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492篇
  免费   3216篇
  国内免费   3714篇
耳鼻咽喉   255篇
儿科学   314篇
妇产科学   307篇
基础医学   4404篇
口腔科学   1508篇
临床医学   4353篇
内科学   3724篇
皮肤病学   289篇
神经病学   1141篇
特种医学   993篇
外国民族医学   43篇
外科学   3123篇
综合类   11422篇
预防医学   1172篇
眼科学   423篇
药学   3414篇
  33篇
中国医学   2468篇
肿瘤学   4036篇
  2024年   428篇
  2023年   1540篇
  2022年   1449篇
  2021年   1708篇
  2020年   1338篇
  2019年   1449篇
  2018年   792篇
  2017年   1216篇
  2016年   1258篇
  2015年   1344篇
  2014年   1729篇
  2013年   1776篇
  2012年   2277篇
  2011年   2711篇
  2010年   2309篇
  2009年   2247篇
  2008年   2969篇
  2007年   2390篇
  2006年   2047篇
  2005年   2136篇
  2004年   1725篇
  2003年   1152篇
  2002年   1022篇
  2001年   848篇
  2000年   636篇
  1999年   585篇
  1998年   514篇
  1997年   472篇
  1996年   376篇
  1995年   253篇
  1994年   211篇
  1993年   110篇
  1992年   100篇
  1991年   87篇
  1990年   68篇
  1989年   71篇
  1988年   25篇
  1987年   17篇
  1986年   16篇
  1985年   11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41.
胚胎干细胞(embryonic stem cell,ESC)是由早期胚胎内细胞团或原始生殖细胞经体外分离、抑制分化培养获得的多潜能细胞,具有发育分化的多潜能性和无限的自我更新能力,在一定条件下可定向诱导分化为某种类型细胞。ESC在体外培养扩增6个月以上仍能保持其多能性,可诱导分化为  相似文献   
142.
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peroxisomeproliferator-activatedreceptor,PPAR)属于核激素受体超家族,PPAR有3种亚型,即PPARα、PPARγ和PPARβ,其中PPARγ与肿瘤的关系最为密切,成为最近研究的热点。本文就PPARγ性质及其在肝癌中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43.
抗-Ⅰ为IgM抗体,以弱的冷凝集素存在于正常人的血清中。最近,我们发现1例恶性肿瘤患者产生高效价抗-Ⅰ,现将血型血清学检查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4.
骨纤维异常增殖症(fibrous dysplasia of bone)的病因尚未明确,可能与原始间叶组织发育异常有关。临床分三型:单骨型、多骨型和骨纤维异常增殖综合征,后者即Albright综合征,也称Mc Cun Al- bright综合征。本病一般发病于儿童期,以Albright综合征发病较早,平均发病年龄16岁,恶变几率约为0.5%。部分骨纤维异常增殖症患者直到青年期或成年期才发现病变。个别病例可以无临床症状,往往由于外伤发生病理性骨折才被发现。多骨型病变发现时间越早,其症状越明显。首先就诊症状包括病理性骨折,肢体弯曲,颜面不对称,局部肿胀、疼痛等。至青春期病变可自行停止进展。Albright综合征临床比较少见,主要表现为内分泌异常,皮肤有边缘不规则的咖啡色色素斑,骨赂多发性纤维异常增殖症。该患者内分泌异常还包括性早熟、甲状腺肿、甲状腺机能亢进、肢端肥大症、皮质醇增多和甲状旁腺增大,其中以性早熟最常见。  相似文献   
145.
王永军  王珩  杜芸 《临床荟萃》2006,21(13):942-943
肿瘤是多基因变化导致细胞周期紊乱,细胞失控性生长所致的一类疾病。食管癌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预后差,因此我们从细胞周期机制及调控研究其发生发展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本研究应用流式细胞术定量测定细胞周期素D1(CyclinD1),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及周期素依赖性蛋白激酶抑制因子P27蛋白在食管癌上的表达及其与食管癌的分化,淋巴结转移的关系。  相似文献   
146.
肺癌病人围化疗期的心理特点及护理对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肺癌是人类健康和生命危害最大的恶性肿瘤之一。在不同的阶段可能出现心理危机。特别是在接受化疗期间,心理活动更为复杂。我科在2004~2005年期间共收治72例肺癌化疗病人,对其围化疗期的心理特点进行了分析并制定了相应的护理对策,收到一定的成效。本组72例,男58例,女14例,年龄35~72岁,平均59·2岁。均确诊为肺癌。其中小细胞未分化癌20例,鳞状上皮癌40例,腺癌12例,均采用联合化疗(常用化疗药为阿霉素、表阿霉素、顺铂、环磷酰胺、长春瑞滨等)。常见的心理特点与护理方法。1对化疗信心不足化疗前病人对化疗方案和医疗技术缺乏信心,对化疗及…  相似文献   
147.
