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3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4篇
预防医学   6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1篇
  2009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硬膜外分娩镇痛对产妇炎症因子、补体及T淋巴细胞(CD3+、CD4+、CD4+/CD8+)的影响,并分析其对免疫功能的影响。 方法 选取2015年2月-2017年2月宁波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妇产科收治的278例待产孕妇,按照是否自愿接受分娩镇痛分为观察组167例和对照组111例,观察组采用硬膜外分娩镇痛,对照组不采取任何镇痛措施,分别在宫口开至2~3 cm时(T1)、宫口开全时(T2)、胎儿分娩后(T3)、分娩后24 h(T4)观察2组产妇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IL-1β、IL-6、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补体C3、补体C4、CD3+、CD4+、CD4+/CD8+、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HR)、产程时间及新生儿1 min Apgar评分的变化情况。 结果 观察组T2、T3、T4时的VAS评分较T1明显降低(均P<0.05),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均P<0.05);2组产妇T2、T3、T4时刻的IL-1β、IL-6、hs-CRP水平较T1时刻均明显升高(均P<0.05),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均P<0.05);2组产妇T2、T3、T4时刻的补体C3、C4水平较T1时刻明显降低(均P<0.05),且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0.05);2组产妇T2、T3、T4时刻的CD3+、CD4+、CD4+/CD8+均明显下降(均P<0.05),且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0.05);2组产妇各时刻SBP、DBP、HR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2组产妇第一、第二、第三产程时间及新生儿1 min Apgar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 结论 分娩镇痛可明显减轻产妇疼痛,降低炎症反应,改善补体和T淋巴细胞水平,进一步改善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在阴道分娩过程的第二产程中,不同胎儿双顶径大小对盆底肌可能产生的损伤程度和部位。方法:收集女性盆底磁共振成像(MRI)的数据,基于三维建模重塑盆底肌模型,通过有限元探讨盆底肌在第二产程中的响应机制,根据模拟3种不同胎头模型的运动状态,进行应力分析、应变分析及最大位移分析。结果:通过盆底肌三维模型,成功建立了3种胎儿双顶径模型,分别为80 mm(D80)、90 mm(D90)、100 mm(D100)。应力分析显示,D80、D90、D100三种模型在0.15 s时最大等效应力分别为0.0782、0.0804、0.2509 MPa,胎儿双顶径越大,盆底肌的最大等效应力值和最大主应力值越大,且峰值都出现在耻骨尾骨肌与骨架附着处。应变分析显示,D80、D90、D100三种模型在0.15 s时的主应变值分别为0.3215、0.3336、0.2710 MPa,胎儿双顶径越大,盆底肌的最大主应变值越大,且峰值都出现在耻骨尾骨肌,即盆底肌与骨架附着处。最大位移分析显示,D80、D90、D100 三种模型肛提肌Z方向最大位移差分别为50.36、50.68、52.51 mm,肛提肌X方向最大位移分别为127.11、140.21、129.38 mm。位移云图显示,第二产程中整个盆底肌发生了巨大的变形,其中肛提肌被拉伸明显,在竖直方向被拉伸128.90%~131.27%(主要是耻骨尾骨肌部分),在水平方向被拉伸181.59%~200.30%。结论:阴道分娩第二产程中,胎儿双顶径越大,盆底肌的最大等效应力值和最大主应力值越大,最大主应变值越大,且峰值都出现在耻骨尾骨肌与骨架附着处;第二产程中整个盆底肌发生了巨大的变形,肛提肌尤其是耻骨尾骨部分是受到拉伸最大的肌肉。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雨生红球藻对L-亚硝酸左旋精氨酸甲酯(L-NAME)诱导的子痫前期模型大鼠病理组织改变和氧化应激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采用L-亚硝酸左旋精氨酸甲酯(L-NAME)诱导产生子痫前期孕鼠,随机分为空白组(n=20)、L-NAME建模组(n=20)和雨生红球藻组(n=20)。