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249篇
  免费   871篇
  国内免费   278篇
耳鼻咽喉   34篇
儿科学   34篇
妇产科学   173篇
基础医学   249篇
口腔科学   43篇
临床医学   867篇
内科学   498篇
皮肤病学   51篇
神经病学   39篇
特种医学   171篇
外国民族医学   1篇
外科学   263篇
综合类   3165篇
预防医学   1565篇
眼科学   21篇
药学   1005篇
  5篇
中国医学   5127篇
肿瘤学   87篇
  2024年   250篇
  2023年   784篇
  2022年   641篇
  2021年   738篇
  2020年   604篇
  2019年   486篇
  2018年   213篇
  2017年   386篇
  2016年   351篇
  2015年   380篇
  2014年   556篇
  2013年   558篇
  2012年   683篇
  2011年   683篇
  2010年   536篇
  2009年   552篇
  2008年   1094篇
  2007年   727篇
  2006年   576篇
  2005年   715篇
  2004年   419篇
  2003年   253篇
  2002年   214篇
  2001年   147篇
  2000年   144篇
  1999年   108篇
  1998年   100篇
  1997年   74篇
  1996年   57篇
  1995年   70篇
  1994年   77篇
  1993年   41篇
  1992年   28篇
  1991年   34篇
  1990年   35篇
  1989年   49篇
  1988年   11篇
  1987年   9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2篇
  1980年   2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临床思维与实验诊断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医学思维是哲学思维的一个特殊领域,是以生理、心理、精神和社会为背景,受哲学思维规律指导和制约。思维方式一旦形成,就成为该历史阶段人们相对稳定的思维思路。医学思维方式是医学工作者在某一时期认识医学对象、研究和处理医学问题主导的思维方式。它是和社会历史背景相联系,目前受影响的当代因素:一是网络和数字化:要求从整体出发,全方位、多视角、多层次去看待医学研究对象进行思维,具有系统性、互动性;二是服务方向和前导性:应以人为本出发,人、社会和自然和谐发展;三是创新:科技发展快,为适应社会发展,思考必须具有创新思维,其特征是独创、求新、求异、新颖等,创新思维是人类特有的思维;四是各学科交叉、重叠和融合,包括自然学科、人文学科、社会学科等,相互促进,协同发展。医学涉及的自然和社会科学的门类很广,具有自然(生物)、思维(心理)和社会属性,人的疾病受自然、思维和社会属性规律所支配。  相似文献   
992.
1病例患女,37岁,以“孕足月,皮肤黄染、纳差、呕吐3天,腹痛2小时”入院。患者系五胎四产,平素月经周期规律。末次月经06年1月7日。停经40余日出现厌食、乏力等早孕反应,至孕3月症状缓解。孕4月起自觉胎动伴腹部膨隆至今。孕晚期出现轻微头晕、头痛,双下肢浮肿,无视物模糊、头痛、头晕等症状。3天前,患者无明显原因出现头痛、食欲不振,全身皮肤粘膜黄染,右上腹不适等症状,伴有恶心,呕吐数次,呕吐物为胃内容物。  相似文献   
993.
目的 基于数据挖掘方法,探讨中医药治疗艾滋病相关性腹泻的组方用药规律,为临床用药研究提供参考。方法 检索中国知识资源总库(CNKI)、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维普网)、中国学术期刊数据库(万方数据)从建库至2019年12月收载的中医药治疗艾滋病相关性腹泻的临床研究文献,提取相关方剂,建立数据库,采用中医传承平台软件(V2.5),分析用药频次、常用药物组合、功效分布、配伍规律及新方。结果 收集并筛选出48首治疗艾滋病相关性腹泻的方剂;使用频率较高的单味中药有白术、甘草、茯苓、黄连、党参等;高频次药对包括白术-茯苓,白术-甘草,党参-白术等;关联规则分析置信度为1的药对有茯苓→白术,甘草、茯苓→白术,党参、茯苓→白术;通过复杂系统聚类分析,演化出10个核心药物组合,获得新处方5首。结论 中医治疗艾滋病相关性腹泻以健脾益气、利水渗湿为主;新方组方规律以温补脾肾、收敛止泻为主。  相似文献   
994.
目的:基于中医传承辅助系统软件,挖掘治疗肉芽肿性乳腺炎方剂的组方规律。方法:收集近年临床研究报告中所涉及的治疗肉芽肿性乳腺炎的方剂,筛选整理方剂,运用中医传承辅助系统软件挖掘用药规律。结果:筛选出符合要求的48个治疗肉芽肿性乳腺炎的处方,分析中药频次、提取高频中药及核心中药组合,并获得新处方9个。结论:利用中医传承辅助系统,得出临证中肉芽肿性乳腺炎往往分期论治的组方规律,即肿块期温阳散结,脓肿期清解热毒、托脓外出,迁延期益气扶正、托里透脓。  相似文献   
995.
