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7 毫秒
1.
章锦秀  史剑波 《广东医学》2005,26(2):274-275
慢性鼻 -鼻窦炎 (chronicrhinosinusitis ,CRS)是耳鼻喉科的常见病之一 ,其发病机制至今还未彻底清楚。许多组织病理研究证明CRS鼻窦黏膜组织中大量慢性炎症细胞浸润 ,其中嗜酸性粒细胞 (Eos)及其释放的毒性颗粒蛋白及炎性介质是引起鼻窦黏膜炎症发生、发展和迁延的重要原因之一[1] 。对Eos及其细胞因子的认识 ,成为研究CRS机制的热点之一。1 嗜酸性粒细胞及其毒性颗粒蛋白在CRS中的作用嗜酸性粒细胞 (Eos)不仅是变态反应的结果 ,更重要的是它有免疫调节作用。有观点认为CRS和鼻息肉是一种鼻黏膜的慢性的自体支持性的Eos性炎症[1] …  相似文献   

2.
过敏性鼻炎(AR)是由IgE介导的鼻黏膜慢性非感染性炎性疾病,由特应性个体暴露于变应原引起。作为全球影响人数较多的过敏性疾病,AR可造成严重的社会和经济负担,而季节性过敏性鼻炎(SAR)作为其主要发病类型更应引起重视。SAR主要由IgE介导的炎症以及2型先天性淋巴细胞(ILC2s)和2型辅助T细胞(Th2细胞)介导的2型免疫反应诱导,ILC2s和Th2细胞通过释放细胞炎性因子,驱动免疫细胞,促进蛋白转换,激活信号通路从而吸引炎症细胞并干扰完整鼻黏膜屏障,以诱导SAR的发生和维持。SAR具有复杂的免疫调控和炎性机制,受遗传、环境、气象、生活方式等多种因素的影响,针对性使用鼻用糖皮质激素、抗组胺药物、白三烯受体拮抗剂、变应原特异性免疫治疗以及中药治疗能够对SAR产生较好的缓解作用。本研究主要针对SAR的致病因素和发病机制的病理生理学途径进行综述,阐述近年研究的最新进展,以期为SAR预防和治疗策略提出依据。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慢性鼻-鼻窦炎(伴息肉)患者围手术期用药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抽取我院2016年5月至2019年5月就诊的慢性鼻-鼻窦炎患者120例,以嗜酸性粒细胞增多作为判断依据,分为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组(86例)和非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组(34例),围绕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组进行用药分析。结果研究组的Lund-Kennedy息肉评分以及嗜酸性粒细胞计数指标均优于参照组,且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布地奈德雾化吸入对嗜酸性粒细胞性慢性鼻窦炎伴息肉进行治疗,能够有效减轻鼻部症状,使息肉体积缩小,嗜酸性粒细胞水平降低,建议推广。  相似文献   

4.
喘发病机制复杂,现已公认该病是由多种细胞(嗜酸性粒细胞、肥大细胞、T淋巴细胞、中性粒细胞、气道上皮细胞等)和细胞组份参与的气道慢性炎症性疾患,其中辅助性T淋巴细胞亚群比例失调,卟1/Th2细胞因子失衡在哮喘发病机制中占主导地位.  相似文献   

5.
支气管哮喘作为全世界公认的一种慢性疾病 ,是以嗜酸性粒细胞 (eosiniphil,EOS)、肥大细胞反应为主的气道变应性炎症 (AAI)和气道高反应性 (AHR)为特征的疾病[1 ] 。在过去的 2 0年来其发病率呈上升趋势 ,特别是在儿童中[2 ] 。近年来有关哮喘发病的免疫学机制研究认为 :哮喘是T细胞与多种细胞 (特别是嗜酸性粒细胞、肥大细胞、嗜碱性粒细胞 )参与 ,与细胞因子特别是白细胞介素 - 5 (IL - 5 )介导及抗体 (特别是IgE、IgG4)介导的慢性非特异型气道炎症 ,嗜酸性粒细胞、肥大细胞是效应细胞 ,T淋巴细胞起重要调节…  相似文献   

