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4064篇
  免费   20110篇
  国内免费   21197篇
耳鼻咽喉   2695篇
儿科学   3566篇
妇产科学   2920篇
基础医学   30246篇
口腔科学   6369篇
临床医学   35684篇
内科学   30849篇
皮肤病学   4744篇
神经病学   6822篇
特种医学   8023篇
外国民族医学   395篇
外科学   18078篇
综合类   86760篇
预防医学   14107篇
眼科学   4157篇
药学   30796篇
  360篇
中国医学   19249篇
肿瘤学   29551篇
  2024年   2293篇
  2023年   7755篇
  2022年   7100篇
  2021年   8164篇
  2020年   7265篇
  2019年   7970篇
  2018年   4581篇
  2017年   6983篇
  2016年   8036篇
  2015年   8858篇
  2014年   12650篇
  2013年   13058篇
  2012年   17782篇
  2011年   19797篇
  2010年   18236篇
  2009年   18879篇
  2008年   21452篇
  2007年   19318篇
  2006年   17914篇
  2005年   18449篇
  2004年   15177篇
  2003年   12957篇
  2002年   10377篇
  2001年   9290篇
  2000年   7472篇
  1999年   6014篇
  1998年   4842篇
  1997年   4186篇
  1996年   3632篇
  1995年   3137篇
  1994年   2721篇
  1993年   1826篇
  1992年   1745篇
  1991年   1544篇
  1990年   1290篇
  1989年   1331篇
  1988年   417篇
  1987年   288篇
  1986年   266篇
  1985年   177篇
  1984年   68篇
  1983年   16篇
  1982年   18篇
  1981年   16篇
  1980年   8篇
  1979年   5篇
  1977年   2篇
  1976年   5篇
  1958年   3篇
  195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991.
纹状体属于端脑基底核内的一个神经核团,在维持正常的肌肉紧张度方面起重要作用,胶质细胞参与纹状体生理及病理过程,S-100是酸性钙结合蛋白,主要在中枢神经系统中的胶质细胞内表达,S-100具有神经保护功能,它可以提高神经元的存活率,促进胶质细胞伸出神经突起。OX-42在中枢神经系统中的小胶质细胞中特异表达,可以将OX-42阳性细胞按形态分为静止形小胶质细胞、  相似文献   
992.
原发性肝癌患者肝切除术前、后免疫细胞表型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研究原发性肝癌(PrimaryLiverCarcinoma,PLC)患者肝切除术前、后免疫细胞表型的变化。方法采用直接免疫荧光标记,流量血细胞计数法(FlowCytometry,FCM)检测方法,动态观察120例PLC患者肝切除术前后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NK细胞和HLA鄄DR含量变化。结果肝切除术前肝功能Child鄄PughB级、OGTTL型和术前施行肝动脉栓塞化疗患者外周血CD8+T细胞含量明显低于正常人组,CD4+/CD8+比值则较高(P<0郾05)。全部肝癌患者肝切除术前、后CD3+CD4+T细胞和NK细胞(CD3-CD16+CD56+)含量无明显差异。术后第1天、第3天、第7天和第2周外周血淋巴细胞CD3+CD8+含量明显低于肝切除术前和术后第3周(P<0.01);而CD4+/CD8+比值则显著高于肝切除术前和术后第3周(P<0郾01)。结论PLC合并肝硬变肝储备功能不足、术前肝动脉栓塞化疗和肝切除术可导致机体细胞免疫功能低下,PLC患者肝切除术前行肝动脉栓塞化疗的价值有待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993.
PC12细胞化学缺氧复氧损伤与缺氧诱导因子1表达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研究缺氧诱导因子1(HIF1)在PC12细胞化学缺氧复氧损伤中的作用。方法 在培养液中加入和去除氯化钴模拟化学缺氧和复氧,以乳酸脱氢酶(LDH)漏出和细胞超微结构改变作为细胞损伤指标,观察化学缺氧和复氧后不同时间细胞损伤和HIF1 α蛋白变化。结果 在氯化钴模拟化学缺氧实验中,LDH漏出明显增加,8h达高峰,随后逐渐下降,电镜结果与LDH改变相一致,HIF1 α蛋白表达在化学缺氧后2,4,8和12h均明显增加,8h达高峰,提示化学缺氧8h后细胞损伤逐渐减轻可能与HIF1 α蛋白水平升高有关。在模拟复氧实验中,LDH和细胞形态学改变都显示化学复氧8h细胞损伤最为严重,而HIF1 α蛋白表达在化学复氧4和8h均明显下降,提示细胞化学复氧损伤可能与HIF1 α蛋白水平下降有关。结论 HIF1对神经细胞化学缺氧复氧损伤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994.
995.
