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2180篇
  免费   19902篇
  国内免费   20154篇
耳鼻咽喉   2598篇
儿科学   3844篇
妇产科学   3014篇
基础医学   28848篇
口腔科学   5483篇
临床医学   38994篇
内科学   31609篇
皮肤病学   4678篇
神经病学   5848篇
特种医学   7733篇
外国民族医学   393篇
外科学   18692篇
综合类   88287篇
预防医学   17228篇
眼科学   3695篇
药学   32422篇
  377篇
中国医学   19466篇
肿瘤学   29027篇
  2024年   2153篇
  2023年   7391篇
  2022年   6904篇
  2021年   8132篇
  2020年   7252篇
  2019年   7949篇
  2018年   4591篇
  2017年   6992篇
  2016年   8141篇
  2015年   9044篇
  2014年   13134篇
  2013年   13486篇
  2012年   18569篇
  2011年   20459篇
  2010年   18885篇
  2009年   19287篇
  2008年   21966篇
  2007年   19845篇
  2006年   18363篇
  2005年   18794篇
  2004年   15505篇
  2003年   13251篇
  2002年   10551篇
  2001年   9536篇
  2000年   7679篇
  1999年   6209篇
  1998年   4952篇
  1997年   4326篇
  1996年   3714篇
  1995年   3237篇
  1994年   2767篇
  1993年   1858篇
  1992年   1809篇
  1991年   1593篇
  1990年   1315篇
  1989年   1389篇
  1988年   400篇
  1987年   277篇
  1986年   238篇
  1985年   147篇
  1984年   66篇
  1983年   16篇
  1982年   22篇
  1981年   15篇
  1980年   9篇
  1979年   5篇
  1977年   2篇
  1976年   5篇
  1973年   2篇
  1958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01.
习洋  陶泽璋 《疑难病杂志》2020,(2):207-211,216
慢性鼻窦炎(CRS)是一种常见的慢性非特异感染性鼻部疾病,病理分型主要分为Th2细胞介导的嗜酸性粒细胞性鼻窦炎(ECRS)和Th1细胞介导的非嗜酸性粒细胞性鼻窦炎(非ECRS)2种表型。欧洲国家CRS患病人群主要表现为ECRS,而随着亚洲国家的急剧工业化发展,其ECRS的比例也在急剧增加。ECRS发病机制复杂,涉及多种免疫细胞和相关因子相互作用。其治疗方法包括抗生素、激素药物治疗及手术治疗等,但仍有部分患者症状难以改善或存在复发的风险。Ⅱ型固有淋巴样细胞(ILC2s)是一种非B、非T的新型淋巴细胞,与Th2免疫应答关系密切。文章就ILC2s在ECRS发病机制中的作用进行综述,以期为ECRS的诊断和治疗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02.
目的:探究吴门调脂颗粒对大鼠平滑肌细胞(VSMCs)的自噬在细胞、蛋白质、基因等水平的影响。方法:运用血清药理学方法,以调脂颗粒含药血清、6-氨基-3-甲基嘌呤(3-MA)、雷帕霉素(Rapamycin)诱导处理VSMCs,通过MTT检测调脂颗粒含药血清对细胞生长增殖的影响,Western blotting检测自噬相关蛋白LC3-Ⅱ的相对表达量变化,免疫荧光法检测细胞内自噬小体的数目变化,Real time PCR检测自噬相关基因表达变化。结果:调脂颗粒含药血清处理VSMCs后,细胞生存率无明显改变,自噬相关蛋白LC3-Ⅱ的相对表达上调,自噬小体数量增多,自噬相关基因表达上调(P0.05)。雷帕霉素联合调脂颗粒含药血清处理VSMCs后,细胞生存率下降,较雷帕霉素组LC3-Ⅱ的相对表达下降,自噬小体数量显著减少,自噬相关基因表达下调(P0.05或P0.01)。结论:吴门调脂颗粒可以通过多个层面抑制平滑肌细胞的异常增殖及过度自噬,促进平滑肌细胞适度自噬。  相似文献   
103.
干扰素调节因子4(IRF4)是IRFs家族一员,经一系列信号转导作用发挥转录激活或阻遏,调节干扰素的表达、淋巴细胞的分化发育及活性,参与免疫调控。IRF4与白细胞介素、信号转导及转录激活因子、活化T细胞核因子等细胞因子相互作用调节T细胞分化,形成复杂的平衡网络调控系统,平衡网络遭到破坏则免疫功能紊乱,并诱发免疫性疾病,如哮喘、炎症性肠病、关节炎、自身免疫性疾病,其与复发性流产的关系正在探索之中。  相似文献   
104.
