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5252篇
  免费   5418篇
  国内免费   6071篇
耳鼻咽喉   546篇
儿科学   1231篇
妇产科学   773篇
基础医学   4695篇
口腔科学   925篇
临床医学   12021篇
内科学   11933篇
皮肤病学   1039篇
神经病学   2648篇
特种医学   2529篇
外国民族医学   208篇
外科学   6223篇
综合类   33825篇
预防医学   13512篇
眼科学   1404篇
药学   19734篇
  103篇
中国医学   19989篇
肿瘤学   3403篇
  2024年   936篇
  2023年   2902篇
  2022年   2506篇
  2021年   2772篇
  2020年   2368篇
  2019年   2370篇
  2018年   1228篇
  2017年   1968篇
  2016年   2172篇
  2015年   2585篇
  2014年   4521篇
  2013年   4450篇
  2012年   6007篇
  2011年   6366篇
  2010年   5672篇
  2009年   5735篇
  2008年   12334篇
  2007年   9085篇
  2006年   7629篇
  2005年   10329篇
  2004年   8853篇
  2003年   8382篇
  2002年   6612篇
  2001年   3938篇
  2000年   3172篇
  1999年   2069篇
  1998年   1740篇
  1997年   1314篇
  1996年   1237篇
  1995年   1154篇
  1994年   819篇
  1993年   525篇
  1992年   492篇
  1991年   548篇
  1990年   568篇
  1989年   567篇
  1988年   209篇
  1987年   169篇
  1986年   130篇
  1985年   96篇
  1984年   74篇
  1983年   47篇
  1982年   30篇
  1981年   13篇
  1980年   5篇
  1979年   5篇
  1958年   6篇
  1957年   5篇
  1956年   5篇
  1954年   1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91.
药物是导致帕金森综合征的常见原因,这些药物通过不同途径影响多巴胺系统。引起临床特点不尽相同的帕金森综合征,认清这些原因药物并掌握其发生机制,有助于对其早期诊断和治疗。  相似文献   
92.
成人无骨折脱位型颈髓损伤的临床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无骨折脱位型颈髓损伤是指X线检查无骨折和脱位,但却有明显的颈脊髓损伤临床症状。随着各种辅助检查手段的提高,对成人无骨折脱位型颈髓损伤的临床研究已有较多报道,现对其病理基础、发病机制、诊断及治疗情况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93.
肌松拮抗在麻醉恢复过程中是很关键的环节,目前常用的方法是应用M受体阻断药阿托品和抗胆碱酯酶药新斯的明配伍,以防止新斯的明的心动过缓效应并有效地发挥后者的肌松拮抗作用。盐酸戊乙奎醚(长托宁)能选择性作用于M1和M3受体,而对主要分布于心脏神经突触前膜的M2受体无明显作用,与阿托品相比,对心血管系统干扰轻微,具有保护HR的双向调节机制[1]。本研究通过观察盐酸戊乙奎醚与阿托品分别和新斯的明配伍用于肌松拮抗时对肌松恢复、血液动力学、瞳孔大小等的影响,以期为在临床中新斯的明拮抗肌松时提供更好的配伍用药提供参考。资料与方法…  相似文献   
94.
Windows平台和Unix/Linux平台是目前网络上使用的两种主要的操作系统平台,两种操作系统共存的情况普遍存在。Samba是一套使用SMB/CIFS协议的软件包,使用Samba技术可以实现不同平台间的资源共享,解决由于平台不同而导致信息资源孤立的问题,有助于异构网络环境下的应用性研究与开发。本文介绍了Samba的资源共享机制及基本结构,Samba安全认证机制,网络数据的扩充和移植。  相似文献   
95.
关于A lzhe im er病(AD)的发病机制目前仍不清楚,有多种学说,包括胆碱能损伤、氧自由基损伤、兴奋性氨基酸损伤、基因突变、内分泌失调、钙平衡失调及炎症反应等。随着对AD危险因子及发病机制研究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胰岛素可能与AD发病有关。现将胰岛素在AD发病中作  相似文献   
96.
1987年,Hachinski应用脑白质疏松(Leukoaraiosis,LA)来描述深穿支动脉分布区脑室周围或大脑深部白质(半卵圆中心)CT扫描呈低密度或MRI T2加权像呈高信号改变的非梗死性白质异常。在其他的文献中,这种神经影像学改变也被称作白质高信号(white matter hyperintensity,WMH)或白质损伤(white matter lesion,WML)。在广义上,这一术语可能囊括了更多的各种病因和不同发病机制的白质脑病。近20年来,针对老年人LA的研究越来越多地集中在或倾向于它与缺血的关系上,试图将其作为一种独立的临床现象进行更深入的剖析。  相似文献   
97.
