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8467篇
  免费   8216篇
  国内免费   4317篇
耳鼻咽喉   734篇
儿科学   1111篇
妇产科学   873篇
基础医学   6242篇
口腔科学   1422篇
临床医学   17874篇
内科学   9763篇
皮肤病学   964篇
神经病学   2360篇
特种医学   4368篇
外国民族医学   73篇
外科学   8454篇
综合类   37410篇
预防医学   21845篇
眼科学   1227篇
药学   18584篇
  213篇
中国医学   33966篇
肿瘤学   3517篇
  2024年   933篇
  2023年   3096篇
  2022年   2630篇
  2021年   3080篇
  2020年   2934篇
  2019年   2601篇
  2018年   1415篇
  2017年   2449篇
  2016年   3160篇
  2015年   4539篇
  2014年   7536篇
  2013年   8045篇
  2012年   11525篇
  2011年   11338篇
  2010年   8180篇
  2009年   7851篇
  2008年   15382篇
  2007年   9567篇
  2006年   9818篇
  2005年   12433篇
  2004年   6909篇
  2003年   7491篇
  2002年   7384篇
  2001年   4773篇
  2000年   3417篇
  1999年   2294篇
  1998年   1721篇
  1997年   1569篇
  1996年   1184篇
  1995年   1201篇
  1994年   1071篇
  1993年   743篇
  1992年   565篇
  1991年   622篇
  1990年   375篇
  1989年   402篇
  1988年   199篇
  1987年   180篇
  1986年   124篇
  1985年   100篇
  1984年   59篇
  1983年   35篇
  1982年   20篇
  1981年   15篇
  1980年   8篇
  1976年   2篇
  1958年   11篇
  1957年   4篇
  1955年   3篇
  1954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21.
目的了解高龄老年住院患者慢性病种类、慢性共病类型及其分布特点。方法回顾性选取2018年8月~2019年8月原解放军南京总医院老年病研究中心保障的918例干休高龄老年患者病历资料,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调查内容包括性别、年龄等一般人口学特征以及慢性病检出情况等,筛选出25种慢性疾病,对慢性病类型及慢性共病特点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5种慢性病中患病率最高的前5位疾病分别为高血压(75.97%)、脑血管病(61.76%)、冠心病(51.52%)、骨关节病(38.34%)及心功能不全(38.24%)。90.30%的高龄老人患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慢性疾病,平均慢性共病为(5.79±2.84)种。将慢性病两两组合成疾病对,特定疾病对的实际共同患病率较理论患病率高,高血压与脑血管病(OR=2.86,95%CI 2.12~3.92;P 0.01)、高血压病与冠心病(OR=6.67,95%CI 4.66~9.54;P 0.01)、冠心病与心功能不全(OR=27.20,95%CI 18.01~41.07;P 0.01)。结论高龄老年人群慢性病检出率较高,且慢性病共病检出率较高,多种慢性病存在相关关系。干预共病行为危险因素,可以改善高龄老年人生活水平,提高社区慢性病管理的效率。  相似文献   
122.
目的评价蒙医温针治疗赫依偏盛型失眠症的近期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80例赫依偏盛型失眠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治疗组给予蒙医温针治疗,对照组采用Streitberger针进行安慰剂针刺。观察2组治疗前后失眠严重程度指数(ISI)量表评分及睡眠脑电图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治疗前后ISI评分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治疗后睡眠总时间延长、睡眠潜伏期缩短、睡眠效率相应提高,且睡眠结构有所变化,即N1期睡眠比例减少,REM睡眠比例增多(均P<0.05)。组间比较,除N2期睡眠及N3+N4期睡眠时间无差异,其余睡眠参数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蒙医温针可改善赫依偏盛型失眠患者的睡眠质量,调节失眠症患者睡眠结构及睡眠进程,且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23.
中国卒中学会于2019年8月23日召开了中国脑血管病圆桌会议第四次全国会议(转化医学研究专题)。来自全国的基础、转化和临床研究专家们讨论了我国脑血管研究的现状和愿景。1转化医学定义和模式1974年,The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发表一篇社论,提及“转化”概念;1992年,美国华盛顿大学医学院神经科Dennis W.Choi在Science杂志首次提出“从实验室到病床”(bench to bedside)的概念;1996年,James Geraghty在Lancet杂志上首先全面阐述了“转化医学”(translational medicine)概念[1]。  相似文献   
124.
目的:比较慢性胃炎应用抗菌疗法与一般疗法的效果。方法:纳入20例慢性胃炎患者,以入院顺序分为对照组,予以普托平(兰索拉唑)+膜固思达(瑞巴派特)连服8周;观察组先行普托平+左氧氟沙星+甲硝唑2周后改用对照组药物6周。结果:观察组症状总有效率50%,对照组20%,胃黏膜慢性炎症、活动性炎症观察组分别50%、70%;对照组20%、20%。结论:慢性胃炎同时先行抗菌疗法治疗后抑酸保护胃黏膜治疗比单纯抑酸及保护胃黏膜效果好。目前世界上约有50%的人携带Hp,这种微生物被认为是胃部微生物的一部分。近年日趋成熟的基因测序和微生物组学技术已证实,除了Hp外,胃内还存在着其他微生物群落和菌群结构,一旦胃内微生态混乱,或某一菌群超出正常范围,则可致病[1]。本文研究采用抗菌疗法及常规疗法治疗慢性胃炎的疗效对比研究,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5.
