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751篇
  免费   702篇
  国内免费   608篇
耳鼻咽喉   97篇
儿科学   135篇
妇产科学   46篇
基础医学   438篇
口腔科学   57篇
临床医学   2641篇
内科学   1266篇
皮肤病学   542篇
神经病学   150篇
特种医学   429篇
外国民族医学   10篇
外科学   489篇
综合类   5411篇
预防医学   1421篇
眼科学   85篇
药学   5508篇
  14篇
中国医学   1148篇
肿瘤学   174篇
  2024年   58篇
  2023年   254篇
  2022年   196篇
  2021年   308篇
  2020年   273篇
  2019年   335篇
  2018年   168篇
  2017年   277篇
  2016年   348篇
  2015年   421篇
  2014年   667篇
  2013年   740篇
  2012年   948篇
  2011年   1096篇
  2010年   980篇
  2009年   950篇
  2008年   1222篇
  2007年   1009篇
  2006年   954篇
  2005年   1282篇
  2004年   994篇
  2003年   1048篇
  2002年   737篇
  2001年   742篇
  2000年   522篇
  1999年   447篇
  1998年   408篇
  1997年   384篇
  1996年   397篇
  1995年   377篇
  1994年   343篇
  1993年   231篇
  1992年   217篇
  1991年   174篇
  1990年   143篇
  1989年   154篇
  1988年   80篇
  1987年   57篇
  1986年   36篇
  1985年   32篇
  1984年   22篇
  1983年   12篇
  1982年   8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1篇
  1965年   1篇
  1958年   1篇
  1957年   1篇
  1955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抗生素的定义,首先来自于20世纪40年代链霉素的发现。在随后的几十年中,其他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家族被大量发现并广泛应用,一度成为抗革兰阴性菌感染的首选抗生素。但由于其毒副作用较大,并且细菌对其不断产生耐药性,加上其他结构类别的新型抗生素的不断发现,使其一度几乎退出历史舞台。然而随着多重耐药细菌引起的感染率急剧上升,人们开始关注氨基糖苷类抗生素作为几种重要的治疗革兰阴性病原体的方案之一,并且发掘了其在治疗感染性疾病、艾滋病和遗传性疾病的潜力,使这个“老牌”抗生素重焕生机。  相似文献   
12.
陈风娥  葛建芹 《四川医学》2020,41(6):601-604
目的探讨头孢曲松钠序贯苄星青霉素治疗不同孕周妊娠期梅毒的对患者氧化应激及新生儿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8年7月治疗的妊娠梅毒患者150例,根据开始治疗的孕周时间分为A组(孕周≤12周)、B组(孕周13~27周)和C组(≥28周),各组均给予头孢曲松钠序贯苄星青霉素治疗,观察各组母婴结局,同时检测患者治疗前后氧化应激水平。结果 A组治疗疗效明显优于B组和C组,其总有效率为97.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治疗后1个月隐性氧化蛋白产物(AOPP)和丙二醛(MDA)分别为(48.84±8.22)"mol/L和(3.20±0.84) nmol/L,明显低于B组和C组,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为(134.46±20.26) NU/m L,明显高于B组和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A组早产比例为1.33%,明显低于B组和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 A组新生儿体质量和出生后5min Apgar评分分别为(3.38±0.87) kg和(9.12±0.99)分,明显高于B组和C组,而先天梅毒儿发生率为0,明显低于B组和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妊娠期梅毒患者,孕周≤12周前进行头孢曲松钠序贯苄星青霉素治疗,能有效改善母婴结局,改善患者氧化应激水平。  相似文献   
13.
