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224篇
  免费   970篇
  国内免费   498篇
耳鼻咽喉   533篇
儿科学   171篇
妇产科学   206篇
基础医学   645篇
口腔科学   711篇
临床医学   3372篇
内科学   1109篇
皮肤病学   124篇
神经病学   258篇
特种医学   1202篇
外国民族医学   6篇
外科学   1727篇
综合类   7016篇
预防医学   1034篇
眼科学   3256篇
药学   2910篇
  36篇
中国医学   1752篇
肿瘤学   624篇
  2024年   136篇
  2023年   444篇
  2022年   458篇
  2021年   472篇
  2020年   515篇
  2019年   528篇
  2018年   260篇
  2017年   424篇
  2016年   547篇
  2015年   676篇
  2014年   1081篇
  2013年   1096篇
  2012年   1451篇
  2011年   1526篇
  2010年   1434篇
  2009年   1466篇
  2008年   1648篇
  2007年   1456篇
  2006年   1474篇
  2005年   1514篇
  2004年   1306篇
  2003年   1246篇
  2002年   998篇
  2001年   858篇
  2000年   606篇
  1999年   493篇
  1998年   475篇
  1997年   445篇
  1996年   339篇
  1995年   330篇
  1994年   273篇
  1993年   205篇
  1992年   126篇
  1991年   96篇
  1990年   100篇
  1989年   98篇
  1988年   35篇
  1987年   16篇
  1986年   21篇
  1985年   11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6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53 毫秒
991.
目的 探讨烧伤后肠上皮细胞及其刷状缘谷氨酰胺(glutamine,Gln)转运变化规律.方法 将40只Sprague-Dawley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8只)、烧伤组(烧伤后1、3、5、7d,每个时相点8只).正常对照组只麻醉和剃毛,不予烧伤;烧伤组给予90℃水烫伤18 s,造成30%体表面积Ⅲ度烧伤.2组给予正常饮食及饮水.联合应用胶原酶Ⅸ和中性蛋白酶I消化法提取大鼠小肠上皮细胞(intestinal epithelial cells,IEC),采用Mg2+差速离心法制备大鼠小肠刷状缘膜囊泡(brush border membrane vesicles,BBMV),检测进入BBMV及IEC中的[3H]-Gln的放射性强度,观察伤前及烧伤后1、3、5、7d大鼠肠道BBMV及IEC中Gln转运速率的变化.结果 采用Mg2+差速离心法成功提取大鼠肠上皮BBMV.发现肠上皮细胞中Na+依赖性Gln转运主要依靠BBMV,大约占总量的60%;烧伤第1天BBMV中Gln转运效率明显下降(P <0.05,P<0.01),伤后3~7 d有所增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EC中Na+依赖性Gln转运变化不明显,而非Na+依赖性Gln转运则有逐步增高的趋势,在伤后7d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肠上皮细胞对Gln的转运主要依靠BBMV中Na+依赖性转运,烧伤后BBMV转运Gln的能力先降低后增高,而IEC对非Na+依赖性Gln转运则呈逐步增高的趋势.  相似文献   
992.
目的 以泡囊为载体制备丹皮酚乳膏,优化丹皮酚乳膏的制备工艺及制备处方,并考察体外透皮吸收情况。方法 用乙醇注入法制备丹皮酚泡囊;用乳化法制备丹皮酚乳膏;应用控制变量法优化制备工艺;采用正交设计优化制备处方;并采用TP-6型透皮扩散实验仪,以大鼠腹部离体皮肤作为渗透屏障,通过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药物的累计渗透量来考察丹皮酚乳膏体外透皮吸收情况。结果 基于丹皮酚泡囊制得的乳膏在12 h和24 h的累积渗透量分别是丹皮酚原料药的1.1倍和1.2倍,在24 h时皮内药物滞留量是丹皮酚原料药乳膏的1.26倍。结论 基于丹皮酚泡囊制得的乳膏在有效期内各时间段的体外透皮吸收高于原料药乳膏,且丹皮酚泡囊乳膏的皮内滞留量明显高于丹皮酚原料药乳膏。  相似文献   
993.
目的:观察改良传统鼻外径路泪囊鼻腔吻合术治疗慢性泪囊炎的临床疗效。方法慢性泪囊炎患者98例(104眼),随机分为两组,鼻内镜组52例(52眼)行鼻内镜下鼻腔泪囊造孔术;鼻外组46例(52眼)行改良鼻外径路泪囊鼻腔吻合术,术中吻合口用5-氟尿嘧啶明胶海绵填塞。观察两组临床效果。结果鼻外组手术时间为(45.0±5.0) min,短于鼻内镜组的(80.0±12.0) min( P<0.05)。术后随访6~12个月,鼻外组治愈44眼(84.61%),好转6眼(11.54%),无效2眼(3.85%),总有效率96.15%;鼻内镜组治愈42眼(80.77%),好转6眼(11.54%),无效4眼(7.69%),总有效率92.31%。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鼻外径路泪囊鼻腔吻合术治疗治疗慢性泪囊炎效果好,手术操作简单,时间短,可在基层医院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94.