目的观察“双固一通”艾灸法对糖尿病DM 及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大鼠血糖及海马中神经营养因子(BDNF)和神经营养素-3(NT-3)蛋白的影响。方法75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A组、B组、C组、D组和E组,每组15只。A组为正常对照组,不进行任何干预,B组为DM模型组,造模后不行艾灸干预;C组为DM艾灸治疗组,采用艾条悬灸;D组为DPN模型组,造模后不行艾灸干预;E组为DPN艾灸治疗组,采用艾条悬灸。于造模后72 h、4周治疗结束后和8周治疗结束后空腹尾静脉采血测血糖,于4周治疗结束后和8周治疗结束后,用免疫组化试验方法检测各组大鼠海马中BDNF和NT-3蛋白表达情况。结果B组、D组与A组血糖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与B组比较,大鼠血糖水平降低(P<0.05);E组与D组比较,大鼠血糖水平降低(P<0.05)。B组、D组大鼠海马BDNF及NT-3免疫阳性神经元平均光密度值较A组明显减少(P<0.05);与B组比较,C组大鼠BDNF及NT-3免疫阳性神经元平均光密度值明显增加(P<0.05);与D组比较,E组大鼠BDNF及NT-3免疫阳性神经元平均光密度值明显增加(P<0.05)。结论“双固一通”艾灸法不仅可以起到明显的降糖效果,还可通过影响BDNF和NT-3蛋白的产生,保护糖尿病大鼠的感觉神经元,并对糖尿病及并发症周围神经病变起到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26.
《中华泌尿外科杂志》为中华医学会主办的专业学术期刊,报道泌尿外科领域领先的科研成果和临床诊疗经验,以及对泌尿外科临床有指导作用且与泌尿外科临床密切结合的基础理论研究,反映我国泌尿外科临床科研工作的重大进展,促进国内外泌尿外科学术交流。  相似文献   
127.
目的 系统评价有关癌症患者心理韧性发展的真实体验,为更好地制定心理韧性干预方案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计算机检索Cochrane Library、Medline、CINAHL、Embase、PubMed、Web of Science、Psyc INFO以及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知网、维普、万方数据库从建库至2019年6月相关的质性研究。采用澳大利亚乔安娜布里格斯研究所循证卫生保健中心质性研究质量评价标准(2016)对文献进行评价,采用汇集性整合方法进行结果整合。结果 共纳入10篇文献,提炼42个明确的结果,形成8个类别,汇总成3个整合结果。①心理韧性发展是动态循环的过程:危机负性期,调节成长期,积极转化期,循环强化期;②心理韧性的阻碍因素:个体(消极应对,错误认知,症状和体象困扰),环境(传统社会文化,医疗环境,家庭负担);③心理韧性的保护因素:个体(积极心理与应对方式,复原经历,宗教信仰,自我表露,利他主义与行为),环境(家庭因素,医疗照护,人际支持)。结论 心理韧性的发展是动态循环过程,受个体和环境因素影响,医护人员应根据不同阶段的影响因素给予针对性护理措施,促进患者心理韧性的形成和发展,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28.
129.
目的描述本市高校肺结核学生患者的患病体验,了解本市高校结核病防控工作情况。方法选择2018年4—8月在同济大学附属上海市肺科医院诊治的本市高校肺结核学生患者14例,采用半结构式访谈法对其进行深入访谈,对获得的访谈资料进行整理分析。结果 14例患者均完成访谈,共提炼出4个主题,分别是多数学生患病后选择在校内隐瞒或部分隐瞒病情、患病学生普遍感觉高校对结核病防控工作重视度不够、多数学生感觉患病后在校内未得到足够的关心、患病学生认为学校缺乏有效的结核病防控措施。结论本市高校师生对结核病的认识不足、对结核病防控工作的不重视,是导致本市高校结核病防控体系执行现状存在不足的重要原因。高校应根据其学校特点,与卫生健康系统协同制订相应的结核病防控措施及方案,并完善本市高校结核病的预防与控制体系,从而有效控制高校结核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0.
《河南中医》2020,(4):F0003-F0003
《中医学报》是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第一批认定的科技类学术期刊。以探讨中医理论,报道中医药科学实验和临床研究成果,促进学术交流为宗旨。读者对象为中医、中药、中西医结合临床、科研、教学工作者及中医药院校师生。本刊设有“本刊特稿”“论著”“述评”“名医心法”“学术争鸣”“实验研究”“临床研究”“思路与方法”“标准与规范”“针灸推拿研究”“流派研究”“方药研究”“中医文献”等栏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