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756篇
  免费   942篇
  国内免费   401篇
耳鼻咽喉   223篇
儿科学   129篇
妇产科学   68篇
基础医学   492篇
口腔科学   162篇
临床医学   7482篇
内科学   1661篇
皮肤病学   35篇
神经病学   984篇
特种医学   1196篇
外国民族医学   7篇
外科学   4644篇
综合类   12525篇
预防医学   1915篇
眼科学   535篇
药学   4903篇
  57篇
中国医学   1670篇
肿瘤学   411篇
  2024年   92篇
  2023年   449篇
  2022年   409篇
  2021年   668篇
  2020年   707篇
  2019年   790篇
  2018年   355篇
  2017年   764篇
  2016年   850篇
  2015年   1045篇
  2014年   2119篇
  2013年   2214篇
  2012年   2750篇
  2011年   2852篇
  2010年   2600篇
  2009年   2306篇
  2008年   2425篇
  2007年   2328篇
  2006年   1891篇
  2005年   2212篇
  2004年   1756篇
  2003年   1655篇
  2002年   1290篇
  2001年   992篇
  2000年   670篇
  1999年   545篇
  1998年   497篇
  1997年   446篇
  1996年   348篇
  1995年   224篇
  1994年   190篇
  1993年   108篇
  1992年   137篇
  1991年   95篇
  1990年   105篇
  1989年   102篇
  1988年   38篇
  1987年   28篇
  1986年   24篇
  1985年   12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2篇
  1979年   1篇
  196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31.
无创机械通气是应用面罩或鼻罩代替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与呼吸机连接的一种无创正压通气技术,本科2003年5月至2004年4月应用无创呼吸机辅助通气治疗6例急性有机磷中毒并发呼吸肌无力、呼吸困难患,临床症状明显缓解,鼬嘎提高迅速,效果满意,其应用及护理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2.
患者女性,73岁。无明显诱因突发双下肢剧烈放射样疼痛,伴大便排不尽感及小便失禁3周。在当地医院行腰椎磁共振成像(MRI)检查发现T12~L1锥体水平的椎管内占位性病变,并行手术治疗,术中发现病变内有大量异常增生的血管团块,未能切除而关闭切口,转入我院治疗。查体:双下肢肌力Ⅲ级,肌张力降低,右侧腱反射减退,双下肢痛觉过敏,鞍区感觉减退。胸腰椎MR/显示T12-L1锥体水平脊髓圆锥内一类椭圆形,边界尚清,异常信号影,T1W呈稍高信号、T2W呈不均匀高信号,肿瘤邻近区域可见不规则点、线状的血管流空影,增强后明显均匀强化。DSA检查见动脉期L1.2锥体水平椎管内造影剂的异常浓集区域,主要由左侧第12肋间动脉供血。手术取原切口进入,剪开硬脊膜,见脊髓背侧团块状迂曲的引流静脉,并在引流静脉腹侧可见棕黄色实质性肿瘤,位于圆锥右侧方的软脊膜下,椭圆形约2cm,与脊髓边界较清晰,血供丰富,手术首先切断来源于脊髓腹侧的供血动脉,然后沿边界小心分离肿瘤,边分离边电凝缩小肿瘤体积,肿瘤与数根马尾神经根粘连,小心剥离保留马尾神经,最后离断肿瘤引流静脉,全切肿瘤。病理报告:肿瘤大体呈花生米粒大小,灰褐色切面,镜下见片状分布小血管,其间夹杂瘤细胞,胞浆泡沫状,核圆,居中,免疫组化S100(+)、Lyso(+)、GFAP(-)、EMA(-)、CD34血管(+),病理诊断为血管母细胞瘤。术后患者神经根性疼痛明显减轻,二便控制良好,复查胸腰椎MRI示肿瘤消失。  相似文献   
33.
侧脑室联合蛛网膜下腔持续引流治疗继发性脑室出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继发性脑室出血通常是由于高血压性脑实质出血直接穿破所致,是一种病情凶险,病情复杂,并发症多,病死率很高的急性脑血管病,总死亡率达83.3% [1] ,目前国内外治疗方法不一。2 0 0 1年1月至2 0 0 3年10月我院采取超早期侧脑室引流,术后蛛网膜下腔置管持续引流治疗继发性脑室出血2  相似文献   
34.
