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68篇
  免费   37篇
  国内免费   19篇
耳鼻咽喉   3篇
儿科学   34篇
妇产科学   5篇
基础医学   11篇
口腔科学   2篇
临床医学   122篇
内科学   102篇
皮肤病学   3篇
神经病学   103篇
特种医学   61篇
外国民族医学   2篇
外科学   33篇
综合类   303篇
预防医学   51篇
眼科学   8篇
药学   135篇
  2篇
中国医学   40篇
肿瘤学   4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9篇
  2022年   17篇
  2021年   16篇
  2020年   31篇
  2019年   31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22篇
  2016年   31篇
  2015年   32篇
  2014年   55篇
  2013年   47篇
  2012年   72篇
  2011年   73篇
  2010年   70篇
  2009年   77篇
  2008年   72篇
  2007年   52篇
  2006年   47篇
  2005年   80篇
  2004年   24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20篇
  2000年   16篇
  1999年   15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3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正>患者,男,41岁,因“间断胸闷、气短7年,加重5天”于2015年9月27日入院。患者7年前于受凉后出现胸闷、气短、咳嗽、咳少量白色粘痰,当地医院诊断为“支气管炎”,予以抗感染、止咳等治疗后好转。此后上述症状间断出现,多次于当地医院治疗后可好转。5天前患者出现咳嗽、咳痰、胸闷、气短,乏力,症状逐渐加重伴夜间不能平卧。于当地医院查血脑钠肽(BNP)13 326 pg/ml; 血生化:肌酸激酶540 U/L,乳酸脱氢酶401 U/L,  相似文献   
992.
谢敏  冯仕品  罗苇  王莉  刘喜  刘君  郭丽敏  李佳 《四川医学》2020,41(3):234-238
目的分析肾病综合征患儿合并可逆性后部脑病综合征(PRES)的临床及影像学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5例肾病综合征患儿合并PRES的临床资料,包括病因、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治疗经过及预后。结果 5例肾病综合征合并PRES患儿,女1例,男4例,均行肾活检术,病理类型分别为新月体肾炎1例、IgA肾病1例、ANCA相关性肾炎1例、局灶节段肾小球硬化性肾炎2例。4例应用过细胞毒性药物。临床表现:血压增高5例,剧烈头痛5例,意识障碍2例,视力障碍3例,惊厥持续状态2例,行为异常1例。头颅MRI结果 5例均提示顶枕叶皮质及皮质下层受累,其中3例同时伴有额叶受累,1例累及壳核。MRI表现3例为T1WI(长T1加权像)稍低信号,T2WI(长T2加权像)稍高信号,FLAIR(液体衰减反转恢复)高信号、DWI(弥散加权成像)稍高信号。2例为T1WI(长T1加权像)低信号,T2WI(长T2加权像)高信号,FLAIR(液体衰减反转恢复)高信号。经积极治疗原发病、降血压、止惊、降颅压等对症治疗。5例患儿均复查MRI,2例病灶完全消失,2例病灶明显减少,1例患儿其左侧侧脑室前角旁及右侧顶叶局部白质内仍有病灶。4例患儿临床表现及体征恢复正常,1例患儿持续抗癫痫治疗。结论 PRES治疗的关键在于早期诊断、控制血压、治疗原发病及对症治疗。提高对PRES的认识,通过详细的病史、体格检查和颅脑影像学的综合分析早期治疗,可将神经系统损伤降至最低。  相似文献   
993.
994.
目的:观察分析临床症状及影像学检查结果在高血压合并可逆性后部脑病综合征中的主要表现。方法:以2017年3月至2019年6月间于我院进行高血压合并可逆性后部脑病综合征治疗的25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其临床及影像学表现。结果:根据分析,急性起病及亚急性起病患者分别为20例及5例;16例首发症状为头痛,剩下分别为癫痫及头晕各4例,1例为视物不清;对其实施MRI检查,可发现后循环供血区病变较为常见,有相等或较低信号出现于病灶T1WI及弥散加权成像中,高信号则出现于病灶液体衰减反转恢复序列、T2WI及弥散系数中;对其实施磁共振检查,无异常的9例患者为妊娠高血压的患者,临床症状趋于正常时间为治疗1至2周后,9例颅内血管狭窄及4例动脉粥样硬化患者全部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共16例),其中症状好转时间在治疗后2至4周的患者为12例,另外3例患者合并新发脑梗死(视物模糊2例,肢体偏瘫遗留1例)。结论:根据导致可逆性后部脑病综合征的高血压种类不同,患者可表现出不同的影像学结果及临床症状,并且具有不同的转归情况,所以应首先判断患者高血压类型,再对其予以诊断及治疗。  相似文献   
995.
