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2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11篇
临床医学   4篇
内科学   2篇
综合类   31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24篇
中国医学   55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51.
掌叶大黄毛状根的诱导及其蒽醌类化合物产生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掌叶大黄毛状根的诱导及蒽醌类化合物的生产。方法:用发根农杆菌Agrobacterium rhizo-genesLBA9402和R1601感染掌叶大黄外植体。结果:2种发根农杆菌均能诱导掌叶大黄产生毛状根,LBA9402比R1601表现出较强的对掌叶大黄的感染能力。毛状根单克隆DH7 a(由R1601诱导)生长速度高于DH5 a,DH5 c(由LBA9402诱导),且明显比非转化根(NOR)快。DH5 a中蒽醌类化合物以大黄素为主,DH5 c则以大黄素甲醚含量最高,DH7 a中4种蒽醌———大黄酸、大黄素、大黄素甲醚和大黄酚含量相近,非转化根中大黄酚含量最高,而芦荟大黄素的含量在4种根中均较低。结论:本实验所建立的掌叶大黄毛状根培养系统,为研究大黄毛状根大量培养生产蒽醌类化合物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52.
目的:对甘肃礼县铨水掌叶大黄药材的乙醇提取乙石油醚萃取物中泻下成分进行研究,建立泻下成分高效液相色谱法(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HPLC)谱效图。方法:收集甘肃礼县10个乡的铨水掌叶大黄,以泻下成分大黄酸8-o-β-D葡萄糖苷、番泻苷-A,大黄酚8-o-葡萄糖苷、番泻苷-B、大黄素8-o-β-D吡喃葡萄糖为参照物,构建甘肃礼县铨水掌叶大黄泻下成分的HPLC谱效图,并进行相似度分析,建立掌叶大黄的对照谱效图。结果:建立了甘肃礼县掌叶大黄泻下成分HPLC指纹谱效图,指认了甘肃礼县铨水掌叶大黄醇提物中五种泻下成分的峰位。结论:建立的谱效图稳定性、重复性良好,可作为甘肃礼县掌叶大黄活泻下特征参考图谱。  相似文献   
53.
何凯 《中药材》1998,21(5):219-220
本文主要叙述延缓掌叶大黄早期抽薹的方法。重点是:选育种苗、施用氮磷复合肥及割叶埋土等试验,以提高品质。  相似文献   
54.
目的 对鬼臼毒素的生物转化进行研究.方法 利用掌叶大黄细胞悬浮系统和根培养系统进行生物转化.采用色谱技术和波谱手段对转化产物进行分离鉴定.结果 加入鬼臼毒素对掌叶大黄细胞悬浮系统和根培养系统的pH值无明显影响;两种组培系统均能转化鬼臼毒素.在本实验条件下,细胞悬浮系统使73.8%的鬼臼毒素发生了转化,根培养系统中使56.3%的鬼臼毒素发生了转化.两种系统对鬼臼毒素的转化产物不同,前者只转化生成鬼臼苦素,后者转化生成表鬼臼毒素等多种化合物.结论 掌叶大黄细胞悬浮系统和根培养系统均能有效转化鬼臼毒素.  相似文献   
55.
河南产大黄类药材质量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比较河南不同产地大黄的质量,为该药材的利用与开发提供参考。方法:检查土大黄苷,利用薄层色谱进行定性鉴别,采用HPLC测定游离蒽醌类成分的含量,流动相甲醇-0.1%磷酸溶液(85:15),检测波长254 nm。结果:9批药材中4批含有土大黄苷,鉴别为土大黄,来源为波叶组大黄的华北大黄;5批不含土大黄苷,大黄游离蒽醌类成分质量分数均>1.5%,符合《中国药典》2010年版的规定,平顶山鲁山县的大黄中游离蒽醌类成分的含量较高(4.65%),洛阳嵩县次之(4.38%),2种大黄来源分别为药用大黄、掌叶大黄结论:河南不同产地分布的药用大黄、掌叶大黄药材符合《中国药典》2010年版的规定,具有开发利用前景;华北大黄不能作为大黄药材应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56.
来源 大黄为蓼科掌叶大黄、唐古特大黄、药用大黄的干燥根及根茎。  相似文献   
57.
没食子酸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没食子酸(gallic acid,GA)又名五倍子酸,是一种天然产物化学成分,化学命名为3,4,5-三羟基苯甲酸,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广泛存在于掌叶大黄、大叶桉、山茱萸、千屈菜、马桑、化香树、乌桕、石榴、赶黄草、阿拉伯相思树等植物中,  相似文献   
58.
张金胜 《中国民康医学》2012,(20):2491-2492
大黄载于《神农本草经》,是中医常用的攻下药物,别名"川军"、"西庄"等,属于"寒热邪气,破积聚,不可多服"的下品药。该药材的商品主流为掌叶大黄,此外,唐古特大黄和药用大黄亦有少量生产,以上为药材的正品。现对大黄性味  相似文献   
59.
目的 比较野生与栽培掌叶大黄中蒽醌类成分含量的差异.方法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不同产地野生与栽培掌叶大黄中蒽醌类成分的含量,利用聚类分析对测定结果进行分类,通过相关分析研究海拔对掌叶大黄蒽醌类成分含量的影响.结果 野生掌叶大黄中芦荟大黄素、大黄酸、大黄素、大黄酚、大黄素甲醚的含量范围分别为0.29%~0.67%,0.47%~1.33%,0.25%~0.87%,0.55%~1.00%,0.06%~0.48%;栽培掌叶大黄中芦荟大黄素、大黄酸、大黄素、大黄酚、大黄素甲醚的含量范围分别为0%~0.07%,0%~0.06%,0%~0.15%,0%~0.34%,0%~0.08%.聚类分析将野生掌叶大黄与栽培掌叶大黄明显地划为两类.相关分析结果表明,海拔高度对掌叶大黄蒽醌类成分含量有显著影响.结论 野生掌叶大黄中蒽醌类成分的含量普遍高于栽培掌叶大黄.掌叶大黄中蒽醌类成分含量随海拔升高而升高.  相似文献   
60.
应用高压液相色谱法测定大黄1~5年不同生长年限、植株不同发育阶段、植株不同部分中番泻甙A(SennosideA,SA),大黄酸-8-葡萄糖甙(Rhein-8-O-β-D-glucoside,R 8 G),大黄酸甙(Rheinoside)A(RA)、C(RC)、D(RD)等五种蒽甙类成分的含量。结果表明:(1)大黄随生长年限的延长,五种蒽甙类成分的总含量呈递增趋势,但第二年以后增加缓慢;(2)不同发育阶段中五种蒽甙的总量以果熟期为最高,(3)大黄的根系中五种蒽甙的总含量依下列顺序递减:主根茎→细根→主根及支根→支根茎;茎部只含少量大黄酸甙D,叶不含任何蒽甙类成分。本研究有利于确定大黄合理的采收年限和季节,以及大黄资源的合理利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