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45篇
  免费   34篇
  国内免费   49篇
耳鼻咽喉   3篇
儿科学   19篇
妇产科学   16篇
基础医学   19篇
口腔科学   50篇
临床医学   1226篇
内科学   118篇
皮肤病学   7篇
神经病学   6篇
特种医学   57篇
外科学   76篇
综合类   933篇
预防医学   493篇
眼科学   4篇
药学   418篇
  3篇
中国医学   57篇
肿瘤学   23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22篇
  2020年   56篇
  2019年   22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18篇
  2016年   25篇
  2015年   44篇
  2014年   100篇
  2013年   136篇
  2012年   242篇
  2011年   260篇
  2010年   266篇
  2009年   298篇
  2008年   350篇
  2007年   246篇
  2006年   233篇
  2005年   263篇
  2004年   221篇
  2003年   182篇
  2002年   96篇
  2001年   96篇
  2000年   58篇
  1999年   40篇
  1998年   37篇
  1997年   30篇
  1996年   39篇
  1995年   26篇
  1994年   26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14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41.
42.
目的:通过对救护车进行感染的管理,达到有效切断SARS的传播途径,防止由救护车引起的交叉感染。方法:对救护车进行一系列预防交叉感染的管理:①健全救护车管理制度。②救护车内设置符合预防交叉感染和卫生学的要求。③增强随车人员自我防护意识和技能培训。④落实各项消毒隔离措施,保证消毒隔离措施实施。⑤加强交叉感染监测。及时控制传染源,减少传播。⑥在实践中摸索出一务合理利用时间,减少延误出车的出车与防护着装流程图。结果:我院医护人员严格执行预防救护车感染的管理措施,没有随车医护人员被SARS感染。结论:加强救护车感染管理,可以有效地预防由救护车引起的交叉感染。  相似文献   
43.
基层医院门诊、内科诊室是内科常见疾病患者集中的场所,就诊中很大一部分是各种感染患者,很多慢性疾病的老年患者也在门诊内科诊治,诊室空气质量较差,容易造成医院感染.为此,我院采取了有效预防感染管理措施,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44.
①目的 了解重型病毒性肝炎病人医院感染病原微生物的分布及耐药情况。②方法 对595例重型病毒性肝炎住院病人进行医院感染的调查分析,并用分离培养法鉴定感染菌,使用E-test法进行耐药谱的检测。③结果 在595例病人中,有182例发生医院感染,感染率为30.6%,感染部位以腹腔为主,占49.7%,共分离出病原菌188株,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占75.4%,多数感染菌对常用抗生素耐药。④结论 重型病毒性肝炎医院感染发生率较高,应引起足够重视。  相似文献   
45.
目的评价床边纤维支气管镜检查在可疑院内获得性肺炎诊断中的意义。方法对25例可疑院内获得性肺炎患者进行床边纤维支气管镜检查,同时进行痰标本和支气管肺泡灌洗液标本涂片细菌检测和培养。结果1例为肺出血,2例肺不张,1例肺水肿;21例为院内获得性肺炎,其中14例(72.7%)细菌培养阳性,革兰阴性杆菌占57.1%(12/21),以铜绿假单胞菌、不动杆菌属、嗜麦芽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菌最常见,革兰阳性球菌2例(9.5%),主要是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痰涂片和支气管肺泡灌洗液涂片阳性者分别为3例和10例。支气管肺泡灌洗液细菌涂片阳性率和细菌培养阳性率均高于痰标本(P=0.02和P=0.005)。结论床边纤维支气管镜检查有助除外疑似院内获得性肺炎的非感染性疾病。支气管肺泡灌洗液标本病原学检测优于痰标本。  相似文献   
46.
口腔医护人员的手是交叉感染的主要媒介,手的清洁度与医院感染(包括自身感染)密切相关。近两年,我院把使用一次性灭菌手套作为切断病原体传播途径的重要措施之一。为了解飞行人员对口腔医护人员戴手套的态度,笔者做了如下调查。  相似文献   
47.
教科书上留置导尿操作步骤是将导尿管插入适当深度(女性3~5cm,男性18-20cm),见尿液流出后,再插入1~2cm。然后固定导尿管,接上引流袋。笔者在操作中变更操作步骤(先连接引流袋),取得更好效果,具体步骤如下:①在铺导尿盘时,将一次性引流袋及气囊导尿管一起放入导尿盘内。②在行导尿操作时,先将一次性引流袋与气囊导尿管连接,再将导尿管插入尿道,见尿液后,再插入2~3cm。③妥善固定。优点:①可以避免因为患者不配合而致尿液溢出污染床单。②能在最短的时间内固定导尿管,防止滑出。③有利于尿液的综合处理,如肝炎、肿瘤等患者的尿液直接导入一次性引流袋内,便于集中处理,防止医源性交叉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48.
医院内携带的葡萄球菌对8种抗生素的敏感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测定216株葡萄球菌(126株金葡菌,90株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对8种临床常用抗生素药敏。结果为:医院内携带的金葡菌对青霉素G、红霉素、林可霉素耐药率分别为76.42%、61.36%、27.26%,对头孢噻啶、利福霉素敏感性较好。医院内表葡菌对青霉素G、红霉素、林可霉素耐药率分别达65.29%、58.82%、50%。故治疗医院内金葡菌、表葡菌感染时要选用有效药物。医院内携带的金葡菌产酶率81.40%,CNS产酶率71.11%,绝大多数产酶株对青霉素G耐药,头孢噻啶对产酶株有良好的抗菌活性。  相似文献   
49.
50.
群众生病后,第一时间选择去医院进行治疗,所以医院是患者聚集的地方,也是各种病原生物滋生的地方。如果医院感染防控管理(以下简称“感控管理”)工作无法及时落实,就有可能造成患者之间、医患之间的交叉感染,更严重的是会导致医院内部出现感染性疾病的传播,并进一步扩散形成疫情。在医院内,主要由医院感染防控人员(以下简称“感控人员”)负责将各项感控措施贯彻落实下去,从而保障感染性疾病能够得到及时控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