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782篇
  免费   254篇
  国内免费   203篇
耳鼻咽喉   35篇
儿科学   59篇
妇产科学   36篇
基础医学   501篇
口腔科学   167篇
临床医学   273篇
内科学   358篇
皮肤病学   195篇
神经病学   355篇
特种医学   93篇
外科学   260篇
综合类   621篇
现状与发展   2篇
预防医学   403篇
眼科学   77篇
药学   1514篇
  2篇
中国医学   212篇
肿瘤学   76篇
  2023年   25篇
  2022年   51篇
  2021年   146篇
  2020年   84篇
  2019年   92篇
  2018年   73篇
  2017年   97篇
  2016年   132篇
  2015年   134篇
  2014年   227篇
  2013年   295篇
  2012年   245篇
  2011年   311篇
  2010年   211篇
  2009年   205篇
  2008年   236篇
  2007年   245篇
  2006年   206篇
  2005年   192篇
  2004年   184篇
  2003年   159篇
  2002年   125篇
  2001年   95篇
  2000年   91篇
  1999年   92篇
  1998年   79篇
  1997年   92篇
  1996年   88篇
  1995年   83篇
  1994年   90篇
  1993年   80篇
  1992年   52篇
  1991年   54篇
  1990年   73篇
  1989年   66篇
  1988年   50篇
  1987年   39篇
  1986年   38篇
  1985年   62篇
  1984年   51篇
  1983年   41篇
  1982年   38篇
  1981年   48篇
  1980年   35篇
  1979年   20篇
  1978年   27篇
  1977年   17篇
  1976年   25篇
  1975年   12篇
  1974年   1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2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91.
严晓明  江兰英  王莉蓓  罗蔚 《中国药事》2005,19(10):610-612
应用动态浊度法鲎试验定量测定盐酸克林霉素氯化钠注射液中细菌内毒素含量.通过对样品进行干扰预试验,筛选出盐酸克林霉素氯化钠注射液最佳的检测浓度0.75mg·ml-1,进行正式干扰试验.样品中定量添加内毒素,10.00、1.00、0.10、0.01EU·ml-1,回收率为50%~200%,可用于有效的日常检查.  相似文献   
92.
对苄氧基氯苄(p-benzyloxy benzyl chloride,1)是合成抗肿瘤新药的中间体,其纯度直接影响成品的质量.本研究建立了RP-HPLC法测定1纯度[1,2].方法简便、快速,可用于1的质量评定.  相似文献   
93.
目的:研究盐酸小檗碱(berberine chloride,Ber)与环孢素A(CsA)合用对大鼠肝脏和小肠药物代谢酶的影响.方法:采用分光光度法测定各给药组大鼠肝脏和小肠微粒体中红霉素N-脱甲基酶(ERD)、氨基比林N-脱甲基酶(ADM)和谷胱甘肽转移酶(GST)的活性.结果:Ber组和Ber CsA组能明显抑制肝微粒体中ERD、ADM和GST酶活性(P< 0.05 ),而且Ber CsA组较CsA单用组有更明显的抑制作用(P< 0.05 ).Ber CsA组还能明显抑制肠微粒体中ERD、ADM和GST酶活性(P< 0.05 ).结论:Ber与CsA合用时,能显著抑制大鼠肝脏和小肠药物代谢酶活性,这可能是Ber增加CsA血药浓度的一个重要机制.  相似文献   
94.
目的:建立盐酸川芎嗪氯化钠注射液中盐酸川芎嗪的含量检测方法.方法: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检测波长为295nm.结果:盐酸川芎嗪在3.0~15.0μg·ml-1范围内呈良好线性关系(r=1.0000,n=5),回收率为100.3%,RSD为0.65%(n=5).结论:本法操作简便、快捷,结果准确,尤适用于药厂、医院对该制剂半成品的质量控制和快速分析.  相似文献   
95.
氯化钴诱导PC12细胞凋亡的分子机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确定氯化钴(CoCl2)诱导PC12细胞凋亡的分子机制。方法500μmolLCoCl2诱导PC12细胞24h后,检测活性氧(ROS)生成量的变化以及抗氧化剂N乙酰半胱氨酸(NAC)、二硫代苏糖醇(DTT)对细胞存活率和ROS生成量的影响;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NAC、DTT对CoCl2诱导PC12细胞DNA片段化的影响;利用RTPCR法检测凋亡相关基因bclxl和bax在PC12细胞调亡过程中的表达及NAC、DTT对基因表达的影响;化学发光法检测NAC、DTT对Caspase3表达的作用。结果在CoCl2诱导PC12细胞凋亡中,ROS生成量明显上升,为正常时的2.92倍;NAC、DTT可提高细胞存活率,由53.1%上升为94.8%和92.3%(P<0.01),并有效抑制ROS的生成,为正常时的24.2%和82.1%(P<0.01);同时抑制DNA片段化的发生。bclxl在细胞凋亡过程中表达明显下降,bax表达无明显变化;NAC和DTT可使bclxl的表达明显上升。Caspase3在细胞凋亡中被激活,NAC、DTT可抑制Caspase3的表达(P<0.01)。结论ROS介导了CoCl2诱导的PC12细胞凋亡,这一过程与抑制bclxl表达,激活Caspase3有关。  相似文献   
96.
目的探讨腺苷酸环化酶(AC)在氯丙烯引起的中毒性周围神经病发病过程中的作用。方法Wistar雄性大鼠ig氯丙烯100或200mg·kg-1,每周3次,连续3个月。Western印迹法分析测定大鼠大脑、小脑、脊髓和坐骨神经中AC蛋白含量。结果在大脑、小脑、脊髓和坐骨神经上清中,氯丙烯100mg·kg-1组AC蛋白含量分别降低43%,43%,32%和31%,200mg·kg-1组分别降低51%,74%,39%和70%,与对照组相比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氯丙烯使神经组织中AC含量明显降低,提示AC含量降低可能是氯丙烯导致中毒性周围神经病的发病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97.
目的评价氯化汞(HgCl2)的雌激素样作用及其作用机制.方法从体内和体外两个水平,观察不同浓度的HgCl2对MCF-7人乳腺癌细胞增殖作用、去卵巢SD大鼠子宫的诱导增生作用、过氧化物活力的变化及对雌激素结合雌激素受体的影响.结果 10-6~10-9 mol/L的HgCl2均可引起MCF-7人乳腺癌细胞增殖,10-7 mol/L的HgCl2使MCF-7人乳腺癌细胞增殖达最大.每天0.04、0.20及1.00 mg/kg连续3 d腹腔注射HgCl2能刺激大鼠子宫增生和过氧化物酶活力增加;但HgCl2不影响雌二醇(E2)与雌激素受体结合.结论 HgCl2可能通过雌激素受体介导而表现出雌激素样作用,但不与E2竞争结合雌激素受体.  相似文献   
98.
目的 通过局部应用苯扎氯铵(benzalkonium chloride,BAC)建立大鼠干眼模型,观察羊膜凝胶对大鼠干眼的治疗作用。方法 随机选取25只健康Wistar大鼠制作干眼动物模型后,随机分为干眼对照组(A组)、溶剂治疗组(B组)、羊膜提取液组(C组)、羊膜凝胶组(D组)和人工泪液治疗组(E组),另取5只大鼠作为正常对照组。每组治疗前后分别检测大鼠干眼指标,包括泪液分泌试验、泪膜破裂时间及角膜荧光染色评分。治疗4周后收集大鼠眼组织标本行病理及生化检测,包括角膜HE染色、PAS染色、免疫组化染色及TUNEL试验。结果 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羊膜匀浆提取液及羊膜凝胶均可改善大鼠干眼状况。治疗4周后D组大鼠的各项干眼指标相对于B组均有明显好转,干眼治疗效果明显优于E组(P<0.05)。另外,羊膜凝胶可使干眼大鼠的角膜上皮平整规则,角膜上皮K10表达下调,增加角膜MUC1 的表达,有助于维持泪膜稳定性。结论 羊膜凝胶可通过维持角膜上皮完整性,抑制角结膜鳞状上皮化生,促进结膜杯状细胞增殖、黏蛋白分泌而减轻干眼的病理损伤,从而缓解干眼的症状,具有治疗大鼠干眼的效果。  相似文献   
99.