《中国现代医生》2020,58(32):103-106
目的 研究培美曲塞与多西他赛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靶向治疗失败后挽救化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筛选2018 年1 月~2020 年1 月本院的60 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靶向治疗失败后挽救化疗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患者选择的药物种类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 例,对照组采用多西他赛治疗,观察组予以培美曲塞治疗,对比分析两组的近期治疗效果、生存质量评分和毒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病症控制率为66.67%,对照组病症控制率为36.67%,观察组病症控制效果更好;观察组生存质量评分为(65.2±3.4)分,对照组生存质量评分为(51.7±4.6)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2.926,P=0.000);观察组各项毒副反应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靶向治疗失败后进行挽救化疗中选用培美曲塞有更好的治疗效果,可以较好的进行临床治疗,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且产生的毒副反应较少,在实际临床中的应用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105.
106.
目的观察血清总同型半胱氨酸(total homocysteine,t Hcy)、叶酸水平及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在2型糖尿病(type 2dibaetes mellitus,T2DM)患者中的变化,探讨t Hcy、叶酸与T2DM细胞免疫间的关联性。方法 2014年7月—2015年4月采用流式细胞术和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技术分别检测74例单纯T2DM、44例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opathy,DN)患者及124例健康对照血清中t Hcy、叶酸水平和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变化。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数据间关联性分析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T2DM组与对照组患者叶酸、t Hcy、CD3+细胞、CD3+CD4+细胞、CD3+CD8+细胞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3.152、8.305、13.052、15.814、8.524,均P0.05);单纯T2DM组与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DN)组患者的叶酸、t Hcy、CD3+细胞、CD3+CD4+细胞、CD3+CD8+细胞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4.494、4.326、3.765、6.750、5.459,均P0.05)。血清t Hcy水平与叶酸水平、CD3+细胞、CD3+CD8+细胞呈负相关(r=-0.300、-0.116、-0.130,均P0.05),与CD3+CD4+正相关(r=0.267,P0.05)。血清叶酸水平与CD3+CD4+细胞呈负相关(r=-0.108,P0.05)。结论高t Hcy可能通过T细胞介导的免疫损伤在T2DM的发生发展中起作用,叶酸也会对T2DM的细胞免疫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107.
108.
尿量是监测危重症患者多种指标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是反映组织灌注和体液平衡的重要指标之一,并可以反映肾功能、心功能及循环状况。及时、准确记录尿液的颜色、性状和量,为临床医生救治危重症者提供依据显得尤为重要[1]。目前通过留置导尿管连接尿袋收集尿液的方法已在临床广泛应用,通过目测或将尿液置于量杯中进行尿量测量,但目测易受环境光线、观察角度、测量时间、尿袋充盈程度等影响,导致测量值存在误差[2-3]。为了能在ICU护理工作中对患者进行快速、精准  相似文献   
109.
目的 建立同时测定N6-甲基腺嘌呤核苷(m6A)和腺嘌呤核苷(A)的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LC-MS/MS),检测肝癌细胞m6A甲基化水平。方法 HepG2和L02细胞mRNA经分离、消化为核苷,再经含对乙酰氨基酚为内标的甲醇沉淀处理。色谱柱为Agilent Proshell 120 EC-C18柱,流动相为0.1 g/dl甲酸水-甲醇(82:18),流速0.4 ml/min,柱温为30 ℃。质谱检测模式为多反应监测(DMRM)模式,测定m6A和A的浓度,计算细胞m6A甲基化水平。 结果 建立的LC-MS/MS法检测m6A和A的浓度分别在0.15~50.00 ng/ml和1.50~500.00 ng/ml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 > 0.999),日内、日间精密度均小于15.00 %,准确度为93.67 %~101.10 %,回收率为91.46 %~97.60 %,基质效应为90.26 %~99.27 %,样品稳定性良好。HepG2和L02细胞m6A甲基化水平分别为(0.73 ± 0.11)%和(1.26 ± 0.22)%。结论 该方法准确、快速、稳定和灵敏,可用于检测肝癌细胞m6A甲基化水平。  相似文献   
110.
《川北医学院学报》2020,(3):401-404
目的:探讨miR-23a和Mtss1在大B细胞淋巴瘤中的表达情况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患者淋巴结组织标本65例为观察组,同期RH患者组织标本35例为对照组,采取实时定量荧光PCR法和免疫组化SP法检测miR-23a和Mtss1在两组淋巴结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分析miR-23a和Mtss1表达与DLBCL患者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及对患者预后的影响。结果:在观察组淋巴结组织中,miR-23a表达水平高于对照组,MTSS1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7.693、16.853,P<0.01);通过相关性分析发现,miR-23a和MTSS1表达量之间呈负相关关系,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r=-0.512,P<0.01);miR-23a、MTSS1表达与DLBCL患者年龄、性别无相关性(P>0.05),与患者Ann Arbor分期、有无淋巴结转移、IPI评分明显相关(P<0.05);通过对DLBCL患者随访3年发现,miR-23a高表达患者生存率明显低于低表达患者,MTSS1阳性患者生存率明显高于阴性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5.180、4.842,P<0.05)。结论:miR-23a和MTSS1在DLBCL中的表达呈负相关关系,且与DLBCL的生存率有关,miR-23a可能是MTSS1的一个靶基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