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50819篇
  免费   22912篇
  国内免费   15627篇
耳鼻咽喉   1312篇
儿科学   2559篇
妇产科学   9870篇
基础医学   9113篇
口腔科学   2223篇
临床医学   109197篇
内科学   22166篇
皮肤病学   3184篇
神经病学   3151篇
特种医学   7526篇
外国民族医学   645篇
外科学   15438篇
综合类   155977篇
预防医学   35543篇
眼科学   5068篇
药学   53266篇
  449篇
中国医学   233276篇
肿瘤学   19395篇
  2024年   2973篇
  2023年   10631篇
  2022年   8263篇
  2021年   11526篇
  2020年   10294篇
  2019年   11636篇
  2018年   5385篇
  2017年   11445篇
  2016年   12450篇
  2015年   13353篇
  2014年   23168篇
  2013年   22818篇
  2012年   33359篇
  2011年   39220篇
  2010年   39482篇
  2009年   37327篇
  2008年   39424篇
  2007年   33394篇
  2006年   31372篇
  2005年   28519篇
  2004年   29404篇
  2003年   26724篇
  2002年   24931篇
  2001年   27678篇
  2000年   25939篇
  1999年   21447篇
  1998年   20326篇
  1997年   18995篇
  1996年   17150篇
  1995年   15504篇
  1994年   10165篇
  1993年   6674篇
  1992年   5659篇
  1991年   4775篇
  1990年   2854篇
  1989年   2664篇
  1988年   1163篇
  1987年   653篇
  1986年   308篇
  1985年   125篇
  1984年   74篇
  1983年   30篇
  1982年   20篇
  1981年   14篇
  1980年   6篇
  1979年   3篇
  1965年   2篇
  1958年   16篇
  1957年   9篇
  1956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43 毫秒
21.
张艺嘉  樊珂  崔小数  曹珊 《中医学报》2020,35(9):1908-1912
中医药防治动脉粥样硬化的研究具有良好的实践基础和应用前景,治疗方法可归于四类,即活血化瘀、化痰调脂、痰瘀同治、扶正祛邪,研究者辨证施治,多在临床上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目前研究仍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首先,中医药防治动脉粥样硬化临床研究重复性差,缺乏大样本、多中心、高质量的临床研究及系统深入的实验研究;其次,对专家经验方及中药复方研究不够深入,临床药效物质基础不明确,缺乏对其作用机制的深入挖掘;再次,目前的研究不够系统和全面,主要集中在对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和发展过程的研究,对斑块易损性研究相对较少。针对上述问题,今后应加强中医药治疗动脉粥样硬化的基础及临床研究,为治疗提供更加明确的理论依据和临床证据;同时,建立具有中医特色的研究模式,以中医宏观辨证理论为指导,利用现代医学技术,参考现代中药药理实验结果选药组方,扩大辨证选药思路,加强对中药方剂配伍规律的研究,以及对其有效成分的分离提取、鉴定和作用机制研究,并将传统组方理论与针对发病机制的对病治疗相结合,多角度、多层次探索中医药的作用机理。此外,应不断深入探索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病机制,并结合细胞工程、分子生物学及基因科学,积极研究中医药的药效学基础和机制。  相似文献   
22.
对中医药防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临床研究方案注册情况进行分析,为提高相关研究设计质量提供参考和建议。检索中国临床试验注册中心网站(www.chictr.org.cn)以及美国临床试验注册中心网站(clinicaltrials.gov),以新型冠状病毒肺炎、2019-nCoV等为检索词,检索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中医药相关临床研究方案。按照纳入排除标准筛选文献,并提取研究注册时间、研究目的、研究类型、申办单位、研究对象、样本量、干预措施、评价指标等数据,采用描述性分析方法。共纳入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中医药相关研究方案49个,研究负责单位以湖北、北京、浙江等地医院或高等院校为主。研究具体实施单位属地集中在湖北、广东、浙江、河南等地医院。研究设计以干预性试验研究为主(共40个),其中随机平行对照研究30个,非随机对照试验7个,单臂研究2个,连续入组1个;观察性研究6个;卫生服务研究2个;预防性研究1个。总样本量30562例,单个研究样本量最大20000例,最小30例。49个方案的研究对象包括健康人群(3个)、隔离观察人群(1个)、疑似病例(10个)、确诊病例(31个)、康复期病例(4个)。31个拟纳入确诊病例的研究方案中,有16个研究未明确病情分级,3个研究明确排除危重症,4个研究纳入普通型,2个研究纳入轻型、普通型或重型,1个研究纳入轻型和普通型,1个研究纳入普通型或重型,3个研究纳入重型,1个研究纳入重症或危重症。评价的干预措施包括中成药(连花清瘟胶囊/颗粒、藿香正气滴丸/口服液、八宝丹、固表解毒灵、金蒿解热颗粒、复方鱼腥草合剂、金叶败毒颗粒、疏风解毒胶囊、双黄连口服液、痰热清注射液、血必净注射液、热毒宁注射液、喜炎平注射液)、汤药、太极拳疗法。主要疗效指标以退热时间、临床症状缓解、新型冠状病毒核酸转阴、重症转化率、胸部CT影像为主。结果表明中医药防治新冠肺炎的临床研究响应快速,当前注册方案涵盖了疾病预防、治疗和康复全过程。但存在人群定义不清,研究目标不明确,干预方案需要细化,疗效评价指标需要优化等问题;另外,需要考虑疫情救治的实际困难和工作负担,在符合医学伦理条件下,优化流程,提高研究方案的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23.
24.
