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1780篇
  免费   5321篇
  国内免费   1384篇
耳鼻咽喉   64篇
儿科学   78篇
妇产科学   325篇
基础医学   1426篇
口腔科学   321篇
临床医学   11510篇
内科学   11749篇
皮肤病学   67篇
神经病学   253篇
特种医学   2397篇
外国民族医学   24篇
外科学   1075篇
综合类   25354篇
预防医学   8050篇
眼科学   92篇
药学   12471篇
  189篇
中国医学   12848篇
肿瘤学   192篇
  2024年   435篇
  2023年   1875篇
  2022年   1718篇
  2021年   2294篇
  2020年   2573篇
  2019年   2349篇
  2018年   1130篇
  2017年   2626篇
  2016年   2935篇
  2015年   3646篇
  2014年   4704篇
  2013年   4300篇
  2012年   5316篇
  2011年   5470篇
  2010年   4774篇
  2009年   4099篇
  2008年   4394篇
  2007年   3796篇
  2006年   3400篇
  2005年   3541篇
  2004年   3217篇
  2003年   3087篇
  2002年   2572篇
  2001年   2289篇
  2000年   1983篇
  1999年   1638篇
  1998年   1496篇
  1997年   1373篇
  1996年   1197篇
  1995年   985篇
  1994年   814篇
  1993年   627篇
  1992年   507篇
  1991年   402篇
  1990年   365篇
  1989年   326篇
  1988年   69篇
  1987年   52篇
  1986年   34篇
  1985年   26篇
  1984年   18篇
  1983年   15篇
  1982年   10篇
  1981年   5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1.
目的:探究运动平板(TET)试验与24 h动态心电图(DCG)对老年女性冠心病(CHD)的诊断效能。方法:选取郑州市骨科医院2017年3月至2019年3月老年女性疑似CHD患者95例,分别行TET试验、DCG诊断,以冠状动脉造影诊断结果为金标准,比较TET试验、DCG单独与联合的诊断效能、对冠状动脉病变支数诊断符合率。结果:TET试验与DCG联合诊断准确度(96.84%)、灵敏度(98.39%)高于TET试验(84.21%、77.42%)、DCG(81.05%、74.19%)单独诊断,漏诊率1.61%低于TET试验22.58%、DCG 25.81%单独诊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诊断冠状动脉病变支数符合率高于TET试验、DCG单独诊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ET试验联合DCG应用于老年女性CHD患者可提高诊断准确度、灵敏度,降低漏诊率,且对冠状动脉病变支数检出情况更优。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有氧运动康复护理干预对冠心病患者心功能及运动耐力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2月~2019年12月就诊的100例冠心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干预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心内科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有氧运动康复护理干预。比较两组心功能及运动耐力改善情况、急性冠脉事件发生率。结果:两组干预后心功能、运动耐力指标均明显改善,观察组左室射血分数、6 min步行距离、运动持续时间、氧脉搏、峰值功率、无氧代谢阈值指标值高于对照组,B型利钠肽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急性冠脉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有氧运动康复护理干预可有效改善冠心病患者心功能,提高患者运动耐力,降低急性冠脉事件发生率,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3.
14.
15.