6.
目的 嗜酸粒细胞性慢性鼻-鼻窦炎(ECRS)发病机制尚不明确.文中旨在探讨用普通抗原卵清蛋白(OVA)联合超抗原金黄色葡萄球菌肠毒素B(SEB)来诱导小鼠ECRS,建立小鼠ECRS实验模型.方法 将24只雌性小鼠随机分成4组:PBS组[腹腔注射及鼻腔滴入磷酸缓冲盐(PBS)]、SEB组(腹腔注射PBS,鼻腔滴入SEB)...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究鼻息肉标本中的嗜酸性粒细胞浸润情况与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患者手术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佛山市高明区人民医院2016年1月—2017年12月收治的68例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鼻息肉标本中嗜酸性粒细胞浸润情况将其分为嗜酸性粒细胞浸润组28例和非嗜酸性粒细胞浸润组40例。比较两组患者术后1年随访复查疗效及复发率。结果:嗜酸性粒细胞浸润组患者的复发率高于非嗜酸性粒细胞浸润组,总有效率低于非嗜酸性粒细胞浸润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鼻息肉标本中嗜酸性粒细胞浸润型患者较非嗜酸性粒细胞型患者手术疗效差,且更易复发,因此鼻息肉标本中嗜酸性粒细胞浸润程度是影响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患者手术预后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8.
<正>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是由多种细胞,包括炎性细胞(嗜酸性粒细胞、肥大细胞、T淋巴细胞、中性粒细胞等)、气道结构细胞(气道平滑肌细胞及上皮细胞等)和细胞组分共同参与的气道慢性炎症性疾病。自2005年研究发现白细胞介素-33(IL-33)为IL-1家族中的新成员,通过IL-33/ST2信号途径介导哮喘的发病机制,对深入探索哮喘的发病机制迈出新的台阶,并为哮喘的临床治疗带来一番新的生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白细胞介素17C(IL-17C)在鼻息肉组织中的表达情况,探讨其在慢性鼻-鼻窦炎伴鼻息肉发病过程中的作用机制.[方法]收集2016年1月—2016年6月间行鼻内窥镜下鼻窦手术的慢性鼻-鼻窦炎伴鼻息肉(CRSwNPs)患者的鼻息肉标本50例(鼻息肉组),同时收集同期住院行鼻中隔成形术的鼻中隔偏曲患者的中鼻甲黏膜标本10例(对照组).根据HE染色结果再将鼻息肉分为嗜酸性粒细胞型和非嗜酸性粒细胞型.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IL-17C在鼻息肉组及对照组标本中的表达水平.[结果]鼻息肉组50例中嗜酸性粒细胞型24例(48.0%),非嗜酸性粒细胞型26例(52.0%);IL-17C主要在鼻息肉组织的上皮细胞中表达.鼻息肉组IL-17C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嗜酸性粒细胞型鼻息肉组中的IL-17C阳性表达率为87.5%,非嗜酸性粒细胞型鼻息肉组为73.1%,对照组为20.0%,嗜酸性粒细胞型鼻息肉组及非嗜酸性粒细胞型鼻息肉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IL-17C在嗜酸性粒细胞型鼻息肉的上皮细胞中的表达强度评分明显高于非嗜酸性粒细胞型(P<0.05).[结论] IL-17C是参与CRSwNPs发病的重要细胞因子.  相似文献   

