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05篇
  免费   339篇
  国内免费   129篇
耳鼻咽喉   12篇
儿科学   58篇
妇产科学   29篇
基础医学   231篇
口腔科学   44篇
临床医学   459篇
内科学   457篇
皮肤病学   27篇
神经病学   135篇
特种医学   325篇
外科学   232篇
综合类   526篇
预防医学   265篇
眼科学   58篇
药学   842篇
中国医学   294篇
肿瘤学   279篇
  2024年   14篇
  2023年   50篇
  2022年   71篇
  2021年   125篇
  2020年   124篇
  2019年   138篇
  2018年   140篇
  2017年   139篇
  2016年   185篇
  2015年   152篇
  2014年   296篇
  2013年   272篇
  2012年   270篇
  2011年   272篇
  2010年   194篇
  2009年   199篇
  2008年   187篇
  2007年   142篇
  2006年   165篇
  2005年   163篇
  2004年   101篇
  2003年   120篇
  2002年   97篇
  2001年   70篇
  2000年   53篇
  1999年   54篇
  1998年   60篇
  1997年   46篇
  1996年   44篇
  1995年   22篇
  1994年   29篇
  1993年   23篇
  1992年   18篇
  1991年   23篇
  1990年   18篇
  1989年   15篇
  1988年   15篇
  1987年   14篇
  1986年   17篇
  1985年   30篇
  1984年   15篇
  1983年   7篇
  1982年   23篇
  1981年   11篇
  1980年   13篇
  1979年   7篇
  1977年   9篇
  1976年   6篇
  1975年   7篇
  197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7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991.
目的 探讨低剂量MSCT摇篮扫描技术一站式全脑灌注与动态CTA检查的可行性及其在评价脑动脉瘤中的优越性.方法 选择63例临床疑诊脑动脉瘤的患者,分为两组,动态CTA组(33例)应用80 kV和100 mAs的MSCT摇篮扫描技术进行一站式全脑灌注与动态CTA检查.常规CTA组(30例)CTA前平扫参数为100 kV和100 mAs,CTA检查参数为100 kV和260 mAs.对两组患者的辐射剂量与CTA图像质量分别进行比较;另对动态CTA组患者进行灌注分析.结果 动态CTA组患者一站式脑灌注与动态CTA检查平均辐射剂量仅为(1.64±0.00) mSv,常规CTA组患者平均辐射剂量为(1.68±0.17) mSv,两组间差异无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动态CTA中最佳时相图像质量与常规CTA比较,血管强化程度及图像噪声较高,然而信噪比(SNR)、对比噪声比(CNR)差异无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94%(31/33)患者成功获得灌注图像,其中2例发现局限性灌注减低区域.结论 低剂量MSCT摇篮扫描技术一站式脑灌注与CTA检查,能在不增加患者辐射剂量的前提下获得满意的图像质量,可实现脑动脉瘤患者动脉形态学与脑灌注功能的一站式综合评估.  相似文献   
992.
脑转移瘤是肿瘤最常见的神经系统并发症,发病率呈上升趋势。治疗方案已经从传统的全脑放射治疗发展到个体化治疗阶段。放疗仍是当前的主要治疗手段之一。随着放疗技术的不断发展,脑转移瘤患者的生活质量明显改善,生存期明显延长。全脑放疗、立体定向放射外科以及两者联合是目前的主要治疗方法,但在最佳联合方式及患者的选择等方面尚待进一步明确。笔者将对脑转移瘤的放射治疗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993.
目的:评价静脉注射艾司洛尔在低剂量冠脉CT大螺距前瞻性双次扫描(Double Flash)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于2013年3-10月在解放军总医院心内科采用Double Flash模式行CT冠脉成像(CT coronary angiography,CTCA),并且扫描前心率低于65/min的319例患者。根据是否静脉应用艾司洛尔控制心率,将入选患者分为A组(注射艾司洛尔)157例和B组(未注射艾司洛尔)162例,比较两组患者心率变化、图像质量和接受辐射剂量。结果扫描指令下达时心率A组[(56.17±4.94)/min]低于B组[(61.22±3.79)/min](P<0.05);图像质量Likert评分A组(3.29±0.36)高于B组(3.12±0.37)(P<0.05);两组辐射剂量分别为A组(1.75±0.58) mSv,B组(1.86±0.69) mSv(P>0.05)。结论对于行Double Flash患者,扫描前静脉应用艾司洛尔控制心率,可有效提高重建图像质量,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94.
目的:通过分析高龄老年(≥80岁)男性腰椎骨密度(LBMD)的独立相关因素,寻找提高高龄老年男性LBMD的方法。方法对1066例高龄老年男性进行LBMD测定、血液生化、骨代谢和生殖激素等指标的检测,运用多元回归分析筛选高龄老年男性LBMD的独立相关因素。结果高龄老年男性LBMD的独立相关因素有体重指数(β=0.018,P<0.01)、I型胶原羧基端肽β特殊序列(β=-0.226,P<0.01)、慢性阻塞性肺疾病(β=-0.047,P<0.01)、雌二醇(β=0.002,P<0.01)。结论维持合理的体重指数和雌二醇水平,降低血清I型胶原羧基端肽β特殊序列水平,积极防治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可能是提高高龄老年男性LBMD的重要方法。  相似文献   
995.
