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84篇
  免费   37篇
  国内免费   37篇
儿科学   69篇
妇产科学   4篇
基础医学   50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311篇
内科学   75篇
皮肤病学   2篇
神经病学   3篇
特种医学   26篇
外国民族医学   1篇
外科学   7篇
综合类   306篇
预防医学   18篇
药学   103篇
中国医学   45篇
肿瘤学   37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17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22篇
  2013年   30篇
  2012年   47篇
  2011年   46篇
  2010年   46篇
  2009年   41篇
  2008年   61篇
  2007年   60篇
  2006年   66篇
  2005年   60篇
  2004年   59篇
  2003年   39篇
  2002年   43篇
  2001年   35篇
  2000年   25篇
  1999年   40篇
  1998年   32篇
  1997年   30篇
  1996年   28篇
  1995年   37篇
  1994年   31篇
  1993年   19篇
  1992年   16篇
  1991年   12篇
  1990年   15篇
  1989年   16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目的:探讨血小板生成素在慢性乙型肝炎血小板减少症患者中的作用。方法:对76例慢性乙型肝炎血小板减少症患者进行血清血小板生成素水平、凝血酶原活动度、骨髓巨核细胞计数检查。结果:血小板生成素水平与凝血酶原活动度、骨髓巨核细胞计数、外周血小板计数相关(r分别为0.423、0.396、0.297,P〈0.05);76例患者标本中有22例骨髓巨核细胞计数〈7(个/4.5cm^2),占20%;巨核细胞成熟障碍29例,占38%。结论:血小板生成素在慢性乙型肝炎血小板减少症的发病机制中起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32.
目的 分析血小板减少的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的临床、实验室特点,探讨骨髓巨核细胞数量对患者临床特征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北京大学人民医院住院102例血小板减少的SLE患者,以无血小板减少的140例SLE患者为对照,比较2组在器官受累、疾病活动度、骨髓象、免疫学特征及疗效方面的差别.统计学方法采用x2检验和t检验.结果 75例患者血小板减少发生在SLE确诊前后1年之间.血小板减少发生在SLE确诊前的患者中,血小板下降程度更为显著.有血小板减少的SLE患者脏器受累比例较高,主要包括神经系统和肺,但2组在总体SLE疾病活动指数(SLEDAI)评分方面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根据骨髓巨核细胞数量分组,16例患者巨核细胞减少,无巨核细胞减少的患者34例.巨核细胞减少组的患者无论在疾病活动度、脏器受损等临床特点方面与无巨核细胞减少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血小板减少的近期治疗效果也与骨髓巨核细胞数量无相关性.结论 合并血小板减少的SLE患者容易合并其他重要脏器受损.  相似文献   
33.
34.
血小板第4因子抑制巨核细胞系膜结合型c-kit的表达(英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细胞表面受体c-kit与干细胞因子(SCF)对维持血细胞的生成起重要作用。血小板第4因子(PF4)能特异性地抑制巨核细胞生成。在本实验中研究了PF4对两个巨核细胞系HEL和Dami的c-kit表达影响。结果显示,经PF4处理的两株细胞,其c-kit mRNA表达量均下降,细胞表面受体数量降低,SCF与c-kit的结合量亦下降,两组差异有显著意义。在对细胞膜CD34表达影响方面,PF4与TGFβ1的作用相反,PF4促进CD34的表达,而TGFβ1抑制CD34的表达。研究表明,PF4抑制巨核细胞生长的机理,部分途径可能是通过抑制c-kit/SCF而产生。  相似文献   
35.
衡春  曹维克  李元媛  刘小宁  李赞 《海南医学》2016,(18):2971-2973
目的:探讨急性巨核细胞白血病(AMKL)的实验室诊断方法。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单克隆抗体直接免疫标记检测白血病细胞表面相关抗原表达;48 h培养法R显带检测染色体核型;RT-PCR法检测BCR/ABL融合基因P210型与BCR/ABL融合基因P190型;骨髓活检与骨髓形态学分析骨髓异常情况。结果4例AMKL均表现CD41与CD42的高表达,其中两例伴CD13和CD33的高表达;1例核型异常47,XY,+1[6]/46,XY[14];BCR/ABL融合基因P210型与P190型均阴性;骨髓活检与骨髓形态学分析4例均见骨髓原始、幼稚巨核细胞增生。结论依靠细胞形态学、流式细胞术白血病免疫分型检测及细胞遗传学可以确定AMKL的诊断。  相似文献   
36.
目的探讨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儿童骨髓巨核细胞(MK)形态学变化,为临床研究提供参考。方法选取许昌市中心医院2010年10月—2016年5月收治的43例ITP患儿作为观察组,并选取同期健康儿童34例作为对照组。分析两组MK计数及形态学,两组MK分类结果及定量积分结果。结果观察组标化MK计数为5~746个/(1.5 cm×3 cm),对照组为6~43个/(1.5 cm×3 cm)。两组裸核型MK计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原幼型、颗粒型MK计数较高,产板型MK计数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MK细胞浆量及退行性变积分均较高,颗粒量积分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骨髓MK形态学可作为临床诊断ITP重要指标之一,骨髓细胞学检查在ITP确诊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7.
获得性低巨核细胞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2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获得性低巨核细胞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20例临床分析李栋获得性低巨核细胞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AATP)是一组伴骨髓巨核细胞(MK)减少或缺如的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不伴有骨髓其它成分的改变,也有人称为原发性纯巨核细胞再生障碍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1,2]。我院...  相似文献   
38.
39.
目的探讨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患者的巨核细胞系统的改变与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ANLL)患者的巨核细胞系统改变的关系.方法观察22例MDS患者的骨髓涂片及27例ANLL患者的巨核细胞的形态和数量,结合全自动血液分析仪对血小板各参数检测结果的分析.结果 MDS患者骨髓中产生血小板巨核细胞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显著减少(P<0.05),骨髓涂片的巨核细胞计数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减少(P<0.05),而与ANLL患者相比较无显著的差异(P<0.05).而血小板计数(PLT)、血小板压积(PCT)、血小板平均容积(MPV)、血小板体积分布宽度(PDW)与正常对照组之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而与ANLL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MDS患者的骨髓巨核细胞系统改变与ANLL的巨核细胞系统的改变有相关性,而巨核细胞系统的改变有助于对MDS的鉴别.  相似文献   
40.
血小板减少是临床常见的问题,血小板的生成主要依赖于血小板生成素的调节,其与特异性受体c-mpl结合后激活下游多条信号通路,包括STAT3/5,MAPK/RAs及P13K.新一代的血小板生成素模拟物克服了重组血小板生成素携带的免疫源性,其通过不同方式激活血小板生成素受体,并提高血小板数量,为治疗血小板减少的患者带来希望.此外白细胞介素及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也参与血小板的生成.单胺递质5-羟色胺是血小板内容物之一,已证实其是巨核细胞生长因子之一,通过与巨核细胞表面的5-HT2B受体结合而促进巨核细胞的增殖和分化.本文拟就促进血小板生成的细胞因子的作用机制和新的血小板生长因子的研究现状及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