10.
鼻窦灌注液冲洗对慢性鼻窦炎鼻内镜术后的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鼻窦灌注液冲洗对慢性鼻窦炎鼻内镜术后的疗效机制.方法:行鼻窦内窥镜手术的100例慢性鼻窦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0例.观察两组内镜术后炎性黏膜纤毛功能、Th1/Th2细胞因子以及嗜酸性粒细胞的情况.结果:治疗后3月,治疗组和对照组患者的纤毛传输速率较治疗前均有显著提高(P<0.01),两组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由葡萄球菌肠毒素B(SEB)在慢性鼻炎鼻窦炎(CRS)和哮喘之间联系的作用,并确定来源于CRS的SEB在哮喘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38例同时患CRS和哮喘病的病人,行鼻内镜手术外科治疗,手术后分别对血清中特异性IgE和细胞因子进行检测,并对CRS和哮喘病的临床症状进行评估,分离培养外周血单核细胞(PBMCs),存在或不存在特异性抗原和SEB的情况下,于培养的PBMCs中观察Th2反应。对照组包括:25例仅患CRS的病人,23例仅患哮喘的病人,20例健康对照。结果鼻窦手术后,同时患CRS和哮喘的病人的临床症状和肺功能有所改善,对照组为单独患CRS病人的临床症状改善。术后细胞因子、IL-4、IL-5较术前明显降低,对照组术前、术后没有明显变化。受特异性抗原刺激,培养的PBMCs产生Th2反应,而SEB在维持Th2反应所必需。对照组没有产生Th2反应。结论与鼻窦炎有关的低气道超敏反应中,细菌超抗原SEB在维持Th2反应过程中起了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12.
生物节律是一种被广泛认知的生物体随昼夜周期变化而呈现的生命活动周期性变化的现象.免疫系统的活跃状态也受到生物节律的调控.17型免疫应答是一种以转录因子类维生素A孤儿受体gamma t(RORγt)的表达以及白介素-17(IL-17)和白介素-22(IL-22)的分泌为特征的免疫反应类型,其过程主要由辅助性T细胞17(T...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慢性鼻-鼻窦炎(CRS)病人局部组织中Th9细胞效应因子白细胞介素-9(IL-9)、白细胞介素-10(IL-10)的含量,探讨Th9细胞在CRS发病中的作用。方法采集45例CRS病人鼻内镜手术后筛窦病变黏膜组织,其中Ⅰ型(慢性鼻窦炎)25例、Ⅱ型(鼻窦炎伴鼻息肉)20例,另选正常筛窦黏膜12例作为对照。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黏膜形态,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组织中IL-9、IL-10的含量。结果Ⅰ型鼻窦炎组IL-9、IL-10的含量最多,Ⅱ型鼻窦炎组次之,正常对照组最少,差异有显著性(F=200.44、154.17,q=12.17~27.64,P<0.01)。结论 Th9细胞在CRS的发生发展中担负着重要的免疫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分析短期烟草烟雾暴露后肽段激发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模型小鼠的免疫特点。方法 建立上述短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模型,行肺组织石蜡切片和支气管肺泡灌洗液分类计数观察气道炎症;有创肺功能检测肺呼吸力学参数;借助Luminex技术分析细胞因子表达情况;流式细胞术检测小鼠肺组织中辅助T(T helper, Th)细胞和固有淋巴样细胞(innate lymphoid cells, ILCs)亚群的数量及比例变化。结果 短期烟草烟雾暴露后肽段激发可损伤小鼠肺泡;诱导以中性粒细胞浸润为主的气道炎症;3型细胞因子表达增高;Th17、ILC3细胞增多,ILC1、ILC2细胞减少。结论 烟草烟雾暴露后肽段激发诱导的短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模型以3型免疫为主,且ILC3可能比Th17的作用更为重要。  相似文献   

15.
肠道微生物群的代谢产物调控宿主与肠道微生物群之间的共生关系、肠道稳态以及多种人类疾病的发生.肠道菌群发酵降解不易消化的膳食性纤维产生包括乙酸、丙酸和丁酸在内的短链脂肪酸.尽管短链脂肪酸主要在肠道中高度富集,众多研究发现,短链脂肪酸参与调控包括肠炎、糖尿病、脂肪肝和肥胖等多种疾病的发生和发展.最近研究报道发现,短链脂肪酸...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本研究旨在通过对白细胞介素-33(interleukin-33,IL-33)诱导的过敏原非依赖性哮喘样模型小鼠的观察,探索IL-33对小鼠肺组织中T、B淋巴细胞亚群,自然杀伤T(natural killer T,NKT)细胞和固有淋巴样2型细胞(type 2 innate lymphoid cells,ILC2)的生物学作用。方法 采用数字表法将小鼠随机分为氯化钠注射液(normal saline,NS)组和IL-33组,分别将NS、IL-33于1~6 d连续滴鼻,之后隔天滴鼻至18 d制备小鼠哮喘模型。采用有创肺功能检测小鼠气道高反应性;肺组织切片染色观察气道炎性反应;流式细胞术检测小鼠肺组织中T、B细胞亚群,NKT细胞和ILC2细胞数量及比例变化。结果 与NS组相比,鼻腔给予IL-33刺激可引起小鼠气道反应性增高,气道周围炎性细胞浸润和杯状细胞增生。IL-33组小鼠肺组织T细胞(CD3+T)及其亚群细胞数增多,Th2细胞(CD3+CD8-IL-4+)出现优势分化,Th1/Th2细胞比例下降(P<0.01);B细胞(CD19+B)及其亚群(B1a:CD19+CD23-CD5+CD11b+,B1b:CD19+CD23-CD5-CD11b+和B2:CD19+CD23+B220+)以及ILC2细胞(lineage-ICOS+ST2+)数出现明显增加(P<0.01);NKT细胞(CD3+CD8-CD49b+)比例无明显改变(P>0.05)。结论 IL-33可能通过直接或间接作用造成肺组织T、B淋巴细胞亚群和ILC2细胞的数量及比例改变,打破局部免疫系统平衡,引发哮喘炎性反应。  相似文献   