心动过速性心肌病是一种可逆的扩张型心肌病,室性或室上性心动过速均可诱发,相关心动过速被终止后,患者心功能多可恢复正常。近几年随着导管消融技术的发展,大部分快速性心律失常可以得到根治,因此,明确诊断心动过速性心肌病更加重要。现虽然有很多文献报道心动过速性心肌病,我们对此病的认识仍很肤浅,仍有很多问题有待解决。本文就心动过速性心肌病相关研究已取得的进展及仍需解决的问题进行概述。  相似文献   
996.
目的 探讨猪在人工诱发心室颤动复苏后心脏功能的变化情况.方法 采用置右心室电极诱导太湖猪发生室颤,然后行经胸体外电除颤,并通过超声心动图评价复苏成功后不同时间段太湖猪心功能状况.结果 二个实验组猪在复苏成功后心功能均降低,室颤6min组心功能降低与同组基础状态和室颤 2min 组均有显著性差异.至 72h 时恢复至与基础状态无差异.结论 随着室颤时间的延长,复苏成功后出现的心功能障碍越重.这种心功能障碍可能是一种伴左心室扩张的可逆性心功能不全.  相似文献   
997.
目的:观察大黄总蒽醌对雌性大鼠下丘脑和垂体功能及结构的影响及其可逆性。方法:SD雌性大鼠40只,随机取10只作为正常组,其余30只灌胃大黄总蒽醌73 mg·kg-1,连续60 d。于末次给药后24 h,停药30,60 d分别处死1/3动物。酶联免疫(ELISA)法检测大鼠血清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nRH),黄体生成素(LH),卵泡刺激素(FSH)水平;记录性周期;取垂体称重,计算脏器指数;HE染色观察下丘脑、垂体形态学变化。结果:给药60 d和停药30 d LH,FSH水平高于正常组,GnRH水平低于正常组(P0.05)。停药60 d LH,FSH水平低于给药60 d,GnRH水平高于给药60 d(P0.05)。给药30,60 d大鼠性周期紊乱率、动情间期天数高于正常组(P0.05);给药60 d大鼠性周期紊乱率、动情间期天数高于给药30 d(P0.05)。停药30 d性周期紊乱率高于正常组(P0.05)。垂体指数:给药60 d高于正常组(P0.05);停药30,60 d低于给药60 d(P0.05)。组织形态学检测,给药60 d,下丘脑神经元减少,有红色神经元、鬼影细胞、染色质边集;垂体细胞减少,排列不规整,血窦扩张,嗜酸性细胞适应性增生。停药30 d,下丘脑神经元增加,鬼影细胞、染色质边极减少;垂体细胞增加,血窦扩张减轻,嗜酸性细胞增生减少。停药60 d,下丘脑和垂体的上述病理改变进一步恢复。结论:灌胃60 d大黄总蒽醌对雌性大鼠性激素水平、性周期和下丘脑、垂体组织结构均有毒性,但这种损害是可逆的,停药60 d基本恢复。  相似文献   
998.
近几年来,对肝纤维化发生、发展机制的研究有着不少令人鼓舞的新进展,包括对肝内不同部位纤维生成细胞的特点、特异性肝纤维化调节机制、对肝纤维化自然史和可逆性的全面评价等方面,也为诊断和治疗肝纤维化开拓了新思路和新方法,其中一些问题更是众多肝病学者关注的热点.尽管肝活组织检查仍是诊断的金标准,但由于肝活检的有创性和潜在风险性,多数患者不愿意接受,因此当前运用非侵入性的检查对肝纤维化状态进行评估是十分必要和迫切的.本文查阅了近几年有关肝纤维化研究的文献资料,现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999.
134例哮喘患者,以舒喘灵定量吸入进行气道阻塞可逆性试验。结果表明:气道阻塞可逆程度及其阳性检出率与患者的基础FEV1呈显著负相关。提示评价药物疗效时应严格选择基础气道阻塞程度相近的对照组与之对比。虽然小气道功能指标的阻塞可逆幅度较大,但其变异大,特异性差。以FEV1的改善率为最佳考核指标。本试验尚有助于鉴别形成哮喘气道阻塞的两大成因,并用以指导治疗。  相似文献   
1000.
目的 探讨产后子痫并可逆性后部白质脑病综合征的MR影像.表现特点.方法 对16例经过临床和颅脑MR扫描确诊的产后子痫并可逆性后部白质脑病综合征进行回顾性分析.16例均行常规MR平扫(T1Flair、T2WI、TF2Lair及DWI),8例同时进行了MRV扫描,9例治疗后进行二次MR平扫复查.结果 MR显示:病灶位于双侧性顶、枕叶12例、单侧顶枕叶1例、额叶2例、基底节区5例,DWI多数病例表现为等或相对低信号,MRV均提示无血栓形成.9例二次MR平扫复查示明显吸收好转或基本吸收.结论 产后子痫并可逆性后部白质脑病综合征好发于顶枕叶,少数见于额叶,基底节区,T2 WI和T2Flair较为敏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