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1篇
  免费   20篇
  国内免费   6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8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34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44篇
中国医学   8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5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4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71.
[目的]观察垂盆草干预三硝基苯磺酸(TNBS)诱导的结肠炎模型大鼠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白细胞介素2(IL-2)、IL-10的改变,探讨垂盆草是否对结肠炎具有保护作用及其可能作用机制。[方法]30只SD大鼠随机分为3组;模型组及干预组经肛灌入TNBS/乙醇,对照组灌入0.85%氯化钠。造模后干预组给予垂盆草灌胃,对照组及模型组给予0.85%氯化钠,检测炎症活动指数(DAI)、大体形态损伤指数(CMDI)、组织学损伤指数(TDI)的改变,免疫组化检测结肠TGF-β1的表达,ElISA法检测血清IL-2、IL-10。[结果]干预组结肠TGF-β1表达平均光密度(0.21±0.02)较模型组(0.19±0.01)升高;干预组血清IL-10浓度(34.00±6.56)pg/ml较模型组(27.61±4.28)pg/ml升高;干预组血清IL-2浓度(66.70±3.51)pg/ml较模型组(66.70±3.51)pg/ml降低(均P<0.05)。干预组大鼠的DAI、CMDI及TDI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垂盆草对TN-BS诱导的实验性结肠炎具有保护作用,可能通过调控T细胞分泌TGF-β1、IL-2、IL-10等细胞因子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72.
林远灿  骆海莺  陈红淑 《中国药师》2015,(12):2021-2024
摘 要 目的: 观察垂盆草总黄酮(SSTF)对CCL4诱导肝纤维化大鼠肝组织TGF-β1和Smad7蛋白及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 6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SSTF低剂量组(100 mg·kg-1)、SSTF中剂量组(200 mg·kg-1)、SSTF高剂量组(400 mg·kg-1)和秋水仙碱阳性药对照组,共6组,每组10只。CCL4皮下注射诱导大鼠肝纤维化模型,同时SSTF灌胃干预,7周后处死大鼠。采用Masson染色法检测大鼠肝脏组织病理学改变,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肝脏组织TGF-β1和Smad7蛋白表达,实时定量RT-PCR检测肝脏组织TGF-β1和Smad7mRNA表达。结果: 与模型组比较,SSTF各剂量均能显著降低CCL4诱导的肝纤维化程度(P<0.05);中高剂量可以显著减少肝组织中TGF-β1蛋白和mRNA表达(P<0.05),并且明显增加Smad7蛋白和mRNA表达(P<0.05)。结论:SSTF可有效地逆转实验性大鼠肝纤维化,其机制可能与下调肝组织中TGF-β1蛋白和mRNA表达,及增加Smad7蛋白和mRNA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73.
通过阅读大量的垂盆草相关研究文献,本文对其化学成分、药理作用、临床应用3个方面进行概述,为垂盆草的开发和利用提供有效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4.
目的:研究垂盆草总黄酮(SSTF)对实验性大鼠肝纤维化的防治作用。方法: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100、200和400 mg·kg-1SSTF组、秋水仙碱阳性药对照组,采用四氯化碳诱导大鼠肝纤维化模型,造模后,分别给予给药组相应的受试药物,给予正常对常组和模型组生理盐水。观察SSTF对肝纤维化大鼠血清中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透明质酸(HA)、层黏蛋白(LN)水平,肝脏病理组织学及肝组织中胶原增生程度的影响。结果:SSTF 100、200和400 mg·kg-1组及秋水仙碱组肝纤维化大鼠血清ALT、AST及HA、LN的含量能明显降低,肝组织炎症活动度及肝纤维化程度改善。结论:SSTF有明显的抗肝细胞损伤、促进肝功能恢复的作用,对大鼠实验性肝纤维化具有较好的防治作用。  相似文献   
75.
目的:分析HPLC法测定四草通脉胶囊中槲皮素含量的不确定度。方法:通过分析测量过程,确定不确定度来源,利用HPLC法测定四草通脉胶囊中槲皮素的含量,通过统计学方法,量化不确定度分量;最终确定测量结果的扩展不确定度和置信水平。结果:槲皮素扩展不确定度为0.19μg·g^-1;四草通脉中槲皮素含量测定结果为(353.65±0.19)μg·g^-1。结论:测量不确定度可用于四草通脉胶囊中槲皮素的标准限量的制定;测量不确定度的评定方法的确立对于中药质量标准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6.