受孕D5,雨生红球藻组大鼠灌胃1.6g/kg bw.d雨生红球藻;D10建模组和雨生红球藻组每天皮下注射L-NAME 125 mg/kg bw·d。检测血液中MDA、SOD、NOS;HE和Masson染色分析胎盘组织病理改变;免疫组化分析NF-κB(nuclear factor kappa B)、ROCK II(Rho-associated protein kinase II)、HO-1(heme oxygenase)、caspase 3蛋白表达变化。结果 L-NAME诱导大鼠产生典型的子痫前期表现,如血压、尿蛋白增高;血液中的MDA、内皮素(endothelin,ET)增高。而经雨生红球藻处理后,大鼠血压显著降低,尿蛋白减少,血液中的MDA和内皮素下降,同时雨生红球藻明显下调了胎盘组织中的NF-κB、ROCK Ⅱ、caspase 3,增加了HO-1的表达。胎盘组织中的滋养细胞数减少,纤维蛋白沉积减少,基底膜增厚现象改善。结论雨生红球藻能有效减轻子痫前期大鼠的氧化应激损伤及病理组织改变,对子痫前期疾病有一定的预防及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尼尔雌醇雌孕激素替代疗法(HRT)对围绝经期综合征(pMs)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95例PMS患者随机分为低、中、高剂量组,每组各65例,分别口服尼尔雌醇1、6、12mg/月,三组患者每个月均加服甲羟孕酮6mg/d,连续服用10d。观察治疗前后各组的临床症状,卵泡刺激素(FSH)、黄体生成素(LH)及雌二醇(E2)水平,评价临床疗效,观察不良反应。结果低剂量组总有效率为95.4%(62/65),显著高于高剂量组(73.8%,48/65)和中剂量组(64.6%,42/65)(P〈0.05),而高剂量组和中剂量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低剂量组治疗后Kupperman评分为(4.26±2.03)分,较治疗前和高剂量组、中剂量组治疗后[(15.58±8.84)、(11.83±6.54)、(10.70±7.30)分]显著下降(P〈O.05);低剂量组治疗后血清FSH、LH水平较治疗前和高剂量组、中剂量组治疗后显著降低(P〈0.05),E2水平较治疗前和高剂量组、中剂量组治疗后显著升高(P〈0.05);三组不良反应均较轻微,无过敏反应。结论低剂量尼尔雌醇能改善PMS患者的临床症状,效果满意,不良反应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尼尔雌醇雌孕激素替代疗法(HRT)对围绝经期综合征(PMS)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195例PMS患者随机分为低、中、高剂量组,每组各65例,分别口服尼尔雌醇1、6、12mg/月,三组患者每个月均加服甲羟孕酮6mg/d,连续服用10d.观察治疗前后各组的临床症状,卵泡刺激素(FSH)、黄体生成素(LH)及雌二醇(E2)水平,评价临床疗效,观察不良反应.结果 低剂量组总有效率为95.4%(62/65),显著高于高剂量组(73.8%,48/65)和中剂量组(64.6%,42/65)(P<0.05),而高剂量组和中剂量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低剂量组治疗后Kupperman评分为(4.26±2.03)分,较治疗前和高剂量组、中剂量组治疗后[(15.58±8.84)、(11.83±6.54)、(10.70±7.30)分]显著下降(P<0.05);低剂量组治疗后血清FSH、LH水平较治疗前和高剂量组、中剂量组治疗后显著降低(P<0.05),E2水平较治疗前和高剂量组、中剂量组治疗后显著升高(P<0.05);三组不良反应均较轻微,无过敏反应.结论 低剂量尼尔雌醇能改善PMS患者的临床症状,效果满意,不良反应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米非司酮治疗保守手术后子宫内膜异位症复发的临床疗效。方法开腹或腹腔镜保守手术治疗的子宫内膜异位症复发患者94例,随机分为两组:米非司酮组和达那唑组,每组各47例,两组分别采用米非司酮和达那唑治疗3个月,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症状和体征改善情况及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患者痛经、非经期下腹痛、性交痛、盆腔触痛、后陷凹结节、子宫活动受限均明显改善,两组患者各症状和体征改善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米非司酮组阴道的异常出血、体重增加、转氨酶升高及皮肤改变的发生率[分别为10.64%(5/47)、12.77%(6/47)、8.51%(4/47)、6.38%(3/47)]显著低于达那唑组[分别为53.19%(25,47)、80.85%(38/47)、42.55%(20/47)、34.04%(16/4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米非司酮与达那唑均能有效改善子宫内膜异位症复发患者的症状和体征,但米非司酮的安全性优于达那唑。  相似文献   
7.