目的:探究复方丹参滴丸对老年冠心病患者血流变学、血脂及炎性反应递质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海南省人民医院收治的老年冠心病患者154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77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服复方丹参滴丸。比较治疗前后2组患者的血流变学、血脂、炎性反应递质和疗效。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2.21%,明显高于对照组治疗有效率79.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和低密度脂蛋白(LDL)水平均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血流变学指标、高密度脂蛋白(HDL)、IL-6和TNF-α水平治疗后均降低(P<0.05),且观察组降低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复方丹参滴丸联合常规西药治疗冠心病患者,能够调节脂代谢,降低炎性反应,改善血流变学。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研究冠心病患者服用阿托伐他汀治疗后,对其心功能及血脂的影响.方法 收集2013年2月至2014年8月间我院心内科收治的156例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取常规内科治疗,实验组在此基础上加用阿托伐他汀,对比两组病人治疗前后心功能及血脂变化情况.结果 实验组患者的血清TC、TG、LDL-C与对照组相比,均显著偏低,而HDL-C与对照组相比,显著偏高,两组间以上对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的CO、SV、LVEF均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冠心病患者在常规内科治疗基础上加用阿托伐他汀,不但能显著改善其体内血脂水平,还能明显改善其心功能,值得在临床治疗中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保元汤加味对心阳虚衰型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血清hs-CRP及心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本院2017年3月—2018年3月心阳虚衰型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强心、利尿、抗血小板聚集、舒张血管、扩冠、降脂等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观察组采用保元汤加味治疗,1剂/d,两组持续治疗8周。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中医证候积分及外周血超敏C反应蛋白(hypersensitive C reactive protein,hs-CRP)、左心室舒张末期直径(left ventricular end diastolic diameter,LVEDD)、左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LVEF),记录不良反应状况。结果:对照组有效率80.00%低于观察组有效率96.6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对照组和观察组胸闷不适分别为(1.68±1.01)(0.74±0.53),气短乏力分别为(1.34±1.02)(0.65±0.46),畏寒肢冷分别为(1.19±0.53)(0.59±0.42),面色苍白分别为(1.01±0.64)(0.53±0.44),外周血hs-CRP分别为(3.16±0.45)mg/L、(2.31±0.40)mg/L,LVEDD分别为(50.24±5.89)mm、(45.37±5.21)mm,LVEF分别为(46.01±6.89)%、(51.38±6.42)%,对照组和观察组上述指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无不良反应出现。结论:保元汤加味可以提高心阳虚衰型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的治疗效果,降低hs-CRP水平,改善心功能,且患者可以耐受,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8.
杨起  刘军昌 《检验医学与临床》2020,17(16):2364-2366
目的探讨三味檀香胶囊联合替格瑞洛片(倍林达)治疗冠心病临床疗效及对患者心功能、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剂-1(TIMP-1)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6月至2019年1月咸阳市秦都区人民医院接受治疗的86例冠心病心肌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43例)及对照组(43例)。对照组患者予以常规治疗,研究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使用三味檀香胶囊及替格瑞洛片治疗。比较治疗前、治疗4周后两组患者心功能指标[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心脏指数(CI)、二尖瓣口血流E峰/A峰(E/A)]、血清TIMP-1水平变化情况,记录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治疗4周后两组患者LVEF、CI、E/A水平均高于治疗前且治疗4周后研究组LVEF、CI、E/A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周后研究组血清TIMP-1水平[(134.55±30.23)ng/L]、对照组血清TIMP-1水平[(148.69±32.38)ng/L]均低于治疗前[研究组、对照组治疗前分别为(167.21±50.16)ng/L、(169.96±51.35)n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临床疗效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三味檀香胶囊联合替格瑞洛片治疗冠心病,能有效提高临床疗效,提高患者心功能,降低对肝脏的损害。  相似文献   
19.
20.
【摘要】 目的 评估超声引导下前锯肌平面阻滞(SAPB)与胸段硬膜外阻滞治疗胸廓切开术后急性疼痛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方法 该研究在2017年2月至2018年12月期间进行全身麻醉下计划进行胸廓切开术的61例患者被随机分配两组,前锯肌阻滞组32例,胸段硬膜外阻滞组29例。前锯肌阻滞组患者在术后气管导管拔除前进行超声引导下前锯肌浅层肌间隙注射0.25%左旋布比卡因30 mL,而后在肌间隙泵注0.125%左旋布比卡因5 mL / h;胸段硬膜外阻滞组通过术前清醒状态置入胸段硬膜外导管,在术后气管导管拔除前在导管内推注0.25%左布比卡因15 mL,随后泵注的0.125%左旋布比卡因5 mL/h。在术后24 h内记录患者平均动脉压和VAS疼痛评分以及使用吗啡的剂量。 结果 前锯肌阻滞组术前与术后相比,患者平均动脉血压没有显著变化(P = 0.147),而胸段硬膜外阻滞组则显著下降(P = 0.002);两组的VAS评分以及消耗吗啡的总剂量没有显著统计学差异。 结论 前锯肌平面阻滞相对于胸段硬膜外阻滞是治疗急性胸廓切开术后疼痛安全有效的镇痛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