[目的]基于网络分析方法对《千金方》中所辑录的包含两个穴位及两个以上的针灸处方进行分析研究,总结《千金方》脏腑辨证的针灸选穴配穴规律。[方法]1)搜集整理《千金方》中包含两穴以上的多穴处方条文以及《脏腑虚实标本用药式》中所辑录的各脏腑所属本病及标病,分别建立肺-大肠、心-小肠、胃-脾、肝-胆以及肾-膀胱病证的穴位处方数据库。2)应用网络分析与可视化软件Cytoscape对穴位处方进行网络分析,总结《千金方》中的穴位配伍规律。[结果]1)《千金方》中治疗肺-大肠病症的高频腧穴为太溪、天突、章门、肺俞、巨阙,治疗心-小肠病症的高频腧穴为间使、巨阙、水沟、曲泉、大陵;治疗脾-胃病症的高频腧穴为章门、中脘、巨阙、厉兑、内庭、足三里;治疗肝-胆病症的高频腧穴为昆仑、肝俞、前谷;治疗肾-膀胱的高频腧穴为关元、复溜、涌泉、承筋、大墩。取穴频率最高的经脉为足太阳膀胱经,特定穴中使用频率最高的是五输穴和募穴。2)《千金方》治疗肺-大肠病症的核心穴位处方为太溪、中脘、厉兑、天容、尺泽、肺俞、章门、天突、云门、风门、然谷;治疗心-小肠病症的核心穴位处方为肝俞、阳陵泉、曲泉、支沟、百会、间使、心俞、合谷、肾俞、风池;治疗脾-胃病症的核心穴位处方为本神、昆仑、天柱、间使、曲池、支沟、肝俞、合谷、章门、肾俞;肝-胆病症的核心穴位处方是阳陵泉、百会、昆仑、天柱、肾俞、中渚、曲泉、通谷、侠溪、上关;肾-膀胱病症的核心穴位处方为复溜、太白、大墩、然谷、关元、太溪、涌泉、行间、承筋、阴陵泉。[结论]1)《千金方》在脏腑辨证指导下的选穴以膀胱经腧穴和特定穴为主。2)首次将网络针灸学分析方法用于经典医著《千金方》穴位处方的信息挖掘,为针灸处方选穴及其配穴规律研究提供一种新的技术手段,也为《千金方》配穴经验临床推广应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96.
血浊理论的临床应用可贯穿于许多现代疾病治疗的始终,具有一定的临床优势。从血浊的辨证论治入手,探讨针灸理血化浊治法,总结临床常用理血化浊、行气化浊、清热化浊、散寒化浊、祛痰化浊、补虚化浊腧穴及其对应刺血、拔罐、针刺、艾灸等操作的施用特点,拓展了血浊理论的应用范围,为针灸治疗现代临床常见病症提供了新的理论依据和辨证参考。  相似文献   
997.
目的:探讨中医药治疗慢性咳嗽的用药规律。方法:选取2009年2月至2017年12月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呼吸热病科咳嗽专病门诊收治的慢性咳嗽患者641例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因子分析及二元Logistic回归总结常用药物组合与证型的关联性,从而获得慢性咳嗽的治法及用药规律。结果:慢性咳嗽治疗主以祛风宣肺为主,常用药物有炙麻黄、黄芩、前胡、厚朴、炙紫菀、炙款冬花、细辛、青风藤等;兼湿热郁肺者,佐以清热化湿,常用药有薏苡仁、佩兰、白豆蔻、广藿香等;兼有肺阳亏虚者,佐以温阳健脾,兼寒饮伏肺者,佐以温阳化饮,此2证常用药有白术、茯苓、桂枝、炙甘草、细辛等;兼有痰湿阻肺者,佐治以理气燥湿、化痰止咳,常用药有紫苏子、紫苏梗、炒白芥子、炒莱菔子等;兼肺阴亏虚者,佐治以养阴清热、润肺止咳,常用药有麦冬、芦根、白茅根等。结论:慢性咳嗽以祛风宣肺为基本治法;遣方用药须兼顾宣降共施,寒温并用,肺脾同治。  相似文献   
998.
目的:基于“古今医案云平台(V1.6.3)”,整理分析《中医方剂大辞典》中治疗郁病的方剂,挖掘中医治疗郁病的用药规律。方法:收集《中医方剂大辞典》中主治郁病的方剂,采用古今医案云平台(V1.6.3)对治疗郁病的方剂从单味药频次、药对关联、功效、性味、聚类处方及结合临床辨证处方角度进行数据挖掘,分析用药规律。结果:共筛选出符合条件的方剂207首,包含药物285种,其中使用频次≥22次的药物有24味,使用频次前4位分别是甘草、茯苓、人参、当归;使用频次位于前3位的中药药对,依次为“茯苓、甘草”“人参、茯苓”“远志、人参”;治疗郁病的药物中,居首位的为具有宁心作用的药物,其次为具有安神益智、清热解毒、润肠通便等作用的药物;药物四气多以温、平为主;药物五味则以甘味最多,辛味次之;对使用频次前24位的中药聚类得出3个新处方。结论:中医治疗郁病,以宁心、安神益智为主要治法,并辅以理气、补虚、清热解毒、润肠通便类药物。  相似文献   
999.
目的:基于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5(TCMISS V2.5)研究膝骨关节炎中药熏洗处方的用药规律。方法:通过收集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中国学术期刊数据库(CSPD)、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CCD)、PubMed数据库建库至2019年11月中药熏洗治疗膝骨关节炎的处方,输入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5,分析处方中各种中药的应用频次、性味归经、关联规则和新方分析。结果:对筛选出的372首中药处方进行分析,应用最多的前3位依次为透骨草、红花、伸筋草,归经以肝、心、脾、肾经为主,药性以温为主,药味以辛、苦、甘为主,新方组合11条。结论:中药熏洗治疗膝骨关节炎以海桐皮汤为主方,治法主要是祛湿散寒、化瘀通络,治肝是关键,兼顾心脾肾。  相似文献   
1000.
本指南遵守了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发布的《世界中联国际组织标准管理办法》和《标准制定和发布工作规范》(SCM 0001-2009),版权归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所有。网络药理学是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时代药物系统性研究的新兴、交叉、前沿学科,强调从系统层次和生物网络的整体角度出发,解析药物及治疗对象之间的分子关联规律,被广泛应用于药物和中药活性化合物发现、整体作用机制阐释、药物组合和方剂配伍规律解析等方面,为中药复杂体系研究提供了新思路,为临床合理用药、新药研发等提供了新的科技支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