目的探讨低剂量技术DSA及透视在子宫异位妊娠患者子宫动脉化疗栓塞术中应用的可行性。方法收集42例体质量为48~61kg的子宫异位妊娠患者(宫颈妊娠13例,瘢痕妊娠27例,宫角妊娠2例),随机分为低剂量采集模式组(A组,n=21)和标准剂量采集模式组(B组,n=21),均由同一位主治医师完成两侧子宫动脉化疗栓塞术。对两组患者的体质量、手术时间、曝光累计时间、DSA曝光次数和辐射剂量面积乘积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介入手术;A、B两组在平均体质量(t=0.575,P=0.568)、平均手术时间(t=-0.385,P=0.702)、平均曝光时间(t=0.435,P=0.666)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在辐射剂量面积乘积方面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588,P0.001)。DSA曝光次数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低剂量技术DSA及透视对子宫异位妊娠患者行子宫动脉化疗栓塞术有效可行,并可显著降低患者所接受的手术辐射剂量。  相似文献   
996.
介绍我国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CFDA)、欧洲药品管理局(EMA)和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FDA)对处方药说明书[用法用量]项撰写要点的要求,分析在我国注册报送的说明书样稿典型案例,包括进口药和跨国公司在华药厂的药品说明书样稿,揭示不符合上述要求和违背有效而安全用药基本原则的表现,期待对说明书撰写和监管有益。  相似文献   
997.
目的:探讨静脉复合全身麻醉中瑞芬太尼、丙泊酚维持降压幅度10%时的量效关系。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4年1月入院的拟在全身麻醉下行剖宫产术的重度子痫前期患者10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4组,每组25例。所有患者采用依托咪酯0.3 mg/kg、瑞芬太尼15μg/kg、阿托品0.007 mg/kg、维库溴铵0.15 mg/kg 6 min泵注维持,A、B、C、D组患者分别采用丙泊酚8、7、6、5 mg/(kg·h)恒速泵注、患者均调节瑞芬太尼60μg/(kg·h)起始,维持MAP比基础MAP降低10%。观察4组患者的MAP维持平稳指数、HR维持平稳指数、瑞芬太尼用量、停丙泊酚到睁眼时间、维持中反应熵以及全身麻醉维持效果评级,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4组均能达到维持MAP比基础MAP降低10%的效果,HR随MAP降低减慢;瑞芬太尼用量逐组增加。C、D组MAP维持平稳指数明显高于A、B组,停丙泊酚到睁眼时间明显短于A、B组(P<0.05);D组全身麻醉维持效果评级明显优于其他各组(P<0.05)。结论丙泊酚5 mg/(kg·h)配合瑞芬太尼平均泵速60μg/(kg·h)是静脉复合全身麻醉控制性降压幅度10%时最佳量效关系。  相似文献   
998.
目的分析高龄老年人肌少症发生的相关影响因素,为高龄老年人肌少症防治提供思路和依据。方法回顾分析,入选2014年12月至2017年7月就诊于北京医院营养科的高龄老年人167例根据2014年亚洲少肌症工作组肌少症诊断标准分为肌少症组(46例,27.5%)与非肌少症组(121例),分析不同性别患者身体成分与膳食摄入能量及三大营养素量和比例的差异,采用多元线性回归的方法分析与高龄肌少症发生相关的影响因素。结果与高龄非肌少症组比较,高龄肌少症患者体质指数、腰臀比、脂肪量、饮食摄入总能量、蛋白质较低(均P<0.05),年龄及脂肪摄入量较高(均P<0.05);高龄老年人中,女性的左手和右手握力、骨骼肌量、骨骼肌指数、矫正体质指数的骨骼肌量、肌酐、饮食摄入总能量、碳水化合物、脂肪及蛋白质低于男性(均P<0.05),体脂百分比高于男性(P<0.05)。多元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高龄患者肌少症发生与蛋白摄入不足(β=-0.290,OR=0.748,95%CI:0.569~0.984,P<0.05)和脂肪量减少(β=-2.673,OR=0.069,95%CI:0.010~0.488,P<0.05),而内脏脂肪偏多(β=0.739,OR=2.094,95%CI:1.219~3.597,P<0.01)有关。结论高龄老年人肌少症发生率较高,与蛋白摄入不足、脂肪分布异常有关。对高龄肌少症患者应及早进行个体化的营养评价及支持。  相似文献   
999.
目的探讨不同运动剂量干预对衰弱老年人肌力、体适能及睡眠状况的效果。方法招募符合纳入标准的衰弱老年人88例,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小量中强度组、小量大强度组和大量大强度组,每组22例。对照组无任何针对性身体训练干预,3个干预组按设计方案进行相应的运动量和强度的下肢抗阻运动。分别在干预前、干预12周后评估老年人的下肢肌力、体适能及睡眠状况。结果对照组干预前后下肢肌力、体适能及睡眠状况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小量中强度组、小量大强度组和大量大强度组干预前后各指标均有改善(P<0.05或P<0.01)。小量大强度组和大量大强度组的下肢肌力、6 min步行距离、30 s坐站次数、总睡眠时间均明显优于小量中强度组(P<0.01)。结论抗阻运动可以有效改善衰弱老年人的肌力、体适能和睡眠状况,运动量和运动强度都有利于衰弱老年人肌力、体适能、睡眠指标的改善,但是强度是影响上述健康指标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000.
利燕辉 《北方药学》2015,(5):131-132
目的:分析不同剂量丙种球蛋白(IVIG)在川崎病(KD)临床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2014年1月我院儿科收治确诊为川崎病48例患儿的临床资料,根据IVIG治疗剂量进行分组,给予IVIG 1g/kg剂量治疗24例为观察组,给予IVIG 2g/kg剂量治疗24例为对照组,观察比较两组治疗效果及随访患儿冠脉病变(CAL)影响。结果:观察组平均黏膜充血时间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患儿热退、手足肿胀消退、淋巴结肿大消退时间比较均无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CAL发生率虽然略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g/kg剂量IVIG治疗川崎病不仅能达到常规2g/kg剂量的治疗及降低患儿CAL发生率的效果,而且相对经济、安全,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