唐梓桐  陈为 《中医药导报》2019,25(19):140-141
通过中医辨证论治,采用中药治疗高泌乳素型垂体微腺瘤患者2例。2例患者分别辨为心脾两虚,气血不足证和肝脾不和,肝郁脾虚证,分别运用酸枣仁汤合归脾汤加减治疗和柴胡疏肝散合酸枣仁汤加减治疗后,患者临床症状均有明显改善,且未见明显副作用及不良反应。说明中医药辨证治疗垂体微腺瘤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25.
目的 探讨丝素蛋白(SF)/壳聚糖(CS)复合纳米纤维膜对小鼠脂肪间充质干细胞(AD-MSCs)黏附和生长的影响,评估该材料用作心脏补片的可行性。 方法 通过静电纺丝技术制备纤维素纳米纤维底板,用层层自组装技术(LBL),将SF和CS组装到纤维素纳米纤维表面,得到改性的SF/CS复合纳米纤维膜,用ζ- 电位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测定材料的表征。分离培养携带绿色荧光蛋白(GFP)和荧光素酶(Fluc)双重报告基因的小鼠AD-MSCs细胞,并接种于SF/CS复合纳米纤维膜上共培养,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CFM)观察细胞黏附和生长形态,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观察超微结构,生物发光成像(BLI)及MTT比色法评估AD-MSCs细胞的数量和活性。结果 XPS测定的结果提示SF/CS复合纳米纤维膜构建成功。SEM观察可见纳米纤维直径均一,具有良好的三维多孔结构,细胞在SF/CS复合纳米纤维膜上增殖活跃,形态和生长状态良好。CFM、BLI及MTT比色法的结果提示细胞与SF/CS复合纳米纤维膜共培养后呈三维分布,增殖状态好。 结论 对纤维素纳米纤维用LBL进行改性后可明星促进AD-MSCs的三维生长,SF/CS复合纳米纤维膜是可用于组织工程心肌补片的理想材料。  相似文献   
26.
神经退行性疾病是多基因、多因素综合作用结果的复杂性疾病,其机制非常复杂尚不完全明确,目前缺乏理想的治疗手段。针对此类复杂疾病,中医药以系统性、科学性、整体性为神经退行性疾病做出诊治,补阳还五汤出自清代医林改错,主治气虚血瘀相关症状,在临床上被广泛使用,现代药理研究发现,补阳还五汤有广泛的神经保护作用机制靶点,对神经退行性疾病有明显疗效。本文综述了神经退行性疾病的一些相关疾病,并就补阳还五汤对此类疾病中的作用机制及其相关强大神经保护作用展开综述,以期为神经退行性疾病新药研发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27.
随着高效抗逆转录疗法的运用与推广,HIV感染者的寿命得到延长。HIV是反转录病毒,其反转录酶在HIV复制时可进行DNA复制但无校正能力,导致出错率高,加之药物选择压力等因素,其耐药问题成为治疗失败的主要原因。阐明抗逆转录治疗耐药发生发展过程,对艾滋病控制与治疗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就HIV耐药产生途径与趋势、耐药相关影响因素以及降低耐药率策略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28.
张旖  李占军  张文龙 《中医学报》2020,35(6):1307-1311
目的:探讨疏血通脉汤联合傍针刺治疗中风后肩手综合征(shoulder-hand syndrome after stroke,SHSAS)的临床疗效,并观察其对患者上肢肢体痉挛程度、血液流变学以及上肢活动能力的影响。方法:110例痰瘀阻络型SHSAS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联合组,每组55例。两组患者均给予神经内科常规药物和肢体功能康复训练治疗。对照组联合傍针刺法治疗,联合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疏血通脉汤。两组患者均以4周为1个疗程,治疗1个疗程。记录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上肢肢体痉挛程度(Ashworth)、上肢活动能力(FMA)、肩手综合征量表(shoulder hand syndrome scale,SHSS)、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simulation scoring,VAS)、中医证候评分,高切全血黏度、低切全血黏度、血浆黏度和血小板聚集率等血液流变学指标,并比较治疗效果。结果:联合组有效率为96.36%,对照组有效率为83.64%,两组患者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联合组高切全血黏度、低切全血黏度、血浆黏度与血小板聚集率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Ashworth评分低于对照组、上肢FMA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SHSS评分和中医证候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疏血通脉汤联合傍针刺治疗SHSAS患者疗效显著,能有效改善患者血液流变学,缓解疼痛程度和上肢痉挛,提高上肢活动能力。  相似文献   
29.
患者男,74岁,主因尿频、尿急、排尿困难10余年,加重1个月,患者因脑梗死后遗症康复治疗于2018年8月1日就诊于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针灸科。查颅脑MR:未见新发梗死灶。患者10余年前发现尿频、尿急、尿不尽、夜尿多等症状,曾诊断“良性前列腺增生”,未经系统诊治。  相似文献   
30.
目的:探讨依托网络作为中医药护理培训教学模式的效果。方法:医院中医药护理培训2017年实施常规培训模式培训,为实施前。2018年实施基于网络化教学模式开展中医药护理培训,主要方法包括课程网络化教学条件的构建、加强培训管理、规范培训及考核方法,为实施后。评价实施前后护理人员的中医药护理知识知晓情况、中医药护理的态度及信念、成绩考核结果。结果:实施后护理人员中医药护理知识知晓评分高于实施前,中医药护理态度及信念评分高于实施前,成绩考核优良率高于实施前(P<0.05)。结论:基于网络化教学模式的中医药护理培训易于实践,能够有效提升护理人员中医护理服务知识掌握度和和技术水平,改善护理人员态度及信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