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7378篇
  免费   8438篇
  国内免费   7306篇
耳鼻咽喉   1919篇
儿科学   2011篇
妇产科学   1019篇
基础医学   10776篇
口腔科学   1263篇
临床医学   26748篇
内科学   11164篇
皮肤病学   933篇
神经病学   12958篇
特种医学   5495篇
外国民族医学   172篇
外科学   13959篇
综合类   46501篇
预防医学   11646篇
眼科学   1719篇
药学   18745篇
  253篇
中国医学   12343篇
肿瘤学   3498篇
  2024年   1236篇
  2023年   4232篇
  2022年   3858篇
  2021年   4675篇
  2020年   4507篇
  2019年   4546篇
  2018年   2205篇
  2017年   3657篇
  2016年   4069篇
  2015年   4767篇
  2014年   8129篇
  2013年   7753篇
  2012年   10048篇
  2011年   11384篇
  2010年   10141篇
  2009年   10025篇
  2008年   11438篇
  2007年   10513篇
  2006年   9665篇
  2005年   9956篇
  2004年   7998篇
  2003年   6964篇
  2002年   5557篇
  2001年   4597篇
  2000年   3428篇
  1999年   2839篇
  1998年   2301篇
  1997年   2137篇
  1996年   1959篇
  1995年   1820篇
  1994年   1578篇
  1993年   1057篇
  1992年   967篇
  1991年   859篇
  1990年   713篇
  1989年   808篇
  1988年   220篇
  1987年   183篇
  1986年   138篇
  1985年   109篇
  1984年   26篇
  1983年   22篇
  1982年   8篇
  1981年   5篇
  1980年   4篇
  1979年   4篇
  1958年   5篇
  1957年   2篇
  1956年   3篇
  1954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81.
<正>神经丝蛋白(Neurofilaments,NF)是构成神经元轴突中间纤维的特异性分子蛋白,是神经元细胞骨架的重要成分,主要定位在成熟神经元的胞体和突起中,负责轴浆运输,维持神经元正常形态及保持神经纤维的弹性,防止断裂~([1,2]),典型的神经丝纤维长10 nm,可增加轴突的直径,提高轴突的脉冲传导速度,其在轴突中呈平行排列,在胞体中则是随机的,在轴突的运输过程中神经丝蛋白会发生磷酸化与去磷酸化,以  相似文献   
82.
目的:探索饥饿状态下大脑自发神经活动的变化情况及其与血糖、食欲素和饥饿素水平的相关性。方法:采集22名饥饿状态下(禁食20 h后)及与之匹配的19名非饥饿状态下受试者的静息态f MRI数据,采用双样本t检验比较组间全脑标准化低频振幅值(mean amplitude of low frequency fluctuation,m ALFF)的差异,将差异脑区的m ALFF值提取出来分别与血糖水平、饥饿素和食欲素水平进行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与非饥饿组相比,饥饿组受试者左侧脑岛m ALFF值显著增高,右侧前额叶皮层m ALFF值显著降低(单个体素P <0. 001,体素数≥20)。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饥饿组受试者左侧脑岛m ALFF值与食欲素A水平呈正相关(r=0. 45,P <0. 05)。结论:饥饿状态下脑岛和前额叶皮层的自发神经活动发生改变,且左侧脑岛的自发神经活动与食欲素A水平相关。研究结果提示,脑岛和前额叶皮层脑区的自发神经活动变化与个体饥饿感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83.
  目的  分析高级别胃肠胰神经内分泌肿瘤(high-grade G3 gastroenteropancreatic neuroendocrine tumors,GEP NET G3)的临床病理特征及生存预后影响因素。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9月至2019年7月间北京大学肿瘤医院收治的86例GEP NET G3,收集临床病理及随访资料,采用单因素Log-rank检验和多因素Cox回归模型进行预后影响因素分析。  结果  86例GEP NET G3的原发肿瘤部位包括胰腺(40例)、胃肠(37例)以及原发肿瘤不明(9例)。镜检肿瘤均分化良好,呈器官样、巢状生长,局灶可见假腺样、细条索样或缎带样结构。免疫组织化学分析显示,肿瘤的Ki-67指数范围为21%~60%,中位值为30%,生长抑素受体2(somatostatin receptor type 2,SSTR2)的阳性率为83.9%(26/31),在检测病例中没有发现微卫星不稳定和P53异常表达(分别为0/24、0/11)。生存分析表明,获得随访的76例患者,27例患者死亡,中位生存时间为48.6(26.6~70.6)个月,确诊时有无远处转移和能否进行根治性手术切除对患者的总生存影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但患者的年龄、性别、原发肿瘤部位、确诊时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euron specific enolase,NSE)水平以及Ki-67指数对患者的总生存影响无显著差异(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确诊时有远处转移是影响患者生存的独立危险因素(P=0.01;HR=7.33,95% CI:1.56~34.10)。  结论  GEP NET G3的确诊依赖于组织病理学和免疫组织化学检测,易发生远处转移是其临床特点和主要的预后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84.
目的 探讨神经内镜下第三脑室底造瘘术(ETV)在后颅窝肿瘤梗阻性脑积水和同期行后颅窝肿瘤显微切除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重庆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神经肿瘤科2015年7月—2018年12月,应用ETV治疗53例后颅窝肿瘤并梗阻性脑积水并同期行肿瘤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患者的疗效及预后。结果 本组患者术后6 h内复查头部CT,均无脑室内积血、积气。术后出现短暂性发热患者5例;无出现继发性出血、手术死亡及严重后遗症的患者。术后随访患者6~31个月,其中有效患者50例(94. 3%);无效患者3例,后行腰大池引流1周,最终行脑室-腹腔分流。结论 后颅窝肿瘤并梗阻性脑积水患者行开颅显微手术前,行脑室外引流及分流是传统的处理方式,但也是并发症较多的治疗方法;同期ETV对于此类梗阻性脑积水的治疗符合生理机制,并发症少,疗效更好,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5.
