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4篇
  免费   60篇
  国内免费   98篇
耳鼻咽喉   2篇
儿科学   2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9篇
口腔科学   2篇
临床医学   9篇
内科学   8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2篇
外科学   14篇
综合类   58篇
预防医学   45篇
药学   82篇
中国医学   341篇
肿瘤学   16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9篇
  2022年   23篇
  2021年   28篇
  2020年   17篇
  2019年   17篇
  2018年   21篇
  2017年   26篇
  2016年   35篇
  2015年   27篇
  2014年   45篇
  2013年   39篇
  2012年   48篇
  2011年   56篇
  2010年   23篇
  2009年   21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3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1篇
  1976年   1篇
  197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9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581.
目的 :对北柴胡不同炮制品中柴胡皂苷a的含量和急性毒性大小进行比较研究,探讨炮制对北柴胡柴胡皂苷a含量与毒性的影响。 方法 :运用HPLC法、经典急性毒性实验法,进行北柴胡不同炮制品中柴胡皂苷a的含量测定及急性毒性比较研究。 结果 :北柴胡生品,清炒品,醋炙品,酒炙品和蜜炙品不同炮制品中柴胡皂苷a的百分含量依次为0.60%,0.23%,0.56%,0.39%,0.35%。北柴胡生品,清炒品,醋炙品,酒炙品和蜜炙品没有出现死亡,测得最大给药量(MLD)值按含生药量计算分别为26.4,31.2,27.6,28.8,32.4 g ·kg-1,分别相当于临床70 kg人每公斤体重日用量的205,242,214,224,252倍,连续观察14 d,小鼠一般状况良好,无一死亡。 结论 :北柴胡不同炮制品中柴胡皂苷a含量和毒性各不相同,且各样品均未出现死亡,其最大给药量显示北柴胡的各炮制品基本安全低毒,提示炮制对北柴胡药材柴胡皂苷a含量和安全剂量范围大小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582.
益智仁盐炙前后指纹图谱对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建立益智仁盐炙前后高效液相色谱(HPLC)指纹图谱,探讨盐炙对益智仁内在成分的影响.方法 对益智仁生品、盐炙品饮片进行HPLC/UV指纹图谱分析,色谱柱采用Diamonsil C_(18)(250 mm×4.6 mm,5 μm),以乙腈和水梯度洗脱,检测波长为260 nm,柱温:35℃,流速:1.0 ml/min.结果 益智仁盐炙后有两个新的色谱峰出现,7个特征峰相对含量发生变化.结论 益智仁通过盐炙后化学成分既有量的变化,也有质的变化.  相似文献   
583.
大黄5种饮片中2个二苯乙烯苷类成分含量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进行大黄5种饮片中2个二苯乙烯苷类成分的含量测定。方法:采用HPLC法,对大黄生、酒、醋、熟、炭饮片中反-3,5,4′-三羟基二苯乙烯基-4′-O-β-D-葡萄糖苷(a)、反-3,5,4′-三羟基二苯乙烯基-4′-O-β-D-(6″-O-没食子酰基)葡萄糖苷(b)进行含量测定。流动相为甲醇-1%冰醋酸溶液,柱温35℃,流速1.0 mL.m in-1,检测波长分别为280,300 nm。结果:大黄5种饮片中均能检测到上述2种成分,且2种成分的变化趋势相同。大黄生、酒、醋片中2种成分含量较高且较接近,炮制为熟片和炭片后,2种成分的含量,与生片相比均降低80%以上。结论:a,b均为苷类成分,高温加热炮制对其含量均有显著的影响,进一步分析比较苷类成分及其相应苷元的含量变化,将为科学阐释炮制前后大黄物质基础的变化规律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84.
