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6227篇
  免费   4330篇
  国内免费   2156篇
耳鼻咽喉   435篇
儿科学   1575篇
妇产科学   696篇
基础医学   2795篇
口腔科学   583篇
临床医学   15415篇
内科学   5897篇
皮肤病学   1667篇
神经病学   1477篇
特种医学   3485篇
外国民族医学   63篇
外科学   11216篇
综合类   31763篇
预防医学   7533篇
眼科学   660篇
药学   12697篇
  153篇
中国医学   23796篇
肿瘤学   807篇
  2024年   731篇
  2023年   2677篇
  2022年   2073篇
  2021年   2709篇
  2020年   2480篇
  2019年   2546篇
  2018年   1147篇
  2017年   2104篇
  2016年   2357篇
  2015年   2677篇
  2014年   5198篇
  2013年   5044篇
  2012年   6583篇
  2011年   6984篇
  2010年   6603篇
  2009年   6347篇
  2008年   6989篇
  2007年   6663篇
  2006年   5987篇
  2005年   6142篇
  2004年   5882篇
  2003年   5606篇
  2002年   4873篇
  2001年   4269篇
  2000年   3159篇
  1999年   2524篇
  1998年   2185篇
  1997年   1900篇
  1996年   1717篇
  1995年   1456篇
  1994年   1159篇
  1993年   825篇
  1992年   710篇
  1991年   657篇
  1990年   577篇
  1989年   605篇
  1988年   179篇
  1987年   118篇
  1986年   98篇
  1985年   73篇
  1984年   43篇
  1983年   16篇
  1982年   14篇
  1981年   5篇
  1980年   5篇
  1979年   3篇
  1958年   6篇
  1957年   3篇
  1956年   2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基于多靶点药物设计思想,以对氨基水杨酸(PAS)为母核,选用不同的连接子将PAS、异烟酸和氟喹诺酮三种结构单元缀合,设计了未见文献报道的目标分子TM1和TM2;经多步反应合成了16个目标分子,测试了目标分子抗结核及抗人致病菌的活性。测试结果表明, TM2a抗结核活性强于所测试的氟喹诺酮, TM1a与阳性对照药物氟喹诺酮中活性最强的克林沙星相当; TM1a对所测试菌株都显示最强抑制活性, TM1b与TM2a对多数菌株显示很强抑制活性, TM1h/2h对部分菌株具有强抑制活性; TM1a/1h对金葡菌ATCC14125的抑制活性远强于所测试的氟喹诺酮,值得进一步研究。溶血性实验结果表明,高活性分子TM1a和TM2a分别在8及32μg·mL-1浓度下表现出相对安全性。本研究首次合成了PAS为母核的三分子药效团拼接的新型分子,部分分子具有非常强的抑菌活性,为抗菌药物的研发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32.
目的分析推拿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分期护理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9年6月收治的78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将其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常规护理)与研究组(分期护理)各39例。对比2组的疗效、各腰椎症状缓解评分、SAS评分及护理满意度。结果研究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为92.31%,对照组为89.74%,2组对比无差异,P0.05。研究组患者的各项腰椎症状缓解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2组干预前的SAS评分指标差异性不大,P0.05;研究组患者干预后的S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94.8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1.79%,P0.05。结论在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接受推拿治疗的期间实施分期护理,可在保障其治疗效果的同时,显著缓解其各腰椎症状评分及焦虑负面情绪,提高其护理满意度,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33.
对分课堂教学模式由讲授、独立学习、小组讨论和全班交流四个环节组成,通过严整的结构与严格的要求,把它们有机融合起来,蕴含了丰富的心理学原理。山东中医药大学对分课堂创新实践团队成立于2016年1月,开展对分课堂的实践与研究工作,提升青年教师的教学能力,培养学生自主研学能力,推进课程思政建设。2019年1月建成“中西医学课程对分教研全国示范基地”。  相似文献   
34.
多酰基辅酶A脱氢缺陷(multiple acyl coenzyme A dehydrogenation deficiency,MADD)是一种影响脂肪酸、氨基酸及胆碱代谢的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主要由电子转运黄素蛋白(ETF)或电子转运黄素蛋白脱氢酶(ETFDH)的基因突变所致。MADD主要临床表现为波动性肌无力和运动不能耐受,以肢体近端肌和颈伸肌无力为特征。由于MADD临床表型的异质性,使其早期很容易被误诊为多发性肌炎、重症肌无力、线粒体肌病等。肌肉活检和血尿生化检测有助于MADD的早期诊断,对阴性患者可进行MADD相关的基因检测。核黄素是目前MADD最有效的治疗药物。  相似文献   
35.