文屏  黄晓炜  叶奕芬 《中国药师》2014,(9):1454-1456
目的:建立垂盆草片的质量标准。方法:采用薄层色谱法,对垂盆草进行定性鉴别;采用HPLC法对槲皮素、山柰素及异鼠李素进行含量测定。结果:该薄层色谱法专属性强;槲皮素、山柰素及异鼠李素的线性范围分别为4.94~98.82μg·ml-1、4.94~98.82μg·ml-1、1.07~21.36μg·ml-1,r值均为0.999 9,平均回收率分别为103.1%、100.6%、100.1%(RSD分别为2.2%、2.0%、2.0%,n=6)。结论:该方法专属性强、准确、重复性好,可用作垂盆草片的质量控制方法。  相似文献   
77.
目的复制四氯化碳(CCl4)、D-氨基半乳糖胺联合内毒素(D-Gal N/LPS)、D-氨基半乳糖胺联合肿瘤坏死因子-α(D-Gal N/TNF-α)及刀豆蛋白A(Con A)诱导小鼠急性肝损伤模型,筛选针对垂盆草(Sedum Sarmentosum,SS)水煎液有效的急性肝损伤小鼠模型。方法采用152只雄性6~8周龄C57BL/6小鼠,其中80只小鼠随机分为CCl4+H2O组、CCl4+SS组、D-Gal N/LPS+H2O组、D-Gal N/LPS+SS组、D-Gal N/TNF-α+H2O组、D-Gal N/TNF-α+SS组、Con A+H2O组及Con A+SS组共8组,每组10只,观察各组生存率。其余72只小鼠随机分为Normal组、CCl4+H2O肝功能组、CCl4+SS肝功能组、D-Gal N/LPS+H2O肝功能组、D-Gal N/LPS+SS肝功能组、D-Gal N/TNF-α+H2O肝功能组、D-Gal N/TNF-α+SS肝功能组、Con A+H2O肝功能组及Con A+SS肝功能组共9组,每组8只,检测血浆ALT、AST和乳酸脱氢酶(LDH)水平。结果垂盆草水煎液将CCl4小鼠急性肝损伤模型的生存率由55%提高到90%(P=0.0128)。造模24小时后,CCl4+SS组ALT为(5500.00±426.20)U/L,AST为(4383.00±358.00)U/L,LDH为(6764.00±691.30)U/L,分别低于CCl4+H2O组ALT[(10521.00±1374.00)U/L]、AST[(7328.00±947.80)U/L]、LDH[(13589.00±1542.00)U/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垂盆草水煎液对CCl4诱导小鼠急性肝损伤模型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78.
79.
垂盆草的化学成分研究(Ⅰ)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目的 从景天科垂盆草SedumsarmentosumBunge .全草中分离鉴定化合物 ,寻找有效成分。方法 通过硅胶等色谱手段分离化合物 ,借助UV、IR、MS和NMR等手段测定 ,解析其光谱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 从垂盆草的 95 %乙醇提取液的乙酸乙酯部分得到 7个化合物 ,分别鉴定为小麦黄素 - 7-O - β -D -葡萄糖苷 (tricin - 7-O - β -D -glucosideⅠ )、木犀草素 (LuteolinⅡ )、异鼠李素 (IsorhamnetinⅢ )、异甘草素 (IsoliquiritigeninⅣ )、槲皮素 (quercetinⅤ )、双十八烷基硫醚 (dioctade cylsulfideⅥ )、棕榈酸 (palmicacidⅦ )。结论 其中化合物Ⅵ、Ⅶ首次从该植物中得到。化合物Ⅰ有明显保肝作用。  相似文献   
80.
垂盆草降谷丙转氨酶的机理探讨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垂盆草是通过保护肝细胞来降ALT,还是仅仅是ALT 活性抑制剂?以鸭乙型肝炎自然感染模型作为实验对象,采用垂盆草有效片段提取物,观察了垂盆草对鸭肝脏病理的影响、对肝细胞脂肪变性的影响及降ALT 的作用特点。认为垂盆草不是单纯的ALT 活性抑制剂,对DHBV 无抑制作用,对肝细胞脂肪变性无治疗效果,对肝细胞无直接的保护作用。垂盆苹使血清ALT 下降,是通过抑制炎性渗出、减少肝细胞损伤来实现的,证实了垂盆草“清热、解毒、消肿”的功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