17.
Th17细胞是近几年发现的一类CD4+ T细胞亚群,与Th1、Th2细胞有着完全不同的分化机制和功能特性。其主要作用在于分泌IL-17等促炎细胞因子,在炎症性肠病免疫调节中诱发炎症反应。通过控制Th17细胞相关的细胞因子能够明显缓解炎症性肠病症状。本文就Th17细胞及其细胞因子在炎症性肠病免疫调节中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8.
 目的 使用颈静脉球部血氧饱和度和经 颅多普勒监测,研究手术苏醒期患者脑血流动力学的变化。方法 随机选择择期在全麻下行开颅脑肿瘤切除术和腹部手术的患者,分为开颅手术组(Ⅰ组)(n=50)和腹部手术组(Ⅱ组)(n=50)。Ⅰ组患者术前行颈静脉球部置管,分别测术前,术后拔管即刻,拔管后30,60,90和120min时大脑中动脉平均血流速度(mean velocity of middle cerebral artery, MCA Vm),平均动脉压(mean arterial pressure, MAP)及颈静脉球部血氧饱和度(blood oxygen saturation of jugular vein bulb,SjvO2 )。Ⅱ组分别测量术前,术后拔管即刻,拔管后30,60,90和120min时的MCA Vm和MAP。 结果 Ⅰ组患者MCA Vm从术后拔管即刻到拔管后2h间均较术前明显升高(P<0.05),Ⅱ组患者术后MCA Vm无明显升高,两组MCA Vm在各时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Ⅰ组患者术后SjvO2较术前显著升高,并维持至拔管后2h(P<0.05)。Ⅰ组MCA Vm和同时点MAP值均不存在线性相关,和同时点SjvO2值在术后各点均存在正相关关系(P<0.05)。结论 仅Ⅰ组术后发生脑过度灌注,脑过度灌注程度与血压无线性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9.
 IgG4 相关性疾病(IgG4-related disease,IgG4-RD)是以多发脏器肿大、血清IgG4升高为特点的一类自身免疫性疾病,发病机制仍不明确。病原体感染导致抗原呈递细胞表面模式识别受体激活,通过抗原呈递促进CD4+T细胞激活,分化为Th1、Th2、Treg和Tfh细胞,产生一系列T细胞因子,进一步促进B细胞活化并转化为浆细胞,产生IgG4。而巨噬细胞和Treg细胞产生的转化生长因子β (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 β,TGF-β)和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等进一步促进了纤维化的发生。以上细胞因子和免疫细胞参与IgG4-RD发病,为今后的治疗策略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20.
Chronic rhinosinusitis is a multi-variant dis-ease.Bacterial infectionis the accepted cause of a-cute sinusitis in most circumstances,but the cau-ses of chronic sinusitis are more complicated.Staphylococcus aureus(S.aureus)is a commonpathogenthat contributes to both acute and chronicsinusitis[1].S.aureusproduces toxins which mayact as superantigens which may affect lymphocyteupregulation and therefore,have strong i mmuneactivity.It produces toxins such as Staphylococcusenterotoxin B(SEB),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