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4901篇
  免费   5868篇
  国内免费   4117篇
耳鼻咽喉   2743篇
儿科学   971篇
妇产科学   1576篇
基础医学   5462篇
口腔科学   1600篇
临床医学   12799篇
内科学   10544篇
皮肤病学   449篇
神经病学   7157篇
特种医学   2282篇
外国民族医学   46篇
外科学   2918篇
综合类   28433篇
预防医学   10709篇
眼科学   579篇
药学   15313篇
  84篇
中国医学   18961篇
肿瘤学   2260篇
  2024年   801篇
  2023年   2739篇
  2022年   2053篇
  2021年   2615篇
  2020年   2492篇
  2019年   3037篇
  2018年   1641篇
  2017年   2967篇
  2016年   3404篇
  2015年   3754篇
  2014年   5114篇
  2013年   5042篇
  2012年   7314篇
  2011年   7238篇
  2010年   5740篇
  2009年   7184篇
  2008年   8894篇
  2007年   8178篇
  2006年   7584篇
  2005年   6660篇
  2004年   5411篇
  2003年   3456篇
  2002年   3244篇
  2001年   2890篇
  2000年   2459篇
  1999年   2265篇
  1998年   1672篇
  1997年   1319篇
  1996年   1126篇
  1995年   894篇
  1994年   797篇
  1993年   918篇
  1992年   805篇
  1991年   751篇
  1990年   663篇
  1989年   586篇
  1988年   420篇
  1987年   288篇
  1986年   199篇
  1985年   142篇
  1984年   48篇
  1983年   45篇
  1982年   22篇
  1981年   8篇
  1980年   3篇
  1979年   1篇
  1958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 毫秒
111.
疏东升  汪全红 《安徽医药》2006,10(4):287-288
目的探讨经十二指肠镜治疗胆总管结石的临床效果和价值。方法经十二指肠镜治疗胆总管结石共35例,其中行EST及取石术32例,行EPBD及取石术3例。EST胆总管取石时根据结石大小决定切开大小,不宜EST或结石较小者可选择EPBD后取石。结果35例均成功取出胆总管结石,取得较好的疗效。EST术中局部渗血4例,当时予电凝或喷洒止血药物即迅速止血,术后急性胰腺炎1例,经适当处理后1周痊愈,EPBD及取石术后未发现明显并发症。结论十二指肠镜治疗胆总管结石是一种微创、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12.
哮喘中医辨证论治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哮喘在祖国医学称为“哮病”,是一种突然发作以呼吸急促、喉中哮鸣有声、甚则喘息不能平卧为临床特征的疾病.是由于宿痰内伏,遇诱因引触,导致痰阻气道,气道挛急。肺失肃降,肺气上逆所致的发作性痰鸣气喘疾患。哮喘的辨证论治大概有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13.
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心肌的病理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脑缺血后心肌的病理改变及脑再灌注对心肌病理的影响。方法通过大鼠右侧大脑中动脉线栓法制作脑缺血/再灌注模型,随机分成脑缺血组、脑缺血/再灌注组、手术对照组,每组再分成0,6,12,24,48,72h组,用TTC染色法观察各组的脑组织坏死面积和心肌的病理变化。结果在大鼠脑缺血组随着时间延长脑坏死面积逐渐增大,至12h达高峰(P〈0.05),之后有逐渐下降趋势;再灌注组脑坏死面积在24,48h(P〈0.01)及72h(P〈0.05)脑坏死面积明显减少;在脑缺血组心肌病理可见炎性细胞浸润、心内膜炎,部分可见肌纤维变性、灶性坏死等病理改变,再灌注组心肌的纤维变性、灶状坏死有显著增加(P〈0.05)。结论脑缺血可引起心肌炎性细胞浸润、心内膜炎,部分可见肌纤维变性、灶性坏死等病理改变;脑缺血再灌注可保护脑组织,但使心肌的病理改变加重,加重心肌损伤。  相似文献   
114.
