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696篇
  免费   3072篇
  国内免费   1848篇
耳鼻咽喉   108篇
儿科学   77篇
妇产科学   157篇
基础医学   1593篇
口腔科学   672篇
临床医学   2952篇
内科学   1827篇
皮肤病学   238篇
神经病学   439篇
特种医学   726篇
外国民族医学   4篇
外科学   1335篇
综合类   9706篇
预防医学   1592篇
眼科学   124篇
药学   9812篇
  42篇
中国医学   13635篇
肿瘤学   577篇
  2024年   432篇
  2023年   1463篇
  2022年   1144篇
  2021年   1450篇
  2020年   1324篇
  2019年   1590篇
  2018年   838篇
  2017年   1497篇
  2016年   1589篇
  2015年   1758篇
  2014年   2741篇
  2013年   2609篇
  2012年   3136篇
  2011年   3445篇
  2010年   2870篇
  2009年   2657篇
  2008年   2683篇
  2007年   2341篇
  2006年   2065篇
  2005年   1883篇
  2004年   1470篇
  2003年   1343篇
  2002年   968篇
  2001年   651篇
  2000年   455篇
  1999年   302篇
  1998年   218篇
  1997年   154篇
  1996年   123篇
  1995年   104篇
  1994年   76篇
  1993年   47篇
  1992年   33篇
  1991年   30篇
  1990年   23篇
  1989年   41篇
  1988年   20篇
  1987年   14篇
  1986年   11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3篇
  1980年   4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目的 观察卡铂碳包铁纳米笼壳聚糖微球 ( carboplatin-Fe@C-loaded chitosan nanoparticles , C - Fe@C-CN )结合磁场在移植性肝癌大鼠模型体内的靶向分布情况和药动学过程。 方法 建立移植性肝癌大鼠模型 40 只为 A 组, 正中开腹行肝动脉插管,按卡铂 5 mg·kg-1 体重注入 C-Fe@C-CN 的生理盐水分散液,以肿瘤组织为靶区施加 0.5 T 磁场 30 min 。分别在给药后 0.25 , 0.5 , 1 , 3 , 6 , 12 , 24 和 48 h 各时间点,每组取 5 只大鼠处死,采集血浆、靶区肿瘤、非靶区肝、肾、脾和肺组织标本,石墨炉原子分光光度计测定血浆和组织中卡铂浓度,药物浓度数据用 3P87 药动学程序分析处理,并组织学 观察 C-Fe@C-CN 的在各脏器分布情况。 另 40 只健康大鼠为 B 组,以左肝叶为靶区,给予相同的处理作为对照。 结果 A 组靶区肿瘤组织 <> c max 是 65.21 μg·g-1 ,为 B 组靶区肝组织( 38.47 μg·g-1 )的 1.7 倍。 48 h 时 A 组靶区肿瘤组织药物浓度是 7.27 μg·g-1 ,为 B 组靶区肝组织( 3.11 μg·g-1 )的 2.3 倍。 A 组靶区肿瘤组织 AUC 是 906 mg·h·L-1 ,为 B 组靶区肝组织( 421.34 mg·h·L-1 )的 2.2 倍。 2 组药动学参数值相近。病理学观察 显示, C-Fe@C-CN 在磁场作用下聚集于肿瘤细胞间隙中,并可栓塞于部分细小动脉。非靶区肝组织内少见 C-Fe@C-CN 的聚集和栓塞的血管。 结论 C-Fe@C-CN 在体内具有长循环和缓释特性,在磁场的引导下对肿瘤组织具有更强的靶向性,成倍提高肿瘤组织中的药物浓度,延长维持时间。  相似文献   
62.
新型纳米根管充填材料对成骨细胞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体外培养的成骨细胞,采用二甲基噻唑二苯基四唑溴盐比色法和流式细胞术对新型纳米根管充填材料(nHA-PA66)作用下的成骨细胞生长情况的变化进行研究,评价其对成骨细胞生长的影响。以该材料的细胞培养基浸提液作用于实验组细胞,对照组采用培养基本身。实验组和对照组成骨细胞的生长情况和细胞周期无显著性差异,表明该新型纳米材料对成骨细胞的生长和细胞周期无不良影响。提示新型纳米根管充填材料的成骨细胞相容性较好,具有用作根充材料的基础。  相似文献   
63.
目的观察硝菔通结颗粒治疗气阴不足型便秘的临床疗效。结果 硝菔通结颗粒组68例中痊愈24例,显效率83.82%;麻子仁丸组68例中痊愈19例,显效率69.12%。结论 硝菔通结颗粒对气阴不足型便秘疗效显著,且用量易于掌握,目前未见明显毒副作用。无依赖性。  相似文献   
64.