唐许  龚成  刘慧 《中国性科学》2019,(6):133-136
目的探讨抗神经梅毒联合中药治疗神经梅毒对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及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2月至2017年2月武汉市汉阳医院诊治的134例神经梅毒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患者接受青霉素G钠治疗,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之上加用参附注射液。观察两组患者血清中相关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并对比临床效果。结果接受不同治疗后,观察组患者CD4~+(%)、CD4~+/CD8~+、NK(%)水平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精神、神经系统状态比较则显示,观察组患者脑脊液PRP滴度、CSF TPPA(+)例数、CSF WBCs≥10×10~6/L例数、脑脊液蛋白0.45g/L(例)例数、MMSE评分、VFT评分、DS评分、Stroop评分和AVLT评分均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神经梅毒患者免疫功能受到抑制,对其进行抗神经梅毒联合中药注射液治疗,能够改善患者血清中CD4~+/CD8~+以及NK细胞水平,达到提高患者细胞免疫功能的目的,此外,两者联用还有较强的驱梅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血浆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及骨形态发生蛋白7(BMP-7)在糖尿病肾病(DN)中的应用价值及其与肾功能的关系。方法选取2013年6月至2014年6月湖北医药学院附属东风医院内分泌科收治的DN患者52例作为DN组,根据尿蛋白排泄率分为尿蛋白正常组(18例)、微量尿蛋白组(20例)和临床尿蛋白组(14例),另选取50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试验法、电化学检测法测量52例DN患者及50例健康对照组血浆中BMP-7、NT-proBNP水平,并检查患者肌酐、血清尿素氮及估算的肾小球滤过率(e GFR)水平。结果 DN组患者血浆NT-proBNP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而BMP-7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随着DN患者病情损害程度的增加,NT-proBNP水平显著上升,而BMP-7水平显著下降(P<0.05)。NT-proBNP与肌酐、血清尿素氮呈正相关(P<0.05),而与e GFR呈负相关(P<0.05)。BMP-7与肌酐、血清尿素氮呈负相关(P<0.05),而与e GFR呈正相关(P<0.05)。以病理活检为金标准,与单一指标检测相比,联合检测的敏感性、准确性、特异性较高。结论 DN患者存在明显的肾功能损害,NT-proBNP与BMP-7与肾功能具有密切的关系,通过测定NT-proBNP、BMP-7水平能有效预测DN患者肾功能损伤程度。两者联合检测可提高诊断的敏感性及特异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中风患者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Nt-pmBNP)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脑梗死患者212例、脑出血患者63例、健康体检者38例,分别检测血浆Nt-pmBNP的含量.结果 血浆Nt-proBNP的含量高于早期心力衰竭预警值的脑梗死患者有32例,阳性率15.1%;脑出血患者有8例,阳性率12.7%,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中风患者检测Nt-proBNP对预防并发心力衰竭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6.
皮肤试验法是一种传统的变态反应特异性体内诊断方法 ,至今仍广泛应用于临床。常用的方法有斑贴试验法 (patchtest)、划痕试验 (scratchtest)、点刺试验 (pricktest)和皮内试验 (intradermaltest)。  目前国内诊断青霉素类药物过敏反应主要采用皮内试验 (皮试 ) ,且皮试剂、操作方法和阳性判断标准均已规范化 ,几十年来变化不大。国外研究证明 ,皮试预测青霉素过敏的可靠性与皮试剂的成分有关 ,仅青霉素G(PG)原液作皮试 ,阳性率占过敏病人的3 0 %~ 5 0 %。从六十年代 ,欧美国家开始使用青霉素主要抗原决定簇 :苄青霉素噻唑酰 多聚赖氨…  相似文献   
17.
穿琥宁治疗上呼吸道感染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8.
康林娥  黄永锋  高飞 《陕西医学杂志》2006,35(11):1541-1542
我科从2000-2004年应用脑脊液置换加复达欣鞘内注射治疗化脓性脑膜炎20例,现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1 一般资料 4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复达欣治疗组和氨苄青霉素+氯霉素对照组,各20例,所有病例均经头颅CT、脑脊液常规、生化及病菌培养、涂片等检查确诊。治疗组年龄14~68岁,平均38.5岁,男12例,女8例,其中脑外伤感染5例,脊柱手术感染2例,中耳炎感染3例,不明原因感染10例。  相似文献   
19.
急性细菌性痢疾是小儿腹泻的常见原因.随着致病菌对药物的耐药率逐渐增加,近年来开始探讨其他药物对其的疗效.我们于2000年5月至2005年10月间应用磷霉素治疗小儿急性菌痢52例,并就其疗效及安全性与氨苄青霉素+痢特灵作对照观察.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红藻氨酸致痫后大鼠海马ERK、P38 MAPK和JNK的活性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红藻氨酸(KA)诱导大鼠癫痫发作后海马组织细胞外调节蛋白激酶(ERK)、p38MAPK和c-jun氨基末端激酶(JNK)的活性(磷酸化状态)的变化情况。方法立体定向大鼠侧脑室内注射KA引起大鼠癫痫发作,采用Western-blot方法观察KA致痫后大鼠海马中活性ERK、p38MAPK和JNK的变化。结果KA诱导大鼠癫痫发作后,海马组织ERK、p38MAPK和JNK的磷酸化水平开始增高,分别于30min、1h和30min后达高峰,呈对照组的4.76倍、2.16倍和3.95倍,两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之后逐渐下降。结论KA致痫大鼠癫痫发作后,海马组织MAPKs的活性产生变化,其信号通路可能参与癫痫发作后海马组织的病理生理反应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