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286篇
  免费   518篇
  国内免费   360篇
耳鼻咽喉   13篇
儿科学   29篇
妇产科学   4篇
基础医学   327篇
口腔科学   32篇
临床医学   1617篇
内科学   878篇
皮肤病学   22篇
神经病学   505篇
特种医学   222篇
外国民族医学   4篇
外科学   975篇
综合类   3289篇
预防医学   482篇
眼科学   20篇
药学   1522篇
  21篇
中国医学   3137篇
肿瘤学   65篇
  2024年   89篇
  2023年   302篇
  2022年   257篇
  2021年   282篇
  2020年   268篇
  2019年   337篇
  2018年   163篇
  2017年   325篇
  2016年   320篇
  2015年   381篇
  2014年   687篇
  2013年   720篇
  2012年   809篇
  2011年   878篇
  2010年   762篇
  2009年   711篇
  2008年   678篇
  2007年   707篇
  2006年   618篇
  2005年   627篇
  2004年   545篇
  2003年   518篇
  2002年   421篇
  2001年   369篇
  2000年   324篇
  1999年   220篇
  1998年   172篇
  1997年   155篇
  1996年   123篇
  1995年   105篇
  1994年   71篇
  1993年   48篇
  1992年   54篇
  1991年   34篇
  1990年   39篇
  1989年   17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14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61.
前列地尔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58例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观察静脉注射前列地尔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的疗效。方法:选择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58例给予前列地尔(10—20滋g,加入0.9%生理盐水20ml缓慢静脉注射,疗程2—4周)治疗。结果:四肢麻木、肢体自发痛、感觉减退、怕冷、怕热、双足蚁行感、脚踏海绵感与溃疡均明显改善,改善率分别是91.8%,94.4%,87.5%,91.3%,75%,88.9%,63.6%和90%。患者在治疗前MCV和SCV均有降低,经过治疗后,MCV和SCV有一定改善(P<0.05)。治疗前发现有下肢动脉内膜增厚、粗糙不光滑、斑块形成、血栓、管腔不规则狭窄甚至闭塞。治疗后发现,血管内径与血流量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结论:前列地尔可有效缓解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症状、改善周围神经传导速度、增加下肢血管内径和血流量,对DPN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62.
张功林  章鸣 《中国骨伤》2006,19(7):447-448
在诊断上肢神经根受累和周围神经卡压时,必须与胸腔出口综合征(thoracic outlet syndrome,TOS)进行鉴别诊断。有时患者最初诊断为TOS,最后证实却为神经根病变或周围神经病变。为了提高对本病的认识,降低误诊与漏诊率,本文就TOS的病因、诊断与治疗进行综述。1病因与解剖基础颈部  相似文献   
63.
目前周围神经的组织工程研究热点之一就是研制具有生物活性的神经导管,主要方法是神经导管与雪旺细胞或者神经营养因子相结合来促进周围神经的再生。就复合神经营养因子的神经导管的相关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64.
甲状腺激素(thyroid hormone,TH)的主要作用是促进机体物质与能量代谢、生长和发育,范围十分广泛机制复杂,对中枢神经发育起着关键作用。周围神经的发育和再生,因同样属于神经系统,也起着重要的作用,目前这方面的报道不多,现对此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65.
周围神经损伤,是肢体常见的损伤,神经损伤后对肢体功能影响很大。目前对陈旧性周围神经损伤的治疗是周围神经外科中的一大难题,尤其是长段神经损伤,其治疗方法目前仍以神经松解或神经的移位或转移为主,也有非神经组织为材料的移植,但神经修复效果临床上仍不能令人满意。自1990年10月至1996年3月我科设计应用血管束加入长神经松解或移植修复周围神经缺损,临床应用30例,均取得满意疗效。现将临床观察及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66.
沙利度胺,又名反应停,于1954年由前西德学者合成并上市的。沙利度胺相关的神经病是在进入欧洲市场一年后被首次报道的,但并未引起足够的重视。现在,周围神经病变作为长期应用沙利度胺治疗的主要副作用已经显示出来。沙利度胺神经毒性成了限制沙利度胺使用的最重要的副作用,尤其是那些需要长期使用沙利度胺治疗的疾病。我们介绍的是一位浆细胞白血病的病人,经多次强烈的联合化疗未获缓解,然而,在应用沙利度胺后获得了完全缓解。但在应用9个月后出现了感觉异常。病例报告患者,男性,44岁。1999年7月2日因反复发热伴乏力5个月入院。查体:轻度贫…  相似文献   
67.
目的 建立外消旋聚乳酸复合神经生长因子(poly-D,L-lactic acid/nerve growth factor,PDLLA/NGF)可吸收性缓释导管桥接修复大鼠坐骨神经缺损的动物模型,观察复合导管对大鼠坐骨神经缺损再生的促进作用。方法利用溶剂挥发法制备PDLLA单纯导管和PDLLA/NGF缓释导管,每根缓释导管含NGF450U。SD大鼠40只随机分成4组,每组10只,切除中段坐骨神经10mm之后分别行自体神经移植(A组)、单纯导管桥接(B组)、单纯导管加一次性给药(C组)、PDLLA/NGF缓释导管桥接(D组)修复坐骨神经,除A组外,均保留10mm缺损。术后3个月观察神经再生情况,比较各组光镜、电镜及图像分析等指标。结果术后3个月导管与周围组织粘连松,并开始降解,但外形仍保持完整。再生神经均顺利通过导管腔,组织学观察A组和D组内神经纤维数目多,大小均匀,成熟良好;B组和C组纤维结缔组织多,神经纤维细小,髓鞘薄。图像分析显示除神经纤维计数D组高于A组外,A组和D组在纤维直径、轴突直径和髓鞘厚度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并明显优于B组和C组(P〈0.05)。结论 PDLLA/NGF缓释导管能够有效促进大鼠坐骨神经缺损再生,组织学观察指标接近自体神经移植。  相似文献   
68.
69.
目的 探讨显微外科治疗颅脑外伤后肢体痉挛状态的疗效.方法 回顾分析2006年7月至2008年7月实施的21例显微外科治疗颅脑外伤后肢体痉挛状态,根据不同病例采用相应的选择性周围神经部分切断术,包括:胫神经、肌皮神经、正中神经、尺神经和腰骶段脊神经后根,共计50个肢体.结果 术后随访2~24个月,全部患者术后立即感相应肢体痉挛状态缓解,随访期间缓解率为98%(49/50).随访期间运动功能改善率为86%(18/21),生活质量提高率为95%(20/21).术后发生肢体麻木、疼痛等感觉异常26个(52%),肌力下降18个(36%),随访期间均见好转.术后痉挛状态复发1个(2%).结论 选择性周围神经部分切断术是治疗颅脑外伤后肢体痉挛状态安全有效的方法.选择适应证及手术时机和术后坚持康复训练是保证疗效的关键.  相似文献   
70.
随着糖尿病发病率的逐年增加,由此导致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亦增加。为评价弥可保和复方丹参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疗效,我院自1999年3月~2001年5月,用弥可保和复方丹参治疗本病患者32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资料与方法一、一般资料:所选病例均来自本院门诊和住院病人,符合1999年WHO糖尿病诊断标准。均为2型糖尿病,其中男性24例,女性8例,年龄30~71岁,平均年龄50.5岁,病程6个月~6年,平均3.2年。排除酒精中毒、药物中毒所致的周围神经病变。综合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