纳米血管生成素-2小干扰RNA质粒制备及功能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制备血管生成素-2小干扰RNA(Ang-2siRNA)质粒纳米微粒,并观察其基因转染能力和基因沉默效果.[方法]应用分子克隆的方法构建Ang-2siRNA质粒,将其与聚乳酸、O羧甲基壳聚糖用水/油/水(W/O/W)双乳化溶剂蒸发法制备纳米微球,扫描电镜观察其形态和粒径.然后转染原代人脐带静脉内皮细胞,观察纳米Ang-2siRNA微粒干扰Ang-2基因表达的效果及其细胞保护功能.[结果]扫描电镜观察到Ang2siRNA纳米微球呈球形和椭球形,粒径150~200 nm,大小分布均匀,包封完整,分散性良好.有较强转基因能力,良好的RNA干扰效果和血管内皮细胞保护功能.[结论]成功制备纳米Ang-2siRNA微粒,并证实其载基因能力和RNA干扰效果,对血管内皮细胞损伤因素有良好保护作用,为进一步研究心肌梗死的血管修复机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65.
目的:探讨清炎颗粒治疗肾盂肾炎的免疫学机制。方法:采用孙氏方法改进造模,治疗组分别按剂量3.12、6.24、12.48g·kg^-1·d^-1予清炎颗粒,模型组予生理盐水,对照组予至灵胶囊灌胃,喂养至3d、7d、15d、30d、60d取血清,用ELISA法检测其IL-8、IL-10的水平。结果:清炎颗粒能显著降低不同时段血清IL-8的水平、提高不同时段血清IL-10的水平。结论:免疫调控可能是清炎颗粒治疗肾盂肾炎的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66.
本文在以前的工作基础上,进一步用电镜及免疫细胞化学方法,研究了大颗粒小泡非突触部位胞吐作用。实验结果表明,切除大鼠刚髭部皮肤1—24小时之后,术侧延髓后角浅层大颗粒小泡胞吐比对照侧明显增多(P<0.01),术后3—9天复又下降(近似对照动物),术后14—15天又急剧上升(P<0.01)。这些胞吐大部分出现于延髓后角浅层四种轴突终末的非突触部位,少最也发生于树突及轴突中。从术后第6天开始,术侧P物质明显减弱,而甲硫-脑腓肽略有增强。研究结果提示;1)后角浅层胞吐增多,P物质下降及脑腓肽增高,反映了中枢内不同神经元对去传入神经的功能调整作用;2)大颗粒小泡在非突触部位释放神经肽,弥散地作用于远距离的受体,可能起着神经调制物的作用。  相似文献   
67.
小儿双解止泻颗粒成分为黄芩、升麻、地锦草、葛根、车前子(盐炒)、诃子(煨),具解表清热、祛湿止泻功能。2007年5月-2008年5月,笔者应用小儿双解止泻颗粒治疗小儿轮状病毒性肠炎中医辨证属湿热证46例,取得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68.
泻舒宁颗粒对小肠功能影响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泻舒宁颗粒对药物性腹泻小鼠腹泻次数、小肠蠕动亢进运动以及对于小肠水份吸收及氯离子吸收影响。方法:用番泻叶复制腹泻小鼠模型、炭末推进法和对在体小鼠小肠吸收功能的影响,探讨了泻舒宁颗粒的药理作用。实验结果表明,泻舒宁颗粒能有效降低番泻叶引起的小鼠腹泻次数,并能抑制小鼠小肠的亢进运动,促进肠管对水份和氯离子吸收。  相似文献   
69.
目的:研究热痹颗粒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作用机理.方法:以佐剂性关节炎大鼠(AA)作为实验模型,热痹颗粒为阳性对照药物,随机分为6组(正常组、模型组、对照组、热痹颗粒小剂量组、中剂量组和大剂量组)进行实验研究,观察热痹颗粒时AA大鼠Bc1-2蛋白表达及IL-1β、TNF-α的影响,对其作用机理进行探讨.结果:热痹颗粒能够下调Bc1-2蛋白的表达,降低血清中IL-1β、TNF-α的水平.软骨的破坏,使关节损伤减轻.结论:该药具有较好的抗炎和免疫调节作用,能改善细胞因子紊乱,减轻关节炎性细胞浸润及滑膜炎性增生.  相似文献   
70.
小儿豉翘清热颗粒治疗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小儿豉翘清热颗粒与病毒唑对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疗效。方法:将278例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小儿豉翘清热颗粒组136例)和对照组(病毒唑组142例)。2组对症治疗相同,治疗组给予小儿豉翘清热颗粒口服每日3次,3~5d为1个疗程;对照组给予病毒唑口服10~15mg/kg·d,3~5d为1个疗程。结果:疗程组总有效率为92.6%,对照组为75.35%,2组比较差异显著(p<0.01)。结论:小儿豉翘清热颗粒治疗上呼吸道感染,可显著缩短疗程及缓解症状,优于病毒唑,未发现明显副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