重型颅脑外伤气管切开伴气管内渗血的原因分析及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重型颅脑损伤(格拉斯哥昏迷分级,GCS≤8分),是各种外伤中最严重的损伤,其死亡率为30%~50%。伤后早期颅内压增高,中枢性呼吸功能不全,导致低氧血症的发生,气管切开给氧是必不可少的救治步骤之一。由于病人病情重。抵抗力低,而且昏迷病人,咳嗽反射减弱或消失,丧失了呼吸道的自净能力,痰多、黏稠,为保持呼吸道通畅,经常要反复吸痰,有时一天耍吸痰十几次甚至上百次不等,由此引起气管黏膜的损伤而发生渗血,导致病人病情的加重;同时家属意见大,导致护患关系紧张。  相似文献   
35.
我院于1999~2005年对19例急性外伤性硬膜下血肿采用CT定位,局麻下行颅骨钻孔,尿激酶注入引流的方法取得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19例,男14例,女5例。年龄18~59岁,平均33.4岁。1·2临床表现有一过性昏迷的6例,无昏迷的13例,头痛19例,伴有恶心呕吐的11例。受伤至手术时间12~24小时者3例,24~72小时者9例,3~7天者7例。GCS评分8~15分,其中8~10分6例,10~13分9例,13~15分4例。有颅盖骨骨折15例,中颅窝骨折4例。19例患者术前均经CT检查,血肿量计算公式T=1/2×L(长轴)×S(短轴)×Slice(层面厚度)计算,血肿量在20~30m …  相似文献   
36.
引流管尖端常规培养在初次关节成形术中无诊断价值 关节成形术术后闭式引流在许多医院已非常普遍,为研究在膝和髋关节初次置换术后引流管尖端常规培养与术后伤口表浅和深部感染诊断的相关性,澳大利亚的Weinrauch近期完成了一项临床研究,他将初次接受单侧全膝或全髋关节置换术并使用闭式引流的387名患者的引流管尖端取出并培养。研究结果显示,伤口存在感染的患者引流管尖端培养均为阴性,而引流管尖端培养为阳性的患者无一存在伤口感染。由此研究人员认为,引流管尖端常规培养对于初次全膝或全髋关节置换术后伤口感染的诊断无实际价值(ANZ,Surg,2005,75:887~888)。  相似文献   
37.
1病例患儿,女性,8个月,体重7.5kg。术前诊断为肛周脓肿。无发热、咳嗽、感冒症状。胸透和各项生化检查指标均在正常范围。拟在基础麻醉加局麻下行肛周脓肿切开挂线术。术前半小时肌注阿托品0.15mg、安定1.5mg。进入手术室肌注氯胺酮30mg。约5分钟后患儿安静入睡。用5%葡萄糖100  相似文献   
38.
目的研究原发性急性中型颅脑损伤患者行颅内压(ICP)监测对临床诊治的意义。方法71例伤后24h内入院的原发性急性中型颅脑损伤患者,入院时均行头部CT检查无手术指征,将其随机分为ICP监护治疗组(35例),入院后即采用目前国际上通用的脑室内穿刺置管法行ICP持续监护。用美国Marquette监护仪进行4—7d连续监测。常规治疗组(36例)进行包括脱水、止血、防止上消化道出血等治疗,监测生命体征、意识的改变及血尿常规和生化指标,必要时对治疗方案作出调整。结果ICP监护治疗组出现3例ICP〉40mmHg或入院后ICP很快进行性增高,行CT检查发现迟发性颅内血肿或原位血肿增大,中线明显移位,即手术治疗。术后1例重残,1例中残,1例轻残,另有5例患者ICP中等增高(20—40mmHg)CT检查仅为脑水肿加重,不具手术指征,经调整脱水药剂量,间断开放脑室外引流后病情好转。结论中型颅脑损伤后病情不稳定,行ICP监测能及早发现病情变化,可降低致残率和死亡率,有效提高疗效,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39.
胰腺假性囊肿的诊治体会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 总结胰腺假性囊肿的诊治体会。方法 回顾性分析46例胰腺假性囊肿患者的临床资料,7例保守治疗,行内引流术12例,外引流术9例,序贯式内外引流术5例,胰腺部分切除术13例。结果 保守治疗者均痊愈,无复发;行内引流术者中有1例发生肠瘘,其余11例恢复良好无复发;行外引流术1例出现胰瘘,2例复发;行胰腺部分切除术者有1例出现胰瘘,其余恢复良好。结论 根据病情和病程选择合适的术式是治疗胰腺假性囊肿的关键。  相似文献   
40.
自1997年1月至2004年8月,我们应用侧脑室外引流和腰椎穿刺放液、脑脊液置换治疗严重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44例,效果良好。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男24例,女20例;年龄18岁~74岁,平均58岁,其中60岁以上20例,占45.4%。全部病人均行多次脑CT检查,均有广泛蛛网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