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1483篇
  免费   3734篇
  国内免费   1963篇
耳鼻咽喉   282篇
儿科学   619篇
妇产科学   234篇
基础医学   2388篇
口腔科学   508篇
临床医学   6590篇
内科学   6835篇
皮肤病学   401篇
神经病学   849篇
特种医学   1114篇
外国民族医学   52篇
外科学   2785篇
综合类   15168篇
预防医学   3501篇
眼科学   571篇
药学   7247篇
  155篇
中国医学   7408篇
肿瘤学   473篇
  2024年   1237篇
  2023年   3884篇
  2022年   2962篇
  2021年   3512篇
  2020年   2878篇
  2019年   2898篇
  2018年   1260篇
  2017年   2074篇
  2016年   1612篇
  2015年   1684篇
  2014年   2286篇
  2013年   2109篇
  2012年   2552篇
  2011年   2629篇
  2010年   2425篇
  2009年   2546篇
  2008年   3208篇
  2007年   2830篇
  2006年   2605篇
  2005年   2670篇
  2004年   1946篇
  2003年   1377篇
  2002年   953篇
  2001年   669篇
  2000年   446篇
  1999年   381篇
  1998年   273篇
  1997年   243篇
  1996年   206篇
  1995年   175篇
  1994年   157篇
  1993年   101篇
  1992年   99篇
  1991年   56篇
  1990年   55篇
  1989年   85篇
  1988年   18篇
  1987年   27篇
  1986年   19篇
  1985年   14篇
  1984年   9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2篇
  1958年   2篇
  1957年   1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42.
43.
目的 探讨硬膜外分娩镇痛对产妇炎症因子、补体及T淋巴细胞(CD3+、CD4+、CD4+/CD8+)的影响,并分析其对免疫功能的影响。 方法 选取2015年2月-2017年2月宁波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妇产科收治的278例待产孕妇,按照是否自愿接受分娩镇痛分为观察组167例和对照组111例,观察组采用硬膜外分娩镇痛,对照组不采取任何镇痛措施,分别在宫口开至2~3 cm时(T1)、宫口开全时(T2)、胎儿分娩后(T3)、分娩后24 h(T4)观察2组产妇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IL-1β、IL-6、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补体C3、补体C4、CD3+、CD4+、CD4+/CD8+、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HR)、产程时间及新生儿1 min Apgar评分的变化情况。 结果 观察组T2、T3、T4时的VAS评分较T1明显降低(均P<0.05),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均P<0.05);2组产妇T2、T3、T4时刻的IL-1β、IL-6、hs-CRP水平较T1时刻均明显升高(均P<0.05),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均P<0.05);2组产妇T2、T3、T4时刻的补体C3、C4水平较T1时刻明显降低(均P<0.05),且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0.05);2组产妇T2、T3、T4时刻的CD3+、CD4+、CD4+/CD8+均明显下降(均P<0.05),且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0.05);2组产妇各时刻SBP、DBP、HR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2组产妇第一、第二、第三产程时间及新生儿1 min Apgar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 结论 分娩镇痛可明显减轻产妇疼痛,降低炎症反应,改善补体和T淋巴细胞水平,进一步改善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44.
目的:对白鲜皮粗多糖(DDP)进行分离纯化,并研究其抗银屑病作用。方法:DDP经膜分离技术截留相对分子质量小于10 k Da的组分(DDP-UF),采用DEAE-52纤维素柱分离纯化得到4种组分(DDP-UF-1,DDP-UF-2,DDP-UF-3,DDPUF-4);并通过红外光谱法,高效凝胶渗透色谱法(HPGPC),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扫描电镜(SEM)测定其理化性质及结构特征。选用咪喹莫特乳膏诱导银屑病小鼠模型,己烯雌酚诱导雌鼠阴道上皮细胞增殖,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检测各组小鼠血清白细胞介素(IL)-17与IL-23含量,苏木精-伊红(HE)染色法观察小鼠背部皮肤组织病理变化、阴道上皮细胞有丝分裂指数变化。结果:DDP-UF-1~4均具有多糖特征吸收峰,DDP-UF-1~4相对分子质量分别为10 948,40 148,32 222,19 943 Da;单糖组成及摩尔比分别为甘露糖-葡萄糖-半乳糖(32. 45∶11. 35∶8. 69),甘露糖-鼠李糖-葡萄糖醛酸-葡萄糖-木糖(25. 68∶23. 44∶21. 62∶18. 86∶3. 68),甘露糖-鼠李糖-葡萄糖醛酸-半乳糖醛酸-木糖-半乳糖(18. 68∶4. 61∶3. 89∶1. 65∶5. 36∶6. 21),葡萄糖醛酸-半乳糖醛酸-葡萄糖-木糖-半乳糖(11. 63∶15. 26∶5. 32∶2. 08∶3. 46);扫描电镜(SEM)显示DDP-UF-1~4形态结构为片状或海绵状结构。DDP-UF-1与DDP-UF-3可改善银屑病小鼠背部皮损状态、抑制雌鼠阴道上皮细胞有丝分裂、明显降低血清IL-17,IL-23含量(P 0. 05,P 0. 01)。结论:DDP-UF-1与DDP-UF-3均具有良好的抗银屑病作用,其作用可能与抑制IL-23/IL-17信号通路有关。  相似文献   
45.
