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41篇
  免费   141篇
  国内免费   57篇
耳鼻咽喉   1篇
儿科学   25篇
妇产科学   110篇
基础医学   67篇
口腔科学   44篇
临床医学   412篇
内科学   92篇
皮肤病学   57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53篇
外科学   32篇
综合类   869篇
预防医学   584篇
眼科学   5篇
药学   576篇
  5篇
中国医学   194篇
肿瘤学   11篇
  2024年   13篇
  2023年   45篇
  2022年   63篇
  2021年   95篇
  2020年   63篇
  2019年   85篇
  2018年   42篇
  2017年   103篇
  2016年   89篇
  2015年   139篇
  2014年   195篇
  2013年   213篇
  2012年   289篇
  2011年   306篇
  2010年   265篇
  2009年   170篇
  2008年   205篇
  2007年   178篇
  2006年   122篇
  2005年   105篇
  2004年   61篇
  2003年   57篇
  2002年   37篇
  2001年   32篇
  2000年   29篇
  1999年   22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18篇
  1995年   17篇
  1994年   13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5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8 毫秒
41.
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Vulvo vagiral candidiasis VVC)是常见外阴、阴道炎症,也称外阴阴道念珠菌病.国外资料显示约75%妇女一生中至少患过1次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治疗本病通常有两种方法:一是全身用药,通常采取口服伊曲康唑、氟康唑等,经体内吸收后,使阴道粘膜及分泌物中的药物浓度达到一定水平,进而发挥其治疗作用,使药物与致病菌互相充分接触,而达到治疗效果,这种方法也是目前临床最为常用的一种治疗方法,常用药物有达克宁栓剂、凯妮汀、制霉菌素等. 本文选用了两种临床上常用的咪唑类外用抗真菌药物,即达克宁栓1 200 mg(硝酸咪康唑栓)和凯妮汀(克霉唑阴道片)进行对比,观察1日疗法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42.
张丽武  余霞 《华夏医学》2006,19(6):1211-1212
我院应用康妇特栓[太阳石(唐山)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3347)]治疗早孕要求终止妊娠的妇女患有的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取得了满意效果。现总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2004年6月至2005年3月到我院妇产科就诊诊断为早孕合并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要求终止妊娠者共108例,无其他合并症,既往无复发性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1.2诊断标准主观指标:外阴阴道瘙痒、外阴阴道烧灼/刺激感等症状、白带量。客观指标:外阴潮红、外阴水肿、外阴皮肤脱落、阴道潮红、阴道水肿。实验室检查:白带常规检查找到芽孢和假菌丝。主客观指标的评分标准:0分…  相似文献   
43.
成都地区女性生殖道感染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了解成都地区女性生殖道感染的基本状况。方法:随机调查5598例在我院就诊的妇科、产科和计划生育科病人,通过阴道分泌物检查了解滴虫性阴道炎(TV)、假丝酵母菌外阴阴道炎(VVC)、细菌性阴道病(BV)及淋病的感染率。结果:BV、VVC、TV及淋病的感染率依次为17·1%、12·9%、2·7%、0·3%;合并感染率中,BV合并VVC感染率为10·2%,显著高于其它合并感染率(P<0·05)。结论:BV是女性生殖道最常见的感染性疾病,且易于与VVC合并感染,应引起临床医生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44.
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患者阴道局部免疫环境状态研究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vulvovaginal candidiasis,VVC),也称外阴阴道念珠菌病,是一种由假丝酵母菌引起的机会性真菌感染,是常见的妇产科感染性疾病,约占微生物所致阴道炎的1/4~1/3.研究显示,VVC和复发性VVC(RVVC)的发生可能与局部免疫功能异常有关,但关于细胞免疫及体液免疫在抗假丝酵母菌感染中的作用还不明确,国外关于这方面的研究观点及结论不一,而国内关于此的研究甚少.  相似文献   
45.
每年发生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也称外阴阴道念珠菌病(Vulvovaginal Candidiasis VVC)4次及以上或发生与抗生素治疗无关的VVC3次以上者称复发性外阴阴道假丝酵母病(recarrent voulvovaginal candidiasrs RVVC)有5%的妇女反复发生VVC,严重影响广大妇女的身心健康,我科门诊从2001年1月至2003年1月共收治疗RVVC30例,本文着重对病人的门诊护理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46.
目的 探讨重症监护病房(ICU)真菌感染的种类及其耐药特点,为合理选用抗真菌药物提供病原学依据.方法 2003年7月~ 2004年7月入住我院ICU患者86例,分析不同部位真菌培养和药敏试验标本共354份.结果 共检出159株菌株,其中白色假丝酵母菌占72.33%.常见感染部位依次为下呼吸道(69.18%)和泌尿道(26.42%).分离的菌株对5-氟脲嘧啶、两性霉素B和伊曲康唑的耐药性均<10%,而对氟康唑耐药率则较高.结论 白色假丝酵母菌是ICU院内获得性真菌感染的主要病原.5-氟脲嘧啶、伊曲康唑和两性霉素B对假丝酵母菌耐药性较低,而氟康唑的耐药性较高.  相似文献   
47.
美英欧药典微生物限度标准的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就USP,BP和EuP收载的微生物限度分类列表,并进行了系统的对比分析.前者品种项下的微生物限度分级有11级,是否必要?后者微生物限度分级有5级,更适用.指出ChP微生物限度存在的差距,为药典修订和发展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8.
目的探讨PCR指纹图技术用于鉴定临床常见酵母菌的方法. 方法采用PCR方法,使用随机引物M13和T3B对临床常见的7属17种酵母菌进行扩增. 结果17种酵母菌的扩增产物在数量和大小上都有其自身特征;不同种间酵母菌其PCR指纹图型存在明显的差异;对同种酵母菌内不同菌株扩增的结果表明,酵母菌的PCR指纹图分析种间变异远远大于种内变异,据此能将各种酵母菌有效地区分开. 结论控制好实验条件,PCR指纹图技术可有效地鉴定临床常见的酵母菌.  相似文献   
49.
目的:探析在小儿急性腹泻中应用布拉氏酵母菌散剂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在我院就诊的62例急性腹泻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31例,对照组予蒙脱石散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布拉氏酵母菌散剂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研究组患儿各临床症状缓解时间、住院时间比对照组优(P<0.05)。结论:对急性腹泻患儿予布拉氏酵母菌散剂治疗,其临床症状缓解快,促使患儿及早康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0.
目的探讨布拉氏酵母菌联合果糖二磷酸钠口服溶液治疗轮状病毒肠炎患儿的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5月至2018年1月兰考县中心医院治疗的86例轮状病毒性肠炎患儿,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3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接受布拉氏酵母菌联合果糖二磷酸钠口服溶液治疗。统计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及止泄时间、大便性状恢复正常时间、总疗程,并对比治疗前后血清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肌酸激酶(CK)水平。结果观察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0.70%,高于对照组69.7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止泄时间、大便性状恢复正常时间、总疗程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儿血清CK-MB、CK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布拉氏酵母菌与果糖二磷酸钠口服溶液联合治疗轮状病毒肠炎,可改善患儿临床症状,减轻心肌损伤,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