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23篇
  免费   74篇
  国内免费   14篇
耳鼻咽喉   8篇
儿科学   6篇
妇产科学   5篇
基础医学   12篇
临床医学   44篇
内科学   12篇
皮肤病学   10篇
特种医学   4篇
外科学   5篇
综合类   293篇
预防医学   47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115篇
  1篇
中国医学   847篇
肿瘤学   1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23篇
  2022年   22篇
  2021年   41篇
  2020年   31篇
  2019年   32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41篇
  2016年   38篇
  2015年   38篇
  2014年   77篇
  2013年   63篇
  2012年   87篇
  2011年   83篇
  2010年   88篇
  2009年   69篇
  2008年   67篇
  2007年   54篇
  2006年   61篇
  2005年   55篇
  2004年   60篇
  2003年   65篇
  2002年   40篇
  2001年   34篇
  2000年   28篇
  1999年   30篇
  1998年   22篇
  1997年   23篇
  1996年   24篇
  1995年   16篇
  1994年   12篇
  1993年   19篇
  1992年   17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11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12 毫秒
91.
十个中药制剂品种的免疫药理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魏芳  郭济贤 《中药材》1997,20(1):50-52
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中药制剂开展了较多的免疫药理学研究,取得了一批重要的研究成果,这些成果不仅阐明了临床用药的机理,同时进一步解释并丰富了中医中药理论。本文拟就近年来对十个中药制剂品种的免疫药理学研究概况进行综述。1 补中益气汤(丸) 研究结果表明,补中益气汤有提高免疫功能和双向调节作用。杨承进曾用补中益气汤与黄芪建中汤加减治疗19例虚寒胃痛和15例脾虚泄泻病人,服药后前者淋转率提高14.16%,血清IgG较服药前平均增加1.59mg/ml,用本方治疗脾虚泄泻组,淋转率平均增加 10.94%,血清IgG降低 1.91mg/ml,而IgA、IgM与补体C_3无显著变化。由此可证明本方具有提高非特异性细胞免疫功能的作用。施云华等的实验指出本方对肝、脾和淋巴细胞有一定的保护作用。日本学者志村  相似文献   
92.
黄芪在玉屏风散中的免疫调节作用及量效关系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文观察了合不同剂量黄芪的玉屏风散对小鼠红细胞C3b受体、粘附免疫复合物能力和血清中红细胞免疫调节因子的影响,结果表明黄芪以传统原方剂量配伍的玉屏风散能显著提高红细胞免疫功能,减少黄芪剂量作用降低,增加黄芪剂量也并不增强免疫功能,表明玉屏风散原方中黄芪剂量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93.
玉屏风散加味临床新用举隅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玉屏风散加味临床新用举隅孔凡涵(山东省肥城市中医院271600)玉屏风散系《丹溪心法》治疗“自汗不止,气虚衰弱,易感风寒”的益气固表剂,多年来,吾以此方为主,辩证加入它药治疗临床久治难愈的杂病,今临床治验4例,略抒管见。1过敏性鼻炎武某,男,12岁,...  相似文献   
94.
杨玉莲  尹萍 《安徽医学》2003,24(5):55-56
目的 观察玉屏风散联合胸腺肽对慢支急性发作的预防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我们采用自身对照的方法 ,对具有反复发作倾向的慢支患者口服中药玉屏风散并静脉滴注胸腺肽 ,在用药前和用药结束后的第 4周分别作T淋巴细胞转化试验 ,用药前及用药后 6个月分别测量体重 ,并随访记录用药前后 1年内慢支急性发作的次数和天数 ,然后将用药前后的资料分别进行统计学处理以观察疗效。结果 用药前后T淋巴细胞转化率分别为 0 .5 5 0± 0 .0 5 3 0 ,0 .62 9± 0 .15 1(u =2 .848,P <0 .0 1) ,体重分别为 5 8.2± 6.3 2kg ,61.8± 5 .82kg ,(u =2 .414 ,P <0 .0 2 )。用药前后 1年内慢支急性发作的次数和天数分别为 9.2 1± 4.3 6(次 )、4.3 1± 2 .68(次 ) ,14 2± 3 4.9(天 )、5 8.1± 2 6.3 (天 ) (u =5 .499,P <0 .0 0 1,u =11.0 2 5 ,P <0 .0 0 1)。结论 口服玉屏风散联合静脉滴注胸腺肽对慢支的急性发作有明显的预防作用  相似文献   
95.
