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547篇
  免费   876篇
  国内免费   481篇
耳鼻咽喉   116篇
儿科学   54篇
妇产科学   52篇
基础医学   619篇
口腔科学   54篇
临床医学   2811篇
内科学   1664篇
皮肤病学   50篇
神经病学   1058篇
特种医学   756篇
外国民族医学   47篇
外科学   1495篇
综合类   5696篇
预防医学   1759篇
眼科学   47篇
药学   2007篇
  12篇
中国医学   1135篇
肿瘤学   1472篇
  2024年   73篇
  2023年   310篇
  2022年   283篇
  2021年   352篇
  2020年   305篇
  2019年   286篇
  2018年   185篇
  2017年   296篇
  2016年   349篇
  2015年   484篇
  2014年   722篇
  2013年   855篇
  2012年   1079篇
  2011年   1245篇
  2010年   1158篇
  2009年   1076篇
  2008年   1310篇
  2007年   1112篇
  2006年   1084篇
  2005年   1094篇
  2004年   880篇
  2003年   837篇
  2002年   783篇
  2001年   743篇
  2000年   567篇
  1999年   488篇
  1998年   489篇
  1997年   514篇
  1996年   450篇
  1995年   379篇
  1994年   299篇
  1993年   213篇
  1992年   205篇
  1991年   140篇
  1990年   110篇
  1989年   88篇
  1988年   22篇
  1987年   9篇
  1986年   9篇
  1985年   11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13 毫秒
61.
结肠癌是临床上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发病年龄多在45岁左右,男女发病率基本相同。大量资料证实,结肠癌发病除与遗传、常食高脂、高蛋白、低纤维、油炸、煎烤食品以及大肠慢性炎症等因素相关外。还有一些人们鲜知的原因。  相似文献   
62.
目的:了解医院感染大肠埃希菌ESBLs的状况及其耐药性,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回顾调查分析2007.3—2008.12年期间从临床标本中分离到的大肠埃希菌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分离到的521株大肠埃希菌中,ESBLs(+)菌株272株,检出率是52.2%,ESBLs(+)菌株对亚胺培南耐药率最低,未见耐药株,其次是阿米卡星和头孢西丁,分别是1.29%和5.66%,其它如庆大霉素、环丙沙星和头孢唑啉等14种耐药率57.93—100.00%,ESBLs(-)菌株对亚胺培南和头孢他啶耐药率最低,未见耐药株,其次是头孢噻肟、头孢呋肟、阿米卡星和氨曲南等耐药率10%以下,其它抗生素耐药率最高只有64.33%.结论:医院感染大肠埃希菌产ESBLs菌株检出率高,ESBLs(+)菌株耐药性高,呈多重耐药性,应引起临床关注.  相似文献   
63.
近年来胃肠道恶性淋巴瘤的发病率有增高的趋势,其中以胃最多见,继为小肠、结肠。复习我院近10年来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18例小肠、大肠恶性淋巴瘤的临床诊断过程多较曲折困难。本文侧重分析该病的X线、CT和超声的影像学表现,旨在尽早提供该病的诊断线索,以缩短诊断周期,使患者得以及时治疗。  相似文献   
64.
生物芯片在垂体腺瘤分子机制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尽管医疗技术发展使垂体腺瘤的诊治水平有了明显提高,但也面临新的挑战。基础研究已显示垂体腺瘤是单克隆起源。但垂体腺瘤发生、发展的分子机制尚未明确。新近发展迅速的生物芯片技术,以其高效、高通量、高信息量等突出优点。为寻找与垂体腺瘤发生、发展以及生物学行为改变相关的分子物质提供了强有力的科研平台。本文就垂体腺瘤分子机制研究现状以及生物芯片在垂体腺瘤分子机制中的应用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65.
垂体位于颅腔底部蝶骨的蝶鞍内、悬垂于大脑半球之下,故又名脑下垂体。垂体与颅腔之间隔有一层硬脑膜,称为鞍膈,将垂体隔离在颅腔之外。鞍膈中央有一小孔,名为漏斗孔,其直径通常小于3mm,垂体柄由此通过,向上与下丘脑相连(图1)。  相似文献   
66.
伽玛刀治疗垂体腺瘤126例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评价伽玛刀治疗垂体腺瘤的疗效和并发症.方法 对2000年8月至2005年12月间伽玛刀治疗垂体腺瘤并有完整临床资料.病人年龄15~76岁,肿瘤最大径<10mm 68例、10~20mm 56例、>20mm 2例,伽玛刀治疗剂处方量为15~30Gy、50%~65%等剂量曲线.结果 随访1~6年,肿瘤消失75例,肿瘤缩小28例,肿瘤无变化15例,肿瘤继续增大8例.肿瘤生长控制率93.6%(118/126);激素水平恢复正常率63%(49/78),垂体功能低下发生率为15%,因肿瘤复发或激素水平未恢复再行肿瘤切除术5例.结论 伽玛刀治疗垂体腺瘤,能控制垂体腺瘤肿瘤生长,可恢复垂体内分泌功能异常改变.  相似文献   
67.
25例垂体ACTH腺瘤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分析和探讨垂体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腺瘤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从2004年1月至2006年3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25例垂体ACTH腺瘤患者的临床特点、治疗经过及预后。结果垂体ACTH腺瘤患者的临床症状和肿瘤的大小密切相关,微腺瘤(直径≤10 mm)患者以Cushing综合症征为主要临床表现,而大腺瘤(直径>10 mm)患者则以压迫症状为主。有无Cushing综合征的表现和腺瘤的直径呈负相关(P<0.05)。本组25例垂体ACTH腺瘤中21例具有侵袭性。垂体ACTH腺瘤患者主要以育后女性为主。该病首次经蝶手术后近期疗效显著。结论垂体ACTH大腺瘤以压迫症状为主,微腺瘤则以Cushing综合征表现为主。该肿瘤大多数具有侵袭性倾向,育后女性是高危人群。经蝶显微手术是垂体ACTH腺瘤的首选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68.
例1:患者,女,54岁,汉族。因“持续性高血压6年伴周身乏力”于2004年3月收入院。查体:血压160/110mmHg,脉搏76次/min。心电图示:ST—T改变,房性早搏。实验室检查:血钾2.85mmol/L,立位时血醛固酮955pmol/L(正常值90~730pmol/L),卧位时685pmol/L(正常值27~290pmol/L)。安体舒通试验阳性,B超示右侧肾上腺一直径约15mm中低回声实性占位,  相似文献   
69.
伴有胆管瘤栓形成的肝内胆管腺瘤一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患者女,46岁。因右上腹饱胀不适,发现右肝占位性病变2周入院。无发热、黄疸、腹痛。查体:胆囊区饱满,无明显压痛,其余未见阳性体征。CT示:右肝膈顶部可见不规则低密度影,右前叶胆管及右肝管内可见软组织影,与膈顶部占位相延续,部分肝内胆管扩张,增强后动脉期病灶中度均匀强化;胆囊明显增大,胆总管无扩张。MRCP示:T1WI见  相似文献   
7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