目的:研究TGFBI和微管相关蛋白轻链3(LC3)在角膜营养不良患者中的表达,及氯化锂(LiCl)通过TGFBI对角膜基质成纤维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

方法:用免疫组化和Western-blot方法检测角膜营养不良及正常角膜组织中TGFBI和LC3的表达。实验构建了TGFBI过表达载体并转染角膜基质成纤维细胞,分别以5、10、20、40mmol/L LiCl作用于突变型TGFBI转染的角膜基质成纤维细胞,检测不同时间(0、1、6、12h)后,TGFBI与LC3蛋白表达变化,并用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活性。

结果:TGFBI和LC3在角膜营养不良患者角膜组织中显著高表达。TGFBI过表达抑制角膜基质成纤维细胞增殖活性(P<0.05)。LiCl抑制突变型TGFBI转染的角膜基质成纤维细胞中TGFBI和LC3蛋白表达,并增强其细胞增殖活性(P<0.05)。

结论:LiCl可以促进角膜基质成纤维细胞增殖活性和自噬,其作用机制与下调TGFBI和LC3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00.
PurposeTo describe, in a sample of pediatric onco-hematological patients, the rate of occlusions in unused central venous catheters (CVC) flushed once a week with a 0.9% sodium chloride solution through a positive-pressure-valve needleless connector.MethodRetrospective cohort study. Subjects aged 0–17 years were identified through a manual search in medical and nursing records and were observed for two years or until the occurrence of one of the following events: start or resume of continuous infusion; CVC removal; death. The primary study outcome was the frequency of CVC occlusion (partial or complete).ResultsFifty-one patients were identified (median age 6 years). The median duration of follow-up was 169 days (IQR 111–305). During the follow up period, 14 patients (27%) had one CVC occlusion, in 2 cases (4%) the occlusion was complete, in 12 (23%) partial. All the occlusions were solved without the need for catheter removal. The lumen diameter ≤4.2 vs > 4.2 French showed a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association with occlusion at multivariate analysis (OR 4.0; 95% CI 1.1–14.7).ConclusionsOur findings are reassuring with respect to the management of the CVC using the adopted protocol. The study provides useful information for patient care, by verifying the performance of the adopted CVC management protocol and by identifying critical areas for nursing car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