保守手术后米非司酮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复发的临床疗效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米非司酮治疗保守手术后子宫内膜异位症复发的临床疗效.方法 开腹或腹腔镜保守手术治疗的子宫内膜异位症复发患者94例,随机分为两组:米非司酮组和达那唑组,每组各47例,两组分别采用米非司酮和达那唑治疗3个月,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症状和体征改善情况及不良反应.结果 两组患者痛经、非经期下腹痛、性交痛、盆腔触痛、后陷凹结节、子宫活动受限均明显改善,两组患者各症状和体征改善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米非司酮组阴道的异常出血、体重增加、转氨酶升高及皮肤改变的发生率[分别为10.64%(5/47)、12.77%(6/47)、8.51%(4/47)、6.38%(3/47)]显著低于达那唑组[分别为53.19%(25/47)、80.85%(38/47)、42.55%(20/47)、34.04%(16/4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米非司酮与达那唑均能有效改善子宫内膜异位症复发患者的症状和体征,但米非司酮的安全性优于达那唑.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地塞米松辅助治疗对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患者免疫功能、肝功能的影响。 方法 选取2015年5月-2017年5月宁波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收治的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患者86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43例)和观察组(43例),对照组患者给予丁二磺酸腺苷蛋氨酸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地塞米松辅助治疗,比较2组患者临床疗效、妊娠结局及新生儿状况、免疫功能及肝功能变化情况。 结果 观察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新生儿窒息、胎儿窘迫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新生儿Apgar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2组患者治疗后白细胞介素-12(IL-12)、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较治疗前明显下降(均P<0.05),且观察组患者IL-12、TNF- α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均P<0.05);2组患者治疗后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水平较治疗前明显下降(均P<0.05),且观察组患者ALT、AST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均P<0.05)。 结论 地塞米松辅助治疗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效果显著,可显著改善患者妊娠结局及新生儿状况,提高患者免疫功能及肝功能,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液基细胞学结合阴道镜检查在宫颈病变早期筛查中的价值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分析液基细胞学(TCT)结合阴道镜检查在宫颈病变早期筛查中的临床价值。方法2008年1月至2009年1月,TCT检查异常或阴道镜检查异常的妇女24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20例,观察者采用TCT检查与阴道镜联合检查,对照组单纯行阴道镜检查,两组均行多点活组织检查,以病理诊断为金标准,对比两组组织学诊断阳性符合率。结果观察组组织学诊断阳性符合率为76.7%(92/120);对照组组织学诊断阳性符合率为52.5%(63/12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CT检查与阴道镜联合检查可提高早期宫颈癌的诊断率,最大限度避免漏诊,为宫颈病变的早期筛查提供了一种良好的手段。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妊娠高血压综合征与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凝血功能检测的价值。 方法 选取2016年1月—2018年1月宁波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收治的孕妇作为研究对象,所有研究对象及家属均对本研究知情同意。根据合并症类型分为糖尿病组338例,高血压组188例,另取360例正常孕妇为对照组。观察并分析其不同妊娠阶段的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 time,PT)、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IB)、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ctivated partial thromboplastin time,APTT)及D-二聚体(D-dimer,DD)含量的变化及不良结局等之间的差异。 结果 孕早期凝血功能指标PT、APTT、FIB、D-D在3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F=0.804、0.401、1.115、0.813,P=0.528、0.754、0.359、0.809)。孕中期及晚期糖尿病组与高血压组的PT、APTT明显低于正常组,FIB、D-D明显高于正常组。3组间不良结局发生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5.449,P=0.001);糖尿病组与高血压组的不良结局发生率明显高于正常组。 结论 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及妊娠期高血压患者在其孕中、晚期时机体处于相对高凝状态,动态检测各项凝血指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