86.
目的观察间断性寒冷刺激引起小鼠关节炎病变的情况。方法将20只8周龄昆明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和寒冷刺激组,每组10只。对照组小鼠自由饮食,无特殊处理。寒冷刺激组小鼠每天固定时间被放置于底层铺满冰袋的小鼠笼中2 h,寒冷刺激共处理12周。每周测量小鼠体重和后踝关节以下体积,寒冷刺激处理结束后脱颈处死小鼠,取其左后腿趾间关节、跖趾关节、踝关节进行组织固定、包埋、切片,HE染色观察各关节病理变化。剥去小鼠右后腿皮肤,提取踝关节组织匀浆,检测匀浆液类风湿因子(reumatoid factor,RF)、C-反应蛋白(C-reaction protein,CRP)的水平。结果寒冷刺激对小鼠体重无明显影响(P>0.05),寒冷刺激使小鼠后爪组织体积显著增加(P<0.05)。趾间关节、跖趾关节、踝关节HE染色显示寒冷刺激后,小鼠关节组织水肿,轻度炎症浸润、滑膜增生,但未见明显血管翳、软骨和骨侵蚀等病理变化。寒冷刺激后,雌、雄性小鼠踝关节组织匀浆液CRP水平明显升高(P<0.05,P<0.001),RF水平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间断性寒冷刺激可以引起小鼠趾间关节、跖趾关节、踝关节等关节炎性肿胀,但炎性细胞浸润少、浸润程度轻。此动物模型可作为一种以寒性为特征的不同于类风湿性关节炎等热性关节炎表现的新关节炎模型。  相似文献   
87.
目的:观察逍遥丸对皮质酮诱导小鼠抑郁样行为的干预作用,并探讨其分子机制。方法:将50只ICR雄性小鼠,随机分为5组:正常组、皮质酮模型组、阳性对照氟西汀组(20 mg/kg)、低剂量逍遥丸(200 mg/kg)组、高剂量逍遥丸组(600 mg/kg),通过皮下注射皮质酮诱导小鼠抑郁模型。持续35天后,采用糖水偏好实验和强迫游泳实验评价动物抑郁样行为;采用ELISA方法测小鼠血清中皮质酮含量及小鼠海马组织中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的含量。结果:皮质酮可以降低糖水偏好值、增加小鼠强迫游泳的不动时间,而逍遥丸可以显著提高糖水偏好值、减少小鼠不动时间;长期注射皮质酮可增加血清皮质酮水平,降低海马组织中BDNF含量,而逍遥丸可以降低小鼠血清中皮质酮的含量并且能够提高海马组织中BDNF含量。结论:逍遥丸可以有效降低小鼠血清中皮质酮的含量并增加小鼠海马中BDNF含量,改善神经营养系统,产生抗抑郁样作用。  相似文献   
88.
目的:探讨奥拉西坦联合肌电生物反馈疗法治疗血管性痴呆(VD)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将2017年1月~2017年6月某院收治的104例VD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A=52,B=52)。两组患者均给予奥拉西坦治疗,B组加用肌电生物反馈疗法,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MMSE、ADL和SF-36评分。结果:治疗后B组患者MMS、ADL和SF-36评分均高于A组(P<0.05)。结论:奥拉西坦联合肌电生物反馈疗法治疗可有效改善VD智力水平、自主生活能力和生活质量,具有较高的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89.
目的观察顺式阿曲库铵持续输注法和单剂量法两种给药方式对儿童肌松残余的影响。方法择期行腹部手术的患儿60例,ASAⅠ或Ⅱ级,年龄2~16岁,根据顺式阿曲库铵给药方式的不同分为A组(单剂量组,30例)和B组(持续输注组,30例)。两组初始剂量0.1 mg/kg[2×95%的有效药物剂量(ED95)],A组在4个成串刺激比(TOFr)恢复至5%~15%时注射顺式阿曲库铵0.05 mg/kg(1×ED95),B组在TOFr恢复至5%时持续泵入顺式阿曲库铵,开始以3μg·kg-1·min-1的速度,约20~30 min减为1~2μg·kg-1·min-1,使TOFr维持在10%左右。记录两组患儿手术时间、停药至拔管时间、停药至出手术室时间,停药后TOFr从25%恢复至70%的时间,TOFr从70%恢复至90%的时间,TOFr=70%和TOFr=90%时两组患儿的拔管率以及肌松药使用的总药量。结果两组患儿手术时间均>2 h,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停药至拔管时间和停药至出手术室的时间A组明显长于B组(P<0.01);两组患儿总药量、TOFr从25%恢复至70%以及TOFr从70%恢复至90%的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顺式阿曲库铵持续输注法与单剂量法比较并未增加残余肌松作用的发生率,且持续输注可提供稳定的肌松状态,更适合用于儿童较长时间手术。  相似文献   
90.
瘙痒是皮肤科的一种常见症状,是多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其发生受到中枢和外周机制的双重调控,但具体发生机制尚不十分清楚。近年来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多种物质如组胺、乙酰胆碱、5-羟色胺、蛋白酶和蛋白酶相关受体、细胞因子、阿片样肽等介质在瘙痒产生过程中起重要作用,这些介质通过刺激C类神经纤维或直接与皮肤感觉神经纤维受体相结合来介导瘙痒。本文就将皮肤瘙痒的神经传导及传导介质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