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182篇
  免费   642篇
  国内免费   1399篇
耳鼻咽喉   371篇
儿科学   64篇
妇产科学   75篇
基础医学   2553篇
口腔科学   503篇
临床医学   2243篇
内科学   371篇
皮肤病学   18篇
神经病学   383篇
特种医学   650篇
外国民族医学   5篇
外科学   2839篇
综合类   2897篇
预防医学   1400篇
眼科学   240篇
药学   769篇
  14篇
中国医学   769篇
肿瘤学   59篇
  2024年   108篇
  2023年   267篇
  2022年   254篇
  2021年   280篇
  2020年   285篇
  2019年   250篇
  2018年   169篇
  2017年   237篇
  2016年   380篇
  2015年   400篇
  2014年   534篇
  2013年   725篇
  2012年   880篇
  2011年   1068篇
  2010年   916篇
  2009年   832篇
  2008年   1153篇
  2007年   892篇
  2006年   737篇
  2005年   877篇
  2004年   849篇
  2003年   735篇
  2002年   496篇
  2001年   540篇
  2000年   433篇
  1999年   351篇
  1998年   298篇
  1997年   240篇
  1996年   192篇
  1995年   172篇
  1994年   204篇
  1993年   130篇
  1992年   104篇
  1991年   81篇
  1990年   58篇
  1989年   68篇
  1988年   11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6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81.
陈强  侯铁胜 《颈腰痛杂志》2006,27(4):329-331
目的挥鞭样损伤较为常见,但它的发生机制及最佳治疗方案至今仍然没有明确的定义。生物力学模型是研究颈椎伤病的基础,本文按物理学模型、体外模型、体内模型和计算机模型的分类对生物力学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并从预防颈部挥鞭伤的发生及减轻碰撞后果方面介绍了目前在车辆设计方面所采取的措施。结论生物力学模型是研究颈椎伤病的基础,随着对挥鞭伤研究的进一步深入,一定能为预防和减少交通事故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82.
肌肉骨骼生物力学的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前,肌肉骨骼生物力学不仅要适应所有应用力学先进的理论和技术,还要不断丰富和挑战力学已存在的分支和新领域.这一专业在运动和娱乐器材的设计、运动员的训练、环境和工作条件的改善(生物工程学领域)、工作和交通的安全性等方面发挥了较大的作用.此外,它还主要服务于医学领域的以下几个方面:骨科、康复医学、运动医学、整形和颌面外科、牙科等.毫无疑问,现在是吸收和补充那些受过良好培训的应用力学专家和工程师到这一领域来的大好时机,让他们在生物力学领域拓展研究范围,建立一个有挑战性的、有回报的事业.我们需要更加努力地工作,更富于创造性,更善于自我批评,在生物工程领域尽我们的责任,重树我们的形象.  相似文献   
83.
目的AO分型A型的股骨远端骨折,选择DCS(动力髁螺钉)、顺行交锁髓内钉、逆行交锁髓内钉三种固定方法的生物力学比较分析,为临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全长尸体股骨标本.制成相同标准的骨折模型.采用三种不同固定方法进行生物力学实验.并对临床应用进行分析。结果在相同载荷条件下.DCS固定方法相对牢固可靠.而采用交锁髓内钉固定方法抗压刚度较小(P〈0.01)。结论对于稳定型的股骨远端A型骨折.宜采用交锁髓内钉,逆行交锁髓内钉更适宜。对不稳定型的骨折,DCS固定方法更为有效;优于其他方法,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84.
覆盖义齿的力分布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覆盖义齿是由基牙和黏膜组织共同支持,因两者承担He力的能力不同,在He力作用下移位程度不同,为了它们的健康有必要合理分配He力。本文分析了基牙和黏膜组织承担He力的特点及调整He力分配的方法。  相似文献   
85.
程琳  王菊生 《中国临床康复》2003,7(11):1728-1728
恢复椎体正常高度和脊柱生理曲率是胸腰段骨折治疗的主要目的之一。设计研制“自控式椎体复位矫形器”用于治疗单纯性胸腰椎骨折,矫形器根据临床生物力学特点进行体位复位,是目前恢复检体高度的主要方法之一。该项课题已获市科技进步二等奖,达国内领先水平。矫形器已获国家实用新型专利。  相似文献   
86.