加味玉屏风散治疗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60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临床资料 根据1998年《中华儿科杂志》反复呼吸道感染诊断标准,将108例典型病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60例,对照组48例。两组年龄均为2~5岁。年发病在10次以上,两组病例在年龄、病程等方面比较无显著性差异,具有可比性。 治疗方法: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加味玉屏风散,每日2次,3g/次,口服,3个月为一疗程。配方:生黄芪  相似文献   
96.
玉屏风散加味治疗自汗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玉屏风散出自<究原方>,主要用于表虚自汗、易感风邪者.在实际应用中因其药味少,立意深,易变通,因而成为益气固表止汗的常用方剂.  相似文献   
97.
江秀云 《河南中医》2007,27(1):68-68
儿童反复呼吸道感染(Recurrent Respiratory Infection,RRI)是儿科常见病及多发病,常规治疗方法疗效不够理想,反复发病,影响病儿身心健康。2003年1月~2005年1月,我科以玉屏风散加味治疗RRI患儿67例,取得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1一般资料选择我院儿科门诊或住院患儿并符合反复呼吸道感染诊断标准[1]者132例,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治疗组67例和对照组65例。治疗组67例,男31例,女36例;平均年龄(4.8±0.6)岁;平均感染频率每年(7.5±1.2)次。对照组65例,男29例,女36例;平均年龄(4.7±0.7)岁;平均感染频率每年(7.8±1.3)次。两组平均年龄、性…  相似文献   
98.
赵宏斌 《山西中医》1999,15(6):47-47
玉屏风散为《丹溪心法》方,主要功效为益气固表止汗。方中黄芪益气固表为君,白术健脾为臣,合黄芪以资气血之源,佐以防风疏风祛邪。笔者以此方为基础加味,治疗小儿肺炎喘嗽、泄泻、厌食等儿科疾病,每获良效,现举例如下。1 肺炎喘嗽张某,男,4岁,1994年3月19日初诊。患儿因汗出受寒,继而发热咳嗽,喘促痰鸣,烦躁不安。诊为肺炎,曾用青霉素、病毒唑静滴。3天后热退而咳嗽、喘促加重,纳差,大便稀,睡中露睛,汗出易醒。体格检查:面色白,上腹稍胀满,双肺满布哮鸣音及痰鸣音,舌淡、苔白厚腻,脉浮滑无力。患儿体质素弱且易出汗。辨证为肺炎喘嗽,脾肺…  相似文献   
99.
玉屏风散的药理研究进展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张国华  吕琳 《山东中医杂志》1999,18(12):556-557
玉屏风散出自元·朱丹溪的《丹溪心法》,由黄芪、白术、防风组成,为益气、固表、止汗的传统方剂,同时有补肺健脾、防御外邪之功效。主治气虚自汗、易感风寒之证,用之临床有良好的疗效。近年来,国内外医学界采用现代研究方法,对本方的药理作用进行了多方面的研究,取得较大进展,现将近10年的研究状况综述如下。1 对免疫功能的影响1.1 对IgA的影响 研究表明:玉屏风散水煎剂(黄芪、白术、防风药量之比为3∶2∶1)能使反复上呼吸道感染患儿血清IgA由治疗前1.82±0.07g/L上升为2.32±0.06g/L,差异非常显著(P<0.01)[1]。玉屏风散加味能使体弱…  相似文献   
100.
在西药治疗的基础上,口服加味玉屏风散粉剂治疗20例老年急性发作期的慢性肺心病患者1个月,观察其治疗前后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及右室功能的变化,并与20例单纯使用西药治疗的老年患者进行对照。结果显示治疗后老年肺心病患者的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和右室功能明显改善,且加味玉屏风散组优于单纯西药治疗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