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605篇
  免费   217篇
  国内免费   160篇
耳鼻咽喉   79篇
儿科学   81篇
妇产科学   47篇
基础医学   408篇
口腔科学   135篇
临床医学   640篇
内科学   316篇
皮肤病学   149篇
神经病学   12篇
特种医学   337篇
外国民族医学   5篇
外科学   499篇
综合类   1252篇
预防医学   153篇
眼科学   45篇
药学   314篇
  4篇
中国医学   120篇
肿瘤学   386篇
  2024年   18篇
  2023年   67篇
  2022年   64篇
  2021年   61篇
  2020年   71篇
  2019年   70篇
  2018年   40篇
  2017年   62篇
  2016年   89篇
  2015年   103篇
  2014年   182篇
  2013年   219篇
  2012年   297篇
  2011年   354篇
  2010年   317篇
  2009年   341篇
  2008年   366篇
  2007年   369篇
  2006年   291篇
  2005年   295篇
  2004年   219篇
  2003年   173篇
  2002年   145篇
  2001年   130篇
  2000年   93篇
  1999年   63篇
  1998年   57篇
  1997年   84篇
  1996年   59篇
  1995年   56篇
  1994年   40篇
  1993年   29篇
  1992年   32篇
  1991年   34篇
  1990年   28篇
  1989年   24篇
  1988年   12篇
  1987年   11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0年   1篇
  1958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498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62.
目的 观察血小板内皮细胞黏附分子-1(PECAM-1)在大鼠结肠癌组织及淋巴管的表达.探讨其与肿瘤细胞淋巴道转移之间的关系.方法 构建大鼠结肠癌动物模型,运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PECAM-1在结肠癌组织及淋巴管的表达.结果 PECAM-1在正常大鼠结肠组织表达于血管和淋巴管内皮,在肿瘤组织表达于腺体、血管和淋巴管的内皮,其中在肿瘤腺体的表达早期多位于细胞膜上,中晚期则转移至细胞质内,且表达随肿瘤进展而下降.在肿瘤淋巴管内皮的表达随肿瘤进展而下降,在血管内皮表达不变.结论 PECAM-1可能介导大鼠结肠癌早期肿瘤细胞与内皮之间的黏附;PECAM-1在大鼠结肠癌淋巴管的表达降低可能与肿瘤内淋巴管新生及内皮连接开放相关.  相似文献   
63.
肠系膜淋巴管结扎对MODS大鼠体液免疫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目的观察结扎肠系膜淋巴管对二次打击致大鼠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体液免疫功能的影响,探讨淋巴途径在MODS发病学中的意义。方法雄性Wistar大鼠均分为结扎组、未结扎组、假手术组三组。前两组以失血-LPS二次打击方法,复制大鼠MODS模型。所有动物实验前后的血清均以免疫比浊法检测IgG、IgA、IgM、C3、C4含量,同时以放射免疫法检测血清TNFα作为反映炎症的指标。结果成功复制了MODS大鼠模型。二次打击后,未结扎组大鼠血清IgG、IgA、IgM、C3、C4及TNFα均显著高于结扎组、假手术组及实验前(P<0.01~0.05),而结扎组与假手术组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失血-LPS二次打击可使大鼠免疫球蛋白及补体增多,反映炎症反应剧烈及抗炎反应增强,而肠系膜淋巴管结扎可缓解炎症与抗炎反应,提高存活率,对机体有较好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64.
结直肠癌淋巴管生成的特点及其临床病理意义   总被引:24,自引:1,他引:24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中淋巴管的分布特点、增殖状态及其与转移和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淋巴管特异标记podoplanin对96例结直肠癌及其相应正常组织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微淋巴管密度,以CD34标记血管检测微血管密度作为对比,并分别与Ki-67进行双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淋巴管和血管增殖活性,结合结直肠癌临床病理参数和预后分析。结果结直肠癌中心及浅表部淋巴管多为闭锁的条索状,边缘区淋巴管多呈管样扩张状。结直肠癌边缘区淋巴管密度(51.2±25.5)及较正常结直肠组织(29.4±9.0)和肿瘤其他区域显著性增高(P<0.01),并且其淋巴管内皮Ki67指数(0.23±0.17)也较其他区域显著性增高(P<0.05)。结直肠癌边缘区微淋巴管密度与淋巴管受累、淋巴结转移、远处器官转移及预后密切相关(P<0.01或P<0.05)。结论结直肠癌组织中存在新生淋巴管,且主要分布于肿瘤边缘区,癌周围淋巴管密度增加与癌细胞转移相关,结直肠癌边缘区微淋巴管密度测定对评估其淋巴结转移和预后判断可能具有意义。  相似文献   
65.