通过查阅历代本草、医籍、方书和近现代文献资料,笔者对经典名方中所用乳香药材从名称、基原、学名、产地、品质评价、采收加工、炮制历史沿革及变迁等方面进行了系统梳理与考证,以期为包含乳香的经典名方开发提供依据。经考证可知,乳香以薰陆香为名始载于《名医别录》,直至唐代《本草拾遗》首次以“乳香”为正名,此后历代本草均延续此名;历代主流基原为橄榄科植物乳香树Boswellia carterii;古代著录的产地主要有古印度和阿拉伯地区,现主产于索马里、埃塞俄比亚及阿拉伯半岛南部;古今乳香药用部位均为树皮渗出的树脂,以春夏两季为主进行采收;近代以来乳香品质以淡黄色、颗粒状、半透明、无砂石和树皮等杂质、粉末粘手、气芳香者为佳。古代炮制方法较多,有净制(水飞、去杂质)、研制(酒研、灯心研)、炒制(清炒、灯心炒、酒炒)、去油、醋制、煎膏等,近现代炮制方法日趋简化,沿用的炮制方法主要为净制、清炒、醋制。现今常用的炮制规格有生乳香、炒乳香、醋乳香,其中生乳香为净制后的生品,炒乳香为清炒法炮制品,醋乳香为净乳香加醋拌炒的炮制品。基于考证结果,建议蠲痹汤等含乳香的经典名方选择乳香树B. carterii树皮渗出的树脂,原方注明炮制要求的按要求操作,未注明炮制要求的建议以净制后的生品入药。  相似文献   
585.
目的 基于UHPLC-Q-TOF-MS分析鳖血柴胡炮制前后药效物质的变化,结合生物信息分析阐释鳖血柴胡炮制理论的科学内涵。方法 采用UHPLC-Q-TOF-MS技术和多元变量模式识别分析方法对鳖血柴胡炮制前后化学成分的变化进行定性定量分析,通过PubChem、STITCH、SwissTargetPrediction、SEA、Metascape和SymMap数据库对鳖血柴胡炮制前后的"差异成分-靶点-功效-中医证候"进行相关分析。结果 鳖血柴胡炮制后松脂素、山奈酚素、鸟嘌呤核苷、淫羊藿苷F2、柴胡皂苷BK1、柴胡皂苷D、异土木香内酯等37种成分发生了明显改变,生物信息分析显示差异成分相关靶点主要富集定位在肝脏、骨髓、小肠、脾脏等组织,靶点功效主要与G蛋白偶联受体信号传导通路、蛋白质磷酸化、神经活性配体-受体相互作用、激素反应等生物学过程相关,与肝气郁滞、风热、火热、肝肾亏虚、阴虚阳亢、肝风等中医"肝阴虚"类证候呈现相关性,显示其主入肝经,侧重于疏肝解郁、疏散肝经风热、清肝泻火、滋补肝肾、滋阴潜阳、平肝息风等功效。结论 鳖血柴胡炮制前后药效物质及药性发生了一定的变化,其变化与"肝阴虚"相关证候有明显的关联性,提示基于"柴胡劫肝阴"理论的鳖血柴胡炮制理论具有一定的科学性。  相似文献   
586.
目的:通过比较乳香醋炙前后对胆汁酸的干预作用,从胆汁酸调控“肠-肝”对话的角度探讨乳香醋炙对治疗溃疡性结肠炎(UC)的增效作用机制。方法:随机将24只SD大鼠分为正常组、模型组、乳香组和醋乳香组,采用2,4,6-三硝基苯磺酸(TNBS)结肠内灌注建立UC大鼠模型;利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三重四级杆-串联质谱法(UPLC-QQQ-MS)测定大鼠结肠中30种胆汁酸含量;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eal-time PCR)和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从mRNA和蛋白水平检测大鼠“肠-肝”对话分子法尼酯衍生物X受体(FXR)、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FGF)15和FGF受体4(FGFR4)的表达变化;借助结合型胆汁酸干预的HcoEpiC细胞模型,模拟UC状态,并根据干预方式的不同,分为空白组、结合型胆汁酸组、乳香组、醋乳香组及主要差异成分3-O-乙酰基-9,11-去氢-β-乳香酸(ADHBA)组,基于Real-time PCR探究乳香醋炙前后及ADHBA对FXR和FGF19 mRNA表达的影响。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结合型胆汁酸总量显著上升(P<0.01),“肠-...  相似文献   
587.
