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4674篇
  免费   3396篇
  国内免费   1459篇
耳鼻咽喉   73篇
儿科学   104篇
妇产科学   117篇
基础医学   434篇
口腔科学   164篇
临床医学   4117篇
内科学   2368篇
皮肤病学   958篇
神经病学   215篇
特种医学   858篇
外国民族医学   3篇
外科学   925篇
综合类   14751篇
预防医学   2301篇
眼科学   304篇
药学   14300篇
  54篇
中国医学   26986篇
肿瘤学   497篇
  2024年   342篇
  2023年   1079篇
  2022年   920篇
  2021年   1265篇
  2020年   1179篇
  2019年   1558篇
  2018年   803篇
  2017年   1567篇
  2016年   1630篇
  2015年   1857篇
  2014年   3219篇
  2013年   3017篇
  2012年   3792篇
  2011年   3942篇
  2010年   3649篇
  2009年   3514篇
  2008年   4033篇
  2007年   3486篇
  2006年   3260篇
  2005年   3234篇
  2004年   3076篇
  2003年   3224篇
  2002年   2615篇
  2001年   2466篇
  2000年   1970篇
  1999年   1649篇
  1998年   1306篇
  1997年   1133篇
  1996年   1054篇
  1995年   903篇
  1994年   713篇
  1993年   440篇
  1992年   392篇
  1991年   357篇
  1990年   312篇
  1989年   278篇
  1988年   94篇
  1987年   62篇
  1986年   48篇
  1985年   35篇
  1984年   33篇
  1983年   9篇
  1982年   6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1篇
  1976年   1篇
  1958年   1篇
  1957年   1篇
  1956年   1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1.
目的:探究复方丹参滴丸对老年冠心病患者血流变学、血脂及炎性反应递质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海南省人民医院收治的老年冠心病患者154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77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服复方丹参滴丸。比较治疗前后2组患者的血流变学、血脂、炎性反应递质和疗效。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2.21%,明显高于对照组治疗有效率79.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和低密度脂蛋白(LDL)水平均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血流变学指标、高密度脂蛋白(HDL)、IL-6和TNF-α水平治疗后均降低(P<0.05),且观察组降低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复方丹参滴丸联合常规西药治疗冠心病患者,能够调节脂代谢,降低炎性反应,改善血流变学。  相似文献   
12.
13.
当代社会,老年人口比例呈现不断上升的趋势,老龄化问题日益严峻。因此,如何有效地延缓衰老不仅成为了世界医学研究的热点,也成为了全球亟待解决的问题。中医药在延缓衰老方面经验丰富,而滋阴药在此类研究中效果显著。本文通过整理滋阴药抗衰老作用机制的若干文献,对滋阴复方六味地黄丸、二至丸、左归丸及其他滋阴中药延缓衰老的机制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4.
《中药药理与临床》2020,(3):242-254
本文对古代经典名方中药复方制剂的概念、注册管理政策出台的历史背景、注册管理政策沿革以及转化现状进行梳理;分析了目前来源于经典方剂的中成药质量现状,2020版《药品注册管理办法》对经典名方中药复方制剂实行单独管理的办法,2018年《古代经典名方目录(第一批)》、 2018年《古代经典名方中药复方制剂简化注册审批管理规定》、2019年《古代经典名方中药复方制剂及其物质基准的申报资料要求(征求意见稿)》系列文件的政策导向及技术重点,以及现阶段经典名方中药复方制剂的转化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对申请人如何适应新形势下中药新药高质量研制要求,切实推进经典名方中药复方制剂转化提出建议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肝博士》2015,(2):56-57
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肝病科,现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培育学科和重点专科、国家临床重点肝病专科(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慢性重型肝炎解毒化瘀"重点研究室的挂靠学科、广西政府首批中西医结合肝病特聘专家岗位挂靠学科(中医类唯一的岗位)、广西高等学校高水平创新团队及卓越学者挂靠学科、广西中医肝病治疗中心、广西医疗卫生重点建设学科、广西重点中医专科、广西中医药大学重点学科。广西中西医结  相似文献   
16.