结肠的器官内淋巴管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隋广智  王云祥 《解剖学杂志》1991,14(4):367-369,F002
本文对家兔、大白鼠和豚鼠的结肠器官内淋巴管进行了光镜和电镜观察。结肠粘膜层毛细淋巴管位于肠腺底与粘膜肌之间。粘膜下层毛细淋巴管位于粘膜肌直下方;淋巴管多位子其深方。肌层和浆膜层存有毛细淋巴管淋巴管。毛细淋巴管内皮细胞质中有大量的囊泡,囊泡与细胞质膜有密切关系,淋巴管内皮细胞间的连接主要有三种形式,即重叠连接、指状插入连接和端端连接。淋巴管壁存有内皮内管道。  相似文献   
66.
我们采用5’-核苷酸酶-碱性磷酸酶(5’-Nase-Apase)双重酶组织化学法对喉鳞癌新鲜标本冷冻切片进行染色,以期将淋巴管和血管区别开来,特别是显示HE染色所不能显示的微淋巴管和微血管,为从形态学上研究癌组织微淋巴管和微血管以及转移机制提供可靠的实验方法。  相似文献   
67.
大鼠胃壁内毛细淋巴管的超微结构   总被引:9,自引:3,他引:9  
韩铭达  王云祥 《解剖学报》1992,23(2):129-133
  相似文献   
68.
目的探讨胰腺癌组织周边和内部VEGF-C、VEGF-D蛋白表达与微淋巴管密度(microlymphtic vesseles density,MLVD)及淋巴结转移之间的相关关系,阐明癌周淋巴管增生的机制及意义。方法免疫组化检测30例胰腺癌组织周边和内部VEGF-C、VEGF-D、VEGFR-3(MLVD)蛋白的表达。结果肿瘤周边部位VEGF-C、VEGF-D蛋白阳性率分别为73.3%(22/30)、56.7%(17/30),显著高于肿瘤中心部位;在VEGF-C蛋白阳性组,MLVD显著高于阴性组(P<0.01),淋巴结转移发生率增高(P=0.0318);VEGF-D蛋白阳性组MLVD高于阴性组(P<0.01),淋巴结转移发生率增加(P=0.0179)。结论胰腺癌癌周VEGF-C、VEGF-D蛋白表达、MLVD显著高于肿瘤中心部位;癌周VEGF-C、VEGF-D蛋白表达、MLVD与淋巴结转移发生率呈正相关;提示VEGF-C和VEGF-D诱导胰腺癌癌周淋巴管生成,促进肿瘤细胞淋巴道转移。  相似文献   
69.
采用墨汁硝酸银水溶液局部动脉灌注方法,研究了胎儿、犬和家兔肾上腺(总计80例)器官内的淋巴管.所见结果表明:胎儿和犬肾上腺被膜内及腺体内的较粗大静脉周围存在淋巴管和毛细淋巴管;家兔肾上腺的淋巴管仅分布于被膜内;在肾上腺皮质和髓质的实质内,无论胎儿、犬和兔,仅有血管并无淋巴管或毛细淋巴管.  相似文献   
70.
shiff反应在淋巴管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淋巴管的研究中,一个很大的难题是如何区分淋巴管与血管。目前虽然已有一些方法如5‘-Nase-Alpase双重染色的酶组化法和rv,型胶原蛋白及Laminin免疫组化法能区别,但条件限制较严格,试剂较贵。Shift反应一般用于肾活检观察肾小球毛细血管,用此法鉴别血管与淋巴管尚未见报道。本文首次用高碘酸一无色品红染色法显示胃癌组织及其淋巴管和血管的分布情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