向俊  范倩  陈雪冰  徐婷  汪玉梅  王倩  张翠仙 《中草药》2023,54(24):7989-8006
目的 山茱萸Fructus Corni及其炮制品(酒制山茱萸和盐制山茱萸)临床上广泛应用,对其进行系统化学成分分析,以期阐释山茱萸及其不同炮制品间差异性成分。方法 结合全球天然产物交互分子网络平台(global natural products social molecular networking,GNPS)技术,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UPLC-Q-TOF-MS/MS)对山茱萸化学成分进行全成分分析;采用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和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partial least squares discriminant analysis,PLS-DA)等方法分析山茱萸及其不同炮制品主要差异成分信息。结果 通过与对照品比对、数据库匹配及GNPS分子网络分析,从山茱萸中共鉴定出117个化学成分:44个环烯醚萜类成分、22个鞣质类成分、2个三萜类成分、19个黄酮及其苷类成分、21个有机酸类成分,9个其他类成分;其中12个首次从山茱萸中报道(含9个潜在新成分)。PCA(RX2=...  相似文献   
588.
目的 探究猪心血丹参(Salvia miltiorrhiza processed by porcine cardiac blood)性状特征与内在品质之间的关系,快速评价猪心血丹参的质量。方法 基于分光测色等技术对猪心血丹参性状特征建立客观量化方法,结合HPLC技术建立二氢丹参酮Ⅰ、隐丹参酮、丹参酮Ⅰ、丹参酮ⅡA 4个二萜类成分及丹参素钠、迷迭香酸、紫草酸、丹酚酸B 4个酚酸类成分的多成分含量测定方法,并对上述表(性状特征)、里(内在品质)指标建立参考范围,进行了相关性分析,建立线性回归方程,并进行真实世界样品验证。结果 酚酸类成分与横截面直径显著正相关,丹参酮类成分与粉末a*值显著正相关,水分值与粉末L*值显著负相关,建立了7个内外关联的线性回归方程,验证证明相对误差小于10%,可对猪心血丹参质量进行快速评价。结论 分析总结了猪心血丹参性状特征与内在品质的相关性,为猪心血丹参饮片快速评价奠定基础,并为传统“辨状论质”理论提供支撑。  相似文献   
589.
590.
目的 通过GC-MS对乳香、醋乳香、灯心草炒乳香挥发性成分进行定性定量分析,通过RGB模型对三者颜色进行定量研究,为乳香及其炮制品主观评价指标提供辅助参考。方法 提取乳香、醋乳香、灯心草炒乳香挥发油,通过GC-MS结合主成分分析、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式法进行综合分析,探究三者挥发性成分的差异;采集乳香、醋乳香、灯心草炒乳香图像信息,利用RGB模型进行各炮制品表面颜色定量研究,统计三者颜色差异。结果 三者气味的差异可能与挥发油中萜类、醇类化合物的含量与种类相关,尤其是芳樟醇、正辛醇。三者颜色测定结果,灯心草炒乳香R*76.86%~85.49%,G*61.96%~70.59%,B*38.04%~45.88%;醋乳香R*56.86%~61.57%,G*38.04%~41.96%,B*27.45%~30.59%;乳香R*69.41%~74.51%,G*56.86%~62.35%,B*40.78%~47.06%;经t检验,三者颜色测定结果具显著性差异,与相应标准记载中乳香“黄白色”、醋乳香“黄棕色”、灯心草炒乳香“金黄色”的差异吻合,表明该模型准确、可靠。结论 对乳香、醋乳香、灯心草炒乳香进行挥发性成分、颜色的差异研究,为乳香及其炮制品的性状描述提供参考,避免传统主观评价引起的误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