中央型小细胞肺癌的CT诊断及鉴别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中央型小细胞肺癌(Small Cell Lung Cancer,SCLC)的CT表现特点,并找出与非小细胞肺癌(NSCLC)、肺结核、结节病、纵隔淋巴瘤的鉴别诊断要点。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57例中央型SCLC、60例NSCLC,5例肺结核,2例结节病,3例纵隔淋巴病的胸部平片及CT资料,全部病例均行胸部平片和CT平扫、增强检查。结果:57例中央型SCLC,CT主要表现为沿支气管长轴生长的肺内肿块,肺门与纵隔广泛淋巴结肿大,而肺不张相对少见。NSCLC60例主要表现为肺门肿块,支气管阻塞性改变相对多见。5例肺结核表现为肺内结节和肺门、纵隔淋巴结肿大,伴有同侧和/或对侧肺内结核病灶。2例结节病,表现为双侧肺门对称性淋巴结肿大。3例纵隔淋巴病表现为中前纵隔的弥漫性软组织肿块。结论:沿支气管长轴生长的肺内肿块、肺门及纵隔淋巴结肿大。支气管阻塞改变少见,随访1~2个月,肿块体积增大1倍以上,是中央型SCLC的CT诊断要点,据此特征诊断正确率达80%。结合临床与其他检查方法可与NSCLC、肺结核、结节病、纵隔淋巴瘤鉴别。  相似文献   
996.
[目的 ]探讨细针穿刺乳腺肿瘤组织的端粒酶活性检测在乳腺癌诊断中的意义 .[方法 ]用聚合酶链反应 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检测 79例术前乳腺肿瘤细针穿刺活检标本和大体标本的端粒酶活性 ,并与病理诊断进行比较 .[结果 ]乳腺癌 6 5例中穿刺组织端粒酶呈阳性的为 5 7例 ,阳性率为 88% ;大体组织端粒酶呈阳性的为 5 4例 ,阳性率为 83% .淋巴结转移者端粒酶活性高于无淋巴结转移者 .乳腺良性疾病 14例中端粒酶呈阳性的为 2例 ,阳性率为 14 % .[结论 ]术前乳腺肿瘤穿刺组织的端粒酶活性检测有利于乳腺肿瘤的早期诊断及鉴别诊断 .  相似文献   
997.
目的 :了解非发酵菌医院内获得性支气管肺炎的细菌学特点 ,总结治疗经验。方法 :对 5 9例非发酵菌医院支气管肺炎患者的病原菌构成、药敏资料及预后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非发酵菌肺炎多发生于老年、有严重基础病变及有创检查、治疗的患者。细菌培养共分离出 3种 6 4株非发酵菌 ,其中铜绿假单孢菌 3 1株 ,鲍曼不动杆菌 2 2株 ,嗜麦芽寡食单孢菌 1 1株 ,多存在混合感染。药敏试验显示 :铜绿假单孢菌对泰能、舒普深、多粘菌素 E、阿米卡星、环丙沙星敏感 ;鲍曼不动杆菌对泰能、舒普深、阿米卡星及环丙沙星敏感 ,而对大多数头孢三代耐药 ;嗜麦芽寡食单孢菌对大多数抗生素普遍耐药 ,仅对磺胺、舒普深、环丙沙星中度敏感。结论 :非发酵菌院内肺炎耐药率高 ,治疗困难 ,预后较差。  相似文献   
998.
目的 探讨以顺铂为主的化疗方案加放疗对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方法 86例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各43例,放疗方案以CAP、EP、MVP或MOP,每人至少化疗两个周期,化疗后10~14天放射治疗,放疗采用^60Co外照射。结果 治疗组有效率83.7%,中位生存期14.5个月,对照组有效率67.4%,中位生存期10个月,两组不良反应为骨髓抑制、胃肠道反应。结论 以顺铂为主的化疗方案加放疗治疗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较高,可提高肿瘤的局部控制率和延长生存期。  相似文献   
999.
目的:明确氟对人牙乳头细胞合成 I型胶原的影响。 方法:对人牙乳头细胞进行体外培养 ,分别给予0 .0、0 .2× 10 - 6、1.0× 10 - 6、5 .0× 10 - 6、2 5 .0× 10 - 6 g/ L 氟处理 ,采用免疫细胞化学方法染色 ,图象分析氟对细胞合成 I型胶原的影响。 结果:I型胶原在对照组和 4种氟浓度处理组细胞表达均为阳性。图象分析结果表明 ,4种氟浓度对体外培养的人牙乳头细胞合成 I型胶原量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 .0 5 )。结论:过量氟对牙本质基质 型胶原的影响可能不是通过影响成牙本质细胞内合成实现的  相似文献   
1000.
目的:探讨外源性p21^WAF1/CIP1基因对胶质瘤细胞生长和细胞周期的影响.方法:采用脂质体介导法将p21^WAF1/CIP1基因质粒转导人人胶质瘤细胞系SHG44细胞,然后用电镜、流式细胞仪等技术对细胞形态、生长及细胞周期进行观察。结果:酶切电泳和斑点杂交显示p21^WAF1/CIP1基因成功的转染至SHG44细胞。转染p21^WAF1/CIP1基因的细胞光镜及电镜下可见凋亡产生;生长速度明显慢于亲代细胞,其倍增时间约是对照细胞的二倍;细胞周期发生明显改变,G1期明显增多,S期明显减少.结论:外源性p21^WAF1/CIP1基因对SHG44细胞的生长和细胞周期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并可诱导细胞凋亡产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