CD4^+CD25^+T细胞被称作调节性T细胞(regulatory T cell,Treg),属于免疫调节细胞,占CD4^+T细胞的5%-15%,是近10年来免疫学研究最活跃的领域。它在外周免疫耐受中起关键作用,能限制过度的免疫反应引起的组织损伤,是维持免疫系统平衡的主要因素,这些细胞能通过主动抑制其他免疫细胞的功能活性而抑制自身免疫性疾病和移植排斥反应。关于该细胞的基础研究已经很多,人们开始探讨其在免疫系统疾病中的作用。CD4^+CD25^-效应性T细胞(effector T cell,Teff)和Treg之间的平衡是免疫系统保持稳定的重要基础,若Treg数量减少或功能下降将会引起自身免疫性疾病,相反,若此类细胞数量增多或功能亢进将会发生肿瘤等疾病。因此,这类细胞在调节免疫稳态中起了关键作用。本文将详细讨论Treg在多发性硬化(multiple sclerosis,MS)发病机制和治疗方面的作用。  相似文献   
98.
颅内胶质细胞增生症的病因及发病机制尚未阐明,临床常误诊为颅内肿瘤。现报告1例如下。1病例女,43岁。因“间断性头痛3月余”于2005年10月25日入院。患者近3个月逐渐出现头顶部间断性疼痛伴双下肢无力,每次持续约半天,无视物模糊、头晕、恶心呕吐等。外院头颅CT显示脑白质密度改变,曾给予降颅压治疗,症状未见缓解。2000年曾患“甲亢”行放疗,2002年转为“甲减”。查体:神志清楚,颈软,双侧瞳孔等大等圆,光反应良好。眼底检查提示慢性视盘水肿。四肢肌力、肌张力及感觉正常,病理反射未引出。血液及脑脊液检查均正常;头颅MR I提示脑白质脱髓…  相似文献   
99.
肝移植术后乙型肝炎(乙肝)再感染是影响肝移植预后的主要因素之一。乙肝免疫球蛋白(HBIG)及拉米夫定的应用已使乙肝相关性肝病成为肝移植的适应证。但是,HBIG及拉米夫定用于预防肝移植后乙肝复发存在不少缺点。同时非乙肝相关性肝病的受者也可以通过输血、供肝及其他途径感染乙肝。因此,寻找更经济、有效、安全可靠、更具潜力的预防策略,减少或停用HBIG及拉米夫定,成为学者们的研究目标,而乙肝疫苗即是研究热点之一。因此,笔者对就近年来乙肝疫苗用于预防肝移植术后乙肝再感染的研究作一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100.
Heike  A.  Bischoff-Ferrari  Waiter  C.  Willett  John  B.  Wong  苗峥 《美国医学会杂志》2006,25(4):248-248
背景:对于脊椎以外的骨折而言,补充口服维生素D的预防作用和用量仍无定论。 目的:评估补充维生素D在预防老年髋骨骨折和非脊椎骨折方面的效果。 数据来源:使用MEDLINE、Cochrance对照试验记录(1960~2005年)以及EMBASE(1991-2005年),对英文和非英文文章进行系统回顾。通过与临床专家接触,通过检索美国社会骨和骨矿研究协会提供的参考文献和摘要(1995~2004年).进一步寻找更多的研究。检索词包括随机对照试验(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RCT)、临床对照试验、随机分配、双盲法、维生素D3、维生素D2;25-羟基维生素D、骨折、人类、老年、摔倒和骨密度。 研究选取:纳入的研究仅限于口服补充维生素D(维生素D3、维生素D2、补钙或不补钙)与补钙或安慰剂比较的双盲RCTs。试验于检查髋部骨折或非脊椎骨折的老年人(年龄≥60岁)中进行。数据提取:两位作者根据预先规定独立提取相关数据,其中包括研究质量指标。 数据综合:所有的汇总分析均以随机效应模型为基础。5项有关髋部骨折的RCTs(n=9294)和7项有关非脊椎骨折危险的RCTs(n=9820)符合我们的纳入标准。所有试验均使用了维生素D3。对髋部和非脊椎骨折预防研究的异质性亦进行观察,用低剂量(400IU/d)和高剂量(700~800IU/d)分别合并RCTs后异质性消失。与补钙或安慰剂相比,每天服700~800IU的维生素D可使髋部骨折的相对危险(relative risk,aa)下降26%(3项RCTs共计5572人;RR,0.74;95%可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CI],0.61~0.88),使非脊椎骨折的相对危险下降23%(5项RCTs共计6098人;RR,0.77;95%CI,0.68~0.87)。每天服400IU的维生素D(2项RCTs共计3722人;髋部骨折RR,1.15;95%CI,0.88~1.50;非脊椎骨折RR,1.03;95%CI,0.86—1.24)未见明显获益。 结论:口服补充维生素D(700~800IU/d)可以降低尚能活动的老人或慈善机构收容的老年人发生髋部骨折和脊椎以外骨折的危险,每天口服400IU维生素D并不足以预防骨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