目的观察夹脊穴针刺联合运动疗法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腰腿疼痛、腰椎功能障碍及炎性反应的影响。方法将148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西药组(74例,予以西药保守治疗+常规康复治疗)和针刺组(74例,予以针刺夹脊穴+运动康复疗法),对比分析西药组和针刺组的近期(随访3个月、6个月)和远期(随访12个月)临床疗效、腰腿疼痛(VAS评分)、炎性相关因子[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腰椎功能障碍指数(ODI)的差异。结果西药组和针刺组近期(随访3个月、6个月)治疗优良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55.4%vs 58.1%;70.3%vs 73.0%;均P0.05),但针刺组远期(随访12个月)治疗优良率高于西药组(77.0%vs 91.9%,P0.05)。西药组和针刺组近期(随访3个月、6个月)和远期(随访12个月)的VAS评分、炎性因子(IL-6、TNF-α、hs-CRP)、ODI值均低于治疗前(P0.05),且同一随访时刻点比较,针刺组均低于西药组(P0.05)。结论针刺夹脊穴联合运动疗法可显著提升腰椎间盘突出症治疗的临床远期疗效,可降低机体炎性反应,改善患者腰腿疼痛症状和腰椎功能障碍症状。  相似文献   
36.
詹杰 《中医药通报》2020,19(2):73-74
对于血小板减少性症一病,多数医家以血证、虚劳、葡萄疫等病立论,证则分血热妄行、阴虚火旺、气不摄血等。然临证所见,该病病程多为初期感受外邪而失治误治,使得表邪缠绵不解,久病则耗损正气,气不摄血,进而邪气入里,侵袭血络,从而出现虚损与出血并见的证候。故血证、虚劳、葡萄疫等仅述其一端,未能概其全貌。笔者根据古文献记载,认为该病与风劳病及柴胡证极似,故主张可从风劳考虑,并在辨证基础上主以小柴胡汤治疗。  相似文献   
37.
功能性便秘的发生严重困扰着现代人群,进而影响人们的生活质量。杜长海名老中医认为功能性便秘究其内因为大肠传导失常,外因乃现代人的生活方式、紧张的生活氛围等等,因此杜老结合自己数十年的临床经验,根据中医辨证总结出临床常用药对,对有效治疗功能性便秘进行了经验总结。  相似文献   
38.
<正>腰椎间盘突出症(disc protrusion)主要症状为腰、腿痛,远期可引起下肢肌肉萎缩、乏力,系椎间盘蜕变、后突甚至破裂而压迫相应的节段脊髓和(或)神经根而出现的一系列症状的综合征。腰椎间盘突出症与职业性脊柱过度负荷、急性外伤损伤、以及脊柱本身的畸形有主要关系,但与外伤的关系  相似文献   
39.
目的:比较牛痘疫苗接种家兔炎症皮肤提取物(neurotropin, NTP)连续椎旁阻滞和静脉给药预防性治疗腰椎间盘突出术后残余神经症状的疗效。方法:研究比较椎旁组与静脉组治疗91例腰椎间盘突出术后残余神经症状。采用疼痛数字评分(numeral score of pain, NRS)及日本骨科协会评估治疗分数(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 scores, JOA)对疼痛及手术有效性进行评估。采用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 ODI)及病人健康问卷(patient health questionnaire-9, PHQ-9)评估病人术后腰腿功能改善程度,病人抑郁程度。结果: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两组病人NRS,JOA,ODI及PHQ-9评分均较术前改善(P <0.01)。出院1月随访,椎旁组NRS,JOA及PHQ-9评分改善好于静脉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随访3月、6月,各指标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NTP连续椎旁给药预防性治疗腰椎间盘突出术后残余神经症状在早期对于疼痛、腰椎功能和情绪改善方面疗效优于静脉用药,而远期疗效相当。  相似文献   
40.
静脉血栓栓塞症(VTE)是指各种病因(如静脉血滞缓、静脉壁血管内膜损伤或血液高凝等)导致血液在静脉系统不正常凝集的一组疾病,包括肺动脉栓塞(PE)和深静脉血栓形成(DVT)。上海市普通外科临床质量控制中心自2018年发布《上海市普通外科住院病人静脉血栓栓塞症防治管理规范》(以下简称2018版《规范》)至今已2年,推动了上海市普通外科围手术期血栓防治工作的推广,同时积累了上海在血栓防治方面的临床数据。截止至2019年9月,上海市二级以上医院已有88%建立VTE防控体系,在病史中包含了VTE风险评估表,并且大部分医院已有电子病案的嵌入或纸质病史的记录;84%的医院有VTE和PE的联合会诊团队;92%医院的普通外科已按照2018版《规范》为住院病人评估VTE风险,74%的科室在病人手术后再次评估VTE风险,38%的科室在出院前会再次为病人评估VTE风险。上海市普通外科在临床实践中防治VTE的理念和实践有了很大进步,但与先进国家和医院的防治实践相比仍有较大差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