基因共同作用,来促进肿瘤的浸润和转移。但至今,对lncRNAs在肿瘤中发挥的作用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28.
目的:探讨不同代数SD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BMSCs)体外增殖和成骨分化能力的差异.方法:从SD大鼠骨髓中分离并培养原代BMSCs,免疫荧光染色鉴定BMSCs.传代培养分别获取P1、P3、P5、P7、P9代BMSCs.CCK-8实验检测不同代数BMSCs的增殖能力;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形态学特征;免疫荧光染色检测细胞骨架;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情况;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ALP)染色和茜素红染色比较不同代数BMSCs的体外成骨分化能力;实时聚合酶链式反应(real-tim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T-PCR)和免疫荧光检测不同代数BMSCs成骨分化标志物Ⅰ型胶原A1(collagen typeⅠα1,COL1A1)、骨钙素(osteocalcin,OCN)基因表达和蛋白水平.结果:P1、P3、P5代间BMSCs的细胞形态、体外增殖、细胞凋亡及成骨分化能力无显著差别;而P7和P9代BMSCs各方面指标与P1代BMSCs比较,均明显降低(P<0.05).结论:5代以后的BMSCs随着传代次数的增加,其细胞增殖和成骨分化能力显著降低.  相似文献   
29.
目的:研究小鼠舌肌发育的分子调控机制。方法:取胚胎第13.25天(E13.25)及 E15.5小鼠舌组织。应用 Affy-metrix Mouse GeneChip,对胎鼠舌发育过程中的差异基因进行筛选。应用 DAVID 网络分析工具对基因进行功能和聚类分析。结果:基因功能和聚类分析表明,在 E13.25高表达的基因主要与细胞周期相关因子(Exo1、Gsk3B、Kif20b、Skp2)和细胞粘附因子(Neo1、lama1)等相关。在 E15.5高表达的基因主要与细胞骨架(titin、Hspb7)相关。结论:小鼠舌组织增殖和特化与细胞周期和细胞粘附基因相关,舌组织分化和成熟主要与细胞骨架相关。  相似文献   
30.
胡鸣 《医学综述》2015,(3):387-390
细胞骨架是细胞内机械力传递链的一个组分,肌球蛋白作为细胞骨架的主要组成蛋白,对细胞受到外界力作用时产生的效应具有一定的调控作用,当细胞内的肌球蛋白的表达、结构以及活性发生改变时,细胞的力学效能也会发生相应的改变,从而影响细胞的功能以及组织结构的改变。肌球蛋白轻链的磷酸化、重链各亚型间的转化以及Rho GTP酶信号通路在对细胞生物力学效应的调控中起着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