强化膨胀式椎弓根螺钉翻修作用的生物力学评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测试骨水泥强化膨胀式椎弓根螺钉(augmentation expansive pedicle screwfixa-tion with polymethyl methacrylate,AEPS),未强化的膨胀式椎弓根螺钉(expansive pedicle screw,EPS),CDH椎弓根螺钉翻修后的最大轴向拔出力,评价AEPS螺钉的翻修效应。方法24个新鲜小牛腰椎随机分成三组,AEPS组、EPS组、CDH组,每组8个椎体,三组椎体的椎弓根处均预先植入直径6.5mm CDH螺钉,拔出螺钉造成螺钉松动脱出的脊柱模型,然后分别植入AEPS、EPS、CDH螺钉,再次拔出螺钉,记录翻修后最大轴向拔出力。结果AEPS、EPS、CDH螺钉翻修后的最大拔出力分别为(2723.3±565.4)、(2216.3±475.6)和(1321.4±346.7)N,AEPS和EPS螺钉最大拔出力均显著高于CDH螺钉(P<0.05),AEPS轴向拔出力高于EPS螺钉,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EPS与EPS螺钉具有相当的翻修作用。  相似文献   
87.
镍钛记忆合金腕骨四角融合器的研制及生物力学测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研究一种新的用于四角融合的内固定器械和方法.方法根据国人头状骨、月骨、三角骨和钩骨的测量数据及解剖特点,采用镍钛记忆合金制作腕骨四角融合器(NiTi shape memory alloyfour-corner arthrodesis concentrator,NT-FCAC);取32侧成人头状骨、月骨、三角骨和钩骨标本,分别采用NT-FCAC和克氏针固定,体外模拟四角融合术,用858型双轴液压材料测试系统(858-MTS)测试其固定强度;2件NT-FCAC施加20~200N循环拉伸载荷(1Hz),观察NT-FCAC的形变情况;分析试验结果,评价NT-FCAC的生物力学特性.结果NT-FCAC固定臂产生的回复力可将头状骨、月骨、三角骨和钩骨聚合于一体,体部可遮挡植入上述4处腕骨间关节间隙的松质骨,防止其滑脱;NT-FCAC组固定强度大于克氏针组(P<0.05);2件NT-FCAC发生形变达到6%时,施加的载荷次数分别为4 239次和4068次.结论NT-FCAC的设计符合头状骨、月骨、三角骨和钩骨的解剖特点,其固定强度可满足四角融合术后不需外固定、早期功能锻炼的生物力学要求,疲劳强度可满足四角融合术后达骨性愈合的需要.  相似文献   
88.
[目的]探讨骨质疏松症骨胶原的变化及其与骨生物力学相关性。[方法]7个月龄未交配雌性SD大鼠30只,随机平分为:OVX组(卵巢切除组)和Sham组(假手术组,未切除卵巢)。术后12周处死大鼠,行第L5压缩力学实验,并测定L5羟脯氨酸(HYP)含量,同时应用m asson三色法行L5切片染色,光镜下观察胶原纤维形态学的改变。[结果]卵巢切除12周后,Sham组HYP含量(0.197±0.035)mg/g,镜下见胶原纤维排列规则,走向清晰连续性好,胶原纤维粗壮,呈致密板层样。OVX组大鼠L5HYP含量为(0.182±0.022)mg/g,镜下见胶原纤维排列稀疏紊乱,变细甚至断裂溶解,连续性差。两组HYP含量相比P<0.05。OVX组HYP变化与L5弹性模量、抗压强度及最大压缩力变化有直线相关性。[结论]卵巢切除致骨质疏松,骨胶原含量减少和质量下降。骨胶原含量下降与骨生物力学强度降低有直线相关性。骨质疏松骨折与骨胶原含量下降有关。  相似文献   
89.
目的 探讨CPM在髌骨骨折改良张力带内固定术后的应用效果。方法 早期应用CPM治疗髌骨骨折行改良张力带内固定术后病人156例。结果 所有病例均得到随访,临床疗效优良率为98%。结论 在髌骨骨折行改良张力带内固定术后早期应用CMP,可显著利于膝关节功能恢复,提高治愈率。  相似文献   
90.
兔颈椎终板胶原结构变化对运动节段力学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 通过测定兔退变颈椎运动节段力学参数的改变,观测其软骨终板胶原的超微结构变化,为退变的椎间盘显现异常力学特性作材料结构上的探讨。方法 将24只家兔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模型组,模型组家兔保持45°低屈曲位5 h/d,取C5,6、C6,7进行生物力学测定,同时电镜观察终板胶原组织结构改变,总结分析终板材料的结构变化对运动节段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 模型组终板抗扭强度、抗压强度、断裂时的最大形变都低于对照组,胶原排列从有序、致密、规整到紊乱、松散、溶解,并随造模进程的深入而加剧。结论 长时间的应力不均状态,造成椎间盘终板材料力学特性改变;终板胶原结构改变是颈椎间盘生物力学性能减退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