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2篇
  免费   18篇
  国内免费   10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4篇
内科学   8篇
特种医学   3篇
外科学   6篇
综合类   32篇
预防医学   6篇
药学   31篇
中国医学   138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22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28篇
  2007年   19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21.
目的:研究水朝阳旋覆花Inula helianthus-aquatica花序中的化学成分。方法:运用正/反相硅胶柱色谱、SephadexHL-20凝胶色谱、HPLC等色谱方法分离纯化化合物,利用MS,NMR等波谱学技术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从水朝阳旋覆花的花中分离鉴定出7个倍半萜内酯化合物:芳香堆心菊素(1),8-表-堆心菊内酯(2),水朝阳内酯(3),6-表-去乙酰基异薄菊灵(4),天名精内酯(5),2,3-二氢芳香堆芯菊素(6),二氢锦菊素(7)。结论:化合物12,,4,5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222.
水朝阳旋覆花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水朝阳旋覆花Inula helianthus-aquatica的化学成分。方法:运用正/反相硅胶柱色谱、Sephadex HL-20凝胶色谱、HPLC等色谱学方法分离纯化化合物,MS,NMR等波谱学方法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从水朝阳旋覆花中分离鉴定出11个化合物,其中7个倍半萜內酯:11α,13-dihydrotomentosin(1),sundiversifolide(2),8-epi-xanthatin-1β,5β-epoxide(3),ivaxillin(4),11,13-dehydroivaxillin(5),1β-hydroxyalantolactone(6),carabrone(7);4个三萜类化合物:taraxasterol 3-O-acetate(8),maniladiol 3-O-palmitate(9),16β-hydroxylupeol 3-O-tetradecanoate(10),arnidiol(11)。结论:所有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223.
目的 建立旋覆花水提物的薄层色谱(TLC)和高效液相色谱(HPLC)的特征图谱,同时建立水提物中6种成分(绿原酸、咖啡酸、异槲皮苷、1,5‐二咖啡酰奎宁酸、4,5‐二咖啡酰奎宁酸和旋覆花内酯)的含量测定方法,评价11批旋覆花药材水提物的相似性。方法 (1)采用HF254型薄层层析硅胶板、正丁醇‐丙酮‐吡啶‐水‐冰醋酸(1∶5∶3∶1∶10μL)为展开剂,在365 nm波长下检视喷洒10%硫酸‐乙醇前、后的色谱斑点,建立TLC特征图谱。(2)采用Sino‐Chrom ODS‐BP(4.6 mm×250 mm,5μm)色谱柱,流动相为0.05%磷酸溶液‐乙腈的梯度洗脱程序,流速0.8 mL/min,柱温35℃,检测波长205 nm,建立HPLC特征图谱。(3)6种成分的含量测定条件与(2)相同,但检测波长分别为203 nm(旋覆花内酯)、256 nm(异槲皮苷)和327 nm(咖啡酸、绿原酸、1,5‐二咖啡酰奎宁酸、4,5‐二咖啡酰奎宁酸)。结果 (1)喷洒显色剂前、后的TLC图谱均显示出良好的特征性。(2)HPLC特征图谱显示含有28个共有峰,指认出10个峰(绿原酸...  相似文献   
224.
张婷  杜冠华  陈若芸 《中国药学杂志》2010,45(24):1889-1894
 目的 综述近十年来旋覆花属植物的研究进展。 方法 分析和归纳该属植物中的倍半萜类化学成分的结构特点及其药理活性的文献报道。 结果结论 倍半萜类化学成分是菊科旋覆花属植物的特征性成分,以桉叶烷型、吉马烷型和愈创木烷型为主。其药理作用主要集中在细胞毒活性和抗炎两方面。  相似文献   
225.
刘会治 《陕西中医》2000,21(4):183-183
<正> 活络效灵丹出自《医学衷中参西录》,旋覆花汤出自《金匮要略》,今两方合用并加入茜草、泽兰等以增其行气活血之力,具有下气散结,活血通络的良好作用,笔者临床应用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介绍如下。 1 癌症疼痛 陈某,女,65岁。初诊1999年2月15日,患者经现代医学诊断为Ⅲ期胃癌,失去手术时机,现上腹部固定性刺痛、拒按,入夜更  相似文献   
226.