先证者 男,4岁,因反复惊厥发作4个月于2000年7月11日入院。患儿3岁9个月时出现两次全身性强直-阵挛发作,无发热,就诊于外院,给予苯巴比妥治疗无效,脑电图显示全面性阵发性尖波,改用丙戊酸后发作频率增加,并出现3~9次/d的失神发作和失张力性发作,再改用苯妥英加氯硝西泮,发作无减少,每次发作持续约1~2min,转至本院。患儿2岁10个月时曾出现全身性强直-阵挛发作1次,伴高热,未予处理。  相似文献   
115.
目的:探讨沈阳地区汉族人群中多巴胺D3受体基因(DRD3)第一外显子第9密码子A→G单核苷酸置换多态性(Ser9Gly多态)与精神分裂症的关联。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内切酶片断长度多态性(PCR-RFLP)技术对7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94名健康对照者进行基因分型鉴定。比较患者组与对照组DRD3多态性分布频率、精神分裂症早发组与非早发组基因分布频率差异,并与其他国家人群进行比较。结果:患者组与对照组之间等位基因分布无明显差异,早发组与非早发组亦未发现明显差异,而该位点等位基因分布频率与巴西、英国人群有明显差异。结论:研究人群中未发现DRD3基因Ser9Gly多态与精神分裂症存在明显关联。  相似文献   
116.
针对学生学习(扌衮)法技能时普遍存在的问题,从技能的形成规律出发、针对(摔)法动作结构和学生学习特点,提出了具有学科特色,符合认知规律,有助于提高学生"三基"能力的"阶段式教学法",其针对性强,可操作性好,能显著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17.
118.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均寿命已逐渐延长,老年人口的比例也随之不断加大,成为二十一世纪全世界面临的一个严峻的问题。中国目前老年人口已达1.32亿,成为世界上老年人口最多的国家。老年病人亦随之增多,慢性病常常持续或反复发作,难以治愈,病人除了发生一些生理性或病理性改变外,心理状态也发生着复杂的变化,心理因素对人体的影响既有可能导致疾病,又有医治和预防疾病的作用。因此,在护理过程中尤其应重视老年病人的心理护理,老年人的心理健康问题,不仅应引起每个家庭的重视,还应当引起全社会的重视。  相似文献   
119.
MPO和NAT2基因多态性与成人急性白血病易感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髓过氧化物酶(MPO)和N-乙酰基转移酶2(NAT2)基因多态性与成人急性白血病易感性的关系.方法用1∶1配对病例-对照研究方法,收集成人急性白血病患者和对照各139例,应用聚合酶链-内切酶片段(PCR-RFLP)方法分析病例组和对照组MPO和NAT2的基因多态性,比较不同基因型与成人急性白血病易感性.结果 MPO-463A等位基因分布频率病例组低于对照组,MPO(G-463A)各基因型在病例组与对照组中的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026,P〈0.05,OR=0.505,95%CI=0.325~0.847).NAT2乙酰化表型频率在病例组与对照组的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260,P〉0.05);但NAT2*5 481T等位基因和NAT2*6 590A等位基因分布频率病例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MPO与成人急性白血病易感性相关,携带MPO(G-463A)突变基因型(GA/AA)个体可降低白血病的发病风险;NAT2乙酰化表型可能与白血病的易感性无关,但NAT2*5(C481T)、NAT2*6(G590A)单核苷酸突变频率病例组明显高于对照组.  相似文献   
120.
目的探讨大鼠局灶脑缺血损伤后锂盐治疗对海马CA1神经元形态学变化的影响。方法将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组)、缺血-再灌注组(IR组)和缺血损伤后氯化锂治疗组(LI组),按处死时间不同,将各组再分为三个亚组:SH1d、SH2d、SH3d组;IR1dI、R2dI、R3d组;LI1d、LI2d、LI3d组。线栓法制作大鼠大脑中动脉闭塞(MCAO)局灶脑缺血模型,1.5 h后再灌注。LI组于脑缺血后1 h,氯化锂(3 mmol/kg)腹腔注射,每天一次至处死。SH组和IR组以生理盐水替代。HE染色比较各组缺血损伤后1、2、3 d海马CA1区神经元损伤程度。结果虽然LI组与IR组的CA1区存活锥体细胞数存在类似下降趋势,但LI2d组、LI3d组分别较IR2d组I、R3d组存活锥体细胞数明显增多(P<0.01)。结论大鼠局灶脑缺血后氯化锂的治疗能减轻海马神经元的损伤程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