载天冬酰胺酶自组装纳米囊的药动学及生物等效性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 研究载天冬酰胺酶(Asp)自组装透明质酸-聚乙二醇(HA-g-PEG)/二甲基-β环糊精(DCD)纳米囊(AHDPs)在雄性SD大鼠体内的药代动力学和生物等效性.方法 考察了AHDPs的透射电镜、粒径、zeta电位、包封率,并分别测定大鼠静脉给予AHDPs和游离Asp后,不同时间点大鼠血浆样品中Asp的活性.采用DAS 2.1.1软件计算药动学参数,对AHDPs和游离Asp进行生物等效性评价.结果 AHDPs的平均粒径为(439.63±8.49) nm,zeta电位为(-20.43±2.20) mV,平均包封率为(55.75±4.11)%(n=3).AHDPs和游离Asp的主要药动学参数AUC0-48h分别为(138.93±0.89)U· mL-1·h和(46.38±1.98) U· mL-1·h,AUC0-∞分别为(175.22±13.59)U·mL-1·h和(51.44±3.01)U·mL-1·h,t1/2分别为(4.46±1.04)h和(1.86±0.38)h.与游离Asp比较,AHDPs的AUC0-48 h、AUC0-∞和t1/2分别提高至约游离ASP的3.00、3.40和2.40倍.AUC0-48 h、AUC0-∞和Cmax的90%置信区间分别为76.9%~78.3%、76.9%~78.3%、92.8%~94.4%.结论 AHDPs延长了Asp在大鼠体内的生物半衰期,提高了Asp在大鼠体内的生物利用度,且AHDPs与游离Asp不具有生物等效性.  相似文献   
995.
慢性肾脏病(CKD)及终末期肾脏疾病患者有较高的心血管疾病发病率,主要原因是血管钙化。与骨形成有很多相似之处,血管钙化是一个主动的可调节进程。最近关于血管钙化的研究发现,微RNA(miRNA)与启动和促进CKD患者血管钙化的机制有关。miRNA在调节细胞表型、钙磷平衡及基质小囊泡中起重要作用,并影响CKD患者的血管钙化。这种miRNA在血管钙化方面的重要作用对未来CKD和终末期肾脏疾病患者血管钙化进行生物标记及治疗方法的探索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96.
胎儿男性,胎龄31周,为双绒毛膜囊双胎之一,其母年龄28岁,初产,产前常规超声检查:胎儿脑中线消失,丘脑及两侧侧脑室融合,脑室扩张,积液,三维超声成像见眼眶上方大小约23mm×16mm的异常回声呈“烧瓶样”向外突出,正常鼻结构未显示;[第一段]  相似文献   
997.
目的:观察鼻内窥镜下人工鼻泪管植入治疗慢性泪囊炎的疗效.方法:对慢性泪囊炎患者38例(39眼),行鼻内窥镜下人工鼻泪管植入术,术后随访6个月.结果:38例(39眼)行鼻内窥镜下人工鼻泪管植入术,成功植入人工鼻泪管39眼,手术成功率100%.随访三个月,有效率为98.1%,随访六个月,有效率为96.2%.结论:鼻内窥镜下人工鼻泪管植入术是一种安全、简单及有效地治疗慢性泪囊炎的微创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998.
《中国药房》2018,(8):1031-1035
目的:制备并表征包载荧光染料1,1′-二十八烷基-3,3,3′,3′-四甲基吲哚三碳花青碘(Di R)的聚乙二醇-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Di R-PEG-PLGA)纳米囊,评价其体外生物相容性。方法:以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PLGA)、聚乙二醇(PEG)-PLGA共混物为载体,采用改良的超声乳化法制备Di R-PEG-PLGA纳米囊样品。对样品的粒径、Zeta电位、形貌、稳定性、体外荧光特性等进行检测;采用MTT试验评价样品对人源性HL7702肝细胞的体外细胞毒性,采用体外溶血试验考察其对健康Wistar大鼠血细胞的溶血作用。结果:所制备的Di R-PEG-PLGA纳米囊呈圆球形,具有明显核壳结构,平均粒径为(507.53±7.87)nm,粒径的多分散系数为0.306 1±0.001 5,Zeta电位为(-35.20±0.92)m V;4℃条件下保存6个月,稳定性较好;体外荧光信号强度(y)随Di R质量浓度(x)呈线性增加,线性方程为y=0.345 2x+0.433 4(R2=0.997 3)。所制纳米囊对HL7702细胞的毒性为0~1级(即无细胞毒性),对大鼠血细胞无体外溶血作用。结论:本研究成功制备了具有荧光特性的Di R-PEG-PLGA纳米囊;所制纳米囊体外生物相容性较好,有望成为一种安全的药物光学示踪载体。  相似文献   
999.
间充质干细胞来源胞外囊泡(MSC-EV)在保留间充质干细胞(MSC)生物学功能的同时,能够避免MSC内在缺陷;MSC-EV脂质双分子层结构能够避免其脂质、蛋白、DNA、RNA等内容物被酶类物质降解;此外,MSC-EV适合通过永生化MSC技术进行大规模制备。因此,与MSC相比,MSC-EV是一种新型高效、安全、便捷、可行的非细胞治疗方法,且在组织修复及免疫调节方面呈现出同等功效。本文仅就MSC-EV在辐射损伤救治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000.
卢江  刘溢  郑莉芳 《安徽医药》2018,22(4):646-647
目的 观察在新生儿急性泪囊炎早期行泪道抽吸+泪道探通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2014年2月就诊于该院泪道专科门诊的所有急性泪囊炎新生儿共23例23眼,其中8例为外院经过全身及局部抗生素治疗后疗效欠佳转诊该院的患儿,15例为患病后首诊该院并早期行泪道抽吸+探通的患儿,所有患儿均早期采用泪道抽吸联合泪道探通治疗,治疗后追踪随访半年,统计患儿总治疗时间、探通次数及并发症.结果 转诊患儿的平均治疗时间(17.00 ±4.66)d,平均探通次数为3.75次,并发症2例,首诊患儿的平均治疗时间(9.93 ±3.79)d,平均探通次数为1.8次,并发症0例.结论 新生儿急性泪囊炎早期行泪道抽吸+探通可缩短患儿的治疗时间,防止病情恶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