目的建立不同产地显脉旋覆花Inula nervosa Wall.花序的超高效液相色谱(UHPLC)指纹图谱,用于显脉旋覆花花序质量的评价。方法采用Agilent Poroshell 120 C18色谱柱(100 mm×3.0 mm,2.7μm);以0.1%甲酸水(A)-甲醇(B)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流速:0.3 mL·min^-1,检测波长:254 nm。对建立的指纹图谱的主要特征峰进行确认,采用相似度评价软件,结合主成分分析(PCA)方法,对21个批次药材进行质量评价。结果建立了显脉旋覆花花序的UHPLC指纹图谱,用对照品标定了9个峰,相似度在0.9以上,21批药材亲缘关系较近。PCA可直观地把4个不同产地的样品进行分类。结论该方法专属性强,重现性良好,可为显脉旋覆花花序的鉴别及质量评价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27.
旋覆花属植物种类较多,市场来源广泛,加之药用历史悠久,其别名较多,易造成药材混淆。历代文献对于旋覆花的记载和论述较为丰富,历代医家用其降逆之性较多,而疏于其升散作用。该文通过查阅历代医籍及现代文献,从旋覆花别名及药用部位、性味归经、本草功用、方剂学应用、煎煮方法、药理作用等方面进行阐述,以期对旋覆花进一步深入研究提供理论参考,挖掘其内在潜力,丰富临床用药依据。  相似文献   
228.
通过古今文献考证和植物学比较研究,结合野外实地调查,从植物形态特征、药物名称、分布与生境、性味功效等方面进行综合分析,考证《履巉岩本草》三缝草植物基原。结果表明三缝草之植物基原为菊科植物旋覆花Inula japonica Thunb.;建议《中华本草》等专著在修订时可以增加“三缝草”作为旋覆花的别名;《履巉岩本草》三缝草药图为我国现存最早之旋覆花彩图,其文字叙述反映南宋时期该药的民间药用情况,为中药资源普查传统知识数据库增添全新的民间单验方,为进一步挖掘旋覆花潜在的药用价值提供本草学依据。  相似文献   
229.
目的 探讨旋覆花汤对高脂高果糖高胆固醇饮食诱导小鼠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的干预作用。方法 32只雄性C57/BL6J小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旋覆花汤组和奥贝胆酸组,每组8只。高脂高果糖高胆固醇饮食造模第24周开始,各组给予相应药物干预,旋覆花汤组给药剂量为14.19 g/kg灌胃,奥贝胆酸组给药剂量为10 mg/kg灌胃,灌胃体积均为20 mL/kg,每天给药1次,连续6周。HE染色、油红O染色、天狼星红染色及Masson染色观察肝组织病理学变化、脂质沉积及胶原沉积;试剂盒检测血清ALT、AST、TC、TG、LDL-C和葡萄糖水平,肝组织TG及羟脯氨酸(Hyp)含量;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检测肝组织脂质代谢相关、炎症相关以及纤维化相关基因的表达;免疫组化染色观察肝组织F4/80和α-SMA阳性表达。计量资料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进一步两两比较采用LSD-t检验。结果 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小鼠体质量、肝湿重、血清AST、ALT、TC、TG、LDL-C和葡萄糖水平均显著增高(P值均<0.01);HE染色显示,模型组小鼠肝组织可见肝细胞脂肪变,大量脂肪空泡,肝细...  相似文献   
230.
周鹏超  吕翠霞 《光明中医》2023,(6):1149-1152
茯苓杏仁甘草汤和旋覆花汤分别是《金匮要略》中治疗胸痹和肝着的经典方剂。吕翠霞教授继承并发扬张仲景经方思想,认为此两方均能通过调畅宗气和血脉以调畅心肺之气在胸中和体表的运行,故经常将两方合用于胸痹等心系疾病和某些皮肤病的治疗,每获良效。故此,笔者整理吕翠霞教授合用茯苓杏仁甘草汤与旋覆花汤的经验并附验案几则,以飨同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