46.
目的:观察肠炎清合剂对慢性复发型溃疡性结肠炎(UC)大肠湿热证患者诱导缓解效果及维持治疗对复发的影响,并从神经-内分泌-免疫炎症网络方面探讨了其作用机制。方法:将112例符合要求的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55例和观察组57例。对照组内服美沙拉嗪肠溶片,1.0 g/次,4次/d;Mayo评分系统≥7分者,加服醋酸泼尼松片,0.75 mg·kg^-1·d^-1;加用双歧杆菌活菌散剂,1包/次,2次/d,餐后温水冲服。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服用肠炎清合剂,1包/次,分早晚2次服用。两组疗程均为连续治疗6周,再每周门诊复诊1次。进入缓解期后,两组患者均给予美沙拉嗪肠溶片,0.5 g/次,3次/d,维持治疗;观察组仍内服肠炎清合剂内服,至大肠湿热证评分减少≥90%以上。记录进入6周内缓解期的人数和缓解时间;进行治疗前后结肠镜检查,并进行Geboes指数和Baron法评价;进行治疗前后大肠湿热证评分和Mayo评分;检测治疗前后外周血白细胞介素-6(IL-6),IL-8,IL^-10,IL^-17,血管活性肠肽(VIP),胃动素(MTL)和神经肽Y(NPY);随访24周,记录复发情况。结果:经6周治疗后,观察组临床有效率为100%,黏膜愈合率为96.4%,均分别高于对照组的89.09%和81.82%(P<0.05),两组患者内镜应答率均为100%;经6周治疗后,观察组临床缓解率为91.23%,高于对照组的76.36%(χ2=4.581,P<0.05),观察组平均缓解时间短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观察组结肠黏膜评分,Geboes指数、大肠湿热证评分和Mayo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患者外周血IL-6,IL-8和IL^-17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1),IL^-10水平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患者外周血VIP,MTL水平均低对照组(P<0.01),NPY水平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复发率为17.54%,低于对照组的38.18%(χ2=5.955,P<0.05);观察组平均复发时间长于对照组(P<0.01)。结论:在常规西医治疗的基础上,肠炎清合剂用于慢性复发型UC大肠湿热证的治疗,可诱导病情缓解,缩短病程,并能降低复发率,推迟复发时间,并对神经-内分泌-免疫炎症网络具有调节作用,从而可改善病情。  相似文献   
47.
目的观察活血益肾汤联合氯沙坦钾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疗效及对血脂水平和炎症反应的改善作用。方法将128例慢性肾小球肾炎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64例应用氯沙坦钾治疗,研究组64例应用活血益肾汤联合氯沙坦钾治疗,2组均持续治疗12周。比较2组治疗后临床疗效,检测2组治疗前后血脂和血清炎症反应相关指标水平。结果研究组治疗后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 0. 05)。2组治疗后三酯甘油(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C)、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诱素1(LKN-1)水平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均0. 05),且研究组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均0. 05); 2组治疗后高密度脂蛋白(HDL-C)水平均显著高于治疗前(P均0. 05),且研究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 0. 05)。结论活血益肾汤联合氯沙坦钾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疗效确切,同时能明显调节患者血脂水平,减轻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48.
49.
目的探讨支气管哮喘患儿血清TNF-α、Ig E、IL-4水平及肺功能指标变化与肺炎支原体(MP)感染的相关性,为临床治疗提供客观参考。方法选取2015年9月-2017年6月医院收治的支气管哮喘患儿94例,按照有无合并MP感染分为非MP感染组59例和MP感染组35例,另选取同期健康体检儿童41例设为对照组,分析血清TNF-α、Ig E、IL-4水平、肺功能指标(FVC、FEV1、FEV1/FVC)及痰嗜酸性粒细胞计数(EOS)、哮喘控制测试(ACT)评分变化,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血清TNF-α、Ig E、IL-4水平与肺功能指标及痰EOS、ACT评分的相关性。结果 MP感染组患儿血清TNF-α、Ig E、IL-4水平明显高于非MP感染组,非MP感染组患儿血清TNF-α、Ig E、IL-4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 05)。MP感染组患儿用力肺活量(FVC)、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FEV1/FVC明显低于非MP感染组,非MP感染组患儿FVC、FEV1、FEV1/FVC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 05)。MP感染组患儿ACT评分明显低于非MP感染组,痰EOS高于非MP感染组;非MP感染组ACT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痰EOS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 05)。血清TNF-α、Ig E、IL-4水平与FVC、FEV1、FEV1/FVC及ACT评分呈负相关(P0. 05),与痰EOS呈正相关(P0. 05)。结论支气管哮喘患儿血清TNF-α、Ig E、IL-4水平升高及肺功能指标下降,MP感染能够加重血清TNF-α、Ig E、IL-4升高程度,降低肺功能,临床治疗过程中需加以注意。  相似文献   
5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