星形胶质细胞源性因子对神经干细胞分化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星形胶质细胞源性因子对神经干细胞分化的影响。方法分离和培养新生大鼠脑组织的神经干细胞;采用差速贴壁法和振荡法分离纯化星形胶质细胞,用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法,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标记星形胶质细胞,进行细胞的纯度鉴定;将星形胶质细胞和神经干细胞在互不接触的情况下进行共培养,免疫荧光法观察神经干细胞分化后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GFAP和酪氨酸羟化酶(TH)的表达。结果纯化的星形胶质细胞GFAP抗体标记阳性,细胞纯度达98%;星形胶质细胞与神经干细胞共培养时,神经干细胞贴壁分化加快,NSE阳性细胞及TH阳性细胞明显多于对照组(P<0·05)。结论星形胶质细胞源性因子可快速诱导神经干细胞向神经元细胞、包括多巴胺神经元细胞分化,提示星形胶质细胞支持神经元发生。  相似文献   
148.
目的:分析十二指肠溃疡(DU)患儿胃窦组织中胃泌素(GAS)、生长抑素(SS)、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凋亡Fas基因配体(Fas-L)的免疫组化表达,探讨它们在小儿DU发病机制中的意义。方法:收集我院44例DU患儿胃镜活检胃窦黏膜标本。设3组实验对象:A组,DU,HP+;B组,DU,HP-;C组,正常对照组,正常胃窦黏膜组织未见明显病变,HP-。应用免疫组化EnVision法,对每例组织分别进行GAS、SS、PCNA、Fas-L染色,数阳性细胞数,比较各组差异。结果:GAS、SS的表达A组、B组均高于C组,PCNA、Fas-L的表达A组高于C组,但统计学上比较差异无显著性。结论:GAS、SS表达增高在小儿DU发病机制中起一定作用;HP感染可能促进胃窦黏膜上皮细胞增殖和凋亡。  相似文献   
149.
目的 了解细胞增殖与凋亡在肾小球硬化和肾间质纤维化中的意义。方法 动态观察5/6肾切除大鼠模型第1~40周中不同时段肾脏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的表达和细胞凋亡(TUNEL)情况并计算增殖和凋亡指数、检测肾组织Bax、Bcl-2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 5/6肾切除大鼠残肾组织增殖和凋亡指数均升高;肾小球、肾小管的增殖和凋亡指数先升高后下降;肾间质的增殖和凋亡指数一直高居不下。Pax蛋白(促凋亡基因)在病变过程中呈波浪式变化,高峰分别在第4周和第40周。而Bcl-2(抑制凋亡因子)表达轻度增加。结论 增殖和凋亡的平衡紊乱在5/6肾切除大鼠的发病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肾小球、肾小管实质细胞的凋亡持续增加,肾间质的过度增殖最终导致肾小球硬化、肾小管萎缩和间质纤维化。  相似文献   
150.
目的探讨脑肿瘤干细胞(BTSCs)体外分化过程中的回逆现象,为研究其分化抑制机制奠定基础。方法利用CD133免疫磁珠筛选系统,从肿瘤组织中分离获得的CD133^+细胞(BTSCs)分成4组进行培养:(1)含10%胎牛血清(FCS);(2)10%FCS+丙戊酸钠注射液(VPA);(3)无FCS+生长因子;(4)无FCS+生长因子+VPA。取不同时间点上的细胞,相差显微镜观察其形态变化:流式细胞术检测与分化相关的标志物、细胞周期和DNA倍体变化;利用免疫激光共聚焦分析与分化相关标志物的共表达情况。结果无FCS条件下培养的BTSCs呈悬浮球状生长,高表达CD133和巢蛋白(nestin),不表达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和β-微管蛋白Ⅲ(β-TubulinⅢ)。G0/G1期细胞占大多数,G2/M期细胞接近0%,DNA都是异倍体,对VPA反应不敏感。含FCS培养的原本悬浮的细胞约4h开始贴壁。均呈圆形。此后逐渐向多形性分化,至7d时分化的细胞部分又返回至圆形。至10d-21d时,有的还能重新恢复球形,并呈悬浮生长。培养3d、7d、10d和21d时,CD133、nestin阳性细胞数先降后升,GFAP^+和β-TubulinⅢ^+细胞数始终处于较低水平。含FCS培养液中加入VPA。细胞形态上未见上述的回逆现象,CD133和nestin表达的先降后升现象消失,GFAP和β-TubulinⅢ在第7天以后表达明显升高,但极大部分细胞共表达nestin。而神经干细胞(NSCs)在含FCS培养至10d时,即以GFAP和β-TubulinⅢ表达为主,未见CD133^+细胞。此外,含血清培养时BTSCs仍以异倍体为主。含少量的G2/M期细胞,加VPA诱导后细胞周期和DNA倍体变化不明显。结论BTSCs在含血清条件下培养出现的多向分化表型不稳定,时有去分化所导致的回逆。加入诱导分化剂VPA培养,虽然能阻止回逆现象出现,并有代表星形胶质细胞和神经元标志物表达上升.但因其共表达nestin而仍属于未完全分化细胞,表明BTSCs分化始终处于受抑状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