陈海  杨黎  王晓华 《医学综述》2016,(4):778-781
目的研究葛根素联合复方樟柳碱注射液对眼底病患者的治疗效果及对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影响。方法选择2013年4月至2014年4月在绵阳市第三人民医院眼科进行眼底病治疗的患者100例,并按入院顺序抽签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进行葛根素常规治疗(葛根素注射液0.4 g加入生理盐水250 m L中静脉滴注,每日1次,1个疗程14 d,1个疗程后停药3 d,再进行下一疗程),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复方樟柳碱注射液进行治疗(采用复方樟柳碱2 m L在患者颞浅动脉旁行皮下注射,每日1次,1个疗程14 d,完成1个疗程后停药3 d,再换肾俞穴进行注射,1个疗程后停药3 d,再进行第一个疗程的用药)。3个疗程后,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的变化、术后复发率和不良反应情况及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观察组全血黏度为(4.82±0.41)m Pa·s明显低于对照组的(5.56±0.39)m Pa·s,红细胞聚集指数(3.80±0.41)明显低于对照组(4.77±0.55),纤维蛋白原(4.20±0.24)g/L明显低于对照组(5.25±0.43)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9.247,9.998,15.077,P<0.01);观察组患者治疗后复发率为2.0%(1/50),不良反应的总发生率为4.0%(2/50),分别低于对照组14.0%(7/50)和18.0%(9/50)(P<0.01);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8.0%(49/5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2.0%(41/50)(P<0.05)。结论葛根素和复方樟柳碱注射液联合治疗眼底病患者,可改善患者血液流变学,并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7.
18.
结合验案分析,基于"祛邪为第一要义"探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从清热化湿论治的思路与方法。认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主要是属于"湿热"性质的疫病,治疗应强调清热化湿,以"祛邪为第一要义",辅以扶正。在中医祛邪与扶正理论指导下,通过宣肺平喘、通腑泻热、芳香化湿等治法,祛邪为主,肺肠合治,可以使发热减轻或消退,使大便通畅,从而截断病情进展,避免或减少危重症的发生及死亡的风险;通过清热化湿、疏肝健脾、凉血化瘀等治法,祛邪兼以扶正,肺与肝、脾合调,可以改善肝功能损伤,减少病情加重的风险;通过补气健脾等扶正治法,可以改善患者的精神和体力,促使病毒更快转阴,缩短病程,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扶正消瘤颗粒对原发性肝癌血清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和缺氧诱导因子-1α(Hypoxia inducible factor-1α,HIF-1α)表达的影响及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符合纳入标准的原发性肝癌患者66例,按1∶1随机分试验组和对照组。观察治疗过程中两组VEGF、HIF-1α水平的变化及对患者临床疗效指标的影响。结果 (1)在性别、年龄、合并乙型肝炎、Child-Pugh分级、AFP值、临床分期方面,试验组和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2)肝癌患者在治疗各时间节点的VEGF和HIF-1α表达水平呈线性正相关(r = 0.829,P < 0.001)。(3)VEGF浓度在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术(Transcatheter 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TACE)后3月降至术前水平(P > 0.05),HIF-1α在TACE后3月仍高于术前(P < 0.05)。(4)扶正消瘤颗粒可降低HIF-1α水平,下调VEGF的表达。(5)扶正消瘤颗粒可减少TACE序贯RFA治疗后的不良反应,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P < 0.05)。(6)血清中VEGF水平与生活质量无明显相关性(P > 0.05,r = 0.251),HIF-1α水平与生活质量存在正相关性(P < 0.05,r = 0.450)。结论 扶正消瘤颗粒可明显改善TACE序贯RFA治疗后患者生活质量,降低HIF-1α水平,下调VEGF的表达,抑制肿瘤血管生成。  相似文献   
20.
目的:通过研究滋胃消痤汤配合隐形针灸治疗痤疮胃阴虚证的临床疗效,探讨中医综合治疗方法的临床可行性。方法:收集我院2016年1月—2017年3月皮肤科痤疮属胃阴虚证的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3组,即维胺酯胶囊治疗组(对照组)38例、滋胃消痤汤治疗组(中药治疗组)39例、滋胃消痤汤配合隐形针灸治疗的中医综合疗法治疗组(综合治疗组)39例。对照组:在一般护理基础上,给予维胺酯胶囊内服治疗;中药治疗组:在一般护理基础上,给予滋胃消痤汤内服治疗;综合治疗组:在一般护理基础上,给予滋胃消痤汤内服,并结合隐形针灸进行治疗。观察3组患者治疗后总有效率、皮损症状、生存质量,并进行比较。结果:3组治疗后总有效率比较,综合治疗组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中药治疗组及对照组(P0.05);中药治疗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3组治疗后的皮损症状比较,综合治疗组皮损症状显著低于中药治疗组及对照组(P0.05);中药治疗组皮损症状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3组治疗后生活质量比较,综合治疗组的生活质量显著高于中药治疗组及对照组(P0.05);中药治疗组及对照组的生存质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滋胃消痤汤配合隐形针灸治疗痤疮胃阴虚证临床疗效显著,有效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